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始祖鸟短裤
icon
搜索文档
始祖鸟母公司股价大跌!消费者吐槽:1000多的短裤穿一个夏天就开胶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4 23:01
环保争议事件影响 - 始祖鸟品牌因举办烟花秀引发环保争议 事件持续发酵并将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推向风口浪尖 [2] - 负面舆论导致亚玛芬体育股价受挫 9月22日盘前跌近10% 收盘下跌5.82%至35.27美元 次日继续下跌2.75%至34.3美元 [3] - 花旗将亚玛芬体育目标价从50美元下调至42美元 认为负面舆论目前主要集中于始祖鸟品牌本身 对其他联营品牌影响甚微 [3]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尽管近期股价震荡 但亚玛芬体育股价较去年13美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3] - 股东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公司股票 套现约13亿美元 减持后仍持有公司6.2%股份 [3] - 股东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8月出售逾400万股公司股票 获利约1.597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仍持有约18%公司股票 [3] 产品定价策略 - 始祖鸟品牌过去几年价格持续上涨 被指对标LV Chanel等奢侈品 [5] - 品牌2023年在日本市场进行两次提价 8月和12月各一次 12月部分产品涨价幅度甚至达到25% [5] - 价格持续上涨引发老买家吐槽 但品牌并未相应提升产品质量 [5] 产品质量与售后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始祖鸟相关的搜索结果超过3000条 其中大量投诉涉及产品质量问题 [8] - 具体质量问题包括鞋子开胶 外套鼓包起球 衣服logo脱落等 [8] - 有消费者反映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出现开胶 外套穿几次后口袋处脱胶破损 千元短裤穿一夏天裤脚开胶 [10] - 品牌客服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回应被指未正面解释原因 仅告知质保政策 [10] - 业内人士指出品牌在售后 工艺和质量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高价格体系下消费者审视更为严格 [10]
始祖鸟母公司股票大跌!有消费者称1千多的始祖鸟短裤1个夏天就开胶
新浪财经· 2025-09-24 21:57
公司股价表现 - 亚玛芬体育9月22日盘前股价下跌近10% 收盘报35.27美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82% [1] - 公司股价于9月23日继续下跌2.75% 报收34.3美元 [1] 产品质量问题 - 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始祖鸟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出现开胶问题 [1] - 消费者购买的价值1000多元的始祖鸟短裤 穿着一个夏季后裤脚全部开胶 [1] - 另有消费者反映其始祖鸟外套穿着几次后出现口袋处脱胶破损的情况 [1] 品牌声誉与争议事件 - 始祖鸟品牌因"炸山"环保争议事件持续发酵 引发公众质疑和批评 [1] - 该环保争议已扩散至资本市场 对母公司亚玛芬体育造成负面影响 [1] 客户服务回应 - 针对产品质量质疑 品牌客服未正面回应开胶原因 [1] - 品牌政策为商品售出后3个自然月内属于质保期 经鉴定确认存在质量问题可提供换货或免费保修服务 [1]
始祖鸟母公司股价大跌!消费者吐槽:1000多的短裤穿一个夏天就开胶
第一财经· 2025-09-24 21:55
环保争议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始祖鸟因举办烟花秀引发环保争议 事件持续发酵 将母公司亚玛芬体育推至风口浪尖 [3][4] - 亚玛芬体育股价受事件影响连续下跌 9月22日盘前跌近10% 收盘下跌5.82%至35.27美元 次日续跌2.75%至34.3美元 [5][6] - 花旗因此次负面事件将亚玛芬体育目标价从50美元下调至42美元 但认为负面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始祖鸟品牌 [7] 公司股东减持情况 - 尽管近期股价震荡 但公司股价较去年13美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6] - 股价大涨后股东方纷纷套现 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股票 套现约13亿美元 持股比例降至6.2% [7] - 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8月出售逾400万股 获利约1.597亿美元 交易后仍持有约18%公司股份 [7] 品牌定价与产品质量问题 - 始祖鸟产品价格在过去几年持续上涨 资深消费者指出自2022年以来已多次涨价 [9][10] - 品牌2023年在日本市场两次提价 8月和12月各一次 12月部分产品涨价幅度达25% [10] - 消费者反映产品质量问题增多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搜索结果超过3000条 问题包括鞋子开胶 外套鼓包起球 logo脱落等 [13] - 具体案例包括北京消费者购买的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开胶 另有消费者外套穿几次后口袋脱胶破损 千元短裤穿一夏天裤脚开胶 [15]
始祖鸟母公司股票大跌!消费者吐槽始祖鸟售价一涨再涨但质量堪忧:“1000多的短裤穿一个夏天就开胶”
第一财经· 2025-09-24 20:45
负面事件与市场反应 - 始祖鸟因“炸山”烟花秀事件引发环保争议,公司行为被质疑为高调作秀并破坏环境 [1] - 负面舆论扩散至资本市场,导致母公司亚玛芬体育股价连续下跌,9月22日盘前跌近10%,收盘报35.27美元,较前日下跌5.82%,次日续跌2.75%至34.3美元 [2] - 花旗将亚玛芬体育目标价从50美元下调至42美元,但认为负面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始祖鸟品牌,对公司其他品牌影响甚微 [2]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尽管近期股价震荡,但亚玛芬体育当前股价较去年13美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一倍 [2] - 股东方源资本减持3500万股,套现约13亿美元,仍持有公司6.2%股份 [2] - 另一股东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8月出售逾400万股,获利约1.597亿美元,交易后仍持有约18%公司股份 [2] 产品定价策略 - 过去几年始祖鸟产品价格连续上涨,老买家反映自2022年以来已涨价多波 [4] - 品牌在日本市场2023年内两次提价,8月和12月各一次,部分产品12月涨价幅度达25% [4] - 消费者吐槽品牌年年涨价,对标LV、Chanel等奢侈品,但价格提升并未伴随质量提升 [5]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与始祖鸟相关的投诉超过3000条,质量问题集中反映为鞋子开胶、外套鼓包起球、衣服logo脱落等 [8] - 具体案例包括北京消费者购买的徒步鞋穿着不到一周即开胶,品牌客服未正面回应原因 [11] - 其他消费者案例包括美国奥莱购买的外套穿几次后口袋脱胶破损,以及1000多元的短裤穿一夏天后裤脚开胶 [11] -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在售后、工艺和质量方面存在改进空间,高价格下消费者审视更为严格 [11]
被中产捧上“神坛”的它,口碑要崩?
商业洞察· 2025-07-14 16:28
始祖鸟品牌质量争议与市场表现 品牌热度与市场定位 - 始祖鸟与lululemon瑜伽裤、萨洛蒙运动鞋并称为"中产三件套",成为潮流新标配 [4] - 2025年春节前后,官方售价8200元的蛇年限定款冲锋衣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至2万元,限量吊牌甚至炒至300元 [5] - 品牌通过大型直营旗舰店(如上海2400平米四层空间)与奢侈品毗邻,强化高端形象 [27] 产品质量问题与消费者反馈 - 多起消费者投诉包括:冲锋衣开线、高价外套机洗后起球、新衣走线歪斜且内里线头粗糙 [6][8][12] - 售后问题突出,部分案例中客服拒绝维修或更换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 [8][9] - 品牌标榜"顶级面料和工艺",但实际表现与宣传差距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15]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始祖鸟所属户外功能性服装部门营收同比增长36%至21.9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提升150个基点至21% [29] - 同店营收增长28%,鞋类和女装品类增速超过品牌整体水平 [29] - 品牌通过限量发售和联名合作策略成功卡位高端市场,但质量问题可能威胁长期增长 [27][29] 品牌战略与行业影响 - 安踏集团2019年联合财团收购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称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史上最大跨国收购案" [26] - 品牌从专业户外装备转向时尚符号,被赋予"富有"、"有品位"的社交属性 [28] - 社交平台出现"反始祖鸟"声音,部分消费者转向平替产品,显示品牌溢价面临挑战 [16][19][21]
被中产捧上“神坛”的它,口碑要崩?
凤凰网财经· 2025-07-11 20:50
品牌质量争议 - 始祖鸟短裤纽扣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大型社死现场"经历,品牌质量争议被推至大众眼前[1] - 社交平台频繁出现冲锋衣开线、高价衣服起球等质量问题投诉,售后推诿现象普遍[2] - 官方售价8200元的蛇年限定款冲锋衣在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至2万元,吊牌收购价5-300元不等[5] - 消费者反映软壳冲锋衣开线、2000元外套机洗后起球、新衣走线歪扭等具体质量问题[7][9][13] - 品牌标榜"顶级面料和工艺"与实际产品质量表现形成明显反差[16] 市场地位与消费者态度 - 始祖鸟与lululemon、萨洛蒙并称"中产三件套",成为新潮流标配[3] - 社交平台出现"反始祖鸟"声音,部分消费者转向平替产品[17][22] - 品牌从专业户外装备转变为时尚符号,被赋予"富有"、"有品位"身份标签[30] - 2024年春节限定款在二手市场溢价144%,显示品牌热度[5] 公司经营与战略 - 始祖鸟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6%至21.9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提升150个基点至21%[31] - 安踏集团2019年联合财团收购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进行渠道体系重构[25] - 品牌关闭经销商网络,在上海核心商圈开设2400平米旗舰店,与奢侈品牌为邻[26] - 采用限量发售、联名合作等营销手段提升时尚附加值[2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户外功能性服装部门同店营收同比增长28%,鞋类和女装品类增速领先[31] - 品牌面临从信任到品质的全方位拷问,需重新聚焦产品质量核心[32] - 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但拒绝"名不副实"的产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