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服药
icon
搜索文档
380亿豪赌背后,跨国大厂抱紧中国药神
虎嗅· 2025-06-20 14:55
交易概况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AI制药合作,潜在交易总价值达53.3亿美元(约380亿元人民币),包括1.1亿美元首付款、最高16.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36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 [1] - 合作涉及利用石药AI平台针对多个靶点开发小分子口服药候选药物,阿斯利康获得全球独家开发权 [1] - 该交易创下AI+制药领域金额纪录,远超行业普遍5000万美元以下首付款及10亿美元级总金额水平 [2] 行业动态 - 跨国药企加速AI布局:阿斯利康2023年以27项合作成为AI合作最多药企,赛诺菲、默沙东等前期承诺金额最高仅6500万美元 [2][15] - 2024年诺和诺德、礼来分别签署8.12亿和6.5亿美元AI合作协议,药企通过AI介入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及疾病管理全流程 [17][18] - 头部药企临床项目终止率平均达21%,AI可显著降低研发失败损失 [7] 技术效益 - 石药AI平台通过分析蛋白-化合物结合模式优化分子设计,其发现的LP(a)抑制剂和MAT2A抑制剂已获1.5亿/1.1亿美元首付款 [5][6] - AI缩短药物研发周期:英矽智能案例显示从靶点发现到候选药物仅需18个月(传统需54个月),成本260万美元(传统需数亿美元) [6] - 阿斯利康采用AI后临床三期成功率从4%(2005-2010)提升至31%(2016-2020),生成式AI节省25%临床方案制定时间 [9][10] 企业战略 - 阿斯利康2023年收入450亿美元(10年翻倍),但股价仅为礼来1/6,需现象级药物提振投资者信心 [10][22] - 公司91个后期管线项目预计年均创收超10亿美元,目标2030年收入达800亿美元 [21] - 当前布局重点包括降脂领域LP(a)抑制剂、口服免疫药及代谢/罕见病药物 [24] 行业挑战 - AI定制化合物缺乏数据验证,药企需承担高风险 [3] - 制药业存在决策迟缓、工作模式转型困难等组织障碍 [24] - GLP-1等热门赛道仍存在高失败率(如辉瑞三战三败),AI无法保证现象级药物产出 [24]
《过敏科学》出版中国专刊,生物制剂将成过敏患者新希望
新京报· 2025-05-07 12:18
行业研究 - 《过敏科学》中国主题专刊发布32篇中国学者文章 聚焦生物制剂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突破性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1] - 生物制剂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哮喘 特应性皮炎等领域展现临床潜力 国内外研究活跃度显著提升 [2] - 中国学者首次在学术顶刊发表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中国意见书 系统规范患者选择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标准 [2] 学术影响力 - 《过敏科学》2023年影响因子达12.6分 连续5年集中呈现中国过敏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正刊全球发行 [1] - 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担任期刊副主编后 推动中国学者在环境污染与哮喘机制 肠道菌群失调 药物过敏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1][2] - 期刊主编Cezmi Akdis教授高度评价中国学者对全球过敏科学领域的贡献 专刊收录中国学者在鼻科学 呼吸病学 皮肤病学的32篇前沿研究 [1][2] 临床进展 - 传统鼻喷药物和口服药对过敏症状控制有效 但生物制剂因长期疗效优势成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2] - 中国临床数据研究显示 生物制剂对难治性 重症过敏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收益 相关治疗方案标准化进程加速 [2] - 专刊发布中国学者在哮喘发病机制 过敏微生物组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为全球学科发展提供新理论依据 [2]
对话|港大医学院邝沃林:用了20多年做出香港首款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产品,创新药研发环境正在变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8 20:37
文章核心观点 香港大学邝沃林团队研发的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三氧化二砷口服药剂ARSENOL获批上市 此前香港创新药研发面临投资少等挑战 近年来香港创新药研发环境正在变好 该药物未来有望用于治疗更多疾病 [1][5][10][14] 分组1:药物研发历程 - 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曾将砷作为口服制剂治疗白血病患者 后砷剂被取代 80年代哈尔滨马军教授团队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APL 90年代上海科学家发现其作用机理 1998年港大团队重新研究口服砷剂治疗白血病 [4] - 2010年邝沃林团队成功把砒霜研发成口服砷剂药物 玛丽医院自行调制使用 2020年ARSENOL获批上市 [5] 分组2:药物优势 - ARSENOL能减轻患者负担 传统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每周药费1 - 2万美元 需留院超百日且可能有心脏副作用 而该药物成本每周4000港元 已纳入香港公立医院资助名单 患者可免费获取 [5] - 口服砷剂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静脉注射需住院数十天 口服只需住院两周 检查后可带回家按剂量饮用 疗程两年 [5] 分组3:研发挑战 - 过去香港创新药研发不受投资人关注 拉不到投资 研发团队只能慢慢推进 从大包装到小包装 再到联系有GMP认证的药厂合作 花了约十年时间 [10] - 药物研发链条上 资金、寻找合作方、临床验证等都遇到挑战 [10] 分组4:行业环境变化 - 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完善新药研发及审批机制 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新质生产力 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14] - 2024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揭牌 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支援平台 并将与深圳园区研究中心共建“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结合“港澳药械通”数据加快新药审批上市 [14] - 近两年香港资本越来越关注创新药产业发展 本土合作方将药物推向全球 ARSENOL已获美国FDA及欧洲EMA的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和FDA新药临床研究资格认定 [14] 分组5:药物未来应用 - 英国卡迪夫大学与港大医学院合作获英国血癌协会资助 在英国进行第三期全国性研究 将药用口服砒霜纳入APL的前线医疗及护理 [15] - 香港大学已就口服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淋巴癌和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开展工作 未来有望用于治疗更多疾病 [15]
健康元2024年营收158亿元 全面突破呼吸领域创新药,积极拥抱AI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7 22:5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6.19亿元,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3.1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6.36亿元 [2] 呼吸赛道优势 - 呼吸产品四年间实现22倍增长,首款高端吸入制剂自2019年上市以来表现突出 [2] - 已布局10余款呼吸疾病创新药,抗流感创新药"玛帕西沙韦"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2024年8月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其上市申请 [2] - 呼吸领域研发管线覆盖10余款1类创新药,实现吸入、口服、注射全剂型覆盖 [3] 创新药里程碑突破 - 抗流感新药玛帕西沙韦临床结果显示优异治疗效果,能缩短流感病程,针对乙流缓解更迅速,对青少年患者症状缓解更快,仅需单次给药 [3] - TSLP单抗与IL-4R单抗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TSLP单抗针对中重度COPD在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高人群中疗效突出 [3] - 与拜耳合作开发的全球首创COPD口服药PREP抑制剂于2025年1月启动Ⅰ期临床试验,通过独特机制抑制脯氨酰内肽酶活性,有效控制炎症反应 [4] AI技术应用 - 2024年初开始推动AI技术在靶点识别、分子设计、分子筛选等环节的应用,缩减研发周期 [6] - 完成DeepSeek-R1 671B"满血"版部署,成为国内首批引入千亿参数级AI模型的医药企业之一 [6] - AI技术用于药物分子设计、筛选及销售管理,提升线上营销效果,如鹰牌花旗参等明星产品销量显著变化 [6]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全球医药产业经历变革,AI与生命科学深度融合重塑药物研发范式 [7] - 中国创新药企凭借临床数据和差异化创新能力加速走向全球舞台,健康元作为呼吸领域先行者已占据有利身位 [7] - 公司目标成为中国A股市场的"呼吸创新药第一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