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
搜索文档
舟落东风霞色里 画展神州明日春 ——写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新华社· 2025-11-15 01:10
任务执行与里程碑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平安返回,比原定11月5日计划延迟9天 [1] - 本次任务是中国航天员首次通过“换乘”飞船的方式安全返回 [1]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2] - 航天员陈冬在轨驻留时间累计超过400天,成为首个达成此成就的中国航天员 [2] 空间站运营与技术进步 - 乘组在轨期间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2] - 在舱外平台安装脚限适配器和接口转接件,使后续出舱活动时间有望缩短约40分钟 [2] - 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提升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2] - 返回舱着陆后,搜救体系实现“舱落、机临、人到”的高效协同 [3] 空间科学实验成果 -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 [7] - 空间站下行近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7] - 空间环境下获得高质量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7] - 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刷新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纪录 [7] - 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实施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4只小鼠遨游太空14天 [7] 航天员生活保障与创新 - 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上行热风烘烤机,航天员首次在“太空家园”实现烹饪烘焙,吃上烤鸡翅、烤牛排 [6] - 航天员食品种类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190余种选择,包括新鲜苹果和青提 [6] - “太空菜园”喜获丰收,实现在轨培养生菜、樱桃番茄、红薯等7种植物 [7] - 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与航天员完成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悟空AI”大模型为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持 [7] 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战略发展,从单舱到多舱建成中国空间站,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1][2] - 行业目标为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8] - 在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长期有人参与、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旨在促进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全面发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 [7]
“洋”溢激情!跟着梦想追火箭
中金在线· 2025-10-28 19:54
公司品牌活动 - 公司于10月23日在海南文昌组织“飞天逐梦 问鼎苍穹”梦想观礼营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合伙人”现场观看长征五号火箭发射 [2] - 活动将普通人的航天梦与大国重器的腾飞时刻紧密相连,使中国力量的震撼与公司产品的绵柔酒香形成交融 [2] - 观礼嘉宾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远渡重洋的海外消费者、长期参与的经销商以及携带子女的乡村教师等,现场反响热烈,参与者表达激动与自豪之情 [6] 公司与航天事业合作历史 - 公司与航天的情缘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司作为首批指定外销酒启用敦煌飞天商标扬帆出海 [4] - 公司于2019年牵手中国航天成为合作伙伴,并于2022年升级为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 [6] - 合作形式包括“洋河・梦之蓝号”火箭发射、航天文创开发等,观礼营是公司与消费者共圆“航天梦”的生动实践 [6] 品牌内涵与情感连接 - 公司以梦想为纽带,连接航天世界与消费者日常生活,使远在天边的航天事业变得近在身边 [10] - 公司通过一瓶酒串联起从敦煌壁画飞天意象到现代火箭腾飞的跨越千年梦想传承 [10] - 品牌活动强调中国航天的飞跃有家国情怀见证,美好生活的温馨时刻有公司产品品质相伴 [12] 发射任务技术细节 - 本次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是一次重量级任务,具有载荷质量大、任务重要等级高的特点 [2] - 火箭配备直径5.2米的加长型整流罩,全箭高度达到63.2米,为中国现役火箭的最大高度 [2]
【科技日报】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科技日报· 2025-08-11 09:33
嫦娥探月工程 - 嫦娥六号首次采集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历时53天完成多项世界航天纪录[1][4] - 嫦娥六号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6] - 相比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实现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展示多项硬核科技如玄武岩纤维国旗、自主智能机器人等[6] - 嫦娥五号和六号样品已分发给国内外科学家研究,大量科学成果涌现[4] - 探月工程四期将实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6] 载人航天工程 - 中国空间站建设在20个月内完成3次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跑出"中国航天加速度"[3] - 空间站实现产品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3] - 航天员蔡旭哲与团队完成9小时太空出舱活动,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2] - 空间站已接纳9个任务乘组,进行6次"太空会师",后续将研制发射扩展舱段[3] 深空探测进展 - 天问一号实现世界首次通过单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9] - 天问二号探测器飞行一个多月后与地球距离超过1200万公里,目标为2016HO3小行星和311P主带彗星[7][9] - 未来将推进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等任务[10] - 在羲和号太阳探测基础上继续开展太阳探测工程,建设新一代空间基础设施[10]
重磅微视频丨习近平的航天情缘
新华社· 2025-04-24 21:38
航天强国建设 - 中国航天事业以"探索浩瀚宇宙 建设航天强国"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 - 探月工程连续成功刷新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包括嫦娥三号至六号任务 [3] - 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独立掌握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术 [4]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全面建成 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5] 技术创新成就 - 探月工程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 [3] - 空间站建设具备开展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验的能力 [4] - 北斗系统经过30余年发展 走出从区域到全球的特色建设道路 [5] 国际合作贡献 - 中国航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同多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富有成效合作 [6] -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