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折叠自行车

搜索文档
84岁,他叩开了港股上市大门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33
9月9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图为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德玮 (右)出席上市仪式。深圳特区报记者 温涛 摄 9月27日,在大行科工公司总部,韩德玮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他依旧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物理博士""车库研发""赴台建厂""深圳创业""香港上市"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跨越整个太平 洋,记录着韩德玮求学及创业的轨迹。 韩德玮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透明玻璃展示柜,里面存放着大行品牌的初代折叠自行车"老貂",银色铝合金车 身铮亮如初。"我用了40多年时间做折叠自行车,希望用轻便好用的技术设计,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与低碳交 通发展。"他有感而发告诉记者。 车库里研发"折叠"技术 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一名科学家,曾是韩德玮最初的梦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学习成绩优异的韩德玮就从 香港赴美攻读高等教育课程,并于1973年获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韩德玮先后加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物理学教职工作4年时间。后来,他 走出高校,入职美国一家重点科研院所,专门从事高能激光研究。 9月9日,港交所上市大厅传出响亮的开市锣 ...
“小布平替”大行上市,折叠车赛道藏着五个趋势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17:17
核心观点 - 大行折叠车作为英国品牌BROMPTON的平价替代品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产品多元化和渠道创新抓住骑行热潮机遇 [2][4][8][10]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2024年销量达370万辆 超过2021年310万辆的峰值 中国内地零售量占全球市场22% [4][5] - 折叠自行车占全球自行车市场零售额5.3% 远低于公路车41%和山地车15-17%的占比 [5] - 通勤上班族是核心目标人群 但休闲骑行场景正在成为新增长点 [5][6][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大行科工2022年营收2.54亿元 2024年增至4.51亿元 两年实现77.6%增长 [4] - 中端车型(2500-5000元)收入占比从2022年50.6%提升至2024年69.5% [8] - 产品平均售价从2022年1593元/辆升至2024年1927元/辆 涨幅21% [8]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1414.5万元增至2024年约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166% 占比从2%升至35.4% [10] 产品战略与创新 - 推出70余种车型覆盖城市通勤/休闲出行/越野等场景 包括电助力折叠自行车等细分品类 [5] - 2024年7月推出竞速车型P18 Ultra 巡航速度35公里/小时 售价5798元 瞄准专业竞速人群 [7] - 通过配件生态(如承重5-10公斤的猪鼻扣)增强用户粘性和二次消费 [6]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在京东/天猫大促期间以3-7%折扣多次登顶品类销售榜首 [10] - 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直销占比进一步升至44.8% [10] 潜在挑战 - 全球自行车行业存在库存压力 经销商积压库存可能影响销售和财务状况 [11] - 公司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 需警惕供需失衡风险 [11]
“小布平替”大行上市,折叠车赛道藏着五个趋势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13:54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大行科工是折叠自行车品牌“大行”的运营主体,品牌1982年创立于美国,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9月9日登陆港交所 [1][2] - 公司专注于折叠自行车这一小众品类,提供超过70种车型,旨在满足“最后一里路”的通勤需求,并拓展休闲、竞速等场景 [3] - 公司将单价5000元以上的自行车定义为高端车型,其收入占比连续三年维持在10%左右 [6]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5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1亿元,实现翻番 [2] - 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内地中高端折叠自行车市场的扩大及行业利好趋势 [2]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4.5万元增至2024年的约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66%,收入占比从2%提升至35.4% [8] 产品策略与价格趋势 - 公司产品策略从“一体通用”转向按具体使用场景(如城市通勤、休闲出行、越野)进行市场细分 [3] - 中端车型(单价2500元至5000元)对公司收入贡献最大,占比从2022年的50.6%升至2024年的69.5% [6] - 折叠自行车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1593元/辆上涨至2024年的1927元/辆,反映消费者偏好转向中高端车型 [6] - 公司推出P18 Ultra等竞速车型,巡航速度达35公里/小时,官方售价5798元,旨在开拓专业竞速人群市场 [5]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经历波动:2021年峰值310万辆,2023年下滑至265万辆左右,2024年回暖至370万辆,超过此前峰值 [2] - 2024年,折叠自行车零售额约占全球自行车市场的5.3%,相较于公路车(约41%)和山地车(约15%-17%)仍属小众 [3] - 中国内地折叠车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22%,“通勤上班族”是主要消费群体 [3] 销售渠道演变 - 公司线上渠道发力明显,与传统自行车企业以线下门店为主不同 [7][8] - 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直销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至44.8% [8] - 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大促期间,公司多次登顶折叠自行车品类零售额榜首 [8] 潜在挑战 - 行业存在库存风险,自2024年以来多个自行车品牌面临库存压力,经销商降价甩货 [9] - 公司向经销商销售大量产品,若经销商积压过多库存,可能对公司的销售量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9]
大行冲港股IPO,83岁老汉能否带领企业突破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38
文 | 大力财经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家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博士缔造的企业,有望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 股"。 大行凭借其在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亮眼业绩,踏上了港股主板上市的征程。然而,光鲜背后,代工依赖、市场收缩与行业竞争等诸多挑战如影随 形。 大行的故事始于1975年全球石油危机背景下韩德玮教授的灵光一闪。1982年,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在香港诞生,航空铝合金车架、仅0.3立方米的折叠体 积、12公斤的重量、15秒内完成折叠操作等特性,使其在台湾首年销量突破6000辆,成功叩开东南亚市场大门。 当时东南亚城市化进程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与台湾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为大行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 索引号 | bm56000001/2025-00008624 | 分 | | 结果公示备案管理 | | --- | --- | --- | --- | --- |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 2025年07月17日 | | DE 称 | 关于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 | | | | 文 몰 | 国合函[2025] ...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2:49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在中国内地零售量和零售额分别达26.3%和36.5% [2] - 公司由83岁的韩德玮博士创立,被称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拥有40余年行业经验 [2] - 公司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1][2]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6.2%,零售量22.64万辆,排名第一 [4] - 中国内地市场零售量份额26.3%,具备行业龙头地位 [4] - 产品已拓展至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从14.90万辆增至22.95万辆,CAGR达24.0% [5] - 同期营业收入从2.54亿元增至4.51亿元,CAGR达33.1% [5] - 净利润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CAGR达28.9% [5]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46.5%),营收1.85亿元(同比+46.91%),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69.11%) [7] 产品结构 - 产品线涵盖70余款车型,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上万元 [7]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辆)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销量占比62.83%,收入占比69.5% [7] - 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 [7] 行业趋势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520万辆,2024-2029年CAGR为7.3% [8] - 国际高端品牌面临市场调整,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Brompton利润跌幅超99% [9] - 中国自行车行业涌现信隆健康、久祺股份、喜德盛等企业,大疆跨界推出电动自行车产品 [10] 发展战略 - 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领域,已推出K-ONE电动助力车型 [11] - 将投资惠州新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能20万辆 [11] - 目标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持续扩大东南亚和欧洲业务 [3][8] 产能情况 - 惠州工厂现有年产能约10万辆,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3.0%-105.5% [11] - 面临产能饱和问题,计划通过新建生产基地解决 [11]
折叠车龙头再冲IPO,83岁老翁带大行科工年入4.5亿,产品依赖代工
36氪· 2025-07-30 07:52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二大企业,按2024年零售额计市场份额达2.9%,仅次于英国BROMPTON品牌(6.2%)[1][7][9]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以22.64万辆销量占据全球6.2%市场份额,中国内地市场销量21.31万辆,市占率26.3%均排名第一[6] - 公司产品平均零售价为3000元/辆,显著低于BROMPTON的1.8万元/辆,形成差异化竞争[7][9]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韩德玮为83岁美籍华裔物理博士,曾任职NASA和休斯飞机公司从事激光研究,1982年转型创立大行品牌[2][3][4] - 创业初期募集200万美元资金,投资者包括卡朋特兄妹乐队和台湾宏基公司[3] - 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2001年将业务拓展至中国大陆市场[4][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2.54亿元增长至4.51亿元,CAGR达33.2%;净利润从3143万元增至5229万元[1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12][14][18] - 2022-2025年累计分红6150万元,创始人韩德玮获得约5446万元[10] 产品结构 - 产品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类[13] - 中端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50.6%提升至2024年69.5%,成为主力产品线[14]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从2022年901万元增至2024年1755万元[12][13] 销售渠道 - 依赖经销商渠道,2024年贡献68.2%收入但毛利率仅27.4%,低于线上直销47.7%的毛利率[15][16][18] - 线上直销占比快速提升,从2022年5.6%增至2024年22.2%,主要通过京东、天猫及抖音平台销售[19]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22.1%下滑至2025年5.6%,呈现收缩态势[16][19] 生产与供应链 - 代工比例从2022年29.5%升至2025年前4个月65.5%,外包生产成本占比达47.1%[21][22] - 惠州工厂产能利用率超100%,计划IPO募资扩建20万辆产能生产线[23] - 库存从2022年5774万元增至2025年5月1.5亿元,增速(95.7%)超过收入增速(77.6%)[24][26] 公司治理 - 管理层平均年龄超61岁,创始人持股88.56%,存在老龄化风险[10] - 报告期内累计欠缴员工社保660万元,与分红行为形成反差[10] - 质量管控团队仅18人,需管理5家代工厂,未来可能面临挑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