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学影像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迈瑞医疗收盘下跌1.04%,滚动市盈率25.49倍,总市值2839.3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5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19日收盘价234.18元 下跌1.04% 总市值2839.30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5.49倍 静态市盈率24.37倍 市净率7.36倍 [1][2] - 最新季度营业收入82.37亿元 同比下滑12.12% 净利润26.29亿元 同比下滑16.81%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9.49倍 中值40.19倍 公司排名第51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5.10倍 中值2.95倍 公司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 - 总市值2839.30亿元 远超行业平均121.17亿元和中值59.18亿元 [2]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03.93万元 [1] - 近5日累计净流出757.16万元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 体外诊断 医学影像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等医疗器械领域 [1] - 销售毛利率保持62.53%的高水平 [1] 同业估值比较 - 九安医疗PE最低为11.65倍 英科医疗15.36倍 均显著低于公司估值 [2] - 同业市净率普遍在1-3倍区间 公司7.36倍市净率为同业最高 [2]
超70亿!赴港二次上市!国产医械龙头的全球跃迁时刻
思宇MedTech· 2025-07-24 16:27
迈瑞医疗业务框架 - 公司业务清晰划分为三大支柱: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2024年全年营收367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约117亿元,研发投入超40亿元(占营收11%)[2] - 构建"三瑞"生态体系:瑞智联(设备互联平台)、瑞影云++(超声影像云平台)、迈瑞智检(检验自动化系统),实现从单点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升级[3][4][5][7] 技术布局与AI应用 - 推出"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准确率95%+),已部署多家医院ICU科室,与腾讯医疗联合开发[10] - 超声图像自动识别、化学发光智能校准、远程超声服务等技术已落地,采用私有云+本地AI芯片混合架构[10] - 建立多所临床联合实验室保持算法更新,AI战略体现"场景牵引"与"技术融合"特征[10] 全球化战略进展 - 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164亿元(同比+21.3%),占总营收44.75%,欧洲市场增速达31.8%,覆盖美国80%IDN医联体[12][13] - 在13国设立本地化生产项目,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建立注册、服务团队与集采对接能力[13][14] - 从"高性价比出口"转向"跨国解决方案商",境外收入占比从38.79%提升至44.75%[12][13] 新业务拓展 - 以66.52亿元收购惠泰医疗24.61%股份,切入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15] - 微创外科业务增长超90%(超声刀/硬镜系统/能量平台),骨科/AED/动物医疗培育新增长点[16] - 构建设备+耗材+算法捆绑的"闭环生态",提升客户粘性与议价能力[16] 行业竞争环境 - 集采政策冲击(如化学发光检测降价47.02%),公司以"中高端+平台+服务"组合应对[17] - DRG支付制度推动医院采购转向"全周期成本控制",需提供标准化与自动化管理支持[17] - 联影医疗(影像生态)、微泰医疗等国内竞争者快速崛起,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17] 赴港上市动因 - 匹配国际品牌定位,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强化海外收入(占比近45%)的资本支撑[22] - 推进武汉第二总部(45亿元投资)与苏州AI医疗中心建设,资金需求明确[22] - 提升全球品牌认知与治理结构,为国际并购奠定基础[22] 行业标杆意义 - 从"替代进口"到"输出标准",为国产医疗企业全球化提供样板[19] - 联影医疗、启明医疗等企业正沿细分领域复制"全球市场+国产替代"路径[19] - 公司战略体现"中国方案"全球表达能力,关键在转化为持续品牌信任与份额[20][21]
迈瑞医疗收盘下跌1.31%,滚动市盈率23.35倍,总市值2600.4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17:47
股价表现与估值 - 7月9日收盘价214 48元 下跌1 31% 滚动市盈率23 35倍 总市值2600 44亿元 [1] - 行业平均市盈率51 36倍 行业中值37 22倍 公司排名第51位 [1] 资金流向 - 7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83 42万元 [1] - 近5日资金净流出11899 31万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生命信息与支持类 体外诊断类 医学影像类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2 37亿元 同比下滑12 12% [1] - 净利润26 29亿元 同比下滑16 81% [1] - 销售毛利率62 53%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23 35倍 低于行业平均51 36倍和行业中值37 22倍 [1][2] - 市净率6 74倍 高于行业平均4 49倍和行业中值2 49倍 [2] - 总市值2600 44亿元 远高于行业平均106 66亿元和中值51 36亿元 [1][2]
迈瑞医疗收盘下跌3.30%,滚动市盈率23.56倍,总市值2623.8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7 17:45
公司表现 - 7月7日收盘价216.41元,下跌3.30%,总市值2623.84亿元,滚动市盈率23.56倍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滑16.81%,销售毛利率62.53% [1]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及服务,产品涵盖生命信息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等 [1] - 323家机构持仓,合计持股9.38亿股,持股市值2194.06亿元,其中基金315家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1.42倍,中值37.44倍,公司市盈率23.56倍,排名第52位 [1] - 公司市净率6.80倍,高于行业平均4.50倍和中值2.51倍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九安医疗PE(TTM)最低(10.21倍),普门科技最高(18.98倍) [2] - 行业总市值平均106.60亿元,中值51.15亿元,公司总市值2623.84亿元显著领先 [2]
迈瑞医疗收盘上涨1.63%,滚动市盈率24.36倍,总市值2713.4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4 17:54
股价表现与估值 - 7月4日收盘价223.8元,上涨1.63%,总市值2713.4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24.36倍,静态PE23.25倍,市净率7.03倍 [1][2] - 行业平均PE51.05倍,中值36.62倍,公司PE排名第53位 [1][2] 资金流向 - 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28.21万元 [1] - 近5日累计净流出1.49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体外诊断类、医学影像类、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等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 [1] - 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滑16.81% [1] - 销售毛利率62.53% [1] 行业对比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7.12亿元,中值51.67亿元 [2] - 可比公司PE范围:九安医疗10.26倍至安图生物18.83倍 [2] - 可比公司市净率范围:0.81倍(九安医疗)至2.42倍(安图生物) [2]
迈瑞医疗收盘下跌1.17%,滚动市盈率24.96倍,总市值2780.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8 17:55
公司表现 - 6月18日收盘价229 3元 下跌1 17% 滚动市盈率24 96倍 总市值2780 13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82 37亿元 同比下滑12 12% 净利润26 29亿元 同比下滑16 81% 销售毛利率62 53% [1] - 股东户数增至92191户 较上次增加9446户 户均持股市值35 28万元 户均持股2 76万股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49 10倍 行业中值36 43倍 公司PE排名第57位 [1] - 公司PE(TTM)24 96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49 10倍 市净率7 20倍 高于行业平均4 54倍 [1][2] - 同行业可比公司PE范围:英科医疗9 56倍 九安医疗10 12倍 新华医疗14 22倍 振德医疗14 64倍 [2]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类 体外诊断类 医学影像类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产品 [1]
“三座大山”重压下,迈瑞医疗的价值预期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12
核心观点 - 迈瑞医疗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增速创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受医疗行业整顿、财政资金紧张、价格战等因素影响 [2][4][16] - 公司面临三大挑战:医疗招标延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行业价格战,导致业绩下滑 [4][8][13][14] - 公司尝试通过AI研发、海外扩张、管理层调整等途径寻求突破,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21][22][25]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速5.14%,扣非归母净利润114.42亿元,增速0.07%,均为近年最低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扣非归母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下降16.68% [16] - 三大主营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类135.57亿元(-11.11%)、体外诊断类137.65亿元(+10.82%)、医学影像类74.98亿元(+6.60%) [6] 行业挑战 - 医疗整顿导致招标延迟:2023年起医疗行业集中整治,医院采购谨慎,叠加地方财政紧张,医疗专项债发行减少 [8][11][12] - 医保支付改革:DRG改革使耗材从收入项变为成本项,检测量和价格下滑 [13] - 价格战加剧:部分设备价格降幅达60%-80%,公司毛利率从66.16%降至63.11% [14][17] 市场表现 - 国内业务下滑明显:推算2025年一季度国内业务下滑超20% [16] - 国际业务增长约5%,但北美收入占比从2018年10.83%降至2024年7.18% [22][24] - 库存压力增大:监护仪库存同比增52.47%,麻醉剂增110.25%,彩超增66.28% [19] 发展策略 - AI赋能:加强"设备+IT+AI"融合,推出重症大模型和AI产品,研发投入行业领先 [21] - 海外扩张:瞄准5700亿元国际市场空间,但新兴市场存在价格敏感、回款慢等问题 [22][24] - 管理调整:2024年董监高报酬总额1.39亿元,董事会秘书薪酬738.76万元居A股榜首 [25]
迈瑞医疗收盘上涨2.82%,滚动市盈率25.62倍,总市值2852.8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40
公司表现 - 6月5日收盘价235.3元,单日上涨2.82%,滚动市盈率25.62倍创43天新低,总市值2852.87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82.37亿元同比-12.12%,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16.81%,销售毛利率62.53% [1] - 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等医疗器械领域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0.97倍,中值36.67倍,公司PE排名第55位 [1] - 公司市净率7.39倍高于行业平均4.68倍和中值2.47倍 [2] - 行业总市值跨度从13.20亿(睿昂基因)至131.18亿(热景生物),公司2852.87亿市值显著领先 [2] 资金动态 - 6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42.66万元,近5日累计净流入779.50万元 [1]
迈瑞医疗收盘上涨3.02%,滚动市盈率25.33倍,总市值2821.2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3 17:3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3日收盘价232.69元,上涨3.02%,总市值2821.23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 25.33倍,创15天新低 [1] - 静态市盈率PE 24.18倍,市净率7.31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 50.80倍,中值36.71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55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67倍,中值2.48倍 [2] 资金流向 - 6月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575.28万元 [1] - 近5日资金净流入505.19万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体外诊断类、医学影像类、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2.37亿元,同比-12.12% [1] - 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16.81% [1] - 销售毛利率62.53% [1] 同业估值对比 - 同业公司PE差异显著:天益医疗-1758.71倍,澳华内镜-655.90倍,诺唯赞-427.65倍 [2] - 同业市值跨度大:中红医疗50.55亿元,热景生物122.37亿元 [2]
迈瑞医疗收盘上涨1.42%,滚动市盈率25.09倍,总市值2794.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0
公司表现 - 5月28日收盘价230.51元,上涨1.42%,总市值2794.80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5.09倍,静态市盈率23.95倍,市净率7.24倍 [1][2]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滑16.81% [1] - 销售毛利率62.53%,323家机构持仓,合计持股9.38亿股,持股市值2194.06亿元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48.81倍,中值35.46倍,公司市盈率排名第57位 [1][2] - 行业平均市净率4.62倍,中值2.40倍,公司市净率7.24倍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5.75亿元,中值48.69亿元,公司总市值2794.80亿元为行业龙头 [2] - 可比公司中天益医疗PE-1731倍、澳华内镜PE-615倍、诺唯赞PE-394倍显示行业分化严重 [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电生理与血管介入四大产品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