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奢侈品包包
icon
搜索文档
特卖会排长队,今年奢侈品消费咋了?
搜狐财经· 2025-08-26 10:50
行业趋势变化 - 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地区奢侈品销售收入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 二季度跌幅扩大至14% [1] - 全球奢侈品市场内购特卖占比已达50% 成为品牌处理库存的核心方式 [3] - 消费者偏好从符号消费转向体验类消费 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3] 消费行为转变 - Z世代消费者更愿意将资金分配至体验类消费而非单纯符号消费 [3] - 年轻消费者深谙品牌营销逻辑 认为"花小钱办大事"是消费智慧 [5] - 特卖会排队现象与专柜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显示消费渠道偏好转移 [1] 品牌战略调整 - 顶级品牌开展定向特卖活动 向老客户提供经典款七八折优惠 [5] - 品牌通过直供模式与特卖平台合作 提供低至2-3折的商品折扣 [5] - 特卖从非主流销售方式转变为精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市场生态演进 - 特卖平台通过品牌直供模式建立消费者信任机制 [5] - Burberry、COACH、MK等品牌在特卖平台参与活动时库存快速售罄 [5] - 消费智慧形成新型社交货币 千元大牌攻略成为流行话题 [5]
二手小店、商品寄卖店、二手平台线下店 实体二手店悄然热起来
人民日报· 2025-07-29 05:35
二手消费市场现状 - 二手商品类型丰富,涵盖奢侈品、小家电、服饰、游戏设备等,线下门店如"超级转转"和"益客二手循环商店"吸引大量消费者[1][2] - 2024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6450.2亿元,同比增长17.56%,用户规模6.6亿人,同比增长13.79%[9] - 二手消费从线上拓展至线下,闲鱼、转转等平台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开设实体店,增强消费者体验[4] 消费者行为分析 - 价格是首要考虑因素,二手奢侈品包价格可比新品低50%以上[3] - 消费者追求"独一件"特性,二手商品提供停产旧款和独特款式[3] - 环保意识推动二手消费,延长商品生命周期被视为绿色生活方式[3] - 线下店提供实物体验,扫码查询价格功能降低高价商品购买风险[4] 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 - 小店模式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如益客二手循环商店90%进店消费者会下单[6] - 寄卖店模式通过收取服务费和部分商品差价盈利,货物流通率较高[7] - 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如"超级转转"采用"仓店一体",退货率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8] - 线下店提升商品接触机会,增加下单概率,加快货品流通速度[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家绿色消费政策和"以旧换新"举措推动循环经济发展[6] - 二手零售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全链条商业生态[9] - 需要规范商品流通规则、交易标准和认证检查方法[11] - 消费者期待更高品质的二手购物体验,包括商品陈列、真伪验证和环境设计[10] 改进方向 - 提升门店陈列和商品真伪验证能力,避免"旧货仓库"体验[10] - 实施成色评级实现价格标准化,增强消费者信任[10] - 加强政策监管和治理水平,提升交易专业化标准[11] - 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二手商品的需求,扩大耐用消费品交易规模[11]
黄金珠宝奢侈品运营情况更新系列四—高端商圈运营专家交流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黄金珠宝、奢侈品、美妆 - **公司**:老铺、卡地亚、Tiffany、宝格丽、梵克雅宝、爱马仕、Plana、LV、迪奥、Gucci、周大福、月王补法、国家宝藏、宫廷制造、老凤翔、老庙、六福、孟克烈、蔻驰、泡玛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老铺销售情况** - **北京门店**:4月做了4.5亿生意,同比增速超150%;1 - 4月已做过12亿,全年预估21 - 22亿;若边厅改造完成,增量或增加,活动月表现好,8月和11月活动若同比增速超100%,两次活动加起来可超5亿 [1][9] - **西安门店**:4月整月做了1.4亿,同比增速120% [2] - **成都门店**:4月做了接近1亿,同比增速接近200%;目前3亿多,全年预计超6亿 [2][11] - **武汉门店**:4月做了6000万,无同比数据;目前1.6亿,全年预计接近4亿 [2][11] - **SKPS店**:4月中旬开业,多半个月不到8000万;5月到现在200多万;今年预计2亿多 [1][2][11] - **老铺销售超预期原因**:活动周期同比增加一周,带动业绩增长 [3] - **消费群体变化**:去年老铺破圈主要是高端客人,今年吸收更多入门级客人,年轻人消费情况比预想更好,但入门级客人和年轻人忠诚度不高 [4][7] - **品牌发展策略**:争取更大更好位置、更大面积店铺,持续开发货品;目前北京预计下半年挑边厅,面积超100平 [7][8] - **其他品牌销售情况** - **硬奢品牌**:卡地亚稳定增长,单月增速超15%;宝格丽和Tiffany因活动收缩,跌约50%;梵克雅宝稳定增长,单月增速超10% [13] - **软奢品牌**:爱马仕单月增速到30%;Plana双位数增长;LV、迪奥、Gucci等头部品牌不同程度下跌 [14][15] - **黄金品牌**:周大福4月个位数增长;月王补法增速超50%;国家宝藏4月新开半月做100多万,刚达标;宫廷制造、老凤翔同期开,月销售300万 [19] - **金价对销售影响**:25年2月起消费者形成越涨越买、跌了更买共识,金价波动对老铺影响不大,对其他黄金品牌可能有影响 [28] - **门店调整情况**:各门店有调整计划,扶持表现好的品牌,淘汰表现差的;北京预计下半年调整,西安7月调整,调整后店铺位置更优、面积更大 [22][25][30] - **消费趋势**:消费者更注重体验类和情绪价值,SKP与泡玛特合作基于此趋势,非单纯针对年轻人 [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SKPS店客流量问题**:非活动时自然客流少,靠活动期间与SKP联动客流量会上来,后续改善方向更明确 [12] - **美妆品牌情况**:三月份美妆区有化妆品节活动,某品牌单月销售过千万为当月最高;成都pop - up店铺日常非活动月销售约七八十万 [24] - **不同城市消费差异**:西安客人对品牌时尚度要求没北京高,老凤翔、老庙等品牌在西安受欢迎,老铺受国内品牌分流 [29] - **五月销售数据参考性**:5月商场生意体量小,品牌增幅绝对值可能不大,5 - 6月数据对判断市场走向关键 [34][35] - **品牌应对策略**:品牌削减预算控制成本,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目前集中资源投入老铺 [36]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乱挥”,外贸人开始绝地反击
虎嗅· 2025-04-27 17:15
外贸行业现状 -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最高叠加税率达245%,导致外贸行业陷入混乱 [2][3] - 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工厂被迫关闭或寻找新出路,现金流紧张成为普遍问题 [3][8] -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比14.7%),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 [29] 代工厂的反击策略 - 中国代工厂通过TikTok揭露奢侈品成本内幕,例如某包成本仅1400美元,售价达38000美元 [9][10] - 部分代工厂尝试绕过中间商直接销售,但面临平台封号和高投流成本问题 [25][26] - 企业利用8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出货,但该政策已被取消,新规征收30%关税或25美元/件 [21][23] 货代行业的应对措施 - 货代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但原产地证明审查趋严,风险增加 [31][33] - 部分货代采用非法手段如拆分包裹、双清包税,但合规性存疑 [33][36] - 企业考虑东南亚建厂,超400家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但可能面临连带制裁风险 [38][39] 企业的差异化生存策略 - 部分企业转型不可替代性强的品类(如化工材料、工业控制器),订单逆势增长 [46][48] - 通过压缩海外人工成本(如雇佣非法移民)平衡关税上涨压力 [52][53] -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因价格战和依赖出口退税被淘汰 [56][5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16.4%,欧盟14.4%,显示美国市场的重要性 [29] - 东南亚设厂成为趋势,但政策风险高,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38][40] - 外贸行业波动性强,企业需快速适应政策变化并寻找新机会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