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减肥神药”下一个爆点?诺和诺德(NVO.US)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结果年底出炉,华尔街谨慎乐观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15:10
智通财经APP获悉,诺和诺德(NVO.US)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两项针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后期 研究结果。这些试验使用的是口服司美格鲁肽,这是该公司重磅糖尿病药物Ozempic和减肥药Wegovy的 关键成分。研究结果可能对该公司股票产生重大影响。 在分析了回顾性研究数据后,丹斯克银行分析师认为试验有可能取得积极成果。分析师表示:"有迹象 表明 GLP-1 确实具有某种认知保护作用。我们认为这一点值得投资者考虑,尤其是在诺和诺德当前股 价的背景下。"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极为困难,多年来已有数百项颇具前景的研究以失败告终。尽管近期取得了一些 突破性进展,但目前仍无药物能够预防或逆转该病症。这种病症会导致毁灭性的认知能力下降、记忆丧 失及性格改变。 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在过去三年批准了两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但这些药物只能减缓病情进展约三 分之一。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罕见但有时会致命的脑部出血。 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Sebastien Malafosse表示:"如果结果积极,我预计 股价将大幅上涨。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摩根士丹利分析 ...
Annovis Bio (NYSE:ANVS)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1 01:00
公司及行业 * Innovus Bio公司 其核心产品为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buntanetab 目前处于三期关键研究阶段[1]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开发行业 行业经历了约20年的药物批准空白期 但近年来有数款新药获批 目前有超过180项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正在进行中[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buntanetab是一种口服可用的小分子药物 能同时抑制四种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毒性蛋白(Aβ、tau、α-突触核蛋白和TDP-43)其通过作用于这些蛋白mRNA上的同源区域来抑制其合成[11][12][13] * 药物通过改善轴突运输速度来快速改善认知功能(对症)并在48小时内起效 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保护神经细胞免于死亡来改变疾病进程(疾病修饰)[14][15][17][19][22] **临床前数据** * 在8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对症和疾病修饰的双重功效[23] * 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中 治疗组神经细胞数量维持在约5000个/单位 而未治疗组则死亡近半至低于3000个/单位[21] * 在青光眼大鼠模型中 治疗组视网膜神经细胞数量维持在约4000个 而未治疗组死亡近半[22] **临床数据(阿尔茨海默病)** * 两项小型研究(5名和9名患者)显示药物比安慰剂好三倍 认知改善达3.5至4.5个ADAS-cog点 合并数据(14名患者)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24][25] * 一项350名患者、为期3个月的研究中 意向治疗(ITT)人群未达到主要终点 但在早期中度患者亚组中观察到美丽且高度统计学的剂量反应曲线 认知改善同样为3.5个ADAS-cog点[26][27] * 森林图分析表明药物在所有测试亚组中均有效 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体重、用药情况(包括与现有对症疗法联用)、APOE4状态(阳性/阴性)和种族[27][28] **临床数据(帕金森病)** * 在一项523名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中 安慰剂组认知功能恶化 而两个药物剂量组完全恢复了认知功能[29] * 观察到的1.7分MMSE改善相当于约3.5分的ADAS-cog改善 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改善程度一致[29] * 森林图分析再次证实其在所有测试亚组中有效[29] **生物标志物数据** * 药物降低了神经丝轻链(NfL 神经细胞健康标志物)水平 表明改善了神经细胞健康[30] * 药物降低了三种炎症因子(GFAP、IL-5、IL-4)的水平 表明逆转并降低了炎症[30] * 药物降低了两种神经毒性聚集蛋白的水平[30] **与现有药物的比较** * 现有对症药物(如Aricept/多奈哌齐)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短期改善认知约1.5个点 但效果在9个月时消失[32] * 现有疾病修饰药物(如Kisunla/仑卡奈单抗、Leqembi/仑卡奈单抗)不改善认知 但能减缓认知衰退 在18个月时比未用药患者认知好约1.5个点[33] * buntanetab在3个月时能带来3至4个点的ADAS-cog改善 并且基于其作用机制 预计其疾病进展斜率将与自然进程不同[34] **当前及未来研究** * 公司正在进行一项76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18个月三期关键研究[24][36] * 研究设计经FDA批准 允许在同一项研究中实现双重目的 在6个月时揭盲 若数据良好可提交短期(对症)新药申请(NDA)研究将继续盲态进行至18个月 若数据良好可提交疾病修饰的NDA[35][36] * 预计短期NDA在明年(2025)年底提交 疾病修饰NDA在2027年提交[36] * 研究主要终点 对症(6个月) ADAS-cog11和ADCS-CGIC或IADL 疾病修饰(18个月) volumetric MRI和生物标志物[37]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与行业前景** * 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将有新药上市 它们将补充现有药物 且更易于使用(口服、入脑)[3][4] * 当前需要更安全、更易使用、更便宜且能帮助更广泛人群的药物[4] **专利保护** * 公司拥有13个专利家族 覆盖范围直至2044年 这得益于去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晶体形式 延长了从化合物组成到各专利家族的所有专利寿命[38] **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不仅存在斑块和缠结 还有α-突触核蛋白、TDP-43 可能还有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多种缺陷 斑块仅是组成部分之一[9][10][11]
绿谷“九期一”再注册受阻,AD药物“附条件批准”续证难题浮现
华夏时报· 2025-08-15 20:29
药品审批状态 - 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再注册申请未获批准,国家药监局通知件无相应审批文号 [1] - 药品审评状态显示为"已审评",企业撤回或暂未批准 [1] - 绿谷制药于2024年5月递交再注册申请,10月被要求补充材料,此次通知针对补充材料 [3] 药品上市与监管背景 - 九期一于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 - 附条件批准要求药企在4年内换取完全批准批文,否则可能退市 [2] - 国家药监局曾要求公司继续临床试验并补充数据 [2] 企业动态与运营影响 - 2024年5月绿谷制药回应九期一购药难问题,公告后续被删除 [1][3] - 2024年5月30日公司宣布九期一产品线相关岗位停工停产 [3] - 2024年7月绿谷制药计划裁减近80%员工,仅保留部分支持临床即时检验 [3] 药品特性与临床数据 - 九期一有效成分为甘露特钠,源自海洋褐藻提取物,通过重塑肠道菌群抑制神经炎症 [4] - 绿谷研究称轻中度患者使用9个月后较安慰剂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4] - 药品价格经医保谈判后从每盒895元降至296元,年费用远低于进口同类药品(20万-30万元) [7] 学术与行业争议 - 九期一三期临床试验持续时间短于业内标准,作用机制及数据可靠性受质疑 [4] - 主要发明人耿美玉与学者饶毅曾发生学术论战及名誉权诉讼,法院终审驳回耿美玉上诉 [5]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因致病机制不明确、临床终点评估主观性面临全球性挑战 [7] 国际临床与研发进展 - 绿谷制药2020年获批在美国开展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 [5] - 2022年5月公司宣布暂停国际三期临床,称受新冠疫情及融资未到位影响 [5]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前至临床转化存在显著挑战,多数药物人体试验效果不及临床前 [7] 行业政策与趋势 - 附条件审批模式国内外均属正常操作,尤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临床需求迫切的领域 [7] - 药品审批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数据不达标则无法获批 [7] - 九期一案例反映中国原研药发展复杂性,将成为行业重要参考 [7]
“神药”又未获批,已停工停产、多地断货,价格曾疯涨至5000元/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0:22
核心观点 - 绿谷制药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971)再注册申请未获批准,面临停产持续风险 [4] - 该药物自2019年附条件上市以来争议不断,包括作用机制、临床试验数据和疗效的质疑 [8] - 药物价格从医保价296元/盒一度飙升至5000元/盒,出现全国多地断货现象 [6][9] - 公司已宣布停工停产,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20] 药物背景 - 甘露特钠胶囊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认知功能 [6] - 2019年11月获批,成为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8] - 曾被寄予厚望,填补该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8] 争议焦点 - 国际三期临床研究暂停实施,原计划五年内进行全球注册申报 [8] - 饶毅公开质疑药物效果,认为可能不治主病但有偏门效果 [9] - 药物获批时未提交正式致癌性试验报告,为附条件批准 [8] 市场反应 - 药物被纳入医保时价格为296元/盒 [9] - 2023年5月主流购物平台价格达500-600元/盒,部分药房标价5000元/盒 [9] - 出现药食同源产品冒充现象 [15] - 公司曾发布公告回应购药难问题,但随后删除 [18] 公司现状 - 2023年5月30日宣布产品线相关岗位停工停产 [20] - 6月8日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20] - 药品注册证到期,再注册申请进展不顺利 [20] - 行业认为未获批可能与临床试验数据不佳或疗效不明显有关 [21] 行业影响 - 反映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和审批的复杂性 [21] - 专家表示停药不会前功尽弃,有其他替代治疗方案 [21] - 部分患者已换用进口药物多奈哌齐 [21]
绿谷971再注册申请未获批准:争议与困境仍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17
绿谷制药甘露特钠胶囊再注册未获批 - 国家药监局未批准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的再注册申请,该药物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1] - 该药物自2019年附条件上市以来争议不断,涉及作用机制、临床试验数据和疗效的质疑 [1] - 药物获批时填补了阿尔茨海默病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1] 药物背景与市场反应 - 甘露特钠胶囊是首个靶向脑肠轴机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与国际主流"β淀粉样蛋白"假说不同 [2] - 2024年10月进入再注册审批程序,但进展不顺利,导致公司相关岗位停工停产 [2][3] - 药物在全国多地药房断货,电商平台价格疯涨 [4] 国际临床研究与争议 - 2020年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获美国FDA批准,但2022年暂停实施 [3] - 行业分析人士推测药物可能对主病效果不明显,但被市场认可 [3] - 药物主要发明人耿美玉曾解释附条件批准与致癌性试验报告提交相关 [2] 行业影响与替代方案 - 事件反映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和审批的复杂性 [5] - 专家表示停药不会导致前功尽弃,因药物机制为调节肠道有益菌影响大脑 [5] - 部分患者已换用进口药物多奈哌齐作为替代方案 [5]
万邦德阿尔茨海默病石杉碱甲控释片项目Ⅱ/Ⅲ期临床试验全国启动大会召开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20:16
公司动态 - 万邦德医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召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2.2类新药石杉碱甲控释Ⅱ/Ⅲ期临床试验全国启动大会 [1] - 公司医药研究院院长赵冠甲介绍万邦德发展历程和研发管线 重点阐述石杉碱甲控释片研究背景与发展前景 [1] - 公司多年来聚焦石杉碱甲研究 已做大量扎实工作 将为本次临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1] 产品研发 - 石杉碱甲控释片作为口服制剂 经过多年深入研究 已展现稳定剂量控制能力和良好安全性 [2] - 该药物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 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疗效确切的特点 [2] - 前期数据表明石杉碱甲控释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理学特性 为大规模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2] 专家观点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贾建平评价该试验为中国本土顶尖的临床试验 [1]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甘勇表示石杉碱甲控释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 -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严峰讲解药物关键安全性信息 认可其良好特性 [2] 会议内容 - 会议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展开讨论 为高质量发展中国2.2类新药汇聚力量 [1] - 针对研究方案、操作流程、执行要点进行全面讲解与系统培训 [2] - 确保所有研究者对项目要求有清晰统一的理解 [2]
全球制药业洞察 | 断崖式削减!阿尔兹海默药物发展受阻
彭博Bloomberg· 2025-07-30 14:04
阿尔茨海默药物市场前景 - 渤健-卫材的Leqembi和礼来的Kisunla预计将主导阿尔茨海默药物市场 但2030年市场规模预期从130亿美元大幅下调至60亿美元 [3] - 研发挫折、安全性风险及药物应用缓慢是市场预期下调的主要原因 风险调整后销售预期削减70亿美元 [3][8] - 到2030年 阿尔茨海默药物总销售预计达60亿美元 其中近10亿美元来自新机制药物 [5][16] 主要药物销售预测 - 2025年Leqembi与Kisunla合计销售或达5.91亿美元 2030年有望增长近七倍至40亿美元 较市场普遍预期低24% [4] - Leqembi的2025年销售预期为4.01亿美元 较市场普遍预期低16% 2030年渤健销售分成预计为9.48亿美元 [13] - Kisunla的2025年销售预测为1.79亿美元 较市场普遍预期高出42% 主要得益于剂量调整安全性提升 [4] 市场竞争格局 - 渤健-卫材预计在2028年前主导市场 但礼来有望在2029年凭借Kisunla及后续药物remternetug实现反超 [15] - 诺和诺德的semaglutide和罗氏的troninemab等新机制药物可能分割市场 压缩第一代抗体的市场份额 [11][15] - 欧盟批准将APOE-ε4纯合子患者排除在外 限制了Leqembi的短期应用范围 [4] 行业挑战与调整 - 自2024年6月以来 后期临床试验失败导致销售预测下调54% 2025-2030年风险调整后预期缩水70亿美元 [8] - 约半数医生质疑Leqembi疗效 70%符合条件患者拒绝用药 安全性担忧和获取障碍持续拖累应用 [11][13] - 渤健对Leqembi依赖度高 该药物2030年收入预计占公司总收入10% 而礼来的阿尔茨海默药物收入占比较小 [13][15]
复星医药再涨超4% 公司获纽科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AR1001独家许可权
智通财经· 2025-07-30 11:08
股价表现 - 复星医药股价上涨4.3%至20.15港元 成交额达2.01亿港元 [1] 许可协议 - 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与纽科签订许可协议 获得AR1001药物在内地及港澳地区的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1] - 许可领域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 - 复星医药产业将支付至多1.5亿人民币作为许可费用 [1] 药物研发进展 - AR1001由纽科从AriBio许可引进 纽科于2024年初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权益 [1] - 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已在北美、欧洲、英国、中国及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招募 共招募约15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1]
先声药业已停止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消息人士称“没有正式停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19:23
核心事件 - 媒体报道先声药业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已停止 但消息人士称项目"未正式停止" 公司官网及年报中已无相关研发管线 [1] - 合作方Vivoryon的IIb期临床试验(VIVIAD研究)显示药物Varoglutamstat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显著疗效 未达主要终点及关键次要终点 [1][4] 合作与交易 - 2021年6月先声药业与Vivoryon Therapeutics建立战略区域许可合作 获得大中华区两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1][2] - 协议涉及总款项超5.65亿美元 Vivoryon可获两位数销售提成 [6] - 先声药业已支付Vivoryon固定对价740万欧元(约1280万美元首付款及早期里程碑对价) [6] - 2021年Vivoryon确认360万欧元可变对价收入 但因IIb期失败未实际支付 后续无其他付款 [7] 药物研发进展 - 引进药物包括口服小分子QPCT抑制剂Varoglutamstat和单克隆抗体PBD-C06 [2] - Varoglutamstat针对冷门靶点 通过抑制谷氨酰胺酰环化酶活性阻止pE-Aβ形成 而非清除现有斑块 [3] - IIa期临床显示对工作记忆有统计学显著改善 [3] - 2022年2月Varoglutamstat获中国CDE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但截至发稿试验状态仍为"进行中 尚未招募" [4] - 另一药物PBD-C06无实质性进展 处于形式上开放状态 [5] 行业背景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失败率高 1998-2017年全球146种药物临床试验失败 仅4种症状缓解药物上市 临床成功率仅2.7% [7] - 近年获批新药如仑卡奈单抗(卫材/渤健)和多奈单抗(礼来)均基于β淀粉样蛋白假说 通过减少淀粉样斑块发挥疗效 [2] - 多款药物因无临床获益或副作用大失败 包括辉瑞、阿斯利康、GSK等跨国药企曾关闭AD研发部门 [8] - 即便获批药物如阿杜单抗也因缺乏临床获益及脑出血风险未推广 [8]
阿尔茨海默病“传奇”药物突遭停产,药企公开回应资金链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0:12
甘露特钠胶囊停产与换证情况 - 甘露特钠胶囊(GV-971)近期完全断货,半年前开始供货量减少,网络平台价格从原价296元/盒涨至830-1033元/盒且显示"已卖光" [1] - 该药2019年附条件获批,目前处于换证阶段,断货或与换证相关,公司未回应是否直接关闭停产 [1] - 公司已收到超9300名患者求药需求及1200位医生建议保障供应,审评审批进入最终阶段 [1] 绿谷制药经营状况 - 公司因现金流紧张通知部分员工从6月起放假三个月,工资降至2600元/月,仅限甘露特钠产品线相关岗位 [1][2] - 停工员工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恢复生产后将恢复原薪酬标准 [2] - 2022年九期一纳入医保后价格从895元/盒降至296元/盒,2024年销量达213万盒,累计惠及超50万患者 [4][5] 甘露特钠审批与疗效争议 - 该药获批时需3个月内提交大鼠致癌性实验数据,公司已于2019年12月26日提交报告显示无致癌风险 [3] - CDE官网显示2024年10月25日进入审评中心但状态仍为排队待审评,可能与疗效争议有关 [3] -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用药4周后认知评分显著改善,上市后研究16%患者疗效指标稳定或改善 [4] 阿尔茨海默病替代药物 - 临床现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和NMDA受体抑制剂(美金刚)作为替代方案 [6] - 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2024年12月国内获批,年治疗费用约23万元,卫材仑卡奈单抗年费用约18万元 [6][7] 阿尔茨海默病研发行业现状 - 全球AD创新药研发累计投入超2000亿美元,仅1款药物成功上市,失败率高达99% [8] - 发病机制不明(淀粉蛋白假说等)、病程复杂导致研发成本激增,高失败率为行业常态 [8][9] - 中枢神经药物市场价值达千亿美元级别,但投资风险分散于多公司和项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