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行车
icon
搜索文档
83岁博士一年卖近23万台自行车,卖出一个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2:47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头部企业,由83岁的韩德玮物理学博士创立并掌舵,被称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1][3]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有望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1] - 2024年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的零售量和零售额份额分别为26.3%和36.5%,位居行业第一[3]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6.2%,零售量22.64万辆,排名全球第一[5] - 2022-2024年销量从14.90万辆增至22.95万辆,营业收入从2.54亿元增至4.51亿元,净利润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6]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46.5%),营收1.85亿元(同比+46.91%),净利润2152.8万元(同比+69.11%)[7] 产品结构与技术优势 - 产品线涵盖70余款车型,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8] - 掌握DFS折叠技术、马甲线技术与超级下管技术等核心技术[8]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辆)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销量占比62.83%,收入占比69.5%[8] - 推出轻量化折叠电助力自行车K-ONE,采用250W高速轮毂电机和中轴力矩传感器技术[1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520万辆,2024-2029年CAGR为7.3%[9] - 国际高端品牌面临业绩下滑:荷兰Accell集团2024年亏损3.25亿英镑,英国Brompton利润跌幅超99%[11] - 国内竞争者包括信隆健康、久祺股份、喜德盛、富士达等企业,大疆跨界推出电动自行车产品[12] 发展战略与产能规划 - 计划扩大产品组合,进军电助力自行车及其他产品类别,加大电助力技术投资[13] - 目前惠州工厂年产能约10万辆,产能利用率超100%,计划新建年产能20万辆的生产设施[13] - 产品已销往28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扩大东南亚和欧洲业务,设立地方据点和销售团队[9]
轻工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
消费日报网· 2025-08-06 10:52
政策导向与战略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 明确提出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支持有条件地区率先建成零碳园区 分步骤推进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在"十五五"期间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选树100家绿色制造标杆企业 [1]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发布灯具 光源 控制装置三项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2] - 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电冰箱 房间空气调节器等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 [2] - 自行车协会发布电动自行车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团体标准 造纸学会发布纸制品碳足迹核算指南 [2] - 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举办碳足迹评价与碳资产管理专业培训课程 [2] 数字化转型与实施路径 - 轻工业信息中心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碳足迹核算落地 碳标签成为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核心工具 [3] - 信息中心发起《鼓励建立碳标签体系倡议书》 倡导企业构建标准体系 建设服务平台 打造实践标杆 [3] - 推动行业实现全过程控碳转变 从成本竞争转向碳值竞争 促进传统制造向数字绿色融合转型 [3]
柬埔寨经济更新 2025年6月:应对不确定性:特别关注为柬埔寨的未来增强收入
世界银行· 2025-08-05 17:02
宏观经济表现 - 柬埔寨2024年实际GDP增长6%,2025年预计放缓至4.0%,2026年回升至4.5%[15][46][47] - 服装、旅行用品和鞋类(GTF)出口占商品出口增长贡献6.4个百分点,自行车出口贡献0.5个百分点[76] - 旅游业收入2024年达36.37亿美元,占GDP的9.4%,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的74%[81] 财政与债务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央政府收入同比增长11.2%,财政赤字预计收窄至GDP的2.7%[40][147] - 公共债务存量2024年底达GDP的25.9%,其中62%为双边债权人债务[151] -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24年底升至7.9%,微型金融机构达9.0%[136] 投资与就业 - 2025年第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批准额同比增19%,但国内投资暴跌96.7%[103][104] - 制造业就业人数增至120万,其中83.7%由GTF产业贡献[89] - 农业部门提供310万就业岗位,占总就业的33.4%[113] 贸易与通胀 - 商品进口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5%,超过出口11.6%的增速[123] - 2025年3月通胀同比升至3.7%,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119] - 广义国际储备达247亿美元,可覆盖约7个月进口[37] 政策建议 - 需推动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建筑和服装出口的依赖[163] - 建议加强破产清算框架和银行清算机制以应对不良贷款问题[165] - 应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市场多元化,包括RCEP和东盟协议[164]
与世界交融共赢 ——柬埔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03 15:09
入世20年的总体表现 - 柬埔寨全面履行WTO承诺,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平均税率从28.1%和17.7%降至2023年的9.4%,贸易加权平均关税预计为7.9% [4] - 实行关税豁免,以非歧视方式征收国内税,履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检疫措施 [5] - 在WTO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中,对94个分部门作出具体承诺,2018年全面开放商业服务、计算机服务、证券等领域 [5] - 颁布《新海关法》及25项配套条例,实施世界海关组织安全标准框架,加入《经修订的京都公约》 [5] - 修订《商品原产地法》《电子商务法》《竞争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对接国际标准 [6] - 实施AEO计划,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承诺占比92.9%,已落实33项贸易便利化措施 [6] 入世20年的主要成就 - GDP从2004年53亿美元增至2023年321.7亿美元,增长6倍,人均GDP从464美元增至1917美元 [14] - 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从45亿美元增至468.2亿美元,出口额从27.98亿美元增至234.7亿美元,年均增长12% [14] - 出口目的国扩至177个,主要市场为中国、美国、欧洲,产品涵盖纺织品、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等 [14] - 外国投资额从2000年1.1亿美元增至2023年49亿美元,制衣厂从10家增至近1200家 [15] - 贫困率从2000年60%降至2023年16%,2029年将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15] - 签署8项自贸协定涉及17个国家或地区,12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7个投资保护协定 [13][14] 后入世时代的挑战与策略 - 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受阻,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规则存在冲突 [18] - 主要贸易伙伴经济放缓影响进出口和外资流入,关键行业依赖国际市场 [18] - 需制定匹配《五角战略》的国际贸易规划,完善数字经济、绿色贸易规则 [18] - 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型,拓展出口产品多元化和高端化 [20] - 实施《2022—2035年柬埔寨数字政府政策》,发展电商、智慧城市、5G示范项目 [20] - 加强国际数字经济合作,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20]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创业邦· 2025-07-29 18:14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和低价转让内容 [5]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再到骑行和滑雪 [7] - 2023年中国千元以上中高端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高端车型供不应求 [7] - 2023年11月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2024年元旦假期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9] - 中产品牌偏好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行业供需失衡 - 2023年国内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约148万家,同比增长110.6%,但高端自行车价格腰斩,库存压力大 [14] - 崇礼滑雪场从4个增至8个,雪具店遍地开花,但2023-2024雪季部分店铺日营业额仅60元 [17] - 滑雪教练供过于求,日本北海道华人教练日薪从8万日元降至3万日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营地核心市场规模超2900亿元,但2023年露营行业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露营行业获客成本飙升,直播销售额从50-60万降至5000-3万,部分营地推出40元/人低价套餐 [22][23] 企业经营挑战 - 始祖鸟蛇年限定冲锋衣价格从炒至超2万元回落至8500元左右,lululemon入驻奥莱并打5-7折 [12] - 滑雪品牌2023年销量停滞或下滑30%-50%,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清仓 [17] - 自行车行业淘汰不专业从业者,需长期提供选配、维修、保养等专业服务 [30] - 露营行业经营时间受限,武汉中部地区一年仅约100天有效经营日,收益模型脆弱 [31] - 文旅行业需持续创新,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1年左右,需不断更新换代 [31]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消费从追求小众转向性价比,滑雪、骑行等高价运动被抛弃 [28] - 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资产贬值影响消费积极性,新款滑雪装备销售遇冷 [28] - 部分消费者从"花钱堆人设"转向务实消费,如徒步登山等低成本活动 [26][28]
自行车骑出一个IPO
投资界· 2025-07-28 15:24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一家专注于折叠自行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产品组合还包括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等,当前约有超过70款车型 [5][7] - 公司由84岁的物理学博士韩德玮创立,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其品牌大行(Dahon)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千年版》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产销商" [2][5] - 2024年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达到26.3%(零售量)和36.5%(零售额),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拥有最多专利的品牌 [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在美国多所名校完成学业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4] - 毕业后参与战术激光研发,与同事共同撰写国际通用《激光手册》,1979年发表 [4] - 1982年在加州创立大行品牌,全心投入折叠自行车研发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4.9万辆、15.69万辆、22.9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24.1% [7] - 同期营收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万元、3485万元、5230万元 [7] - 产品均价从2022年的1591元/辆提升至2024年的1926元/辆 [9] - 2024年中端产品(2500-5000元)占比达69.5%,是销售支柱 [7] 业务模式 - 超九成收入来自自行车销售,少量来自配件、服饰及相关产品,以及共享许可权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9] - 国内线下经销收入占比接近70%,截至2025年4月末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 [9] - 在线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增至2024年的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6.1% [10] 行业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合计占比约50% [12] - 国内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本土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客单价不足2000元 [12] - 自行车行业营收利润率约为4.1%,OEM/ODM模式利润更低 [12] - 部分企业转向电助力自行车(E-bike)领域,但该领域重资金投入,供应链与售后成本高昂 [13][14]
36氪出海·港股|港股消费不止“三姐妹”
36氪· 2025-07-19 16:44
出海赛道隐形冠军 - 出海赛道存在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如SHEIN、安克创新、传音等,这些企业通过上市获得国内关注[2] - "隐形冠军"称号反映市场共识形成,类似近期港股消费板块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等标杆案例[2] - 企业"隐形"源于观察者视野局限,需主动纳入全球赛道优秀选手以全面认知中国企业全球化版图[2] 乐舒适(非洲纸尿裤市场) - 乐舒适是非洲市场份额第一的卫生产品品牌,2023年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占率分别为20%和14%[5] - 旗下品牌Softcare、Maya等认知度达89%-95.4%,复购率高达92%-95.7%[5] - 销售网络覆盖非洲、拉美、中亚30多国,2500+批发商/零售商,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仅5.5%[7] - 2023年营收4.1亿美元(同比+28.6%),净利润6468万美元(同比+251.7%),婴儿纸尿裤贡献78.7%收入[7] - 毛利率从2022年23%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35.4%,净利率同期从5.7%升至21.6%[8] - 计划IPO募资用于产能扩张(非洲8厂房44条产线)、营销推广、战略收购及CRM升级[9] 大行科工(折叠自行车)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占率5.6%(中国21.1%),2023年营收3亿人民币(同比+18.1%)[14][15] - 产品覆盖70+车型,中端价位贡献主要收入(2024年前三季占比69.7%)[14][15] - 2024年前三季净利润4583.8万人民币(同比+74.1%),线上直销收入占比19.3%(2023年同比+312.1%)[15][16]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650+零售店及25个海外国家,但海外收入从2022年5615.8万降至2023年2033.5万[16] - 计划IPO资金用于产线现代化、品牌发展、研发强化,行业2028年规模预计335亿人民币(CAGR14.8%)[17] 乐欣户外(钓鱼装备) - 全球钓鱼装备制造商龙头,2024年市占率23.1%,产品涵盖9000个SKU[20] - OEM/ODM模式为主(收入占比92.3%),自主品牌Solar 2018-2024年销售额增长3倍[20] - 2024年营收5.73亿人民币(同比+23.8%),净利润0.59亿,欧洲市场贡献73.3%收入(毛利率28.6%)[21][22] - 计划IPO募资开发新品牌(如Solar)、建立全球创新中心(研发鱼竿/渔轮)、升级生产设施[23] - 全球钓鱼用具2024年规模1409亿人民币(CAGR3.2%),钓具产品市场潜力更大[2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挺膺奋进 建设自行车强国
消费日报网· 2025-07-17 10:38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轻工45个协会学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40年来在自身建设、专业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2024年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总产量接近9960万辆,是40年前的5倍,累计出口超过15亿辆,出口额是40年前的58倍 [2] - 行业形成了数千亿的市场规模,创造了数百万工作岗位,满足了亿万人民的出行需求 [2] 企业表现 - "凤凰""永久""飞鸽""五羊""金狮"等老牌知名企业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 - "富士达""金轮""喜德盛""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等当代行业明星企业正在新征程中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行业在轻量化材料、精密传动系统、动力电池、智能电控等领域持续迭代升级 [1] - 产业规模、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 - 技术创新方兴未艾,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品牌蜚声国际 [6]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政治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绿色发展,服务"双碳"战略 [3] -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聚焦智能绿色,攻克新技术新材料 [5] - 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建设职业化优秀协会 [5] 行业成就与荣誉 - 行业基础不断夯实,产品制造能力飞跃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6] - 标准体系日益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6] - 大会为"卓越贡献领航者""领军企业""优秀会员单位"等荣誉获得者颁奖 [7]
运动品牌集体“上车”,骑行赛道更热闹了
36氪· 2025-07-09 17:41
环法自行车赛商业价值 - 第112届环法自行车赛在法国里尔开赛,18支世巡车队、2支职业洲际车队和3支外卡车队参赛 [1] - 2024年赛事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2023年官方平台视频内容获得7.4亿次收视数据 [3] - 2024年欧洲有近1.5亿人观看环法,法国观众超过4000万人(法国总人口6829万) [3] - 赛事共有59家合作伙伴,分为主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等五个赞助层级 [5] - 赛事母公司Amaury Sport Organisation在2023年为出版集团贡献53%营收 [5] 运动品牌布局自行车领域 - 耐克成为荷兰Visma-Lease a Bike车队非竞赛服装合作伙伴 [1] - 阿迪达斯与英国INEOS Grenadiers车队建立合作关系 [1] - 中国安踏成为MENTECH洲际自行车队主冠名赞助商 [2] - 李宁在2019年成立李宁之星洲际队,运营男子及女子两支洲际车队 [9] - 耐克曾在1996-2011年赞助环法黄衫和车手阿姆斯特朗 [13] 中国资本参与环法赛事 - 深圳喜德盛与阿斯塔纳车队达成战略合作,车队以"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名义参赛 [6] - 这是中国大陆首支参与环法赛事的车队 [6] - 安踏赞助的车队以中国国家队为核心,由国家体育总局及华兴公司共同成立 [12] 自行车运动市场发展趋势 - 安踏2024财年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 [11] - 骑行运动从小众向"都市通勤+户外休闲"拓展,延展性优于传统运动 [15] - 国际自行车品牌如崔克、闪电选择降价促销,中国品牌喜德盛不断崛起 [17] - 高端自行车价格趋向平民化,可能吸引更多新手参与 [18] 品牌竞争格局 - 环青赛迎来安踏与李宁两大中国运动品牌同台竞技 [7] - 安踏通过赞助车队夯实户外市场领先优势 [9] - 传统运动品牌在跑步、足球等存量市场饱和,转向自行车等增量市场 [15] - 品牌通过赞助顶级赛事快速树立专业形象,争夺垂直品牌市场份额 [17]
与国同行四十载 偕业奋进新征程
消费日报网· 2025-07-02 10:3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6月29日,肩负"统筹、规划、协调、服务"发展自行车工业的重任,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3] - 协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20世纪80-90年代)、开拓期(90年代-新世纪初)、腾飞期(2001-2015)、创新期(2016至今) [3] - 1993年自行车彻底告别"产品券时代",经过质量提升、结构调整等阶段形成完整产业链 [5]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全行业总产量达9953.7万辆(峰值1.2亿辆),较四十年前增长近4倍,年均增幅4.1% [5] - 中国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年产量占全球70%和95%以上,累计出口超15亿辆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增长57倍 [5] - 三大产业板块(长三角/珠三角/津冀鲁)产量占全国90%以上,产值占行业96%以上 [12] 技术创新成果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2.01%,较2017年增长50.7% [8] - 全行业累计建立150余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国家级34个、省级86个 [7] - 专利申请总量超6万件并以每年10%速度递增,6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及行业奖项 [8][9] - 碳纤维/铝合金等新材料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提升效率,智能电动自行车问世 [9] 标准体系建设 - 现行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60项、团体标准27项,覆盖全流程环节 [10] - 参与18项ISO自行车标准制修订,21名专家52人次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11] - 现有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4家,标准化管理机制持续完善 [10] 产业集群发展 - 培育8个整车和零部件特色区域,半数为国家级,覆盖七大主产区的五个省市 [12] - 特色区域内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占三成以上,自建技术中心企业超七成 [12] 绿色可持续发展 - 龙头骨干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降5%,二氧化硫排放年均降3%以上 [13] - 8家企业获"碳足迹"证书,2家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2园区获绿色工业园称号 [13] - 全国骑行爱好者超2000万,连续三年发布《两轮绿色出行指数研究报告》 [14] 国际化发展 - 1998年起保持全球自行车出口第一大国地位 [15] - 组建亚洲自行车产业联盟("九国十方"),建立东盟"1+10"对话平台 [16] - 与数十家国际行业组织建立合作,通过"云会议"等新模式促进产业交流 [16] 企业品牌与竞争力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831家,国家级"小巨人"13个、"中国驰名商标"28个 [18] - 6家企业营收超50亿元,十强企业营收占行业48.8%(自行车)/58.3%(电动自行车) [18] - 利润集中度更高:十强企业利润占比73%(自行车)/87.2%(电动自行车) [18] 新业态与人才建设 - 电子商务交易额连年增长,部分十强企业线上销售同比增两位数 [19] - 共享单车/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结合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19] - 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带动练兵20万人,39人获国家级荣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