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G7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 | 2025Q2:盈利分化加剧 优质赛道韧性突显【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14 19:0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Q2乘用车行业呈现销量增长但盈利分化的格局 自主品牌份额提升、高端化及规模效应成为核心驱动力 [2] - 零部件板块营收及盈利双增长 智能化、轻量化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3] - 摩托车板块受益于中大排量车型及出口增长 营收与盈利同步提升 [4] - 基金持仓显示汽车行业整体配置下降 但摩托车及智能化零部件标的获增持 [12][15] 乘用车行业分析 - 2025Q2乘用车批发销量711.1万辆 同比+13.0% 环比+11.8%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62.9万辆 同比+33.9% 渗透率达51.0% [29] - 自主品牌份额达68.8% 同比+4.9pct 在15-30万元价格带份额显著提升 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33] - 乘用车出口140.1万辆 同比+13.9% 新能源出口59.4万辆 同比+83.8% 占比42.4% 比亚迪、奇瑞出口增速领先 [36][37] - 样本企业营收6,739.6亿元 同比+13.8% 赛力斯、蔚来、零跑环比增速超50% 但行业ASP承压 [42] - 行业毛利率15.0% 同比-0.7pct 环比-0.8pct 赛力斯、长安、小鹏、零跑毛利率环比提升 高端化与规模效应成关键 [47][48] - 归母净利160.4亿元 同比-14.8% 呈现"量增利减" 长城汽车、赛力斯通过高端化与技术溢价实现超额收益 [49] 零部件行业分析 - 2025Q2零部件营收2,664.2亿元 同比+15.7% 环比+14.5% 智能化、轻量化领域增速高于行业平均 [3][74] - 毛利率18.2% 同比+0.6pct 环比+0.7pct 扣非净利率6.1% 同比+0.1pct 规模效应与成本下降推动盈利改善 [3][74] - 智能驾驶(经纬恒润、德赛西威)、轻量化(瑞鹄模具、爱柯迪)领域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超20% [75][79] - 众泰汽车、动力新科等公司毛利率环比改善显著 福耀玻璃毛利率达38.5% 环比+3.1pct [82][85] 摩托车行业分析 - 2025Q2销量29.7万辆 同比+23.9% 环比+44.9% 营收172.8亿元 同比+20.5% 大排量车型与出口为主要增量 [4] - 重点企业毛利率23.3% 同比-1.1pct 环比+1.4pct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同比下滑但环比改善 [4] 基金持仓分析 - 汽车行业基金重仓持股占比6.25% 同比+1.82pct 环比-0.89pct 市场担忧淡季及乘用车贝塔行情 [12] - 乘用车持仓占比3.44% 环比-0.54pct 零部件占比1.96% 环比-0.20pct 摩托车占比0.66% 环比+0.03pct [15] - 个股持仓变动分化 理想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获增持 比亚迪、小鹏汽车、吉利汽车遭减持 [16][20] - 零部件中豪能股份、肇民科技等机器人标的持仓环比提升明显 [23][26] 投资建议 - 乘用车推荐智能化与全球化领先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赛力斯 [4] - 零部件推荐智能化细分领域:智能驾驶(伯特利、地平线、科博达)、智能座舱(继峰股份)、新势力产业链(星宇股份、沪光股份等) [4] - 机器人领域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等汽配标的 重卡推荐中国重汽 摩托车推荐春风动力、隆鑫通用 [5][6][7]
汽车早报|哪吒汽车召开首次债权人会议 丰田在美召回59.1万辆汽车
新浪财经· 2025-09-13 08:38
工信部发布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公告,预计明年一季度上市 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小鹏G7登陆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该车将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架构和5C超充 电池,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30公里。据悉,该车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哪吒汽车召开首次债权人会议,已确认债权约51亿元 据第一财经,9月12日上午,在宣布破产重整百余日后,哪吒汽车品牌运营方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以网络形式正式召开。据线上参会人员处消息,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 有限公司(下称"合众新能源")管理人(下称"管理人")对正在进行的破产重整及其部分数据进行了披 露。管理人披露,截止8月31日,共有1631家债权人(合众新能源)向法院申报债权,申报债权的总金 额为260多亿元,其中,目前已经完成审查确认的债权共计1340条,确认的债权总金额为51亿元左右。 鸿蒙智行明年有望超17款车型在售,华为给高端市场上强度 中汽协标准法规工委会筹备设立软件定义汽车专委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9月11日,2025年软件定义汽车(SDV)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汇聚了来 自长安、北汽、广汽、吉利、奇瑞、比亚迪、江淮、赛力 ...
工信部发布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公告,预计明年一季度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12 20:05
产品发布 - 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小鹏G7登陆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 [1] - 该车将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架构和5C超充电池 [1] - 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30公里 [1] 上市计划 - 小鹏G7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1]
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曝光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8:45
产品发布 - 小鹏汽车首款增程SUV小鹏G7亮相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1] - 小鹏G7是小鹏汽车超级增程家族继小鹏X9之后的新成员[1] 产品性能与规划 - 小鹏G7超级增程纯电续航里程将达到430公里[1] - 小鹏G7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1]
报告称小米YU7用户平均年龄27.7岁,未婚比例达近6成
第一财经· 2025-09-12 13:05
小米汽车用户画像特征 - 小米YU7车主平均年龄27.7岁 近八成集中在20-30岁 86%为男性 近六成未婚[1] - 超五成用户为小米忠实粉丝 购车动因源于对品牌的长期喜爱与信任[1] - 51%的YU7车主和53%的SU7车主为首次购车群体[5] 竞品用户结构对比 - 小米车主已婚有孩比例显著低于竞品:YU7为22% SU7为25% 而阿维塔07为32% 极氪7X为43% 智界R7为47% 小鹏G7超50%[4] - 用户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购车体现"悦己"导向[5] 购车决策驱动因素 - 外观设计是首要促购因素 68%的YU7车主因外观选择购车[5] - 品牌影响力从创始人效应转向产品信任:SU7阶段80%车主选择"创始人人格魅力" YU7阶段降至60%[5] - 61%车主因"看到非常喜欢的车"购车 远超功能需求导向[6] 消费能力与偏好特征 - YU7车主家庭年均收入31.4万元 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7.2万元[6] - 年均支出17.6万元 略高于行业均值16.3万元 体现理性消费特征[6] - 近七成车主将性价比视为大件消费首要考虑因素[6] 产品差异化定位 - YU7车主更关注舒适性、智能座舱与配置 SU7车主更重视智能座舱、续航与操控性[6] - 购车动机差异:YU7侧重日常休闲(55%)和短途出游(54%) SU7更注重通勤代步(51%)[6] 品牌用户转化路径 - YU7转化来源以合资品牌为主 但小米内部转化比例排名靠前[7] - 部分SU7车主在保值率较高窗口期转向YU7 形成品牌留存与再转化良性循环[7] - 较长提车周期促成了活跃的二手市场交易和高保值率[7]
报告称小米YU7用户平均年龄27.7岁,未婚比例达近6成
第一财经· 2025-09-12 12:44
2025.09. 12 本文字数:1503,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武子晔 9月10日,杰兰路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购买小米YU7的车主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特征。 超过 五成YU7车主将自己归为"小米忠实粉丝",并有超过五成用户表示,购车动因源于对小米品牌的长 期喜爱与信任。 小米YU7用户在人群结构上较为年轻, 平均年龄仅为27.7岁,近八成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且多 数来自一二线城市,86%的车主为男性。此外,未婚用户比例达到近六成。 对比杰兰路此前对极氪7X、小鹏G7、阿维塔07与智界R7等SUV用户的画像研究,可以明显看出, 小米汽车车主在人群结构上更为年轻,人生阶段更早,大部分车主仍处于单身或二人世界阶段 ,其 中小米YU7只有22%的用户是已婚有孩,小米SU7这个数值是25%,而阿维塔07为32%,极氪7X 为43%,智界R7为47%,小鹏G7更是超50%。 值得注意的是, 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小米SU7的首批车主画像与YU7的用户特征高度一致:20-30岁 的一二线城市青年为主,多数未婚,收入水平良好,购车明显体现"悦己"导向。 同时,这两款车是 不少年轻用户的"人生第一辆车"。在 ...
拐点渐近 造车新势力冲刺盈利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6:19
销量表现 - 9月第一周零跑汽车销量过万 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前列 [1] - 零跑汽车上半年合计交付22.17万辆 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2] - 蔚来汽车7月交付21017辆 8月交付31305辆 [3] 财务业绩 - 零跑汽车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亿元 成为继理想汽车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企业 [1][2] - 零跑汽车毛利率升至14.1% 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2] - 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0%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2] 行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长41.4%和40.3% [2]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2] - 新势力车企通过扩大产销量降低单车分摊成本实现盈利 行业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3] 新产品规划 - 蔚来7月上市乐道L90 8月公布全新ES8预售价格 将于9月下旬上市交付 [3] - 小鹏汽车第三季度推出小鹏G7和全新小鹏P7车型 [3] - 蔚来有信心年内实现毛利率20%的目标 第四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3] - 小鹏汽车预计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3] 行业整合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7月正式挂牌成立 注册资本200亿元 整合117家汽车业务相关子公司 [4] - 长安汽车拥有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数智新能源品牌 实现各细分市场全覆盖 [4] - 吉利汽车7月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 收购极氪全部股份 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 [4] - 东风集团股份8月公告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东风集团拟私有化退市 [5]
拐点渐近造车新势力冲刺盈利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17
● 张妍頔 熊永红 9月第一周(9月1日至7日),零跑汽车已实现销量过万,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前列。此前发布的半年报 显示,零跑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此外,蔚来、小鹏汽车均在下半年发 布新车型,向盈利加速冲刺。 专家表示,随着造车新势力盈利拐点出现,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重塑,相关并购整合加速推进,规 模效应的释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引人关注的是,零跑汽车实现盈利,成为理想汽车之后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半 年报显示,零跑汽车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亿元,毛利率升至14.1%,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零跑汽车的 盈利离不开销量的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其合计交付了22.17万辆汽车,位居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榜 首。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发布多款新车型。7月,蔚来旗下乐道L90正式上市;8月,基于NT3.0平台打造的 全新ES8预售价格公布,并将于9月下旬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新车的交付有望推动规模效应的释放, 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进入三季度,蔚来交付数据表现较好,7月交付21017辆,8月交付 31305辆。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我们有信心年内实现毛利 ...
报告称小米YU7用户平均年龄27.7岁,报告称小米YU7用户未婚比例达6成
第一财经· 2025-09-10 22:53
用户画像特征 - 小米YU7用户平均年龄27.7岁 近八成用户年龄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1] - 86%车主为男性 未婚用户比例达60%[1] - 超过50%用户自称为小米忠实粉丝 购车动因主要源于对小米品牌的长期喜爱与信任[1] 用户地域分布与人生阶段 - 多数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呈现明显都市化特征[1] - 仅22%小米YU7用户为已婚有孩状态 显著低于竞品极氪7X(43%)/智界R7(47%)/小鹏G7(超50%)[1] - 51%小米YU7车主为首次购车用户 与SU7首购比例53%高度接近[2] 品牌用户延续性 - 小米SU7首批车主画像与YU7高度一致 均以20-30岁一二线城市未婚青年为主[2] - 用户收入水平良好 购车行为明显体现"悦己"导向特征[2] - 两款车型均成为年轻用户群体首选的人生第一辆汽车[2]
小鹏汽车-W(09868.HK)2025年8月销量点评:P7上市产品矩阵完善 研发能力充分验证
格隆汇· 2025-09-10 19:02
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公司交付新车37,709台 同比增长169% 环比增长3% [1][2] - Mona M03车型单月销量超1.5万台 延续销量优势 [2] - P7+、G6、G7等车型凭借产品力提升交付水平 [2] 产品动态 - 全新P7系列上市 包含702长续航Ultra(21.98万元)、820超长续航Ultra(23.98万元)、750四驱高性能Ultra(25.98万元)及750四驱鹏翼Ultra(30.18万元)四款车型 [2] - 新车搭载有效算力2,250TOPS硬件 本地配置VLA+VLM大模型 [2] - 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万台 创公司新车上市最快破万纪录 [2] 技术进展 - 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 [2] - AI天玑XOS系统升级后人机共驾模式成为用户关注重点 [2] - 8月15日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开发架构将覆盖大众纯电、插电混及燃油未来车型 [2] 全球扩张 - 2025年上半年成功进入英国、意大利、爱尔兰等新市场 覆盖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3] - 8月下旬全新G6在泰国正式上市并开启预订 [3] - G6车型已在超3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全球布局加速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52.4万辆、78.6万辆、96.6万辆 [3] - 对应2025-2027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977.6亿元、1581.0亿元、1970.7亿元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59.9亿元、94.2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