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EVO

搜索文档
小鹏的下一步,把车卖贵
36氪· 2025-05-24 13: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交付量超9.4万台,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2] - 毛利率达15.6%创历史新高,汽车毛利率10.5%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2] - 净亏损6.6亿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13.7亿元)和环比(2024年四季度13.3亿元)均大幅收窄 [3] - 单车收入15.29万元,环比下降(2024年四季度16.03万元) [11] 大众合作 - 服务与其他收入超14亿元,包含与大众合作的技术研发服务,毛利率超66% [5] - 合作研发车辆进入冲刺阶段,新车预计2026年早期投放市场 [5] - 合作车型量产后大众将根据销量继续支付费用,收入模式长期持续 [5] - ID.EVO概念车基于小鹏G9平台打造,融合大众驾驶特性与小鹏智能化技术 [6][8] - 合作车型与小鹏G9价格区间明显分隔(G9改款后24.88万-27.88万元) [8] 产品战略 - 小鹏G9年底可能推出增程式电动车型,与大众纯电车型形成差异化 [10] - 全新P7定位30万级,公司押注其"神颜"设计和智能化优势实现爆款效应 [13][15] - 2021年P7曾年销60569台,30万以上高配车型占比显著 [13] - 公司宣称下半年辅助驾驶技术将形成"断档级优势" [13] 行业趋势 - 新势力与跨国车企合作成为盈利新路径(如零跑技术授权收入占比预计2025年超5%) [10]
观车 · 论势 || 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 中国汽车引领变革 ——2025上海车展深度观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9:19
技术趋势 - 新能源技术突破显著,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上汽首款搭载能量密度超400Wh/kg固态电池车型将量产 [1] - 800V高压平台成为标配,理想i8支持5C超充,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极氪1.2MW超充桩大幅提升补能效率 [1] - 能源形态多元化,广汽氢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超800公里,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与增程式混动并行 [1] - 驾驶辅助技术进入量产验证期,小鹏G7优化BEV+Transformer模型,蔚来乐道L90采用纯视觉方案压缩硬件成本至2000元以内 [2] - 中国科技企业重塑供应链话语权,地平线征程6芯片占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40%份额,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创新标志技术输出转型 [2]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凭技术溢价冲击高端市场,比亚迪仰望U8加长版冲击百万级,极氪009被定义为全球顶级阵营标志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65%,30万元以上车型份额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3] - 全球化进展显著,蔚来ET9适配多国标准,比亚迪ATTO 3海外销量同比增58% [3] - 传统巨头加速转型,奥迪E5 Sportback搭载570kW双电机与800V超充技术,大众ID.EVO采用小鹏全栈技术 [3] - 合资车企生存法则转向"技术本土化",70%合资展车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较2023年提升45个百分点 [3] 新势力企业动态 - 头部企业构建生态壁垒,理想发布全新纯电SUV i8巩固高端市场,鸿蒙智行推出四大品牌矩阵多款核心产品 [4] - 尾部品牌加速出清,哪吒、极越因资金问题逐步淡出,竞争焦点转向"体系化能力" [4] 用户体验升级 - 汽车进化为智能终端,宝马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开发"出行伴侣",上汽系统支持语音定制座舱环境 [4] - 多模态交互成标配,奔驰MBUX系统支持手势控制,奥迪E5 Sportback配备全息交互界面 [4] - 汽车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催生新商业模式,小米SU7 Ultra实现跨设备生态衔接 [4] 行业启示 - 智能化能力决定市场竞争力,L2+级车型销量占比将达65%,高阶驾驶辅助提升车型溢价 [4] - 差异化定位决定生存空间,市场呈"哑铃型"分化 [4] - 全球化需本土化先行,中国车企"出海"需适配硬件、软件和服务,打破"低价竞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