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证自由现金流ETF
icon
搜索文档
太热门!12只基金“齐发”,中小公募胜出几何?
券商中国· 2025-04-14 12:51
文章核心观点 现金流相关指数基金成为热门品类,超30家公募入局申报超40只产品,基金公司布局迅速但需平衡短期布局与中长期发展,现金流因子有助于改善长期收益 [1][2][9] 现金流相关指数基金发行与申报情况 - 4月14日起12家基金公司的12只现金流相关ETF发售,10只4月14日发售,汇添富4月18日发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嘉实4月21日发国证自由现金流ETF [2] - 截至4月11日,6只现金流相关指数基金正在发行,申报端持续上新,4月11日兴业基金申报兴业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 [3] - 现金流类基金跟踪五类指数,涵盖ETF、ETF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等类型,后续或有跟踪同一指数不同产品及新指数产品 [3] - 2024年底至今申报43只现金流基金,38只在今年2月后申报,占比近90% [5] 参与布局的基金公司 - 布局现金流产品的有易方达、华夏等头部公募,华泰柏瑞等偏指数型公募,还有长城、方正富邦等中小公募 [6][7][8] - 中小公募以指数基金突围是发展战略,跟进产品取决于自身资源禀赋,如方正富邦、华富因有ETF产品布局ETF类现金流产品 [8] 现金流因子优势及基金运行情况 - 现金流指数基金是对传统指数从现金流因子角度“二次创新”,现金流因子契合市场需求,能改善长期收益或控制风险 [9]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行业分布均衡,分散风险,选股偏向周期和经营好的行业,前三大权重行业集中度43.0%,每季度调整成份股 [10] - 自由现金流可反映股东回报能力,捕捉企业业绩周期,规避价值陷阱 [11] - 已成立5只现金流类基金成立规模41.68亿元,目前规模近88亿元,增幅超100% [11]
又一批ETF来袭!12家公募密集上报
券商中国· 2025-03-19 09:42
自由现金流ETF产品动态 - 12家公募基金于3月18日集中上报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包括华泰柏瑞、招商、博时等头部机构[2][4] - 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选取100只自由现金流率高的上市公司证券,反映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公司表现,2024年12月11日发布[5] - 此前已有10余只自由现金流ETF产品上报,涉及中证800、国证、富时中国A股等不同指数[6][7] 自由现金流ETF市场表现 - 首批成立的华夏和国泰自由现金流ETF合计募资超21亿元,上市后份额显著增长,华夏从6.94亿份增至15.18亿份,国泰从14.31亿份增至22.57亿份[10] - 华夏宣布自2025年3月19日起将管理费从0.5%降至0.15%,托管费从0.1%降至0.05%,创同类最低费率[11] - 国泰旗下产品成立不足1个月即分红,体现"现金奶牛"策略价值[11] 自由现金流策略价值 - 填补Smart Beta工具箱中自由现金流因子空白,聚焦高自由现金流优质个股,规避"价值陷阱",具防御性配置价值[12] - 海外市场成熟案例丰富,美国最大自由现金流ETF规模超250亿美元[12] - 适合当前A股市场环境,在市场回调及平稳期表现更优,符合基本面修复阶段需求[13] ETF市场创新趋势 - 2024年境内ETF数量达1033只(+16%),规模3.7万亿元(+81%),股票ETF规模2.89万亿元占A股市值3%[15] - 监管提出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未来可发展跨市场/资产ETF、Smart Beta ETF、商品类ETF等[17][20] - 除自由现金流ETF外,北证50ETF、科创债ETF、公募REITs-ETF等创新产品正在开发中[20]
自由现金流指数产品密集申报【国信金工】
量化藏经阁· 2025-03-03 22:14
市场回顾 - 上周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下跌,科创50、上证综指、沪深300跌幅较小(-1.46%、-1.72%、-2.22%),创业板指、中小板指、深证成指跌幅较大(-4.87%、-3.78%、-3.46%)[16] - 行业表现分化:钢铁(+2.96%)、建材(+1.98%)、房地产(+1.86%)领涨;通信(-9.62%)、传媒(-8.06%)、计算机(-8.01%)领跌[16][20] - 债券市场利率普遍下行,国债利差扩大1.52BP,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89%[21][22][25] 基金产品动态 - 上周新成立基金31只,合计发行规模427.57亿元,较前周增加,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最高(20只/242.43亿元)[3][34][35] - 基金申报活跃:上周共上报76只基金,包括1只FOF、1只Reits及多只主题ETF(如科创综指ETF、自由现金流ETF等)[4][8] - 自由现金流指数产品扩容,10只相关产品集中申报,涵盖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和国证自由现金流ETF[8][9] 科创板指数进展 - 46只科创综指相关产品已申报,包括28只ETF联接基金和增强基金,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已于1月23日申报[5][7] - 科创100、科创200指数编制方案将修订,新股纳入时间要求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2025年3月17日实施[11][12] -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调入思特威、特宝生物、艾力斯,调出翱捷科技等3只成分股[13][14] 公募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上周主动权益、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70%、-1.97%、-1.08%[26][27] - 另类基金表现突出:今年以来收益中位数达7.9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基金[27] - 量化基金超额收益稳定:上周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中位数0.21%,量化对冲基金收益中位数0.02%[28][29]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周41家基金公司的107只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嘉实基金(9只)、中信保诚基金(7只)、富国基金(7只)变动较多[32]
浙江居科技支出榜首,英伟达四财季营收增长78%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2-28 00:17
税务总局个税汇算清缴新规 -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明确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时间为3月1日至6月30日,3月1日至20日需预约办理,3月20日后无需预约 [1] - 新规更加重视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清晰界定各方权利义务关系,要求税务机关依法保密纳税人信息并提供法律救济渠道 [1] - 2019年新个税法实施后,税收制度从分类征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纳税人可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和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政策更加灵活 [1] - 此次《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规范汇算清缴服务,标志着个税制度向法制化更进一步 [2] 各省财政科技支出排名 - 2024年浙江省以887亿元财政科技支出略超广东(884亿元)位居榜首,江苏(789亿元)、上海、北京、河南、安徽(均超500亿元)分列第三至第七位 [3] - 湖北、上海、河南、浙江科技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北京、江苏、湖南为个位数增长,安徽基本持平,广东、山东有所下滑 [3] - 浙江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显著,计划2024年进一步加速投入,广东虽总量下降但基础研究投入增加,支出结构优化 [3] - 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科技浪潮下,各地密集展开新一轮科创布局,需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4] 天津土拍市场情况 - 天津2025年首场土拍总成交38.3亿元,7宗宅地总规划建筑面积33.81万平方米,其中和平区山东路地块以43449元/平方米楼面价刷新近7年纪录,溢价率8.82% [5][6] - 除和平区地块溢价成交外,其余6宗宅地均以底价成交,部分地块楼面价较周边更具价格优势 [6] - 天津土拍市场表现稳健但热度与核心城市仍有差距,房企更看重地块开发潜力,倾向于联合拿地开发高成本优质地块 [6] 英伟达第四财季业绩 - 英伟达第四财季营收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82.5亿美元,调整后毛利率73.5% [7] - 公司预计一季度营收为430亿美元(上下浮动2%),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23亿美元,Blackwell AI超级计算机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7] - 游戏业务占比降至6%左右,AI芯片需求持续强劲,但未来AMD、英特尔等可能成为算力市场的平替选择 [7][8] DeepSeek API价格调整 - DeepSeek推出夜间(00:30-08:30)API调用优惠,DeepSeek-V3价格降至50%,DeepSeek-R1低至25% [9] - DeepSeek-chat模型优惠期结束,价格调整为每百万输入tokens 2元,输出tokens 8元,正加速R2模型发布计划 [9] - 公司面临战略选择,倾向于拓展企业端用户而非消费者市场,与AI服务提供商积极合作 [10] 奔驰在华战略调整 - 奔驰否认裁员15%传闻,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在华产品攻势,计划推出7款专属中国市场的车型 [11] - 2024年奔驰全球销量下降3%至198万辆,中国销量下降7%,电动车销量下降23%至18.5万辆 [11] - 面临本土车企竞争压力,奔驰加大在华研发和生产投资力度,深化本土化战略以收复市场 [12] 自由现金流ETF发展 - 永赢、易方达等4家基金公司上报国证自由现金流ETF,首批两只产品募集超21亿元 [13] - 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相关ETF筛选财务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 [13] - 此类ETF属于偏保守型投资品,适合中长线资金需求,类似红利ETF的市场定位 [14] A股市场表现 - 2月27日沪指涨0.23%报3388.06点,深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52%,两市成交额2万亿元 [15] - 大消费板块领涨,券商股尾盘拉升,算力概念股调整,AI相关板块成交量下滑显示市场审美疲劳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