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特曼系列卡牌
icon
搜索文档
衢州夫妇卖卡给小学生,净赚44亿
盐财经· 2025-06-05 17:53
卡游公司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净利润44.66亿元,4年间营收增长近4倍,净利润翻近6倍 [9][32] - 卡牌业务占总收入超9成,2024年集换式卡牌收入81.5亿元,毛利率高达71.3% [32][33] - 经销商网络贡献80%以上收入,2024年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80.2%,直营渠道仅占7.5% [38][39] 产品与IP策略 - 早期依赖奥特曼IP,2018-2024年推出320个奥特曼系列卡牌,占产品总量近六成 [34] - 加速扩充IP储备至70个,包括《小马宝莉》《哪吒2》《火影忍者》等,其中《小马宝莉》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34] - 原创IP"卡游三国"表现较弱,2024年交易额仅占卡牌总交易额2.6% [44] 商业模式与用户行为 - 采用"抽卡"盲盒机制,卡包售价2-15元不等,稀有卡概率极低(如1440包才可能抽到顶级SC卡) [21][23] - 二手市场炒作现象严重,热门稀有卡如小马宝莉卡曾达16万元,《哪吒2》联名卡挂牌18.88万元 [11][29] - 用户群体从儿童延伸至成年人,33%收入来自18岁以上消费者,部分成年用户月消费达数千元 [35][37] 行业趋势与竞争 - 直播拆卡成为重要销售渠道,通过即时开奖刺激消费,类似赌博机制吸引用户 [39][41] - 尝试拓展国潮文化产品,如四大名著卡牌、金庸侠客令系列,打造全年龄段矩阵 [47] - 全球对比显示中国卡牌文化仍以收藏为主,竞技类卡牌发展滞后于日本(宝可梦)和美国(万智牌) [53] 运营与渠道特点 - 产业链反应速度极快,热门IP新品从授权到上架仅需一周 [38] - 渠道下沉至县城乡镇,但假卡问题严重(如小卖部售卖重塑包),防伪技术面临挑战 [50] - 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执行不力,8-18岁消费者仍可轻易购买,下沉市场监管缺失 [52]
研究完关键数据,我们对卡游「祛魅」了
36氪· 2025-05-13 08:26
公司概况 - 卡游是一家专注于IP卡牌产品的公司,核心产品面向小学生群体,单价2元、5元、10元一包,具有盲盒抽卡和二级市场交易属性 [2]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毛利率67.3%,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高于泡泡玛特的34亿元及毛利率66.8% [3] - 公司由李奇斌、齐燕夫妇实际掌控,二人合计持股83.5%,其中李奇斌通过Liqibin Holdings Limited持股82.0% [6] 商业模式 - 公司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获取国内外动漫IP授权,另一方面构建渠道壁垒 [7] - 高度依赖单个头部IP,前五大IP在2022-2024年分别占总收入的98.4%、89.9%及86.1%,呈现"一超多弱"格局 [11] - 小马宝莉2024年占总营收比重超过70%,单一IP依赖风险显著 [3][16] 渠道优势 - 拥有覆盖全国的"毛细血管"级别销售网络,截至2024年底拥有217个经销商,业务遍及全国31个省 [9] - 2023年国内网点规模约40万个终端,2024年增长至50万个,覆盖全国14.35万所普通小学的周边市场 [10] - 2023年四季度起大力扶持线上经销商建设直播基地,主流电商平台"拆卡"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390.68% [9] IP运营情况 - 奥特曼IP曾是营收主力,2022-2023年贡献超50%营收,但2023年销量骤降导致营收从40.65亿元腰斩至23.94亿元 [11] - 小马宝莉在直播抽卡拓宽受众后迅速崛起,2024年Q1-Q2爆火,但三四季度因通货膨胀等因素整体下滑15% [14][16] - 公司IP矩阵包含70个IP,但主要面向小学生群体,尝试引入柯南、咒术回战等IP提升客群年龄层效果有限 [17] 发展战略 - 自主研发《卡游三国》原创IP,试图打入成年男性市场,但目前占营收比重不大 [21] - 通过举办地推活动、嘉年华和赛事进行TCG消费者教育,但全国TCG玩家仅约2万名,仍属小众 [23] - 计划拓展玩具、文具、拼搭积木等产品线,正在义乌建设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 [24] - 2024年10月与孩之宝达成深度合作取得小马宝莉全球授权,但出海销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23]
小学生氪金养出百亿帝国?2元卡牌“印钞机”里的秘密
凤凰网财经· 2025-04-29 20:39
核心观点 - 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凭借集换式卡牌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同比暴涨278%,净利润44.66亿元,毛利率67.3% [1][3][5] - 公司核心业务集换式卡牌毛利率高达71.3%,2024年销售额82亿元,占总营收81.5%,平均每包10元的卡牌成本不足3元 [5][6] - 公司通过70个重量级IP授权覆盖多样化消费群体,但面临IP依赖风险,前五大IP贡献86.1%收入,38个IP授权将在2025年到期 [10][11] - 公司采用经销渠道为主(占比92.5%)结合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2024年卖出48亿包卡牌,但面临未成年人沉迷消费等负面舆论 [11][14][16] - 公司存在财务压力,金融负债75.52亿元,现金48.79亿元,与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需在2026年前完成IPO [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278%,净利润44.66亿元,毛利率67.3% [3][5] - 集换式卡牌业务2024年营收82亿元,毛利率71.3%,占总营收81.5% [5][6][8] - 2022-2024年玩具业务占比从99.5%降至94.9%,文具业务从0.5%增至5.1% [6] - 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94.8%微降至2024年92.5%,直营渠道从5.2%增至7.5% [16] 商业模式 - 采用"盲抽机制+稀有卡稀缺性"模式,单包卡牌成本不足3元售价10元 [5] - 通过217个经销商构建50万终端网络,深入三四线城市文具店 [11] - 结合直播拆卡等线上营销方式,小马宝莉IP在抖音直播间年销超2500万元 [10] - 2023年起推行"联营模式",将加盟商转为投资者以加强风控 [14] IP战略 - 手握奥特曼、火影忍者等70个IP,其中69个为授权IP [10] - 奥特曼IP早期贡献60%营收,2023年后小马宝莉成为新增长点 [10] - 尝试自研三国IP切入成年男性市场,开发"收藏+对战"玩法 [11] - 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计划通过哪吒、三国等IP拓展国际市场 [16][17] 行业对比 - 2024年营收超越泡泡玛特(130.4亿元),净利润(44.66亿元)高于泡泡玛特(31.25亿元) [3][6] - 收入破亿IP数量(10个)少于泡泡玛特(13个) [10] - 被预测上市后市值可能超过2400亿港元的泡泡玛特 [6] 风险挑战 - 面临"收割小学生"等负面舆论,黑猫投诉平台有多起未成年人消费投诉 [1][14] - IP授权集中度高且存在到期风险,2025年将有38个IP授权到期 [10][11] - 渠道管理存在隐患,部分经销商利用低中奖率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14] - 出海面临宝可梦、万智牌等国际巨头的IP壁垒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