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震预警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坚持统筹推进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山东地震预警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齐鲁晚报· 2025-09-26 20:05
项目概况与基础设施 -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东子项目于2024年1月9日正式开通对外服务,标志着山东省地震预警工作进入新阶段 [1] - 山东省作为重点预警区和经济人口大省,共建设各类地震预警站点1468个,站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1] 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 - 将地震预警工作作为民生实事,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并将任务细化为27条具体举措 [2] - 推动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工作措施,并依托省防震减灾专项小组机制强化部门联动 [2] - 编制《山东省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方案》,推动预警信息与人员密集场所紧急避险及重点行业定制化应用有效衔接 [2] - 构建全省一盘棋工作格局,明确市县主体责任,重点推动预警信息在危化企业、学校、核电、矿山等关键领域的示范应用 [2] 制度标准与运营效能 - 构建制度与标准体系,印发信息化运维、紧急信息服务管理、预警终端运维等系列文件 [3] -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地方标准立项名单,正稳步推进编制 [3] - 建立速报预警业务风险隐患季度排查整改机制,并规范业务突发事件应对流程以提升应急响应时效 [3] - 成立数据质量跟踪组,研发智能化监控系统,与第三方运维单位建立周月季工作机制,全省预警站网运行率保持在99.7%左右 [3] 服务渠道与覆盖范围 - 在决策服务领域为省直有关部门安装预警终端214台套,强化地震速报预警信息服务供给 [4] - 在公众服务领域与山东移动、省广电局等合作,通过电视、手机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并授权腾讯QQ等平台转发 [4] - 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达284万人,位居全国省级地震局首位,移动IPTV服务用户突破340万户 [4] - 在行业领域指导东营、潍坊等地在危化企业部署预警终端97台套,并与能源、轨道交通等单位合作推进燃气、热力管道、地铁领域预警服务 [4] - 建立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预警协调机制,推动全省1329台预警终端高质量示范运行,构建覆盖省市县、贯通重点行业的预警服务网络 [4] 实践成效与社会效益 - 系统在2023年8月6日平原5.5级地震中仅用7秒就产出内部预警信息,在多次有感地震事件中均第一时间生成预警产品 [5] - 范县3.6级地震后,系统迅速向周边55.6万名微信用户、6265台电视终端及342台专用预警终端推送预警信息,有效指导公众避险 [5] - 在重点行业风险防范上,于青岛、潍坊开展课堂电子屏预警信息服务试点,并与国核示范电站、山东能源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定制化速报预警共享服务 [5]
一眼支付、一机识诈、一网预警:硬核应用走进现实 政策“组合拳”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央视网· 2025-09-26 10:55
展会展示的新技术应用 - 融合生物特征识别和VR技术的元宇宙虹膜支付可实现通过手势挑选商品和眨眼结账 [3] - 5G+AI手机具备自动识别诈骗电话功能 可在通话过程中实时干预并弹出风险提示 通话后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4] - 5G+AI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展示机械狗巡检 AI视觉机械臂质检 以及按颜色分拣铸件的智能机器人 [5] -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和铁塔站址机房资源 地震烈度仪已进入通信机房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网 [6] 行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政策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按下加速键 [7] - 行业将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并推动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 同时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并前瞻布局培育6G应用产业生态 [9] - 行业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区块链等领域科技创新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9] - 行业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分类分级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并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11] - 行业持续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 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以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11] - 行业将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 智能交通 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1]
“眨眨眼”就买单 AI接电话反诈 这些科技应用太顶了
央视新闻· 2025-09-26 07:28
元宇宙与生物识别支付 - 融合生物特征识别和VR技术的元宇宙虹膜支付亮相,用户可通过手势挑选商品并通过眨眼完成结账 [1] - 虹膜支付的安全系数远高于传统密码支付,其误识率远低于人脸与指纹支付,可达到百万分之一以下 [1] AI防诈技术应用 - 手机内置AI防诈大模型可自动识别诈骗电话,在通话过程中实时干预并弹出风险提示,通话后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1] - 防诈大模型应用关键词检测和定制AI算法,当前准确率已达到90% [1] 5G与AI工业智能化 - 5G+AI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展示机械狗巡检、AI视觉机械臂质检以及机器人按颜色分拣铸件,所有操作由平台统一调控管理 [1] - 平台通过云端算力和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使其学会新动作并支持快速产线改造 [2]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和铁塔站址机房资源,地震烈度仪挂载于机房地面或墙壁 [2] - 烈度仪选择最优线路传输数据至中国地震局台网服务器,实现地震数据秒级响应并向全国播报 [2]
突破60余项关键技术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地震预警系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2:43
安全生产指标 - 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时期末下降28.4% [1] - 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时期末下降43.8% [1] -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1] 自然灾害防治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比"十三五"时期下降31.3% [1] - 同期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23% [1] - 同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34.3% [1] 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 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国家风险数据库和区划图 [2] - 开展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和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2] - 青海门源2022年6.9级地震经抗震加固后,倒塌房屋数量比2016年6.4级地震减少95% [2] 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 - 优化升级监测站点,拓展铁塔大数据等监测手段以提升预警能力 [3] - 在高风险区预置大中型无人机通信平台、应急通信基站、卫星电话,覆盖10.2万个多灾边远乡村 [3] - 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会商并迅速拨付 [3] 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 中央应急储备物资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3] - 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3] - 建立物资联动调拨机制和快速通行渠道,缩短受灾群众救助时间 [3] 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 "十四五"期间各级启动地震应急响应1000余次,高效应对20余次重大地震 [4] - 新建改建地震监测站点1.8万余个,重点地区监测能力达到1.0级 [5] - 完成30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查,推动229个地震高烈度区重点区县房屋设施加固 [5] 防震科普与公众教育 - 公众参与防震科普活动年均超过1.5亿人次 [5] -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覆盖中小学3万余所 [5] - 积石山6.2级地震中,震区94所寄宿制学校5万名师生科学避险无一伤亡 [5] 地震科技研发进展 - 发布全球首个亿级参数量的地震波大模型 [6] - 地震预警突破60余项关键技术 [6] - 运用数物混合孪生技术模拟城市地震灾害演化,实现大震巨灾情景构建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
新华网· 2025-09-25 06:55
事前预防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86% [3] - 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基本实现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3] - 全国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在线监测 [3]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累计排查重大隐患116万多项,整改率达98.4%,企业自查占比从37.1%提高到52.5% [4] 应急处置 - 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 [5] - "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 [6] - 各级启动地震应急响应1000余次 [6] - 强力推进矿山安全由事后救援向全程管控转变 [6] 队伍能力 - "十四五"期间截至8月底,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量达1027万起 [8]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1.15万个,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8]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25.5万人 [8] - 新增消防车辆2.3万辆,防护装备439万件套,灭火救援器材202万件套 [8]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8] 支撑保障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9] - 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和物资联动调拨机制 [9] - 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 [9]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新华社· 2025-09-24 22:29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转型 -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通过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1] - 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 [1]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专项整治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86% [1] 应急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 [1] - 预警系统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1] - 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基本实现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1] 消防救援体系扩容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1.15万个,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2]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25.5万人 [2]
数读“十四五”答卷|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一组数据读懂应急管理改革历史性成就!
央广网· 2025-09-24 20:29
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成效 - 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下降至个位数,较“十三五”期末下降43.8% [5] - 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期末下降 [4]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分别较“十三五”时期下降31.3%、23%、34.3% [9] - 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和区划图 [1][13][14][15] 专项安全整治成果 - 电动自行车火灾由整治之初的每月每百万辆5.6起下降至2起 [11] - 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后,年火灾事故伤亡人数较整治前下降86% [11] 应急物资与通信保障建设 - 中央应急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18] - 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1][18] - 在高风险区预置通信装备,覆盖10.27万个多灾边远乡村 [18] 地震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区90%以上 [21] - 系统已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21]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新华社· 2025-09-24 19:41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转型 -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 - 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至90% [1] - 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1] 专项整治成效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专项整治后伤亡人数下降86% [1]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 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 [1] - 预警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1]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 中央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1] - 基本实现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1] 消防救援力量建设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 总数达1.15万个 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2]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 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 总人数达25.5万人 [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新华网· 2025-09-24 18:07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转型 - 应急管理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 - 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 [1]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86% [1] 应急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 [1] - 地震预警系统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1] - 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1] - 基本实现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1] 消防救援体系发展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到1.15万个,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1]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 [1] - 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25.5万人 [1]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
央视新闻· 2025-09-24 10:46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 [1] - 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区90%以上 [1] - 分钟级烈度速报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