Workflow
A拆A
icon
搜索文档
为何是联合动力?拆解新“国九条”严监管下“A拆A”案例的示范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5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的核心意义 - 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成为新"国九条"后第二例沪深交易所"A拆A"案例 释放从严监管不等于叫停的积极信号 [1] - 该案例体现监管层"优中选优"筛选逻辑 展示资本市场通过高效资源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窗口作用 [1] - 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预示着分拆上市监管新常态的形成 [1] 联合动力成功过会的核心优势 业务资质 - 业务独立性突出 作为汇川技术体系内唯一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运营主体 拥有独立完整的车规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与母公司工控业务在技术/工艺/客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 - 技术创新性强 掌握26项产品核心技术和6项平台核心技术 拥有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 主导参与2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 [3] - 增长可持续性显著 2022-2024年营收从50.27亿元增至161.78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79.39% 归母净利润从-1.79亿元提升至9.36亿元 [3] 母公司支持 - 汇川技术作为工控行业龙头 2024年实现营收370.41亿元(同比+21.77%) 净利润42.85亿元 提供强大技术品牌和资金支持 [4] - 分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包括母公司三年累计扣非净利不低于6亿元 子公司利润/净资产占比不超过50%/30%等硬性指标 [4] 产业协同 -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企业 链接上下游产业链 实现IGBT/SiC功率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带动汽车产业链整合升级 [5] - 业务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上市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6] 监管逻辑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强调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的平衡 联合动力案例体现"突出主业"和"独立性"的铁律要求 [7] - 监管部门在审核中重点关注成长性/新增产能消化/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 为后续分拆案例树立标杆 [7]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5.49%股份 核心高管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股 体现绑定人才与激励创新的治理策略 [8]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 案例展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高效路径 母公司可更聚焦传统优势主业 子公司获得独立融资平台加速发展 [10] - 联合动力已为40余家整车企业170余个车型提供解决方案 上市后将进一步强化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全球布局 [11] - 案例生动演绎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路径 有望提振市场对合规优质"A拆A"案例的信心 [11]
为何是联合动力?拆解新“国九条”严监管下“A拆A”案例的示范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01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案例 - 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成为新"国九条"后第二例"A拆A"案例 [1] - 该案例释放监管"从严但不叫停"信号 体现"优中选优"筛选逻辑 是观察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窗口 [2] 联合动力核心竞争力 - 业务独立性: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唯一运营主体 拥有独立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与母公司业务差异显著 [5] - 技术创新性:掌握26项产品核心技术及6项平台技术 获98项发明专利 主导20+项国家标准制定 [5] - 成长性:2022-2024年营收从50.27亿增至161.78亿 复合增长率79.39% 净利润从-1.79亿提升至9.36亿 [5] 分拆上市的合规性与必要性 - 母公司汇川技术2024年营收370.41亿(+21.77%) 净利润42.85亿 满足分拆上市盈利门槛要求 [6] - 联合动力业务价值未充分体现在母公司市值中 分拆可增强双方主业聚焦度 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6] - 分拆严格遵循子公司利润/净资产占比限制(不超过50%/30%)等监管硬指标 [6]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价值 - 联合动力实现IGBT/SiC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带动上游零部件产业整合升级 [7] - 服务40+家整车企业170+个车型 业务发展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度契合 [15] - 分拆上市有助于通过资本赋能加速技术研发和全球布局 [14] 监管政策导向分析 - 新"国九条"强调打击盲目分拆套利 但合规优质分拆仍受支持 [4][9] - 审核聚焦业务独立性/成长性/关联交易等 联合动力案例树立高标准标杆 [10]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5.49%股份 体现科技创新导向的人才激励设计 [11]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 分拆使汇川技术更聚焦工控主业 联合动力获独立融资平台实现估值重估 [14] - 联合动力2024年为母公司贡献166亿营收 占比44.93% 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14] - 案例示范资本如何通过"发现-催化-赋能"路径支持产业创新 [15]
汇川技术6名员工获联合动力股权激励,引分拆上市“独立性”疑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09 19:04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动力")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 在2025年6月5日更新了上会稿。招股书称,联合动力是汇川技术(300124.SZ)旗下运营新能源汽车电 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 这种"A拆A"的上市,运营的独立性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主要关注点,有业内人士认为联合动力独立 性存在较大瑕疵,不仅仅来自于大量关联交易拉抬业绩,理想汽车(02015.HK)是联合动力第一大客 户,贡献联合动力收入超过三分之一。 而公司治理方面则问题更多:联合动力授予的股权激励方案给到了6名非联合动力员工,这些员工都在 汇川技术履职,这些股权还没上市最新总价值就超过700万元。另一方面,联合动力承认存在与汇川技 术或其子公司共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情形,而且是"无偿使用",上市后股东结构变化引发了 投资者对联合动力和汇川技术利益分配的担忧,其会计处理方式也引发争议。 即将"暴富"的6名汇川技术员工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联合动力披露的股权激励授予了汇川技术6名员工,却并非联合动力 员工,这引发了投资者热议,这到底是否合规?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汇川技术直接持有发 ...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关联交易增收引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6-08 18:11
公司概况 - 联合动力是汇川技术旗下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业务的唯一主体,主要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控、电机、三合一/多合一驱动总成)和电源系统(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1][2] - 公司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并于2025年6月5日更新上会稿,采用"A拆A"方式上市[1] - 汇川技术直接持有公司94.51%股份,为控股股东[3] 关联交易 - 报告期内重大经常性关联销售分别为9.6亿元(占营收19.11%)、19.67亿元(21.01%)和44.49亿元(27.50%),主要交易对方为常州汇想(汇川技术联营企业)和苏州汇川(汇川技术全资子公司)[4] - 2024年对常州汇想销售406.835.59万元(占关联交易91.45%),对苏州汇川销售38.035.67万元(8.55%)[7] - 常州汇想是联合动力与理想汽车合资建立的企业,初始持股51%,后因理想汽车增资扩产需求降至12.66%[5] 客户结构 - 理想汽车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24年销售额占比近35%,合作始于理想One车型[7][8] - 其他主要客户包括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汽车和吉利集团,2024年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1.09亿元[11] - 2022-2024年理想汽车交付量从13.32万辆增至50.05万辆,2025年Q1交付9.29万辆(同比增16%)[8]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电控产品份额10.7%(第三方第一)、电机产品份额10.5%(第三方第一)、驱动总成份额6.3%(第四)、车载充电机份额4.5%(第八)[9] - 行业面临主机厂向上游传导成本压力,公司主要产品10%左右市场份额面临激烈竞争[10] 财务表现 - 理想汽车单车平均净利润从2023Q1的1.78万元降至2025Q1的0.7万元以下,降幅超60%[9] - 2025Q1理想汽车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1.1%),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