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烤大黄鱼
搜索文档
50元代金券能否挽回西贝困局?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7:20
国庆促销活动效果 - 国庆期间公司通过发放100元无门槛代金券和核心菜品降价组合策略 成功吸引客流并出现排队热潮[1] - 促销活动后公司继续推出实付满50元送50元代金券活动 全国门店通用且30天内有效[4] - 消费者对代金券依赖度高 多数顾客明确表示有代金券才会前来消费 无券则可能选择其他餐厅[3] 菜品价格与制作调整 - 公司对部分核心菜品实施降价 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 番茄酸汤莜面鱼鱼从29元降至23元 胡麻油炒鸡蛋从43元降至33元[2] - 羊肉串 烤鱼等菜品改为现场制作 工序增加导致上菜时间延长 但基本保证半小时内上齐 此前使用的25分钟上菜沙漏已取消[2] - 门店服务细节有所调整 例如将免费小米粥中的南瓜泥替换为现熬小米粥加南瓜片[2] 客流与消费行为变化 - 国庆假期后门店客流明显回落 10月10日中午某门店仅十桌消费者就餐 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2] - 消费者普遍使用代金券进行结算 有顾客实付仅41元 结账后系统自动发送新的50元代金券至账户[2][3] -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 消费者计算后认为使用代金券实付50多元可覆盖单人餐 原价情况下可能不会经常消费[3] 品牌挑战与战略困境 - 公司面临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的心结 尽管部分SKU改为现制 但消费者对预制菜等于低价的认知依然牢固[5] - 品牌信任度因前期预制菜公关问题而受损 公司当时未直面消费者认知与法规界定的差异 采取强硬回应后道歉收场[5] - 公司战略定位存在摇摆 既想保留现制菜品的正餐属性 又希望保持预制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既用代金券吸引大众客流 又不愿放弃中高端定位[6] 行业规律与未来展望 - 业内观点认为代金券策略本质是未来消费的透支 通过让渡短期利润换取客流 但优惠停止后消费者可能流失[4] - 公司采用阶梯式递减优惠策略 从100元代金券过渡至50元 后续可能降至20元 试图结合门店改进来留住顾客[4] - 行业分析指出国庆排队潮仅为缓兵之计 公司若想真正走出困局需要进行更彻底的转型 模糊的中间路线在消费者理性化背景下难以持续[7]
被罗永浩吐槽都是预制菜还贵很恶心!西贝贾国龙回应:将起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22:20
事件概述 - 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莜面村使用预制菜 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 还那么贵 实在是太恶心了" 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门店100%没有预制菜 预加工不等于预制菜 将起诉罗永浩 [3]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预制菜定义与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质疑西贝菜品呈现"重新加热的味道" [3][5] 企业回应 - 西贝餐饮集团明确否认使用预制菜 强调"按照国家规定 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3][5] - 公司创始人表示将采取法律行动起诉罗永浩 并计划推出"罗永浩菜单"作为回应 [5] - 西贝拥有近400家门店 旗下包括西贝莜面村、西贝功夫菜等多个品牌 [8] 行业监管框架 - 2024年3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预制菜监管通知 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 不包括净菜和中央厨房制作菜肴 [7] - 法规明确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模式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7] - 通知要求预制菜产品不添加防腐剂 需符合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条件 [7] 消费者权益争议 - 争议核心围绕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强调"预制菜贵不贵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知情权" [3] -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达对餐饮透明度的关注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3] - 行业存在对预制菜识别技术的需求 罗永浩公开征集检测食物烹制时间的专业方法 [7]
罗永浩再次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北京商报· 2025-09-11 21:05
罗永浩对西贝餐饮的质疑 - 罗永浩质疑西贝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 称菜品有"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和"浓浓的隔夜菜味儿" [1][3] - 具体指出羊排呈现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 葱香烤鱼实际是葱腥味且为隔夜重烤 嫩烤大黄鱼分量小且特别腥 [1][3][5] - 认为面汤百分之百是隔夜味道 小炒牛肉和炖豆腐虽被吃完但感觉是隔夜炖菜 [3][5] 西贝餐饮的回应措施 - 创始人贾国龙否认使用预制菜 强调"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称此事对商誉影响很大 [5] - 全国门店将开放"罗永浩菜单"鼓励消费者尝试 并允许进入后厨参观 [5] - 公司表示将起诉罗永浩 昨日已在复盘此事 [5] 行业相关动态 - 罗永浩呼吁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5] - 西贝餐饮被指菜量特别少 十三道菜中部分菜品为双份点单 [5] - 公司提到莜面现场有常年限时现搓表演 但罗永浩用餐时因过了饭点未能看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