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奇妙问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AI眼镜没有市场需求,硬件只是大模型载体
钛媒体APP· 2025-06-26 11:58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全球首款Agentic AI硬件产品TicNote,厚度仅3mm,支持磁吸手机,搭载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的Shadow AI技术,具备AI转写、总结、思维导图生成等功能,支持120多种语言转写和连续录音20小时 [2] - TicNote海外版售价159.99美元(4月15日推出),国内悦享版999元,甄选版1499元 [2] - 公司计划未来推出搭载Shadow AI的TicNote Watch智能手表、TicNote Pods智能耳机、TicSports等新产品系列 [2] 战略转型 - 公司从过去重投入硬件研发(需卖10万台回本)转向"超级个体"模式,单个硬件工程师即可开发产品 [3] - 当前硬件定位为AI软件载体,注重持续迭代而非销量,目标服务金融人士、作家等垂直场景 [3] - 主动避开手机厂商竞争领域,选择细分市场(如不做AI眼镜),避免与巨头直接对抗 [8][9]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营收3.9亿元,同比下降23%(上年5.08亿元),毛利率52.1%(下降12.2个百分点),运营亏损2.07亿元 [7] - 企业AI解决方案收入1642万元,同比下滑92.7% [7] - 公司2024年4月港股上市,募资超3亿港元,成为"港股AIGC第一股",当前市值5.3亿港元 [6][11] 技术路线 - 放弃"序列猴子"大模型迭代,认为大模型领域不适合创业公司,转向专注AI硬件+软件应用组合 [7] - 认为复杂硬件制造是中国优势领域,不看好美国AI硬件发展前景 [10] - 提出AGI在软件行业已实现解放80%人类工作的观点 [2] 市场表现 - TicNote海外发售首月销量"很低",但公司认为即便1万台销量也可通过软件服务实现价值 [8] - 截至发稿股价下跌2.78%至0.350港元/股 [11]
稳坐亚洲AIGC赛道头把交椅,出门问问研发总监孙鹏飞: “先声夺人”,叩问人工智能未来
南京日报· 2025-05-22 06:58
公司发展历程 -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先后开发语音助手、智能硬件、多模态大模型及多款AIGC产品 [2] - 2020年推出配音工具"魔音工坊",成为AIGC技术在中国首个商业应用 [3] - 2024年4月登陆港交所,成为"AIGC第一股" [5] - 已构建AI配音助理、AI数字分身、AI数字员工平台和AI短视频生成平台的AIGC产品矩阵 [6] 核心产品与技术 - "魔音工坊"在国内短视频平台覆盖超过70%的AI配音作品 [3] - 产品实现16种语言转换能力,支持数字分身批量制作多语言带货视频 [5] - 技术能精准提取语音参数,实现嘴型与声音完美同步,处理多人同框复杂场景 [6] - 全球首款AI智能体硬件TicNote具备智能录音、即时聊天、深度思考等功能 [7] 市场表现与用户数据 - AIGC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500万,注册用户超1000万,付费用户超百万 [6] - 智能硬件产品95%以上面向海外市场销售 [7] - "魔音工坊"用户社群推动产品从单一配音工具进化为AI创作平台 [4] 行业趋势与战略 - AI智能体被视为行业下一个风口,出门问问已发布全球首款相关硬件 [7] - 通过技术创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验证AI技术商业化落地潜力 [4] - 持续迭代升级建立技术壁垒,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打造爆款应用 [6] 典型案例 - "小帅""小美"虚拟角色推动"魔音工坊"破圈,形成短视频解说领域固定叙事符号 [3][4] - 赋能义乌2万家商户数字分身,实现跨时区全球贸易 [5] - 助力义乌老板娘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中国制造"数字化能力 [5]
大模型时代有了“新故事” AI语音厂商再战IPO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17:10
公司IPO动态 - 思必驰于2024年4月25日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申请,计划最快2024年底提交科创板IPO申请,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1] - 云知声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2024年4月14日获证监会备案,这是其第三次递表,前两次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提交但未通过 [1][2] - 思必驰曾在2022年7月提交科创板IPO申请但2023年5月上会被否,云知声2020年11月冲击科创板"AI语音第一股"未果后转战港股 [1] 财务表现 - 思必驰2019-2021年累计净亏损8.33亿元,营收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3.07亿元 [2] - 云知声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01亿元、7.27亿元、9.3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4.5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2.05亿元 [2] - 云知声2024年生活AI解决方案收入7.40亿元(占比78.8%),医疗AI解决方案收入1.99亿元(21.2%) [3] - 云知声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1.56亿元,较2023年底3.8亿元明显减少,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6亿元、-2.84亿元、-3.19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 - 出门问问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76亿元、6.70亿元、8.02亿元、7.21亿元,四年累计亏损24.69亿元 [4] - 出门问问2024年AIGC业务收入2.22亿元(占比56.7%),智能设备收入1.52亿元,AI企业解决方案仅0.16亿元 [4] - 云知声按收入计为2024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0.6%),在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医疗AI排名第四 [7] 技术发展 - 思必驰2023年发布垂域大模型DFM-2,聚焦智能汽车、办公会议、物联网领域,汽车前装市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近80%,累计"上车"超1500万辆 [6] - 云知声2023年推出600亿参数大模型"山海",重点发展生活、医疗领域 [7] - 科大讯飞2024年1月推出星火语音大模型,延迟仅5秒;字节跳动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同期上线 [6] 商业模式 - 思必驰表示大模型未明显改变其商业模式,仍以标准化产品方案为主,包括技术服务、软件产品及硬件产品 [8] - 思必驰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大模型端侧部署,提升多模型协同能力,加速多语种研发并拓展海外客户 [8] - 行业分析师指出AI语音厂商需证明落地场景和价值,仅靠算法和故事难以支撑IP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