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奈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背后:全国已做上千例 监管真空下医院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22:52
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 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就已叫停开展该手术,理由是缺乏长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 接到通知后,这位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就立即叫停了原本正在筹备中的LVA手术。但在卫健委喊停之前,该手术仍然在大量医疗机构中正常开展。 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公开资料显示,LVA手术并非一种全新术式。作为一种经典的显微外科手术,该手术的研发可追溯到20世纪后半叶,最初主要用于治疗淋巴水肿等淋巴系统 疾病。直到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才逐步在大范围医疗机构中推广实施。 而LVA手术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一方面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医疗机构的盈利需求。但前述主任医师强调,在未经 严格临床验证的前提下,该类手术不能作为常规收费治疗项目存在。换言之,对患者收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LVA手术,此前曾长期在政策监管的空白 地带运行。 | ...
21调查|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1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旗下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GV-971)生产线被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停产导致全国药店断货,线上电商平台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且限购,患者家属通过社交媒体高价求购 [5] - 个人私下转售处方药属违法行为,存在假药、劣药及过期药品流通风险 [5] 替代治疗方案 - 甘露特钠胶囊作用机制为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专家指出停药不会导致前功尽弃 [6] - 传统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和NMDA受体抑制剂(盐酸美金刚),临床验证效果稳定 [6]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为全球第二款AD新药,支持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停药 [7] 药食同源产品乱象 - 电商平台出现标注"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冒用"北京同仁堂"名义销售非授权产品 [3][8] - 商家通过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文字误导消费者,实际产品功效含糊不清 [8][11]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无治疗功效,甘露特钠成分不符合药食同源目录标准 [11] 市场供需与监管问题 - 药物短缺催生灰色交易,商家利用"甘露""甘露消毒丹"等近似名称规避监管 [8][11] - 行业人士指出药食同源产品标题仅用于引流,不能替代药物 [3]
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02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生产的甘露特钠胶囊(GV-971)被曝生产线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线上电商平台出现标称"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标注"北京同仁堂"但实际未经官方授权 [3]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不具备治疗功能,商家通过标题引流但无法替代药物 [3][9] 药品供需与价格波动 - 全国药店出现甘露特钠胶囊断货现象,线上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涨幅238%),且限购 [4] - 患者家属因担心停药反弹,在社交媒体高价求购药品,个人转售行为涉嫌违法且存在假药风险 [4] - 专家指出甘露特钠作用机制独特(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短期停药影响有限,临床仍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替代方案 [5][6] 新药竞争格局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成为首款可停药淀粉样蛋白靶向疗法,2025年3月上市 [6] - 甘露特钠上市前,AD治疗主要依赖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NMDA受体抑制剂(如美金刚) [6] 市场乱象与监管空白 - 商家利用"药食同源"概念混淆产品性质,在电商平台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误导性标签 [8] - 部分产品仅取"甘露"二字命名(如甘露丸、甘露酥油丸),规避药品监管但无治疗功效 [9] - 甘露特钠作为处方药成分不符合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标准,相关产品涉嫌违规宣传 [10]
与认知衰退赛跑,腾讯数字疗法能否破局商业化落地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5:50
腾讯首款数字疗法获批 - 腾讯自主研发的认知功能训练软件"腾讯脑力锻炼"获批广东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成为公司首款可用于严肃医疗场景的数字疗法软件 [1] - 该产品将传统认知康复转化为手机端"脑力健身房" 采用游戏化设计 经医生处方后患者每天进行45分钟训练 试验数据显示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 [3] - 产品基于"40%阿尔茨海默病可在MCI阶段被逆转或延缓"的医学发现 瞄准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1] 认知数字疗法行业现状 - 国内已有47款认知数字疗法软件获批 其中湖南省32款占比最高 行业唯一上市公司为脑动极光 [2]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686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10.467亿元 2030年达89.274亿元 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7.4%和53.5% [4] - 行业面临监管体系不完善问题 医疗器械监管侧重风险管理而疗效监管不足 需尽快出台数字疗法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5] 商业化挑战与竞争格局 - 脑动极光2024年营收1.22亿元(同比+82%)但亏损1.98亿元 市场份额达25%(医疗级市场91.6%) 高管变动增加发展不确定性 [5] - 支付方买单难题待解 医院端收入持续性存疑 市场教育成本高 多数企业仍处场景探索阶段 [1][2] - 科技巨头依托资源整合优势加速布局 腾讯通过游戏科技禀赋切入医疗赛道 [6] 患者规模与诊疗缺口 - 中国60岁以上人群MCI患者约3877万(患病率15.5%) 痴呆患者1507万(6%) 但轻度痴呆就诊率仅14% 49%病例被误判为自然衰老 [4][7] - 阿尔茨海默病从MCI发展为轻度痴呆需2-6年 形成干预黄金窗口期 但"三低"现象(知晓率/就诊率/诊断率)导致大量患者错失治疗时机 [7] 创新药物研发动态 - 2024年卫材仑卡奈单抗和礼来多奈单抗获批 开启AD对因治疗时代 但卫材将仑卡奈单抗2024财年销售预期从565亿日元下调至425亿日元 [8][9] - 全球研发持续活跃 BioArctic与BMS达成13.5亿美元合作开发Aβ抗体 赛诺菲4.7亿美元收购Vigil Neuroscience推进TREM2激动剂项目 [10]
阿尔茨海默病“传奇”药物突遭停产,药企公开回应资金链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0:12
甘露特钠胶囊停产与换证情况 - 甘露特钠胶囊(GV-971)近期完全断货,半年前开始供货量减少,网络平台价格从原价296元/盒涨至830-1033元/盒且显示"已卖光" [1] - 该药2019年附条件获批,目前处于换证阶段,断货或与换证相关,公司未回应是否直接关闭停产 [1] - 公司已收到超9300名患者求药需求及1200位医生建议保障供应,审评审批进入最终阶段 [1] 绿谷制药经营状况 - 公司因现金流紧张通知部分员工从6月起放假三个月,工资降至2600元/月,仅限甘露特钠产品线相关岗位 [1][2] - 停工员工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恢复生产后将恢复原薪酬标准 [2] - 2022年九期一纳入医保后价格从895元/盒降至296元/盒,2024年销量达213万盒,累计惠及超50万患者 [4][5] 甘露特钠审批与疗效争议 - 该药获批时需3个月内提交大鼠致癌性实验数据,公司已于2019年12月26日提交报告显示无致癌风险 [3] - CDE官网显示2024年10月25日进入审评中心但状态仍为排队待审评,可能与疗效争议有关 [3] -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用药4周后认知评分显著改善,上市后研究16%患者疗效指标稳定或改善 [4] 阿尔茨海默病替代药物 - 临床现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和NMDA受体抑制剂(美金刚)作为替代方案 [6] - 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2024年12月国内获批,年治疗费用约23万元,卫材仑卡奈单抗年费用约18万元 [6][7] 阿尔茨海默病研发行业现状 - 全球AD创新药研发累计投入超2000亿美元,仅1款药物成功上市,失败率高达99% [8] - 发病机制不明(淀粉蛋白假说等)、病程复杂导致研发成本激增,高失败率为行业常态 [8][9] - 中枢神经药物市场价值达千亿美元级别,但投资风险分散于多公司和项目 [8]
绿谷“九期一”停产因未补齐三期临床数据?药物主要发明人回应:继续做!
第一财经· 2025-06-11 18:16
药物审批与临床试验 - 绿谷医药科技生产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国产药"九期一"因许可批件到期停产,需补充三期临床数据 [1] - 该药物最初附条件获批上市时三期临床试验仅9个月,时间较短且仅做了一组临床,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两组平行试验要求 [1][2] - 公司计划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定2024年完成试验并2025年申报全球注册,但疫情期间停掉美国试验,转为国内两三千人规模的临床 [2][3] - 目前临床试验显示药物有效性约58%,但试验设计严谨性仍存争议 [3] 药物研发背景与市场情况 - "九期一"是近20年来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2019年通过优先审评通道快速获批 [1][3] - 药物上市时未完成大鼠104周致癌毒性试验报告,后续补交数据未显示致癌风险 [2] - 该药物已进入医保,治疗费用从每月1500元降至不到300元 [4] - 国内近期获批的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年治疗费用约20万元且未进医保,市场对创新疗法需求强烈 [4] 行业动态与监管 - 药监局对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药物采取有条件批准政策,后续根据数据决定是否正式批准或终止上市 [3] - 行业专家呼吁国产厂家继续投入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研发以填补临床需求空白 [4] - 公司表示正与有关部门沟通处理供货问题及自费渠道涨价问题 [3]
绿谷制药回应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停产断供问题
国际金融报· 2025-06-11 14:43
此外,还有消息称,因药品注册许可证已到期,但新的审批证尚未通过,绿谷医药科技可能要关闭九期一相关办公区、生产厂区。另据《第一财经》独家报 道,绿谷医药科技因现金流极度紧张,已通知全体员工从6月起放假三个月,每月工资降至2600元。 争议较大,新证卡壳 近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处方药甘露特钠胶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停产的消息不断。《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网络销售渠道注意到,150mg*42 粒/盒的甘露特钠胶囊价格已经涨到了830元-1033元/盒(原价为296元/盒),且商品大多显示"已卖光"。 对此,该公司表示,"公司并未收到质量或药效等不良反馈问题。"并进一步提供资料称,甘露特钠的两项上市后临床研究GV-971-PMS-A和GV-971-PMS-B针 对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在3300例患者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初步中期分析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初治患者在使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单方)1年时,其认知 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获得基线以上的改善(逆转)。其终期数据结果计划今年下半年于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公布和解读。迄今,甘露特钠已获11个诊疗规范、 权威指南、共识等推荐。" 各种传言不断,导致九期一断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