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屏翻译机2.0
icon
搜索文档
六问讯飞 AI:新品耳机发布背后,如何理解讯飞 AI 翻译战略与技术创新?
AI前线· 2025-10-20 13:23
AI同传技术升级与新品发布 - 公司对中英同传效果进行优化,翻译主观体验提升至4.6分(满分5分),首字响应时间降低至2秒 [2] - 专业词库扩充至10万以上,覆盖医疗、金融、法律等高壁垒行业,并新增中英到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的端到端同传互译功能 [2] - 中英同传引入“声音复刻”功能,用户仅需一句话语音样本即可用自身音色播报翻译结果 [2] 翻译硬件产品功能升级 - 新一代AI翻译耳机搭载“多感融合AI降噪系统”,采用骨导与气导结合的开放式设计,支持60种语言同传互译,内置10万以上专业词库 [4] - 耳机中英同传首响播报延迟低至2秒,采用蓝牙6.0连接技术,覆盖通话实时翻译、面对面翻译、线上同传和旁听同传四大核心场景 [4] - 双屏翻译机2.0新增讲话人分离功能,可智能区分讲话人并支持自定义名称,结合星火办公大模型新增会议纪要生成与内容分享功能,预计10月底上线 [4]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报告显示,公司在AI翻译速度、效果、专业度等8大核心维度中排名第一,其中6项获得满分 [6] - 公司坚持大模型自主研发战略,核心是“自主研发 + 场景落地”,所有研发均基于自主芯片与国产化硬件,确保技术自主可控 [9][10] - 公司在大模型领域致力于打造多语种能力突出的模型,并与教育、医疗、翻译等行业场景深度融合,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10] 核心技术与创新优势 - 公司在语音识别、多语种翻译准确率等核心技术持续投入,星火语音大模型支持101种语言识别、全国202个地市级方言识别,并支持55种语言的语音合成 [11] - 翻译耳机采用全球首创的“多感融合能源降噪”,配备2个数字硅麦克风和1个骨传导麦克风,结合自研降噪算法,在嘈杂场景下能清晰拾音 [12] - 复杂降噪算法全离线运行,通过模型芯片化将复杂模型压缩至几十KB大小,在内存有限的设备上实现高效实时处理 [12] 方言与小语种翻译突破 - 针对方言翻译,公司已覆盖全国202个地市级方言,并与输入法合作推行“方言保护计划”以持续收集数据 [15] - 在多语言方面,公司支持101个语种的识别和55个语种的合成,采用多语种共享建模关键技术提升小语种语音系统性能 [15] - 通过设计多语种通用音素体系和基本语言单元,实现多语种统一音素韵律体系的构建,利用元学习和语族分组进行共享建模 [15] 产品战略与场景应用 - 公司AI翻译战略定位围绕全球化交流深化趋势,形成“语音识别-翻译-语音合成-端侧产品”的完整技术链条 [8] - 构建全产品矩阵,从轻量级软件到标准化硬件,再到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不同场景适配不同产品形态,技术底座打通 [8][9] - 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和中国企业出海,跨国商务沟通对即时、准确、便携的翻译工具需求激增,公司硬件产品覆盖从个人使用到企业级会议的全场景 [17] 外事场景定制化解决方案 - 双屏翻译机2.0采用双屏设计,在对话过程中为工作人员和外国乘客提供专属屏幕,提升沟通效率并体现尊重 [18] - 设备支持在线翻译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能识别35种语言,可自动识别语言以快速打破沟通壁垒 [18] - 配备5麦克风阵列与AI降噪技术,支持全向、定向两种收音模式,能过滤1米外背景噪音,在嘈杂环境下精准锁定目标音源 [19] - 设备具备离线模式,在无网、弱网情况下依然可使用,适配高保密场景 [19]
重回双位数增长,科大讯飞在大模型竞赛中尽显韧性
36氪· 2025-04-28 08:01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大讯飞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亮眼,标志前期AI投入进入收获期,其全栈自主可控技术壁垒助力技术领先与商业化,C端与GB端业务相互推动,强调产品化有望持续兑现长期价值 [1][3][22] 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盈利韧性显现 - 2024年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时隔两年重回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5.6亿元,扣非净利1.88亿元,同比增长59.35% [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68%和48.2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8.54% [1] - 2024年现金流创历史新高,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主要因销售回款增长 [4] - 2024年成立回款工作部,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包括加强回款催收、形成GBC业务架构、优选G端客户等 [4] - 确立“做优C端、做强B端、优选G端”战略,C端收入占比提升、回款率高,B端选优质行业,G端选财政好的区域合作 [5] - 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核心赛道业务快速增长,消费者、教育、汽车、医疗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7.58%、29.94%、42.16%和28.18% [5] - 智慧教育业务收入72.29亿元,同比增长29.94%,AI学习机销量增长超100%,汽车、医疗、企业AI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9.89亿元、6.92亿元、6.43亿元,同比增长42.16%、28.18%、122.56% [5] 为什么国产化如此重要 - 科大讯飞围绕“国产算力 + 自主算法”构建全栈AI技术体系,实现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完全自主可控 [6] - 全栈自主可控技术确保公司技术领先,为其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提供稳定发展基础 [7] - 讯飞星火大模型是国内全民开放下载的通用大模型中,唯一由全国产化算力平台训练的通用大模型,且持续迭代升级 [8] - 4月20日星火X1升级,通用任务效果显著提升,在模型参数小一个数量级情况下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9] - 满血版星火X1仅需4张卡(华为910B)即可部署,还升级模型定制优化工具链,16张卡(华为910B)可完成行业定制优化,降低企业AI定制门槛 [10] - 2024年科大讯飞大模型中标数量和中标金额均居第一,涵盖多个行业 [10] - 公司AI核心技术研究和模型训练体系领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基于自主研发底座模型训练的行业模型更具优势 [11] AI收获季 - 刘庆峰明确自研大模型底座的必要性,认为在小算力、小尺寸、小资源占用下提升原创研发能力是中国大模型赋能关键 [12][13] - 很多央国企试点开源模型后转寻科大讯飞专业解决方案,全栈自主可控是GB端商业化差异化竞争关键 [13] - C端方面,2024年AI学习机销量增长超100%,公司发布双屏翻译机2.0,讯飞听见SaaS服务增长快 [14][15] - 公司形成“技术研发 - 场景验证 - 规模化落地”闭环,C端与GB端业务相互推动,构建竞争壁垒 [17] - 智慧教育产品提升教学效率,医疗AI产品技术实用性获权威验证,推动入院 [17] - 公司提出“强调产品化”,加强软硬一体化产品营收占比,解决大模型落地痛点 [17] - 大模型行业处于尴尬地带,科大讯飞抓住产业链国产化红利,技术领先与商业化能力获双重验证,稳定现金流支撑长期价值兑现 [18][22]
年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Q4单季盈利创历史新高!科大讯飞抢抓AGI“根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4-24 15: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归母净利润5.6亿元 [1] - 第四季度单季实现收入84.94亿元,占全年营收36.4%,归母净利润9.0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3.16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68%和48.2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8.54% [1] 业务板块表现 - 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7.58%,其中开放平台收入51.72亿元(+31.33%),智能硬件收入20.23亿元(+25.07%)[3][4] - 智慧教育业务收入72.29亿元,同比增长29.94%,学习机产品2024年收入翻番,2025年一季度接近翻番 [5][6] - 智慧汽车业务同比增长42.16%,智慧医疗业务同比增长28.18% [7] - 办公本产品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50%,毛利接近翻倍 [4] 技术研发与战略 - 2024年研发投入45.8亿元,占营收19.62%,较2023年增加7.41亿元,重点投入大模型研发与自主可控技术 [9] - 推出升级版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在参数较小情况下性能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 [9] - 坚持在国产华为昇腾算力平台训练大模型,训练效率从55%提升至85% [10] - 多语言大模型覆盖80余语种,2024年首发8语种模型,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 [4] 医疗业务发展 - 分拆子公司讯飞医疗2024年12月港股上市,其GBC三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03%/57% [8] - 医疗大模型已在全国近700个县区部署,通过人机协同模式服务基层医疗、医院在线和C端产品 [8] 行业机遇与定位 - 教育领域政府投资增加,人工智能在教育信息化投入占比显著提升,公司承接教育部超25所人工智能示范校项目 [6] - 坚持通用人工智能(AGI)根红利战略,目标成为自主可控平台上的第一梯队大模型厂商 [2] - 国际业务受关税战影响较小,多语言技术出海迎来发展机遇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