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体材料

搜索文档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注册生效
北京商报· 2025-09-14 12:13
本次冲击上市,恒坤新材拟募集资金约10.0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投资于集成电路前 驱体二期项目、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据了解,恒坤新材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科创板IPO于2024年12月26日获得受理,2025年1月18日进入问询阶段, 2025年8月29日上会获得通过,2025年8月29日提交注册。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实习记者 李佳雪)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注册生效。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盈利依赖引进产品的代理业务,前驱体长期亏本、KrF 光刻胶产能利用率不足20%仍募10亿扩产
钛媒体APP· 2025-09-12 18:49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于2025年9 月12日注册生效。 据招股书披露,恒坤新材97%的业绩依赖前五大客户第一大客户贡献占比更是常年超64%。依托这一客 户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长强劲,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5%。 公司在营收高增的同时,"增收不增利"问题突出。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23.74%,扣非后归母 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5.18%,营收与利润走势反差明显。 科研方面,恒坤新材研发投入高、费用率超同行,可自产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2023年起已低于行业均 值。高研发未转化为盈利优势,引发市场对其自产产品科技含量的质疑。此外,公司利润多依赖引进产 品,该业务运营接近"中间商"模式,而其拟登陆科创板,是否符合板块定位广受质疑。 募投项目方面,恒坤新材此次IPO主要是为了扩产,其中针对于扩产前驱体产品、KrF光刻胶的合理性 备受质疑,一个是自产产品持续亏损、长期无法贡献正向利润的产品,另一个是产能利用率始终未超过 20%。 1、增收不增利,客户集中度高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76.52万 ...
恒坤新材IPO:盈利依赖引进产品代理业务,产能利用率不足仍扩产
搜狐财经· 2025-09-12 18:01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于9月12日注册生效。 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76.52万元、36770.78万元、54793.8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972.83万元、8976.26万元、 9691.11万元,营收持续增长,净利润在波动。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营收较2022年同比增长70.29%,但净利润却比2022年低了近300万元,"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显著。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种增收不增利的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仍在延续。恒坤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2025年1-6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9433.73万元,同比 增长23.74%,净利润为4158.05万元,同比下滑5.71%,特别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5.18%。这种"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并行"的反差,不禁令人为 其成长性产生了担忧。 | 项目 | 2025年1-6月 | 2024 年 1-6 月 | 变动比例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29.433.73 | 23,786.49 | 23.74% | ...
雅克科技(002409):江苏先科逐渐放量,成都硅微粉产线投产
中银国际· 2025-09-12 11:0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公司当前市场价格为人民币58.64元 [2]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营收达42.93亿元,同比增长31.82%,归母净利润为5.23亿元,同比增长0.63% [5] - 25Q2营收21.75亿元,同比增长32.76%,环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4.06%,环比增长0.86% [5] - 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2元(含税) [5] - 看好电子材料业务持续开拓,维持买入评级 [2][5]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为31.82%,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29%,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 [9] - 25H1期间费用率为14.95%,同比上升2.3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1.92%,同比上升2.51个百分点 [9] - 25Q2毛利率为35.06%,同比下降2.7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5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91%,同比下降3.1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27个百分点 [9] - 汇兑损失导致25H1产生汇兑损失1,884.48万元,而24H1为汇兑收益3,804.97万元,同比差异5,689.45万元 [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6.88%,增加4,859.13万元 [9]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材料板块25H1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15.37%,毛利率为32.71%,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 [9] - 半导体化学材料和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合计营收21.13亿元,同比增长18.98% [9] - 前驱体材料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韩国先科营收8.72亿元,同比下降8.02%,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49.01% [9] - 江苏先科营收5.55亿元,同比增长234.44%,净利润亏损0.31亿元,同比下降191.62% [9] - 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业务中,EMTIER营收6.61亿元,同比下降18.81%,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64.31% [9] - 电子特气营收1.96亿元,同比下降4.11%,毛利率为28.51%,同比下降4.36个百分点 [9] - 硅微粉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0.76%,毛利率为15.15%,同比上升7.03个百分点 [9] - LNG保温绝热板材营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62.34%,毛利率为25.33%,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 [9]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江苏先科前驱体产品通过国内客户端测试验证,产线转入批量试生产 [9] - 华飞电子"年产3.9万吨半导体核心材料项目"原材料产线建设完成 [9] - 成都"年产2.4万吨电子材料项目"部分产线转入试生产,开始批量供应半成品球形硅微粉 [9] - 公司完成基于第四代绿色环保型发泡HFO的增强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和设计蒸发率为0.07%的MARKⅢ/FLEX+聚氨酯模块的GTT认证 [9] - RSB、FSB次屏蔽层材料在试用过程中表现良好,赢得客户初步认可 [9]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3亿元、15.36亿元、19.40亿元 [6]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2.49元、3.23元、4.08元 [6] - 对应PE分别为23.6倍、18.2倍、14.4倍 [6] - 预计2025年营收90.88亿元,同比增长32.4%,2026年营收108.44亿元,同比增长19.3%,2027年营收128.15亿元,同比增长18.2% [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5.8%,2026年29.8%,2027年26.3% [8]
恒坤新材IPO:募资加码研发、产能布局,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9-11 15:19
从经营表现来看,恒坤新材近年来业绩增长显著。据恒坤新材IPO上市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恒坤新材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2,176.52万元、36,770.78万 元和54,793.8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5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成绩既得益于行业需求的持续扩张,也源于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 市场布局。恒坤新材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矩阵,提升材料性能与工艺适应性,以满足先进制程对关键材料越来越高的要 求。 在市场拓展方面,恒坤新材已与多家国内领先的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深入参与客户工艺开发与产线验证,不断巩固订单的连续性和 客户黏性。未来,随着募投项目如"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及"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的逐步推进,恒坤新材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能规模,增 强公司在高端半导体材料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从上述不难看出,恒坤新材凭借技术积淀、产品能力和客户优势,在行业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和盈利水平,为我国集成电路关 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持续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迎 ...
恒坤新材IPO成功过会,剑指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产化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50
公司IPO与募资计划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1] - 公司拟募集资金10.07亿元投入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3] 行业背景与国产化需求 - 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市场长期被欧美日韩厂商垄断 国产企业在中低端领域份额有限且存在明显技术差距 [4] - 欧美日对华集成电路限制升级 高端领域国产化需求尤为迫切 [4] - 境内晶圆代工能力提升和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产能扩张 为国内材料厂商创造黄金发展窗口期 [5]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 应用于12英寸晶圆制造工艺 客户覆盖多家境内领先晶圆厂 [6] - 前驱体产品涵盖TEOS、四氯化铪等硅基和金属基品种 [6] - 光刻材料包括SOC、BARC、KrF、ArF等产品 Top Coating适用于45nm-7nm芯片制造 [6] 战略意义与市场机遇 - 募投项目聚焦前驱体、KrF、ArF等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有望提升国产化水平并保障供应链安全 [4] - 项目将帮助公司实现国产化突破 填补国内材料领域空白 抢占细分市场先机 [5] - 项目实施将丰富产品矩阵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6]
恒坤新材IPO成功过会,拟募资10.07亿元加码集成电路材料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09
当前,随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封装技术的不断突破,先进制程芯片对关键材料的需求显著提升。在国家战略支持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国内集成 电路材料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8年,中国境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89.6亿元,行业前景广阔。 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注于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 键材料研发与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以及90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制造过程中,覆盖光刻、 薄膜沉积等核心工艺环节,是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近年来,恒坤新材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和5.48亿元,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归母净 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9亿元和0.97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实现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1.24亿元、1.91亿元和3.44亿元,复合 增长率高达66.8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38.94%提升至63.77% ...
恒坤新材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09-01 21:23
公司上市进展 - 科创板IPO申请于8月29日通过上交所审核 [1]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6739.79万股人民币普通股 [4] - 计划募集资金总额10.07亿元 [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2] - 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晶圆制造关键材料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 [2] - 产品应用于NAND、DRAM存储芯片及90nm以下逻辑芯片制造工艺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9亿元、0.97亿元 [3] - 2025年1-9月预计营收4.4-5亿元 同比增长12.48%-27.82% [3]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客户覆盖多家中国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 [2] - 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 打破12英寸关键材料的国外垄断 [2] 募集资金用途 - 4亿元投入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 [5] - 6.07亿元投入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5] 战略发展目标 - 通过上市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布局 [6] - 拓展产品线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6] - 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6]
恒坤过会,科创板“光刻胶第一股”将至
势银芯链· 2025-09-01 13:4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是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4] - 产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及90nm技术节点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是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4] - 客户覆盖多家中国境内领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 已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 打破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国外垄断 [4]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9亿元、0.97亿元 [4] - 2025年1-9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至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2.48%至27.82% [4] 募投项目与资金规划 - 拟募集资金10.07亿元 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5] - 具体项目包括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总投资5.19亿元)、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93亿元)、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总投资9.09亿元) 募集资金拟投入总额12亿元 [6] 行业国产化现状与发展目标 - 国内光刻胶市场国产化率较低 KrF光刻胶国产化率约10% 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5% i-Line光刻胶国产化率约20% [7] - 募投项目将实现前驱体、SiARC、KrF、ArF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提升 扩大国产替代市场 [7]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布局 拓展产品线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持续增强盈利能力 [7] 行业会议与技术聚焦 - 势银将联合甬江实验室于2025年11月17-19日举办异质异构集成年会 主题为"聚焦异质异构技术前沿 共赴先进封装芯征程" [7] - 会议聚焦多材料异质异构集成、光电融合、三维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晶圆级光学、半导体材料与装备、TGV与FOPLP等前沿先进封装技术 [8]
科创板即将迎来“光刻胶第一股”!!
是说芯语· 2025-08-30 18:02
IPO审核核心争议与解决方案 - 公司成为2025年首家IPO审核被暂缓审议企业 核心争议为技术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及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法合理性 [3] - 上市委质疑核心技术权属争议 要求说明技术独立性 同时关注收入确认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3] - 公司通过一个多月攻坚 以证据和逻辑回应监管关切 最终获得认可 [3] 技术独立性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公司明确表态核心技术均源自自主研发 累计获得78项专利授权 其中发明专利达45项 覆盖材料合成 性能优化 生产工艺等关键环节 [4] - 公司与上下游合作方 核心技术人员均无未解决技术纠纷 建立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包括专利布局 侵权监测和维权应对 [4]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专项研究任务 子公司福建泓光被认定为福建省集成电路光刻胶关键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6] 收入确认方法合理性论证 - 公司解释引进业务实质为境内代理服务 不参与上游生产定制和下游交付流程 不满足总额法控制商品所有权及风险收益的核心条件 [4] - 公司主动调整会计处理方式 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 仅以代理服务费确认收入 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体现财务审慎性和合规意识 [4] - 调整原因为早期行业监管案例与会计准则解析未明确 近年同类代理业务已普遍适用净额法 [4]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总部位于厦门海沧区 是国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 [6] - 成立初期以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为核心业务 产品包括OCA光学胶 视窗镜片及光学防爆膜 客户覆盖境内外触摸屏与显示平板厂商 [6] - 2014年战略转型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 2017年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对国内领先12英寸晶圆厂常态化供应 2020年福建泓光工厂投产标志自主研发产品落地 [6] 核心产品与技术实力 - 公司核心产品聚焦12英寸晶圆制造前道工艺关键材料 形成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为主的产品矩阵 [6] - 产品广泛应用于先进NAND 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的光刻 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6]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89项专利授权 其中发明专利36项 成功打破境外厂商垄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