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含权理财持续发力,中小银行代销热度不减——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18-2025.8.24)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27 17:13
监管和行业动态 -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提升 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 部分含权类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 7月混合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较6月上升0.51个百分点至3.64% 权益类产品上升7.19个百分点至9.93% 而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分别下滑至1.50%和2.73% [3][6] -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拓展地方中小银行代销渠道 农银理财 中银理财 北银理财等机构年内与多家地方中小银行达成代销合作 杭银理财 信银理财 招银理财 光大理财等也纷纷建立类似合作关系 [3][6] 同业创新动态 - 中邮理财推出两款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添颐·鸿锦最短持有18个月1号和2年1号 L类份额支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 享受手续费和税收优惠 采用CPPI和目标风险策略 每日开放申购 支持定投 按最短持有期锁定后可随时赎回 [3][7] - 兴银理财完成对主线科技的股权投资 出于智能驾驶长期投资逻辑 于2025年7月通过旗下产品投资 主线科技专注于L4级人工智能卡车技术研发 已在多个港口实现商业化 并在多条高速公路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3][7]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31% 环比持平 货币型基金报1.20% 环比持平 收益差维持稳定 [4][9] - 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环比下降 1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度环比上行0.4BP至1.37%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5BP至1.78% 债市对基本面因素反应钝化 主线聚焦股债跷跷板效应和央行态度博弈 [4][10] - 长期限产品因负债端稳定性更强和资产端久期匹配能力更优 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限产品 且对利率波动敏感性更高 [10] 破净率跟踪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3.04% 环比上升1.47个百分点 信用利差环比收窄2.90BP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 破净率超过5%或信用利差调整超过20BP时 负债端可能面临赎回压力 [5][15] - 信用利差维持低位震荡 位于2024年9月以来历史低位附近 性价比有限 若持续走扩 可能令破净率继续承压上行 [5][15] 行业趋势 - 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收益率中长期可能承压 估值整改进入关键阶段 原有净值平滑机制限制可能导致产品呈现高波动或低收益特征 [12] - 加强多资产 多策略投资布局 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 是理财公司破局的关键路径 [12]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 吸引力凸显
证券日报· 2025-08-22 08:02
市场行情与产品表现 - 权益市场走强而债市震荡调整 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 [1] -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 吸引投资者从纯固收类转向固收+权益产品 [1] - 7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64% 较6月上升0.51个百分点 权益类产品达9.93% 较6月大幅上升7.19个百分点 [3] - 中银理财混合类产品"智富指数跟踪策略日开"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高达12.70% 权益部分聚焦中证1000指数 [3] 银行产品策略与营销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加大含权类理财产品营销力度 推荐清单频繁出现此类产品 [2] - 典型固收+权益产品配置80%以上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资产 搭配少量权益资产 [2] - 招银理财推出R3风险等级混合类产品 含低波权益资产及股票量化中性CTA黄金策略组合 [2] - 中邮理财R3风险等级产品"鸿鑫日开1号"权益部分高比例投向高股息ETF [2]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需求 - 投资者因追求更高收益及较低波动 赎回纯固收产品转向含权类产品 [3] - 部分含权类产品认购热度高 出现当日额度售罄情况 [3]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 较2024年同期2.65%下降0.53个百分点 [4] - 纯固收类与含权类理财产品收益差距拉大 推动资金转向 [3]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利率中枢下行导致传统现金管理类及纯债产品收益率走低 7月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1.50% 固定收益类2.73% 均较6月下滑 [3][4] - 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低 对市场波动敏感 预期管理难度大 [5] - 权益市场高波动性对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 - 政策鼓励理财资金入市与理财收益走低共同推动含权产品发展机遇 [5] 机构发展建议 - 理财子公司需通过引入成熟权益量化团队或外部管理人增强投研能力 [5] - 产品设计可采用安全垫+收益增强双轮驱动模式 增加存款同业存单高评级短久期债券配置 [5] - 按风险等级划分产品线精准匹配客群 定期推送持仓报告市场解读 [6] - 针对高净值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定制化含权产品方案 布局长期限产品提升负债端稳定性 [6]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凸显
证券日报· 2025-08-22 00:43
市场表现与产品趋势 - 权益市场走强而债市震荡调整 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 [1] - 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 吸引投资者从纯固收类产品转向固收+权益类产品 [1]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加大含权类理财产品营销力度 推荐清单频繁出现此类产品 [2] 产品结构与收益特征 - 固收+权益类产品配置80%以上固定收益资产及少量权益资产 净值波动较大但整体收益较高 [2] - 混合类理财产品采用低波权益资产与多策略组合(股票/量化中性/CTA/黄金) 风险等级多为R3中风险 [2] - 7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64% 较6月上升0.51个百分点 权益类产品达9.93% 上升7.19个百分点 [3] - 特定指数跟踪策略产品表现突出 如中银理财中证1000指数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达12.70% [3] 市场动因与行业背景 - 债市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承压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 较2024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4] - 传统现金管理类及纯债产品收益率走低(7月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0%和2.73%) 权益市场走强推动含权产品需求 [3][4] - 高收益信用债与非标资产到期 叠加债市回调(1-3月大幅回调) 共同导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下行 [4] 业务挑战与发展方向 - 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低 对市场波动敏感 预期管理难度大 R3及以上风险产品推广受限 [5] - 权益市场高波动性对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5] - 需通过引入成熟权益/量化团队或借力外部管理人增强投研实力 [5] - 产品设计可采用安全垫+收益增强双轮驱动模式 增加存款/同业存单/高评级短久期债券配置以降低波动 [5] - 按风险等级划分产品线 定制化服务高净值及养老金客群 通过持仓报告和市场解读实现投顾闭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