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

搜索文档
一名“90后”航天人的成长记:一路“敲螺丝”,望“玉兔二号”上月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3:43
航天科技行业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在探月工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参与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总装工作 [2] - 对接机构被称为"太空红娘锁",用于在太空中连接航天器,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4] - 航天产品研发分为预研、初样、正样几个阶段,员工从预研产品开始学习逐步提升能力 [7] 航天器制造技术 - 对接机构由12把对接锁组成,每把对接锁包含100多个零件 [5] - 装配流程已实现数字化,新型号使用电脑比照设计图装配,熟练型号则直接使用"脑中的图纸" [6] - 航天器制造面临装配精度要求高、试验中变形等技术挑战,需要在预研阶段解决 [6] 航天人才培养 - 新一代航天工人需要具备对产品的理解、装备思维和持续学习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 [10] - 航天人培养采用师徒制,新人从学徒做起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7][10] - 航天领域型号迭代快,每个新项目都带来新挑战,要求技术人员持续学习 [10] 航天项目进展 - 嫦娥四号任务中"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驶抵月背表面,1月10日结束"午休"被唤醒继续探测 [7] - 中国空间站建造期间航天人面临巨大工作压力 [10]
重磅微视频丨习近平的航天情缘
新华社· 2025-04-24 21:38
航天强国建设 - 中国航天事业以"探索浩瀚宇宙 建设航天强国"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 - 探月工程连续成功刷新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包括嫦娥三号至六号任务 [3] - 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独立掌握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术 [4]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全面建成 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5] 技术创新成就 - 探月工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 [3] - 空间站建设具备开展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验的能力 [4] - 北斗系统经过30余年发展 走出从区域到全球的特色建设道路 [5] 国际合作贡献 - 中国航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同多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富有成效合作 [6] -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6]
焦点访谈|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一起去看20年探月传奇
央视网· 2025-04-24 21:18
中国探月工程发展历程 -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采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首次绕月探测,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6] -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下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6] -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并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创下月面工作时间最长世界纪录[8] - 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11] 关键技术突破 - 嫦娥五号采用4个航天器组合设计(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比前代多2-3个航天器,2020年12月17日成功带回1731克月壤样本[13] - 嫦娥六号2024年6月25日完成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人类获取月背样本空白[13] - 采用"人在回路"控制方案解决38万公里外精准采样难题,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辅助地面决策[15] - 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实现月球样品采集分装、轨道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突破[17] 科研成果与应用 - 从嫦娥五号样品中发现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已发表100多篇科研论文[19] - 月球玄武岩钛含量显著高于地球,具有重要资源开发潜力[19] - 研制出全球首面玄武岩材质月球国旗[21] - 月壤研究揭示月球地质演化规律,嫦娥石可能成为月球玄武岩岩浆演化分异程度标志[19] 未来发展规划 - 嫦娥七号计划探测月球南极水资源[22] - 嫦娥八号将建设月球南极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并尝试利用月壤制砖为月球空间站建设奠定基础[22] - 未来10-20年将通过国际合作持续推进探月工程,目标建设月球科研站[22] - 持续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任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