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刻材料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存贷双高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28 17:05
核心观点 - 恒坤新材在IPO过程中暴露多项经营问题,包括技术依赖度高、收入确认合规性存疑、资金管理不合理等 [2] - 公司核心技术自主性不足,关键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专利储备薄弱且存在突击申请嫌疑 [3] - 自产产品盈利能力持续下滑,部分产品毛利率为负值且产能利用率低下 [4] - 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方式人为提高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但实际毛利仍主要依赖引进业务 [5][6] - 财务报表呈现异常"存贷双高"现象,利息收入和政府补助构成利润主要来源 [7][8] - 半导体材料行业面临技术转化周期长、研发投入高、盈利能力低等结构性矛盾 [9] 技术困境 - 公司光刻材料30%-50%成本的树脂依赖日韩进口,自研树脂仅处于合作开发阶段 [3] - 与供应商G联合开发8款光刻胶树脂(3款SOC和5款i-Line),反映技术独立性不足 [3] - 关键设备如光刻机、缺陷扫描仪需海外采购,存在"卡脖子"风险 [3] - 仅拥有36项发明专利,其中一半以上是2021年后突击申请 [3] - ArF浸没式光刻胶仅小规模销售,SiARC项目已从募投计划中消失 [3] 盈利能力 - 自产光刻材料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33.52%、2023年30.29%、2024年28.97% [4] - 自产前驱体材料(TEOS)连续三年毛利率为负:2022年-329.59%、2023年-19.91%、2024年-1.56% [4] - 2024年自产前驱体产能利用率仅46.47% [4] 财务操作 - 2022-2024年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使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28.22%提升至2024年63.77% [5] - 实际65.86%毛利仍依赖引进业务,自产产品毛利贡献仅34.14% [5] - 2024年末银行存款7.46亿元(含3.89亿元长期定期存款)与6.33亿元借款并存 [7] - 借款规模从2022年1.01亿元猛增至2024年6.33亿元 [7] - 利息收入占利润比例从2023年18.9%升至2024年21.9% [8] - 2021年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100.78%,剔除后实际经营亏损 [8] 行业挑战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面临技术转化周期长与资本短期回报预期的矛盾 [9] - 高研发投入与低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9] - 政策扶持与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9]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隐秘的角落”再被揭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7:49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核心问题 - 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核心焦点在于"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式和知识产权潜在风险 [3][4] - 2022-2024年对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此前年度未采用该方法,引发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质疑 [4]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28.22%增至2024年63.77%,但主营业务毛利中引进产品贡献仍高达65.86% [5] - 2025年上半年因主要客户终止引进订单,引进产品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下降57.4%和59.09% [5] - 上市委要求说明自产光刻材料等产品的初始技术来源和专利情况,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但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0.9亿元和0.9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6]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11.48%至2.92% [6] - 自产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33.52%下降至2024年28.97%,技术转化成果的竞争壁垒受质疑 [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额达9467万元,主要依赖国家专项课题补助 [7]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2024年分别为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和8860.85万元,占营收比例13.28%-16.17% [7] 股权结构与合规风险 - 历史股权架构中存在复杂代持网络,2012-2021年间易荣坤曾为16名股东代持股份 [8] - 前大股东吕俊钦入股资金涉嫌与网络赌博违法所得有关,2020年7月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9] - 吕俊钦所持2144.91万股被司法冻结并划转,其中1664.91万股划转至现第二大股东淄博金控 [9] - 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前,李湘江以12元/股价格突击买入17.39万股,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10] 行业背景 - 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所处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