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搜索文档
青山叠翠生灵归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 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秦岭山水工程)包含35个子项目(130个子工程)[1] - 截至10月14日,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90万公顷,完成河道岸堤修复长度709.88千米[1] - 就峪河楼观镇、司竹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涉及929.01公顷土地,建设微喷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以替代传统大水漫灌[1]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微喷灌溉系统预计使猕猴桃亩产达到1600公斤,并节省每亩200元人工成本[1] - 项目通过方钢支架和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升级,补齐产业发展短板[1] 生态质量改善成果 - 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最高类别“一类”,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保持在99%以上[2] - 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至7700余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至345只[3] - 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头,金丝猴种群数量达5900余只,林麝人工繁育存栏数占全国总量70%以上[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留坝县打造“以林养菌、以菌肥田、以蜂促农”的生态循环模式,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万亩,年产量1.96万吨[4] - 该县林下经济中西洋参、猪苓、天麻、淫羊藿等道地药材亩均产值超万元,猪苓种植每亩收益可达10多万元[4] - 通过成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整合碎片化资源,将86.2%的农户嵌入产业链,实现户均年增收突破8000元[4] 林业产业总体规模 - 秦岭地区已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个,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5]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贡献显著[5]
贵州大健康医药企业亮相第三十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
搜狐财经· 2025-10-25 00:31
参展概况 - 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大健康医药企业参加第三十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旨在深化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 - 参展主题为集中展示“生态贵州·健康黔品”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2] 参展企业构成 - 展团企业主要包括贵州益佰大健康、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等知名药企 [2] - 企业涵盖专注于民族医药创新的公司,如贵州苗药药业、贵州苗十三医药科技 [2] - 企业还包括专注于道地药材的公司,如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贵州同源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2] - 展团亦包含聚焦现代生物科技与大健康食品的企业,如贵州山春秀生物科技、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等 [2] 展出产品板块 - 重点展出以苗药为代表的经典医药板块,融汇民族智慧与现代科技 [4] - 展出以天麻、石斛为核心的道地药材板块,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从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跨越 [4] - 展出以黄精、刺梨为代表的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开发出多元化的功能性食品 [4] 现场合作成果 - 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芳香世家(澳门)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嘉俊贸易(澳门)有限公司达成总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订单 [4] - 贵州益佰大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澳吉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及巴西DCBRAZIL公司,就冰冰猴系列硬质糖果在巴西注册功能性食品上市销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 [4] 战略目标 - 贵州企业通过MIF这一国际化窗口寻求更多国际合作机遇,拓展海外营销渠道 [4] - 战略目标是推动“贵品精卖”,展现贵州在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与品牌建设上的成效 [4]
陕西丹凤县走出“搬迁+产业+就业”新路子
环球网· 2025-10-20 16:58
文章核心观点 - 丹凤县通过“搬迁+产业+就业”模式,成功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近纳入管理,达成“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1] 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 - 采取安置房建设规划、配套设施规划、产业致富规划“三规合一”办法,抓好集中安置点配套产业布局 [3] - 建成峦庄天麻、民乐蔬菜等农业园区10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5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9家 [3] - 流转搬迁群众山林和土地1.48万亩,培养致富带头人500人 [3] - 集中打造凤冠新城、丹水社区两个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对入孵企业商户减免房租、水电费 [3] - 搬迁户汪德武去年累计收购中药材20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有效带动就业15人 [4] - 搬迁户吴安付自主发展天麻种植,去年销售额达10万余元 [4] 就业促进与创业支持 - 在集中安置点配建商铺,采取政府担保、无息贷款形式带动群众创业增收 [3] - 通过社区技术培训,如叶麦霞带动妇女群众50余人劳务就业,并利用新媒体拓宽销售渠道 [4] - 孙虎娃利用商铺从事核桃产业,带动移民搬迁居民200余人参与核桃初加工 [4] - 做好“就业岗位菜单式对接、就业状态清单式”管理,58户企业和村股份合作社入驻凤冠社区建立商洛核桃交易中心 [6] - 在多个社区引进或认定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等带贫企业8家,通过社区工厂、公益性岗位就业1318人 [6] - 全县800人以上安置点成立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5个,确保有劳力有意愿易地搬迁户至少1人实现创业就业 [6] 居民生活改善与收入提升 - 搬迁户张虎峰在附近天麻产业园务工,从事装菌、保洁、运输等工作,月工资达4000元,且孩子上学方便,能兼顾家庭 [3] - 居民普遍反映搬迁后方便照顾家庭并增加收入,实现“钱袋鼓起来,生活笑起来” [4]
【商洛】扎实推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3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洛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发展药食产业、培育赛事经济和利用气候资源,构建了多业态融合的“康养+”产业链,致力于建设“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1][8]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药食产业 - 商洛拥有1192种道地中药材,其中110种为药食同源品种,为药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 丹凤县寺坪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2] - 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11个村级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运营,推动传统药材产业升级 [3] - 商洛市获得“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称号,累计注册认证特质农产品20个以上,9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2024年通过举办药膳美食大赛等活动发布十大药膳美食,带动超过2万户群众增收 [3] 培育赛事经济推动康养消费 - 利用高水平体育赛事如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作为纽带,以门票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例如蟒岭绿道景区凭观赛票根可免门票 [4][5] - 2024年赛事活动带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 [6] - 积极开发山地运动、森林运动等特色赛事,并建设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运动新场景 [6] 利用气候资源激活绿色引擎 - 镇安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8.5%,为CCER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优越生态条件 [7] - 镇安县CCER林业碳汇项目覆盖14个镇(街道),造林规模8928公顷,计入期40年,预计总减排量779,054吨,年均减排量19,476吨 [7] - 该项目通过碳汇价值转换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7]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新华网· 2025-09-21 21:59
生态旅游与民宿产业 - 灞源镇凭借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的自然条件,发展成为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1] - 村民方毅返乡将老旧土房改建为民宿,在3个月的旅游旺季中收入超过10万元,显示民宿经营具有显著经济效益[3] - 民宿经营注重保持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并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如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将污水管接入村里污水处理设备,以保护核心旅游资源[3] 生态保护政策与成效 - 蓝田县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基石,其秦岭保护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通过“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3] - 当地已形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管护模式,配备129名网格员和34架无人机定期巡航,守护上千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域[7] - 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稀疏状态跃升至57.43%,并观测到林麝、麂子等野生动物活动增多,表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7] 文化与生态融合的产业发展 - 辋川镇依托唐代诗人王维留下的文化宝藏(如手植银杏树、“辋川二十景”遗址)和秦岭生态底色,发展文化与生态交融的特色产业[5][6] - 当地拒绝可能破坏生态的大投资项目,转而深耕诗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并带动核桃、板栗等土特产销售,形成持久的吸引力[6] - 在生态向好的基础上,辋川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天麻、黄精等十余个品种,覆盖15个村,好生态保障了药材品质与价格[6]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20 00: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珍宝岛药业助力黔药出山 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会在亳州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8:37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合作交流会于9月8日在亳州召开 主题为"贵药出山 厚积'亳'发" 旨在链接贵州药材资源与全球最大交易市场亳州 [1] - 活动吸引黔皖两地政府 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与 现场产销对接意愿强烈 [1] - 贵州100多家企业首次以"民族风"特大展馆组团亮相亳州交易中心 展馆面积达2000平方米 [2] 中药材产业资源 - 贵州省系统介绍其中药材产业现状 优势品种及未来发展规划 [1] - 贵州企业重点推介天麻 黄精 太子参 半夏等道地药材的品质特点与产业优势 [1] - 展馆集中展示黔六味道地药材 药食同源产品 刺梨 辣椒和高山茶叶等名优农特产品 [2] 交易平台创新 -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推行大宗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 采用"六统一"运营模式 [1] - 平台提供仓单交易 竞价交易 挂牌交易等数字化交易方式 以重塑产业链交易流程 [1] - 数字化手段旨在为产业客户提供更智能 便捷 安全的交易体验 [1] 战略合作与推广 - 贵州与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在活动期间达成多项集中战略合作 [1] - 展馆设置苗医苗药 瑶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 贵州高山好茶品鉴区及民族舞蹈展演区 [2] - 特色展区强化了亳州药博会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性与产品互动性 [2]
湖北多措并举推动鄂澳两地融合发展 2024年全省赴澳门旅客同比上升11%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旅游与文化交流 - 2024年湖北赴澳门旅客数量达56.7万人次 按年上升11% [1][3] - 澳门周活动累计吸引近600万人次参与 创造78.6亿次曝光量 [2] - 武汉至澳门直航及高铁等交通网络极大便利两地人员往来 [3] 经贸投资合作 - 澳门招商局在武汉设立代表处 提供招商引资及中葡平台对接服务 [4] - 湖北连续17年举办粤港澳经贸洽谈会 奠定港澳合作基础 [3] - 两地通过葡语国家产能合作对接会共同开拓近3亿人口市场 [5] 产业协同发展 - 湖北依托中药资源与澳门中医药实验室合作推动产业国际化 [5] - 澳门会展业优势可助力湖北打造"一会两地"模式提升国际知名度 [6] - 两地联合开展中医药品牌推广与标准认证工作 [5] 区域战略联动 - 澳门周品牌紧扣"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 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1] - 湖北与澳门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区位与制度优势 [2] - 澳门青年赴鄂发展趋势显著 超600名学生在湖北高校深造 [3]
跟着特产游四川,能带走的不只熊猫
搜狐财经· 2025-09-03 08:22
核心观点 - 四川特产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明星推广和KOL带货形成强大吸引力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7][10][11] 特产资源 - 青川拥有竹荪 葛根茶 黑木耳 天麻 七佛贡茶 白龙湖银鱼 青竹江娃娃鱼 唐家河蜂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8] - 川西平原因高山虫草 松茸被称为"天然菜库" 川江水域特色淡水鱼鲜独树一帜 [9] - 阿坝小金糖心苹果 甘孜理塘牦牛肉 巴中通江银耳 攀枝花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形成区域品牌优势 [9] 文旅产业 - 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可观赏大熊猫 扭角羚 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白龙湖 向阳山茶垄 青溪古城 阴平村构成完整旅游动线 [8] - 宜宾南溪区月亮湾千亩荷塘 巴蜀家风传承基地 万里长江第一岛形成文旅组合产品 [8] - 沉浸式演艺项目《白蛇·一念青城》通仙缘与地脉文化主题 获赵雅芝作为青城山文旅推荐官推广 [11] 推广成效 - "与辉同行"5月四川带货活动覆盖绵阳 成都 阿坝等地 场观人次突破9000万 销售单量达440万单 [11] - 丁真 谢娜等明星通过纪录片《寻真之地》和直播形式推广理塘牧区文化 中江挂面等非遗产品 [10][11] - 董宇辉团队从海拔500米到3500米立体展示四川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强化目的地形象 [11]
第33届广州博览会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好物优品同台竞技
广州日报· 2025-08-23 09:58
核心观点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展示前沿科技与地方特产 促进资源技术市场双向流动 激活国内大市场 融入十五运会元素展示体育科技融合成果 [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高擎机电机器人展出5款型号机器人 包括身高89厘米的"小海"机器人 曾参加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4] - 广州机智云物联网建成全球领先AIoT开发云平台 在智慧农业领域应用突出 [4] - 仿真机器人外貌栩栩如生 VR影乐园提供体验机会 [6][8] - 天河区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展示新质生产力解决方案 产业链条完整 营商环境良好 [4][9] 区域经济协作与产业发展 - 白云区与吴川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 投入2200万元设立2个反向飞地基地 发挥前哨展示招商展销功能 [9] - 青海展区面积1900平方米 开幕首日6家企业签约金额近2亿元 推动绿色有机产品进入广东市场 [10] - 青海与广东在知识产权领域协作密切 包括品牌推介 知识产权保护 认证检测互认共享 [10] - 广州市与毕节市推动东西部协作 2020年至2025年7月广东市场销售毕节农产品133.82亿元 [12] - 通过广博会平台 毕节农特产品累计销售达150亿元 进入大湾区市场 [12] 农产品与消费帮扶 - 赫章县海雀生态养殖公司与钱大妈开展基地直供合作 打造"大妈心选·海雀鲜蛋"专区 实现72小时从贵州到广州的极速供应链 [11] - 公司产品包括五谷鸡蛋 富硒鸡蛋 DHA鸡蛋 昆虫蛋白鸡蛋等中高端产品 [11] - 贵州两山天麻产业公司展出19款拳头产品 寻求广州渠道商经销商及餐饮企业合作 [12] - 广州每5枚鸡蛋中有1枚来自贵州 消费帮扶模式创新 [11] 十五运会相关产业 - 十五运会礼仪颁奖服采用岭南设计元素 使用马面裙和粤绣工艺 由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设计制作 [13] - 李样讲陈皮公司通过科技手段开发即饮陈皮产品 在十五运会期间通过100台无人销售设备提供冲泡服务 [14] - 全运会展示大湾区农产品科技含量 推动体育与产业融合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