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宁疗护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近3万人面临生命终点,中国安宁疗护寻求全民破局
北京商报· 2025-11-02 22:41
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它背后是3万次心跳的停止,是3万个家庭的悲恸与茫然。路桂军接下来的话,点破了问题的核心:"若要使中国的安宁疗 护事业提升至相对较高的水平,并非单纯是人才问题或政策问题,而是需要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这一刻,会议的议题从一个专业领域的探讨,升华为一 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终局质量的时代叩问。如何让"善终"成为一种可及的公共产品,成为整个社会需要寻求的全民破局点。 生命终点的温柔守护:理念萌芽到体系初建 今年10月,我们迎来第 21个世界安宁疗护日,"实现承诺全民享有"的年度主题,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庄严回应。而如何将这份宏大的承诺转化为可落地 的实践路径,成为世界安宁疗护日全国联席会上政策制定者、学科带头人、社会工作者等各方力量深入探讨的核心。 那么,安宁疗护究竟是什么?它并非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安宁疗护,又被称为临终关怀,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 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据了解,安宁疗护具体内容需要围绕患者与家属的核心需求展开,包括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缓 ...
安宁疗护,让生命更有尊严
新华网· 2025-10-31 08:04
"针对终末期患者,多学科协作的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疼痛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另 一方面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提供人文关怀。"北京老年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主任曹凤说。 在浙江省安吉县,95岁的郑爷爷突发大面积脑梗死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经评估,其高龄且存 在多种基础疾病,溶栓及开颅手术均存在极高风险。"父亲在意识清楚的时候反复交代过,病危一定要 让他舒舒服服地走,我们也不愿让父亲浑身插满管子受苦。"郑爷爷的家属说。 入住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后,安宁疗护团队进行多学科多维度干预,给予雾化、吸痰治疗 以改善呼吸困难,优化降压、抗感染等药物方案。护理团队定时翻身排痰,进行口腔、皮肤清洁护理, 中医团队采取穴位按摩改善循环、铜砭刮痧退热,并引导家属参与床旁抚触、言语沟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今年10月11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10月也是我国第十六个敬老月。安宁疗护是一 项普惠性的民生工程。自2017年至今,全国范围内启动了3批安宁疗护试点工 ...
山东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96.5%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
大众日报· 2025-10-30 09:12
山东深入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三年提升行动(2024-2026年),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医养资 源供给。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方面,布局市、县加快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鼓励公立医 疗机构增设老年医学科,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发展康复、护理服 务。 目前,全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达到312家,96.5%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 设置老年医学科,96%的县(市、区)至少设置1处安宁疗护病区。 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持续深化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 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情况。山东全力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 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介绍,我省按照"资源共享、服务衔 接、医养融合、优势互补"原则,推动医疗养老资源的有序对接和医养服务的全面衔接,持续完善老年 健康服务体系。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财政厅实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遴选出16个项目 县,每个县支持1000万元,鼓励创新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和服 ...
宝安5家机构成为首批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15:27
谌永毅教授以"安宁疗护整合照护:从政策到实践"为题,从安宁疗护发展生态、安宁疗护多元整合、安 宁疗护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讲述了安宁疗护的服务规范、实践指南和病区建设标准,针对安宁疗护的伦 理问题,提出了伦理建议,现场解答了医护工作人员在安宁疗护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安宁疗护 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工作指引和路径。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正式印发通知,公布首批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名单,全省214家机构入 选,深圳市有34家机构入选,宝安区有5家,包括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中医院(燕罗医院)、市中 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深业康复医院。 让生命终点更加温暖和有尊严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谌永毅教授讲课,区卫生健康局、区老年 健康指导中心、各医院40多名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 安宁疗护,不是"放弃治疗",而是为生命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积极有效的整合照护和人文关怀,让生 命终点更加温暖和有尊严。安宁疗护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迫切需 要,也是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基本民生工程。 几年前,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而健康预期寿 ...
广东公布首批214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名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07:14
中新网广州10月13日电 (记者 蔡敏婕)记者13日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首批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机 构正式公布,共计214家机构入选,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全省安宁疗护服务水平。 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提供整合照护和人文关怀服务,帮助患者 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2024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推开安宁疗护试点。截至2024年底,全省可提供安宁疗护的服务机构 增至574家,安宁疗护床位5000余张,基本实现覆盖全省、城乡兼顾。 今年7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对安宁疗护的症状评估、生存期 评估等13项服务项目及内容进行细化和规范。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安宁疗护服务指南,为该省安宁疗护 实践提供了全面精准的"说明书",其中首批214家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符合要求。 本次印发的通知明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从机构监管、体系建设、能力提升、科普宣传等多方面入手, 持续推动安宁疗护服务提质,用心呵护每一个生命最后的旅程。(完) [ 责编:袁晴 ] ...
“医护社”协同 让服务更温暖
北京晚报· 2025-09-26 14:52
2025年4月,北京市地方标准《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明确 将"医务社工"纳入核心服务团队,提出服务团队宜增加配备经过安宁疗护专业培训的康复医师、精神科 医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构建"医-护-社"协同模式。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参与了该《规 范》中医务社工内容版块的起草。张蕾表示,目前从临床上来看,患者及其家庭对于医务社工所提供服 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整合式团队照护在安宁疗护领域表现出色。"医务社工是提供心理支持、修复社 会关系、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和重要力量,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庭一道,寻求个性化的照护思 路。" 志愿者冯立国在北京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患者理发 "安宁疗护作为缓和医疗的一部分更加以人为本,可通过提供症状控制、舒适护理、人文关怀等多元化 服务,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寻求内心状态、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和谐,让患者在生命的尾声也能获得好 的生存质量。"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社会服务部部长张蕾介绍,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进步,团队 从最初的专科医护人员发展到多学科协作,并迎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加入,这让安宁疗护拥有了更加 专业和多元的力量支持。 清华大学北京清 ...
东莞户籍老年人口超40万,这个镇老龄化程度最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2:24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东莞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41.608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2.73% [1] -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镇街为道滘镇(19.56%)、中堂镇(19.48%)、石龙镇(18.85%) [1][3] - 26个镇街老年人口占比超10%,滨海湾(0.63%)、松山湖(1.75%)、长安镇(7.13%)为最低三镇 [4] -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前四:莞城街道(4.0006万人)、虎门镇(2.9179万人)、厚街镇(2.2558万人)、东城街道(2.0636万人) [4] 老龄事业保障体系 - 2024年东莞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36.3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4.11万人 [7] - 70岁及以上高龄补贴覆盖19.9万人(占老年人口47.8%),发放标准70-79岁100元/月、100岁以上550元/月 [7] - 地方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844399亿元,含高龄补贴2.787571亿元、居家养老服务1.01196亿元 [8][11] 养老服务设施与模式 - 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31个,提供日托床位263张 [7] - "长者饭堂"56个,采用自建自营、社会化配送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9][11] - 养老机构47个(公办31个、民办16个),总床位5493张(公办护理型2793张、民办护理型1750张) [11] 专项服务数据 - 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资助对象超1.5万人,服务订单237.5746万张 [7] - 完成77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7] - 安宁疗护服务覆盖26家医疗机构,床位339张,服务1.3万人次 [11] - 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46件,遗嘱公证402件,司法救助36人(金额183.01万元) [11]
沈阳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辽宁日报· 2025-06-27 09:39
沈阳市老年人口现状 - 沈阳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23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0.6% [1]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全市83%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开设老年医学科 [1] - 100%的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1] - 5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 [1] - 40家医疗机构开设康复门诊 [1] - 259家医疗机构通过辽宁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审 [1] 安宁疗护服务发展 - 安宁疗护服务实现全市13个区(县、市)全覆盖 [1] - 35家医疗机构共开设396张安宁疗护床位 [1] 医养结合推进情况 - 全市拥有27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 [2] - 8家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开设医养病房 [2] - 17家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2] - 280家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签约 [2] 家庭医生服务网络 - 2053个家庭医生团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签约服务 [2] - 签约率达65.8% [2] 老年健康促进措施 - 启动老年痴呆防治行动,培训156名医务人员和志愿者 [2] - 完成7530人的认知功能筛查 [2] - 及时转诊12名高风险患者至三级医院 [2] - 通过中医健康体检、养生知识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 [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新增老年口腔健康项目,覆盖不少于300个社区(村) [3] - 力争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0%以上 [3] - 规范医养机构合作协议,制定服务质量评估方案 [3] - 开展老年照护培训,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执法监管 [3] - 建立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新增试点机构 [3] - 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严格开展服务质量检查 [3]
填补行业空白,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安宁疗护服务标准
新京报· 2025-06-24 18:57
行业背景 - 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14万,占比23.5%,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1] - 2023年北京市全域纳入国家安宁疗护试点,近百家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科,床位达1100余张[1] - 行业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操作流程不规范等痛点[1] 标准内容 - 机构资质要求明确临终关怀执业登记,确保服务专业性[2] - 人才队伍采用"核心+补充"模式,核心为执业医护,补充康复医师、精神科医师、医务社工等[2] - 硬件设施标准包括5平方米/床的住院空间、隔帘隐私保护及智能监测系统[2] - 服务流程覆盖门诊咨询至症状干预全链条,融合中西医诊疗与自然医学疗法[2] 创新亮点 - 全国首次将医务社工纳入核心团队,构建"医-护-社"协同模式[2] - 建立"患者及家属共同决策"机制,强化生命末期选择权与知情权[2] - 创新融合中医药适宜技术、冥想疗法等,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北京特色"方案[2] 实施体系 - 开展全市宣贯培训,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3] - 建立区域服务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3] - 启动动态评估机制确保标准持续优化[3] - 配套财政资金与人才培养政策支持行业发展[3]
对话杨洁:当我们可以大胆地谈论死亡时,才能为善终寻得土壤
华夏时报· 2025-06-16 14:27
行业现状与发展 - 安宁疗护在中国仍属小众领域,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大部分人对"临终关怀"话题存在回避心理 [3][15] - 中国首家安宁疗护研究机构成立于1988年,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首次将安宁疗护纳入立法 [3] - 北京市要求2025年前所有三甲医院设立医务社工,2024年国家卫健委放开安宁疗护服务收费标准,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 商业模式与运营 - 机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医院临床合作(1500余例)和居家支持(超200人次),覆盖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 [2] - 当前服务以免费为主,人力成本依赖筹款,社工服务未被纳入医保或医院采购体系 [10][12][23] - 计划未来三年探索"公益+商业"结合模式,推动服务付费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3][30] 服务内容与价值 - 提供多学科协作服务(医疗+社工+心理),重点缓解患者身体痛苦与精神焦虑,改善家庭关系 [3][9][17] - 典型案例显示服务可帮助80%家庭实现"了无遗憾"的告别,降低医疗体系成本 [29][4] - 服务周期从15天至1年不等,平均单例成本显著低于肿瘤治疗,但隐性人力成本高 [12][16] 人才与挑战 - 专业社工师严重短缺,国内社工领域专业深度不足,培训体系待完善 [9][10] - 服务效果难以量化评估,筹款难度大(捐赠偏好快速反馈项目),年运营资金压力显著 [11][12] - 公众认知误区导致免费服务模式难以验证实际价值,需建立合理付费机制 [23] 技术与社会影响 - 计划引入AI技术构建在线咨询系统,建立数据库支持科研与政策制定 [30] - 年轻群体对死亡话题接受度更高,可能推动行业认知变革 [31] - 服务可延伸至生命教育领域,改善全社会焦虑情绪与价值观单一化问题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