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材料

搜索文档
万凯新材(301216) - 301216万凯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6
2025-06-17 15:3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 [1]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帕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多家证券及基金公司人员 [1]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16 日下午 13:30 - 16:00 [1] - 活动地点在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水博园区 A01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万凯新材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高强,投资者关系总监孟锦晶,研究院院长杨利平 [1] 投资情况 - 万凯新材作为领投方参与灵心巧手 PRE - A 轮融资,投后股权占比 8.2%,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 [1] 合作进展 - 6 月 16 日,万凯新材与灵心巧手举行高性能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合作锚定“以塑代钢”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化应用 [2] 材料研发情况 - 联合实验室针对灵心巧手所需的新型材料 PAEK 和高性能耐热聚酯进行研发、改性和基础测试 [2] - 全新高耐热透明聚酯为公司自主研发,2025 年第一季度在年产 2000 吨中试产线实现连续化生产 [2]
向新而行、向智发力、向高攀登 河南新乡:传统产业长“新枝”(走进产业地标·发展一线探变化)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3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工业投资增长28.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2] - 新乡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9个,完成投资65.7亿元 [8] 企业创新案例 - 河南矿山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给起重机装上"智能大脑",实时感知运行状态 [2] - 新科防护专注于阻燃防护面料技术研发,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银金达新材料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助力聚酯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 [2] 煤化工产业链延伸 - 心连心集团构建煤化工"产品树",产品谱系丰富,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23% [3] - 产品延伸至医药中间体、高分子新材料、环保领域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 [3] 生物质纤维创新 - 新乡化纤年产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项目投产,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 [4] - 计划建成年产100万吨菌草新材料生产基地 [4] 智能制造升级 - 威猛股份自主研发"小萌"焊接机器人,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是2023年的4倍 [6][7] - 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年产能400万台,10秒下线一台冰箱 [7][8] - 豫北转向建成柔性智能装配线,中纺绿纤将产线年产能从9万吨提高到11万吨 [8] 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 卫华集团研发国内首台套3000吨门式起重机,2024年营收达289.16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9] - 豫北转向每年生产销售各类转向器500余万台,市场占有率超20% [10] 市场拓展策略 - 新乡北新建材拓展城市更新、医院酒店修缮及二手房翻新市场,2024年总产值超3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 [5] - 卫华集团以"买家秀"形成示范效应带动订单 [9]
瑞丰高材(300243) - 300243瑞丰高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36
公司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 [2] - 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下午15:00 - 16:30 [2] - 地点是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赵子阳、财务总监许曰玲 [2] 黑磷研发及利润情况 - 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按原计划推进黑磷低成本产业化工作,处于吨级中试装置搭建阶段 [2][3] - 未明确2025年黑磷能否产生利润 [3] 锂离子电池负极粘结剂SBR系列产品情况 - 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粘结剂SBR系列产品已送样多家锂电池客户,处于测试中 [2] - 未明确2025年能量产的吨数 [2] 可降解材料及聚酯材料情况 - 受制于可降解材料市场及政策不及预期,PBAT项目装置未正常运行 [3] - 针对PBAT产品市场低迷,着手研究PETG/PCTG聚酯材料,已完成中试试验,生产线正技改以满足生产 [3] - 未明确2025年可生产PETG/PCTG的吨数及能否产生利润 [3]
道恩股份(002838) - 002838道恩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4 16:24
公司概况 - 2002 年成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等功能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产品应用于多领域 [2] - 现有改性塑料年产能 50 万吨、热塑性弹性体年产能 9 万吨、色母粒及功能母料年产能 3 万吨,共聚酯材料年产能 6 万吨,布局再循环产业 [2] - 2006 年研发出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TPV 生产线,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2] - 形成四大(硫化、酯化、氢化和改性)研发平台和 1+2+9(一个研究总院、两个研发创新中心和 9 个生产研发基地)的研发体系 [2] 业绩增长原因 - 一季度原材料价格下降,生产成本降低 [3] - 汽车、家电、电子等消费产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增长强劲,公司加大新品研发和销售力度,销量创新高 [3] 并购道恩钛业 - 考量:道恩钛业产品与公司现有业务有协同空间和效应,双方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实现两大业务板块相互赋能 [4] - 进展:4 月 28 日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5 月 16 日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申报并按规定披露进展 [5] 产品应用 - 机器人领域:有应用于机器人制造的改性材料,如机器人手臂尼龙材料、合金材料等,弹性体材料可用于仿生机器人 [6] 扩产项目 - 原因:国内 TPU 市场占据全球市场容量 70%以上,公司现有 TPU 生产应用的聚酯多元醇全部外购,限制产品优势,为健全产业链、抓住市场时机,分期建设年产 10 万吨 TPU 和 6 万吨多元醇建设项目 [7] 产品测试 - DVA 产品:今年一季度开始批量路跑测试,与合作方按计划稳步推进,测试工作属商业秘密,将按进度发布 [7]
道恩股份重大并购接连落子 化工新材料“棋局”走向纵深
证券日报· 2025-04-30 02:28
文章核心观点 道恩股份通过收购安徽博斯特和道恩钛业加快产业链整合布局,向化工新材料纵深领域迈进,收购道恩钛业可实现产品互补和技术协同,顺应有机无机化工协同整合趋势,有助于实现战略远景目标并提升市场形象 [1][2] 收购情况 - 4月23日晚道恩股份宣布以3300万元收购安徽博斯特100%股权 [1] - 4月29日道恩股份宣布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作价14.3亿元收购道恩钛业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投向绿色钛白粉项目等 [1] 收购目的 - 道恩股份为打造高业绩、高回报的一流化工新材料上市公司,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优质相关领域加快整合布局,向化工新材料纵深领域迈进 [1] - 道恩集团要做长产业链、做全产品链,打造核心企业并吸纳优质公司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和加快实现上市公司战略远景目标 [2] 协同效应 - 道恩股份主营功能性高分子复合材料,道恩钛业主要产品钛白粉可与其形成直接互补 [1] - 道恩股份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的实验室将与道恩钛业技术储备结合,未来在光伏产业、超高压电缆材料、国防军工等战略领域协同发力形成突破 [1] 行业趋势 - 随着新兴领域需求不断涌现,有机和无机化工未来将呈现更紧密的协同整合趋势,推动新材料领域进一步创新并在多个高科技应用中实现突破 [2] 专家观点 - 努曼陀罗霍虹屹认为道恩股份收购道恩钛业实现“有机—无机融合”,为“功能集成型新材料”铺路 [2] - 中国投资协会支培元表示道恩股份采用“集团资产证券化”模式扩大版图,能快速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减少交易成本,提升资产质量和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 [2]
万凯新材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245% 参投北京灵心巧手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3:16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19亿元,同比下降7.74%,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产销量保持稳定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96.45万元,同比增长5.9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6亿元,同比增长245.19%,受益于库存下降 [1] 投资布局 - 长期股权投资7533万元,同比增长近200%,主要增加对灵心巧手的投资 [1] - 公司作为领投人之一参与灵心巧手PRE-A轮融资,投后股权占比8.2%,拥有一名董事席位 [1] - 投资基于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前瞻性布局,计划与灵心巧手共同研发聚酯新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2] 公司主业 - 国内领先的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已建成年产300万吨瓶级切片的产能 [2] - 产能规模居全球前列,是我国聚酯瓶片头部企业之一,产能规模和效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行业趋势 - 全球聚酯瓶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能增长开始放缓 [2] - 中国聚酯瓶片全球占比不断攀升,迭代空间巨大 [2] - 新材料和新工艺涌现,聚酯瓶片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和变革 [3] - 聚酯瓶片在民生行业需求量稳定增长,在新兴应用领域如酒类、日化、电子产品等占有率稳步提升 [3] - 开始应用在建材家具、光伏背材薄膜、医疗医药、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光学功能性薄膜、汽车电气元件材料、家电等领域 [3]
当特朗普关税大棒“乱挥”,外贸人开始绝地反击
虎嗅· 2025-04-27 17:15
外贸行业现状 - 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最高叠加税率达245%,导致外贸行业陷入混乱 [2][3] - 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部分工厂被迫关闭或寻找新出路,现金流紧张成为普遍问题 [3][8] -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比14.7%),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 [29] 代工厂的反击策略 - 中国代工厂通过TikTok揭露奢侈品成本内幕,例如某包成本仅1400美元,售价达38000美元 [9][10] - 部分代工厂尝试绕过中间商直接销售,但面临平台封号和高投流成本问题 [25][26] - 企业利用8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出货,但该政策已被取消,新规征收30%关税或25美元/件 [21][23] 货代行业的应对措施 - 货代通过转口贸易规避关税,但原产地证明审查趋严,风险增加 [31][33] - 部分货代采用非法手段如拆分包裹、双清包税,但合规性存疑 [33][36] - 企业考虑东南亚建厂,超400家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但可能面临连带制裁风险 [38][39] 企业的差异化生存策略 - 部分企业转型不可替代性强的品类(如化工材料、工业控制器),订单逆势增长 [46][48] - 通过压缩海外人工成本(如雇佣非法移民)平衡关税上涨压力 [52][53] -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因价格战和依赖出口退税被淘汰 [56][5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16.4%,欧盟14.4%,显示美国市场的重要性 [29] - 东南亚设厂成为趋势,但政策风险高,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38][40] - 外贸行业波动性强,企业需快速适应政策变化并寻找新机会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