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代持
icon
搜索文档
冈田智能分红1.2亿后拟募9.85亿陈亮夫妇持股91.74%携对赌IPO
长江商报· 2025-07-29 09:45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厂商,主要产品包括刀库、主轴、转台,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2] - 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行业市场占有率约为2 78%至4 38%,仅次于昊志机电,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2]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 67亿元、7 73亿元、9 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 19亿元、1 32亿元、1 69亿元 [2] - 公司拟募资9 85亿元,其中4 47亿元用于数控机床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2 14亿元用于刀库生产线扩建,1 48亿元用于研发及信息化升级 [3] 股权结构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陈亮、蔡丽娟夫妇合计控制91 74%股权,IPO后仍将控制68 81% [1][7] - 2013年成立后存在长达九年的股权代持情况,2023年6月引入唯一外部股东工业母机产业基金(持股8 26%) [7] - 引入外部股东前,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1 2亿元,此后未再分红 [7][8] 产品与市场 - 核心产品刀库收入占比超80%,2022-2024年刀库单价从1 59万元降至1 46万元(降幅8%),主轴单价从0 91万元降至0 81万元(降幅11%),转台单价从1 14万元降至0 99万元(降幅13%) [2][3] - 2022-2024年刀库产能从3 72万台提升至5 33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8 05%、94 73%、96 4%,产销率均超99% [3] - 同期主轴产能利用率从85 27%提升至104 96%,转台产能利用率从81 61%提升至98 31%,但转台2024年产销率大幅降至84 81% [3] 研发与技术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800 88万元、3639 57万元、4464 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 96%、4 71%、4 79%,低于同行8 83%、8 17%、7 61%的平均水平 [4][5]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158项(发明专利63项),而同行昊志机电拥有专利407项(发明专利203项) [6] IPO进展与对赌协议 - 主板首发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9] - 与工业母机产业基金签订对赌协议:若未在2026年末前提交IPO申请或2028年末前完成上市,将触发回购权 [8]
恒坤新材IPO被暂缓,“隐秘的角落”再被揭开
搜狐财经· 2025-07-28 07:49
文 | 杨 柳 7月25日,在半导体行业迎来密集IPO之际,专注于半导体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的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坤新材")科创板上市 申请却被"暂缓审议"。 暂缓审议背后,恒坤新材的经营也面临重重挑战。营收虽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却疲态尽显,特别是自产产品毛利率不断走低,核心自研能力遭质疑。 纷繁复杂的股权代持、与犯罪团伙成员的关联及潜在内幕交易,都在无形中损害恒坤新材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尽管其所处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但会 计处理问题、知识产权风险方面的重大瑕疵,无疑成为其此次IPO被暂缓的关键。 更令人担忧的是,恒坤新材历史股权架构中卷入复杂的代持网络,其前大股东涉嫌网络赌博并遭司法处理,这些合规问题无疑为公司的IPO前景蒙上阴 影。本次募资规模较首次申报缩水近2亿元,也暗示公司在融资计划的调整,以及可能存在的内部考量或外部压力。 1 恒坤新材IPO暂缓审议背后 恒坤新材此次IPO被暂缓审议,核心焦点在于其"引进业务"的收入确认方式和知识产权潜在风险。 招股书披露,恒坤新材的引进业务模式是根据客户需求向境外供应商采购成品,并由境外供应商直接发货至客户仓库或指定地点。2022年至20 ...
恒坤新材疑点重重IPO被暂缓审议 客户集中度超97%存贷双高利率异常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43
公司IPO受阻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被暂缓审议 打破2025年A股100%过会率记录 [1] - 暂缓原因未公开披露 但公司自身资质问题被指为关键因素 [1] - 实控人存在多次股权代持行为 且与涉刑股东吕俊钦存在关联关系 [1][4] 股权结构问题 - 公司历史上存在至少31笔股权代持交易 涉及实控人易荣坤及16名其他股东 [3] - 原第二大股东吕俊钦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刑9年9个月 其9.44%股份曾被司法机关冻结 [4] - 实控人配偶陈艺琴担任吕俊钦控制"勾陈资本"监事 引发资金往来合规性质疑 [5] 业务模式缺陷 - 公司65.86%毛利依赖引进产品 自产产品毛利率仅33.47% 不足引进产品三分之一 [6] - 前五大客户贡献97.20%收入 客户集中度导致议价能力缺失 [7][8] - SKMP终止合作导致2025年上半年引进产品收入同比下降57.4% [7] 募投项目争议 - 拟募资10.07亿元扩产 但KrF光刻胶等产品现有产能利用率仅17.55%-46.67% [9][10] - 被质疑借扩产名义圈钱 新增产能消化能力存疑 [10] 财务异常现象 - 存贷双高现象显著 2024年底存款6.54亿元与借款6.33亿元规模相当 [11] - 长期定期存款收益率(3.38%)反常高于平均借款利率(2.12%) [11] - 2024年利息收入2129.03万元远超利息支出1127.31万元 [11] 技术研发短板 - 3款SOC树脂研发依赖外部供应商G及厦门大学 暴露核心技术自主性不足 [12] - 光刻材料自产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39.17%→33.47%) 反映产品竞争力减弱 [6]
证监会对深演智能、金浔股份等8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
梧桐树下V· 2025-07-27 09:57
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深演智能 - 需说明前期取得新三板同意挂牌函但未实际挂牌的具体情况及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进展,评估是否影响本次境外发行[1][16][17] - 需披露离岸架构及VIE架构搭建拆除原因,外汇违规整改情况,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17] - 需用通俗语言说明智能广告投放业务模式及是否符合互联网广告整治要求[17] - 需列表说明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后股权结构变化,并核查经营范围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合规性[18] - 需说明是否涉及用户数据收集及第三方信息提供,披露数据规模及安全保护措施[18] 浩福创意集团 - 需核查股权架构合规性,重点说明Hartford Great Health收购上海浩福及绍兴火猫涉及的外商投资、税务及外汇程序[2][9] - 需解释历史股东宋连跃向Erin Songwang等转让股份的背景,核查代持可能性[2][9] - 需补充2020年7月至今的股本演变情况,并说明新增股东William B Barnett等提供的咨询服务细节及利益输送风险[2][9] - 需说明宋连跃向US Unicorn Foundation捐赠股份的合理性及Carrie Chen等股东低价入股原因[2][9] - 需披露美国OTC市场挂牌合规性及境内广告业务运营情况,说明短剧研发业务资质及资金用途[10] 金浔股份 - 需核查历史股权代持问题,说明2024年实控人股权回购定价依据[11] - 需按监管指引核查员工持股计划合规性[12] - 需评估已建、在建及募投项目是否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类别[3][13] - 需说明子公司上海金浔新能源增值电信业务调整原因及外资负面清单符合性[13] 泽景汽车 - 需核查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资负面清单领域[5] - 需说明最近12个月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及利益输送风险[5] - 需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人员构成、定价公允性及决策程序合规性[5] 巨能科技 - 需说明股权架构搭建及返程并购涉及的外汇、税务程序合规性[7] - 需列表对比架构重组前后股东持股比例一致性[7] - 需核查北京明舸等注册资本未缴足原因及对业务影响,说明广告发布等业务实际开展情况[7] - 需披露用户数据收集规模及第三方信息提供安排,说明数据安全措施[8] 圣桐特医 - 需说明2024年业绩奖励股份由圣元香港认购的合规性及对价异常风险[14] - 需核查保健食品销售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限制[14] - 需披露近三年分红决策程序及税费缴纳情况[14] 上海凯诘 - 需说明新三板挂牌终止原因及A股上市计划对本次发行影响[20] - 需核查出版物批发等业务资质及外资准入调整进展[20] - 需披露用户数据收集规模及安全保护措施[21] 中鼎智能 - 需核查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版外资负面清单领域[23] - 需说明最近12个月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差异原因及利益输送风险[23] - 需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人员关联性及定价公允性[23]
艾为电气IPO:股权代持仲裁未决,单一产品隐忧下的创业板闯关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45
公司IPO概况 - 深圳艾为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IPO申请,计划募资9.3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控制器第三方供应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2.15亿元增至4.42亿元,净利润从5737万元增至1.06亿元,2025年7月4日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 [1] 股权结构问题 - 实控人梁向辉与韩光存在股权代持纠纷,涉及2017年95%股权及2018年15%股权的代持争议,2025年4月已提交仲裁和诉讼但未裁决 [3] - 股权代持纠纷未解决可能影响IPO进程,深交所对拟IPO企业股权清晰有硬性要求 [5] 业务与产品风险 - 99.86%营收依赖单一产品热管理高压控制器,2022-2024年产品单价从255.48元/套降至208.74元/套,累计降幅18.3% [6][8] - 2024年产销率88.09%低于前两年(2022年90.23%,2023年93.81%),存货账面价值1.03亿元较上年激增69.37% [6][8] - 计划募资5.45亿元用于扩产,但现有产品产销率持续下滑引发消化新增产能的担忧 [7] 财务运作矛盾 - 递表前累计现金分红5888万元(2022年3800万元,2024年990万元,2025年6月18日通过1098万元方案),但计划IPO募资7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9][11]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4.12亿元,无短期借款,资产负债率29.62%为三年新低(2022年76.25%) [11][1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2.1亿元占资产总额32.98%,首次出现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1.35% [12] 研发与团队问题 - 研发费用从2022年1151.24万元激增至2024年4705.78万元,研发人员从30人增至138人,增幅360% [13][14][16] - 研发人员职工薪酬2023年同比增97.43%,2024年同比增88.32%,引发研发费用真实性担忧 [16] - 实控人梁向辉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与公司电力电子核心技术领域存在差异 [16] 资本运作争议 - IPO前8个月小米智造、蔚来等机构突击入股,小米以16.5亿元估值获7.38%股权,按IPO估值37.2亿元计算8个月翻倍 [17] - 投资机构签署带恢复条款的特殊权利终止协议,若IPO失败条款将恢复效力,可能影响控制权稳定性 [18][19] - 9.3亿元募资额超过公司2024年末8.17亿元总资产规模,补充流动资金7000万元的合理性受质疑 [20][21] 募投项目与行业环境 - 5.45亿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与88.09%的产销率形成反差,扩产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22] - 2024年第一大客户苏州中成新能源贡献营收1.93亿元占比43.72%,行业价格战传导至供应链 [22] - 2024年存货1.03亿元成为潜在风险点,产品价格下滑与单一产品结构对37.2亿估值形成挑战 [23]
益丰新材:IPO前低价转股,代持丛生曝治理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7-20 09:1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益丰新材在上市前突击进行低价股权转让,股东益坤合伙以10元/股向实控人万春玲转让24.6万股股份,而一年半前同类转让价格为17元/股,定价合理性存疑 [2] - 公司历史上存在多次股权代持行为,2017年实际控制人万春玲委托35名显名股东分散代持13%股权,2019年部分代持股份回归后仍有17名显名股东代持4.8%股权 [3][4] - 2020年通过增资形成新一轮代持关系,增资价格为12.5元/股,2023年代持关系解除时转让价格为17元/股 [5][6] - 最终股权结构显示实控人万春玲持股12.7%,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68.4%股份,股权高度集中 [6]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分别为7.1亿元、6.3亿元和6亿元,同比降幅12.4%和3.8%,归母净利润三年均维持在1.4亿元 [7] - 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从2022年35.28%升至2024年38.33%,主要因2022年剥离助剂业务减少关联交易 [7][8] - 业务构成中毛利率63.2%的聚硫醇504占比提升,但毛利率较低的有机硫化学品仍占近六成收入 [8] - 外销收入占比约26%,外销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如硫脲产品国外毛利率37.05% vs 国内23.69% [9] 研发与区域集中度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64%提升至2024年3.67%,2022年较低因传统产品研发投入少但收入贡献高 [9] - 境内业务高度集中于山东、江苏及河南等地区,客户区域集中度较高 [9]
优迅股份IPO:股转登记拖10年,柯炳粦花20年成实控人
搜狐财经· 2025-07-17 19:55
公司概况 - 优迅股份是国内光通信芯片领域领军企业,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7] - 公司创始人柯炳粦经历丰富,曾担任通信兵、大学讲师、律师、国企高管等,2003年下海创业 [2][5][6] - 公司产品包括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限幅放大器芯片(LA)、激光驱动器芯片(LDD)等,应用于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 [28] 股权与控制权 - 公司长期无实际控制人,直到2022年11月才确认柯炳粦、柯腾隆父子为实控人,合计控制27.13%表决权 [3][8][9] - IPO后柯氏父子表决权将从27.13%稀释至20.35%,控制权稳定性存在风险 [3][11] - 公司股权历史复杂,存在股权转让未登记、代持等问题,如2014年柯炳粦受让魏翔14.37%股权但延迟至2021年才完成变更 [14][15][16]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7786.64万元,业绩波动 [30] - 2024年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扭转下滑,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量增27.88%,跨阻放大器芯片销量增133.17% [34] - 产品单价持续下降,四大产品2022-2024年累计降价6.4%-39.6%,同时晶圆采购价上涨40.19%,毛利率从55.26%降至46.75% [35][36] 供应链与存货 - 采用Fabless模式,供应商高度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83.68%-89.47%,晶圆等关键材料依赖境外 [37][38][39] - 存货账面价值从2022年1.3亿元增至2024年1.75亿元,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仅0.73%-7.96%,远低于同行均值9.06%-16.6% [40][42][43] 资金与分红 - 2024年末货币资金6805万元,短债仅85.13万元,流动比率6.23倍,资产负债率11.3%,偿债能力强劲 [45] - 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5800万元 [47] 行业与市场 - 公司产品受益于数据中心和5G建设需求增长,2024年高速光模块电芯片销售显著回升 [34] - 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82.92%营收 [28][30]
立讯精密赴港IPO藏“治理暗雷”:董事长王来春百亿代持悬案未了,副董“父救女”关联交易又陷利益输送疑云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34
公司动态 - 立讯精密正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并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目前市值超2500亿元 若成功将形成"A+H"两地上市格局 [1]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 分别为1539.46亿元、2140.28亿元、2319.05亿元和2687.9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71亿元、91.63亿元、109.53亿元和133.66亿元 [5] - 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近三年分别为12.19%、11.58%和10.41% 较2015年的22.88%十年间降幅达54% [5] - 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从2015年的23.00%降至2024年的13.65% [7] 客户集中风险 - 第一大客户苹果公司销售额占比高达70.17% 双方在iPhone、Apple Watch、AirPods三大产品线深度合作 [6] - 对比同业 歌尔股份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42.49%降至2024年的31.96% 蓝思科技从2022年的70.96%降至2024年的49.45% 而立讯精密2020-2023年苹果收入占比维持在69%-75%区间 2024年仍达70.74% [9][10] - 固定资产规模从2011年4.13亿元激增至2024年482.31亿元 若苹果合作生变将面临大额资产减值风险 [9] 关联交易争议 - 2025年6月拟收购信濠光电全资子公司安徽信光100%股权 交易对手方王雅媛为实控人王来胜之女 构成关联交易 该标的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净亏损4052.37万元和5465.68万元 [11][12] - 2024年8月曾以5247万元收购信濠光电另一亏损子公司东莞立讯 信濠光电自身2022-2025年一季度持续亏损 [13] - 安徽信光两年内两次转手 最初由罗伟强控制的桓灿投资持有 其与立讯精密存在多重关联 包括共同参与东尼电子IPO突击入股 [15][16][19]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王来春曾陷入百亿股权代持纠纷 被指控代持原高管吴政卫5.336%股份(市值199.93亿元) 相关诉讼尚未公开审理结果 [20][22] - 上市后挪用1.68亿元IPO资金收购吴政卫关联公司博硕科技75%股权 但招股书未披露该收购计划 [23]
账上趴着8亿元现金,道生天合却拟募资1.35亿“还贷”,“创二代”季刚冲击A股
36氪· 2025-06-30 11:30
公司概况 -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IPO成功过会 [1] - 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 [2][6] - 控股股东为易成实业(持股47.55%),实际控制人为季刚、张婷夫妇(合计控制60.47%股份)[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和32.38亿元,同比增速为9.89%、-6.81%和1.13% [1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1.55亿元和1.55亿元,2024年净利润增长仅0.01% [16] - 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达5.74%-11.95% [17] - 2024年末货币资金8.56亿元,短期借款1.96亿元,但计划用IPO募资1.35亿元偿还银行贷款 [3][28] 研发与市场地位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4%、3.18%、2.71%,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3.30%-4.48%)[18][19] - 拥有63项专利(含32项发明专利,其中10项为受让取得)[20] -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销量全球第一,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全球第三 [15] 公司治理与资金运作 - 实控人季刚夫妇2021-2023年累计收到亲属往来款1.25亿元(主要来自母亲许芬)[11] - 2022-2023年实施分红9000万元,超半数进入实控人账户 [24] - 存在历史股权代持纠纷:彭赛曾因乐巍新材股权代持问题提起诉讼,2022年达成和解 [12][13] 经营风险点 - 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达32%-37%,坏账准备金额最高达1.51亿元 [22] - 2022-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55亿元和-3773万元,2024年转正至4.01亿元 [23] - 资产负债率从58.13%降至52.89%,利息支出年均超1400万元 [24][27]
立讯精密接盘信濠光电亏损标的背后:隐秘资本网浮现?有无代持套利局
新浪证券· 2025-06-27 19:41
立讯精密与信濠光电的关联交易 - 立讯精密接盘信濠光电全资子公司安徽信光100%股权,构成关联交易,因信濠光电董事王雅媛的父亲王来胜为立讯精密实际控制人之一 [1][2] - 安徽信光业绩恶化且与立讯精密主业协同性存疑,但立讯精密并非首次接盘信濠光电亏损标的 [1][2] - 安徽信光先由深圳市桓灿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后流入信濠光电,再被立讯精密接盘,形成"接棒式"流转 [3][4] 罗伟强与立讯精密的潜在关联 - 安徽信光最终受益人为罗伟强,其旗下公司"广东立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名称与立讯精密重合 [5] - 罗伟强旗下"广东讯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受益人包括王爱新,而王爱新为立讯精密股权激励名单中的核心骨干 [6][7][8] - 罗伟强与立讯精密多次在IPO中同时突击入股,包括信濠光电和东尼电子 [9][10] 东尼电子IPO中的关联 - 立讯精密出资2250万元获得东尼电子4.5%股份,罗伟强出资1959万元获得3.9%股份,持股比例均控制在5%关联方认定红线以下 [10][11] - 立讯精密既是东尼电子第一大客户(2014-2016年销售占比最高达57.52%),又是其大股东 [11][12] 立讯精密股权代持争议 - 吴政卫指控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代持其5.336%股权,并出示2011年签署的《股权承诺声明书》,但公司否认该文件真实性 [13][14] - 吴政卫曾担任博硕科技法人代表,该公司后被立讯精密用IPO募资1.68亿元收购75%股权,交易被认定为非关联交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