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产品

搜索文档
透景生命股价涨5.03%,中信保诚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20.39万股浮盈赚取133.6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1:32
9月30日,透景生命涨5.03%,截至发稿,报23.18元/股,成交1.36亿元,换手率4.41%,总市值37.68亿 元。 资料显示,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汇庆路412号,成立日期2003年11月6 日,上市日期2017年4月2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自主品牌的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 业务收入构成为:试剂收入92.50%,仪器收入6.20%,服务收入1.26%,材料收入0.04%。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165531)成立日期2017年6月16日,最新规模12.45亿。今年以来收益 39.46%,同类排名2133/8167;近一年收益62.73%,同类排名1279/8010;成立以来收益136.16%。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165531)基金经理为江峰、王颖。 截至发稿,江峰累计任职时间5年171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7.82亿元,任职期间最佳 ...
迈克生物: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余额约4.32亿元人民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8:43
每经头条(nbdtoutiao)——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农夫绿瓶上市后,怡宝上 演"滑铁卢":市占率大跌近5个百分点 每经AI快讯,迈克生物(SZ 300463,收盘价:11.61元)9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公 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额度总金额为11.5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 18.06%,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余额约4.32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 的比例为6.78%;公司对子公司的担保额度总金额为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 产的比例为12.56%,实际对子公司担保余额约为2.63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 的比例为4.13%;公司对外担保额度总金额为3.5亿元,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 5.5%,实际对外担保余额为1.69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2.65%。 2025年1至6月份,迈克生物的营业收入构成为:体外诊断占比100.0%。 截至发稿,迈克生物市值为70亿元。 (记者 曾健辉) ...
研报掘金丨华安证券:维持迈瑞医疗“买入”评级 Q3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格隆汇APP· 2025-09-29 14: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 同比下滑32.96%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4.40亿元 同比下滑44.55% [1] 国内市场动态 - 国内医疗设备招标活动2025年上半年复苏 第三季度将明显改善 [1] - 行业整顿进入常态化 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渐启动 [1] 海外业务布局 - 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 其中11个已启动生产 [1] - 大部分海外生产项目涉及体外诊断产品 [1] - DiaSys原有工厂产品导入进展顺利 [1] 业绩展望与估值 - 2025-2027年EPS预期分别为10.08元 11.99元 14.25元 [1]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4倍 20倍 17倍 [1]
迈瑞医疗(300760):上半年承压,2025Q3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华安证券· 2025-09-29 09: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 营业收入167.43亿元同比下滑18.45% 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滑32.96% [4] - 2025年第三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国内市场将明显改善 [5] - 海外市场持续增长 2025H1海外收入83.32亿元同比增长5.39% 收入占比提升至约50% [6] - IVD产线成为第一大业务 2025H1收入64.24亿元 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实现双位数增长 [7]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Q2单季度业绩下滑显著 营业收入85.06亿元同比下滑23.77% 归母净利润24.40亿元同比下滑44.55% [4] - 国内市场收入约84.11亿元同比下降约33% 主要受招标周期延长和基数效应影响 [5] - 海外各地区表现分化 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 拉丁美洲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6.27% 欧洲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5.12% [6] - 毛利率保持稳定 预计2025-2027年维持在62.6%水平 [11] 业务发展状况 -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表现突出 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过20% 海外收入占IVD产线比重提升至37% [7] - 全球化布局加速 已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 其中11个已启动生产 [7] - 高端产品推广取得进展 上半年销售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13套 累计销售达15套 [7][8] - 本地化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海外高端客户突破和盈利水平提升 [6]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5.88亿元、454.89亿元、537.19亿元 同比增长5.1%、17.9%和18.1% [9][1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26亿元、145.36亿元、172.75亿元 同比增长4.8%、18.9%和18.8% [9][11] - 对应EPS分别为10.08元、11.99元和14.25元 PE估值分别为24倍、20倍和17倍 [9][11] - 国际收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发展中国家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6]
迈克生物9月25日获融资买入1033.44万元,融资余额3.23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9:26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迈克生物股价下跌0.68% 成交额5931.18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033.44万元 融资偿还1075.04万元 融资净流出41.60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25亿元 融资余额3.23亿元占流通市值4.60%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9.66万股 融券余额112.35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较低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50万户 较上期减少0.18% [2] - 人均流通股14031股 较上期增加0.2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512.07万股 较上期减少877.49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0.75亿元 同比下降15.94%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3404.25万元 同比下降83.12% [2] - 自主产品收入占比81.11% 代理产品占比17.96% 其他业务占比0.93%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78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3.70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4年10月20日 2015年5月28日上市 [1] - 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1] - 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 [1]
润达医疗9月25日获融资买入4816.90万元,融资余额5.64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9:23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1.49% 成交额达2.7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4816.90万元 融资偿还4834.28万元 融资净流出17.38万元 [1] - 融资余额5.64亿元 占流通市值5.71% 处于近一年10%分位低位水平 [1] - 融券余额202.37万元 融券余量12.37万股 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6.55万户 较上期减少13.82% [2] - 人均流通股9219股 较上期增加16.04% [2]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950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446.06万股 [3] - 长城消费增值混合A减持50万股至410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70亿元 同比下降16.08%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1亿元 同比下降232.14% [2] 分红与业务构成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65亿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试剂及其他耗材93.50% 仪器3.70% 软件开发及服务2.67% 其他0.14%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1月6日 2015年5月2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向医学实验室提供体外诊断产品及专业技术支持的综合服务 [1]
并购“催肥”、经销商“失活”、商誉“高悬”:麦科田IPO如何破解“虚胖”增长难题?
华夏时报· 2025-09-25 15:57
上市申请与资本历程 - 公司由A股转战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7年内累计完成10轮融资 总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估值从2016年3.2亿元增至IPO前82.45亿元 增幅近25倍[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 但同期亏损分别为-2.26亿元、-6450.8万元、-9661.7万元[5] - 2024年营收同比微增6.55% 亏损幅度较2023年扩大49.8%[5] - 毛利率逆势攀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4年49.7%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2.9%[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87亿元 同比增长15.31% 利润由亏转盈录得4096.8万元[6]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5.68%降至2024年20.76%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16.09%[7]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28.2%降至2025年上半年21.2%[6][7] - 2025年上半年扭亏主要依靠成本与费用控制而非营收爆发式增长[7] 业务结构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42.1%升至2024年51.6% 2025年上半年稳定在51.1%[10] - 2022年收购唯德康医疗后微创业务营收从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7.21亿元[10] - 生命支持业务占比从2022年45.3%下滑至2024年35.3%[12] - 体外诊断业务占比从2022年12.6%微升至2024年13.1%[1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药物输注领域公司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二 与第一名35%份额差距显著[11] - 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份额19.2% 排名第二 第一名份额达46.4%[11] - 微创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南微医学、安杰思等头部玩家[12] 销售渠道风险 - 经销商收入占比持续超80%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4.4%、87.8%、84.3%、82.9%[12] - 海外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923个降至2025年上半年607个[13] - 不活跃经销商数量从983个激增至2220个 翻了一倍多[13] 商誉与政策风险 - 商誉规模达9.08亿元 占净资产49.6% 主要来自对Penlon和唯德康医疗的收购[16] - 商誉规模持续居高不下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均维持在9亿元以上[16] - 面临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压力 若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将挤压利润空间[17]
医疗器械培训框架
长江证券· 2025-09-24 22:25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首次 [6] 核心观点 - 集采价格未影响企业出厂价 压缩中间渠道利益 保障生产企业利润空间 [11] - 多个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低 可凭借性价比优势实现以价换量 加速进口替代 [11] - 控费/集采后的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仍有机会 主要筛选指标是业绩高增长 渗透率低 市场规模较大 诸如骨科 化学发光 外周血管介入 电生理和TAVR等 [15] 医疗器械产业链 - 原材料包括塑料 液体硅胶 陶瓷/PEEK 球管 探测器 [9] - 产品包括设备 IVD 耗材 [9] - 医疗机构涉及采购周期 设备+耗材 高值/低值耗材与手术量正相关 [9] - 招标采购 入院申报 医保支付 成本控制涉及代工/外采 集采/DRG控费 [9] 集采情况 - IVD-生化:2022年江西省牵头23个省肝功能试剂集采 平均降幅68.84% [13] - IVD-发光:2021年安徽省集采平均降幅47.02% 2023年安徽省牵头集采方案最高有限价降幅50%可中标 [13] - 冠脉支架:2020年国家集采平均降幅93% 22年集采续约小幅涨价上浮约10% [13] - 电生理:2022年福建省牵头27个省联盟集采平均降幅49.35% 23年北京预计集采 [13] - 神经介入:弹簧圈吉林牵头22个省联盟集采平均降幅46.82% [13] - 外周介入:主动脉支架河南省医院集采降幅20-30% [13] - 消化内科:止血夹江苏集采 2023年河北省集采方案涉及止血夹 [13] - 骨科:关节全国集采平均降幅82% 脊柱平均降幅84% [13] - 眼科:人工晶体省级集采 国家集采预计23年 Ok镜河北省已集采 [13] - 口腔:种植牙/牙冠四川省牵头集采 正畸山西省牵头16省联盟集采平均降幅43.23% [13] - 吻合器:福建省牵头15省联盟集采平均降幅55.52% [13] - 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2023年浙江省牵头的全国集采 60MHz以下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4788元 [13] - 瓣膜:TAVR和外科瓣膜均还未集采 [13] DRG控费 - DRG2.0版本发布:重点对重症医学 血液免疫 肿瘤 烧伤 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 [15] - 以人工晶体为例 国产化率低于30% 爱博医疗市占率从2019年4.0%提升至2020年的13.1% [15] 国产化率 - 冠脉支架国产化率80% [16] - 人工晶体国产化率30% [16] - 主动脉支架国产化率60% [16] - 弹簧圈国产化率10% [16] - 电生理国产化率0.2% [16] - 起搏器国产化率10% [16] 设备行业 - 设备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设备 手术相关设备 体外诊断设备等 [20] - 医学影像设备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 X射线 超声 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号 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 形成图像 [20] - 设备行业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上半年为招标采购淡季 [24] - 2021-2023年上半年招采总规模占全年的比重分别为38% 29%和50% [24] - 2024年12月单月招采数据创过去24个月历史新高 [24] 体外诊断行业 - 体外诊断行业的产品由诊断仪器及其配套使用的诊断试剂组成 [27] - 细分市场主要可以分为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诊断 微生物诊断 血液诊断等 [27] - 2018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604亿元 同比增长18.43% [30] - 免疫诊断 生化诊断 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 在全球市场占据体外诊断市场份额的46% [30] - 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细分市场占比:免疫诊断38% 生化诊断19% 分子诊断15% POCT11% 血液诊断4% 微生物诊断3% 其他10% [31] - 封闭系统成为市场主流 仪器和试剂为同一厂家 具有较高适配性 准确性高 使用方便 溯源性好 [33][34] 医疗耗材 - 耗材根据价值量大小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 [38] - 高值耗材包括血管介入耗材 骨科植入耗材 神经外科耗材 眼科耗材 口腔科耗材 血液净化耗材 非血管介入耗材等 [38] - 低值耗材包括注射穿刺类 医用卫生材料及辅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消毒类 麻醉耗材等一次性医用材料 [38] 电生理耗材 - 心脏电生理诊疗器械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心脏电生理设备与心脏电生理耗材 [41] - 电生理检查和心脏电生理手术应在心内科导管室进行 主要分为电生理检查 标测 消融治疗 电生理复查等环节 [41] 消化内科耗材 - 消化内镜耗材主要产品应用于消化内镜诊疗领域 按照治疗用途分为止血闭合类 EMR/ESD类 活检类 ERCP类和诊疗仪器类 [45] - 主要产品包括止血夹 全套器等 [45] 骨科耗材 - 包括关节/脊柱/创伤产品 [49]
9月22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9-22 19:58
新乡化纤生产线停产改造 - 北区生物质纤维素长丝生产线自2025年10月1日起停产改造90天 涉及年产能3.12万吨 [1] - 预计2025年减少产量7000吨 减少营业收入1.85亿元 减少利润总额4800万元 [1] 博众精工股权转让 - 拟以6400万元转让苏州灵猴机器人2031.75万元注册资本股权 约占当前总注册资本18.29% [1] -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降至21.61% [1] 国家电网中标项目汇总 - 海兴电力预中标国家电网营销项目计量设备采购 金额1.28亿元 [2] - 三星医疗及子公司预中标国家电网三项采购项目 合计金额1.93亿元 [2] - 友讯达预中标国家电网计量设备采购 金额1.07亿元 占2024年营收10.55% [3] - 万胜智能预中标国家电网计量设备采购 金额6798.29万元 占2024年营收7.25% [9][10] - 金冠电气中标国家电网避雷器及开关柜采购 金额2840.29万元 占2024年营收3.82% [11][12] - 白云电器及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组合电器等设备采购 合计金额1.62亿元 占2024年营收3.25% [23][24] - 迦南智能预中标国家电网电能表及终端采购 金额7312.21万元 占2024年营收7.23% [26] - 炬华科技预中标国家电网电能表及终端采购 金额1.42亿元 [26]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合作 - 天成自控获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乘用车座椅总成定点 预计2026年6月量产 生命周期3年配套54万辆 [3][4] 医药研发与认证进展 - 悦康药业YKYY013注射液获FDA批准开展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临床试验 [4] - 四川双马子公司湖北健翔获俄罗斯GMP证书 涵盖替尔泊肽原料药生产 [6] - 东方生物子公司获两款医疗器械注册证 包括HPV检测和新冠流感联检试剂盒 [15][16] - 亚宝药业终止SY-009糖尿病研发项目 全额计提减值5579.33万元 减少2025年利润总额 [18][19] - 天士力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新增急性脑卒中适应症获药监局批准 [20][21] 战略合作与协议 - 普莱得与国际电动工具品牌商签订五年采购协议 总量超7亿元 占2024年营收超80% [4][5] - 兰花科创与上海盘毂动力签约 合作开发轴向磁通电机在煤矿开采等领域的应用 [17] - 博实股份签署工业服务合同 金额9699.27万元 服务期15个月 [7][8] 资产出售与交易 - 华资实业子公司出售奶牛场资产 交易金额3850万元 预计产生收益1170万元 [10] 股东持股与减持变动 - 腾远钴业实控人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 合计持股1.12亿股占37.89% [27] - 长飞光纤股东Draka Comteq B.V.减持全部3759.53万股H股 占总股本5% 不再持股 [28] 工程项目中标 - 蒙草生态子公司联合体中标生态修复项目 金额2.252亿元 工期300天 [29] 半年度分红方案 - 威奥股份每股派现0.1元 合计3928.86万元 [30] - 南微医学每股派现0.5元 合计9341.57万元 [31][32] - 一鸣食品每股派现0.025元 合计1002.5万元 [33] - 日辰股份每股派现0.2元 合计1943.87万元 [34][35] - 奥特维每股派现0.5元 合计1.58亿元 [36][37] - 爱科科技每股派现0.1元 合计826.64万元 [38][39] - 洁美科技每10股派现1元 合计4259.8万元 [39] 公司高管变动 - 中国西电董事方楠辞职 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25] 财务数据披露 - 南侨食品8月归母净利润10.41万元 同比减少98.31% [13][14]
深圳南山冲出一家IPO,估值82亿,迈瑞医疗前高管创办,高瓴押注
36氪· 2025-09-22 17:2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 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 前称为深圳玉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 - 控股股东LIU Jie、钟要齐及李辉女士合计持有公司39.55%股权 通过AB股安排控制79.14%投票权 [3]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LIU Jie曾担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 拥有超过20年医疗行业经验 [3] - 副董事长钟要齐曾任迈瑞医疗国际销售及营销副总裁及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4] - 两位高管均拥有医疗器械行业资深管理经验 并带领公司从输液设备生产商转型为高端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5] 融资与估值 - 公司获得高瓴、深创投、软银中国、汉石投资等机构多轮融资 2023年股份认购时估值达82.45亿元 [5] 产品组合与市场地位 - 产品覆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 截至2025年6月底拥有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和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6] - 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2018-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一 肠内营养泵市场排名靠前 [11] - 2022-2024年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2023-2024年一次性胆道镜市场前五名 [12] - 2021-2024年中国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 [14] - 拥有70多种候选产品储备 包括30多种生命支持候选产品和30多种微创介入候选产品 [6] 市场覆盖与分销网络 - 产品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 中国境内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90%的三级甲等医院 [6] - 经销网络包括1959个国内经销商和607个海外经销商 经销收入占比超过80% [18] - 2024年国内经销商数量2791家 海外经销商903家 但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销商减少至1959家 海外减少至607家 [20]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9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7.87亿元 [16]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43.7%升至2025年上半年52.9% [16]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87亿元 其中2022年亏损2.26亿元 2023年亏损6450万元 2024年亏损966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4100万元 [16] - 收入结构变化明显:生命支持产品占比从2022年45.3%降至2024年35.3% 微创介入产品从42.1%升至51.6% 体外诊断产品从12.6%微升至13.1% [17] 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2022-2024年累计9.34亿元 销售费用累计10.87亿元 [22] - 销售费用率高于研发费用率:2022年销售费用率28.2% vs 研发费用率25.7%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21.2% vs 研发费用率16.1% [23] - 研发团队超过500人 占员工总数25.1% [21]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75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557亿元 [6] - 全球内窥镜微创介入市场规模321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249亿元 [6] -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1084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1161亿元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海内外企业 [7] 政策环境影响 - 医疗器械定价受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若产品被纳入集采范围可能导致终端价格下降 [23] - 若未中标集采或大幅降价中标 可能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