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搜索文档
珍宝岛药业助力黔药出山 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会在亳州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8:37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合作交流会于9月8日在亳州召开 主题为"贵药出山 厚积'亳'发" 旨在链接贵州药材资源与全球最大交易市场亳州 [1] - 活动吸引黔皖两地政府 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与 现场产销对接意愿强烈 [1] - 贵州100多家企业首次以"民族风"特大展馆组团亮相亳州交易中心 展馆面积达2000平方米 [2] 中药材产业资源 - 贵州省系统介绍其中药材产业现状 优势品种及未来发展规划 [1] - 贵州企业重点推介天麻 黄精 太子参 半夏等道地药材的品质特点与产业优势 [1] - 展馆集中展示黔六味道地药材 药食同源产品 刺梨 辣椒和高山茶叶等名优农特产品 [2] 交易平台创新 -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推行大宗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 采用"六统一"运营模式 [1] - 平台提供仓单交易 竞价交易 挂牌交易等数字化交易方式 以重塑产业链交易流程 [1] - 数字化手段旨在为产业客户提供更智能 便捷 安全的交易体验 [1] 战略合作与推广 - 贵州与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在活动期间达成多项集中战略合作 [1] - 展馆设置苗医苗药 瑶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 贵州高山好茶品鉴区及民族舞蹈展演区 [2] - 特色展区强化了亳州药博会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性与产品互动性 [2]
湖北多措并举推动鄂澳两地融合发展 2024年全省赴澳门旅客同比上升11%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旅游与文化交流 - 2024年湖北赴澳门旅客数量达56.7万人次 按年上升11% [1][3] - 澳门周活动累计吸引近600万人次参与 创造78.6亿次曝光量 [2] - 武汉至澳门直航及高铁等交通网络极大便利两地人员往来 [3] 经贸投资合作 - 澳门招商局在武汉设立代表处 提供招商引资及中葡平台对接服务 [4] - 湖北连续17年举办粤港澳经贸洽谈会 奠定港澳合作基础 [3] - 两地通过葡语国家产能合作对接会共同开拓近3亿人口市场 [5] 产业协同发展 - 湖北依托中药资源与澳门中医药实验室合作推动产业国际化 [5] - 澳门会展业优势可助力湖北打造"一会两地"模式提升国际知名度 [6] - 两地联合开展中医药品牌推广与标准认证工作 [5] 区域战略联动 - 澳门周品牌紧扣"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 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1] - 湖北与澳门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区位与制度优势 [2] - 澳门青年赴鄂发展趋势显著 超600名学生在湖北高校深造 [3]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
国宝画重点|观象授时 物候循迹——文物里的夏至智慧
新华社· 2025-06-21 21:08
陶寺古观象台与夏至测定 - 陶寺古观象台是4300年前用于天文观测的遗址 半径10.5米 弧长19.5米 由13根夯土柱形成12道观测缝 通过缝隙可精准划分20个节令 是二十四节气的主要源头 [1][3] - 观象台通过塔儿山日出方位观测夏至 12道观测缝用于捕捉星辰轨迹 确立农耕文明时间秩序 [2][3] - 夏至日阳光穿过夯土柱缝隙时 形成"天文历书"效应 体现古人"逐日而居"的天文智慧 [3] 圭表测量系统 - 圭尺与木立表合称"圭表" 圭尺残长171.8厘米 复原长度187.5厘米 采用黑绿红三色漆木刻度 非等距标记日影变化 [4][6] - 正午时分测量太阳影长 春分秋分夏至的日影会落在圭尺不同颜色条带 与观象台共同制定太阳历法 [5][6] 丁村遗址与物候研究 - 丁村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鹿角化石 印证"夏至鹿角解"的物候规律 填补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空白 [8] - 化石为研究远古人类适应复杂自然环境提供依据 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活档案" [8] 汉代玉蝉与物候象征 - 汉代青绿色玉蝉象征"夏至蝉始鸣" 体现古人将昆虫活动作为节气预报的智慧 [9][10] 半夏的阴阳哲学 - 夏至三候中的"半夏生"反映阴阳交替 这种中药材因夏天过半得名 阴性植物在阳极时生长 体现"万物负阴抱阳"思想 [12] 节气文化体系 - 夏至被分为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古人通过观测日影制定农时 结合祭天仪式形成完整的时间管理系统 [6][12] - 陶寺遗址与良渚石峁二里头并列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关键遗址 其天文观测成果延伸了中华文明历史轴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