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满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交易额超160亿,恒天然正式出售“安佳”等消费品业务!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23 16:32
交易概述 - 恒天然以约38.45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160亿元)将其全球消费品业务(大中华区除外)及部分区域餐饮服务与原料业务出售给法国乳业巨头Lactalis [4][6] - 出售资产涵盖安佳(Anchor)、Mainland、Kāpiti、安怡(Anlene)、安满(Anmum)等知名消费品牌 [7] - 交易后恒天然将通过长期供货协议继续向被剥离业务供应原奶及乳制品原料 [11] 战略调整背景 - 恒天然董事会早于2024年透露剥离消费品业务意向 经过15个月评估后认为出售优于IPO 可实现资产完全剥离并快速向股东返还资本 [8] - 消费品板块业绩表现不佳 尤其大中华区消费品牌业务出现亏损 而To B业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13] - 2024财年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收入3.94亿新西兰元(约人民币16.80亿元) 税后亏损1500万新西兰元 同期专业餐饮服务业务收入23.77亿新西兰元(约人民币101.33亿元) 税后盈利2.99亿新西兰元 [14] - 此次出售是恒天然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战略的高潮 包括2020年以约25亿元人民币出售中国牧场群及退出与贝因美的合作 [16] 大中华区特殊安排 - 大中华区消费品牌业务未被纳入此次交易 仍由恒天然保留经营 [18] - 恒天然于2024年7月将大中华区安佳消费品团队与安佳专业餐饮团队合并 原因包括避免品牌混淆及产品重叠问题 [18][19] - 大中华区餐饮服务业务表现突出 2024财年全球餐饮服务收入40.50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4.8%) 其中大中华区贡献23.77亿新西兰元 占比超58% [21] - 保留中国消费品业务考虑因素包括品牌协同效应、业务潜力及缺乏合适买家 [21]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中国奶酪、淡奶油等B端市场竞争加剧 伊利、三元、妙可蓝多等本土乳企加码高端产品 逐步减少对进口品牌依赖 [25] - 业务整合后恒天然需协调零售与餐饮渠道资源 解决生产配给与市场投入平衡问题 [23] - 团队融合面临渠道打法与服务模式差异挑战 需实现协同效应以避免内部摩擦 [24]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 交易宣布后恒天然股价大涨15% 创七年新高 反映资本市场对战略转向的认可 [16] - 公司目标是通过聚焦乳品原料和餐饮服务业务 将新西兰牛奶转化为创新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 [16]
超160亿,恒天然官宣将消费品业务卖给全球最大乳企,安佳、安怡和安满在华安排敲定
36氪· 2025-08-22 09:41
2025年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乳业收购案,尘埃落定。 今天,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正式宣布,同意以38.45亿新西兰元向法国同行兰特黎斯(Lactalis)出售其全球消费品牌及相关业务。 这意味着安佳、安怡和安满等知名乳业消费品品牌,甚至恒天然在部分地区的餐饮和原料业务,都将被剥离,成为后者的产品组合;身为全球最大乳企的 兰特黎斯体量则再上层楼,每年营收将直接增加近200亿元,冲刺整体收入3000亿级别乳企;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直筹备"两条腿走路"的恒天然,将停止 推动消费品业务的IPO。 在满足全部条件的前提下,预计该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小食代留意到,恒天然今天特别重申本次交易标的将不含大中华区。此前,恒天然就已经解释,这样安排是因交易涉及"安佳"品牌,实施特殊的"排除 法"是为了避免给中国消费者、客户带来混淆、影响对其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尤其是在华餐饮服务业务。 细节 首先,看看本次交易的详情。 恒天然是在今天早些时候宣布,已与兰特黎斯达成协议,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合160.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价值出售其全球消费品牌及关联业务。 本次出售的标的包括三大块,分别是恒天然全球消费品牌业务(不 ...
突发!恒天然中国业务“大手术”:安佳消费品与餐饮合体,员工该走还是该留?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18 16:31
恒天然中国业务重组 - 恒天然大中华区宣布将消费品牌部与专业餐饮团队合并组建统一团队[3] - 合并后安佳品牌在中国区的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仍由恒天然掌控[8] - 公司委托普华永道研究如何通过合并优化成本结构并提升运营效率[10] 合并动因分析 - 品牌策略考虑:避免因全球消费品业务剥离导致安佳品牌在中国市场一分为二引发混淆[5] - 渠道重叠:零售与餐饮渠道产品存在交叉 贝恩与普华永道研究证实协同价值[7] - 成本削减:合并可消除重复资源投入 共享市场渠道供应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9] 中国市场特殊性 - 中国成为恒天然全球剥离计划中唯一保留消费品牌业务的地区[16] - 2024财年中国消费品牌业务收入3.94亿新西兰元但税前亏损2000万新西兰元[17] - 餐饮服务业务表现亮眼:2024财年营收23.77亿纽元占大中华区总收入超1/3[19] 历史教训与战略转向 - 2015年34亿元投资贝因美导致巨额亏损 2019年开始抛售股份止损[18] - 安佳消费品业务2018财年首次收支平衡后增长乏力 近两年盈亏线徘徊[19] - 餐饮服务业务2021-2024财年保持两位数年复合增长 成为核心增长引擎[19] 组织整合挑战 - 合并后管理层可能由餐饮业务负责人主导 原消费品牌团队面临调整[22] - 员工担忧岗位重叠导致裁员 2015年成本削减曾波及中国区采购财务人力岗位[23][24] - 消费品牌快消打法与餐饮服务to B思维存在文化融合难题[24] 未来业务展望 - 公司计划发挥安佳品牌2B与2C双重价值 形成双轮驱动[12][20] - 理想情况下餐饮创新可转化为消费品卖点 消费者反馈反哺B端客户[28] - 若协同失败可能导致餐饮增长受扰且消费品持续拖累业绩[29]
餐饮价格战加剧,恒天然调整相关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09:06
恒天然业务调整 - 恒天然大中华区宣布将消费品牌团队与餐饮服务团队合并,旨在优化业务运营并推动协同效应 [1] - 餐饮服务业务通过"安佳专业餐饮"品牌供应奶油、奶酪等产品,消费品牌业务拥有安佳、安怡、安满等品牌 [1] - 2024财年餐饮服务业务营收23.77亿新西兰元(约101.33亿元),税后利润2.99亿新西兰元(约12.75亿元),消费品牌业务营收3.94亿新西兰元(约16.8亿元),亏损1500万新西兰元(约6394.5万元) [1] - 餐饮业务负责人戴俊琦与消费品牌负责人薄双宇的合并后人事安排暂未披露 [1] 行业竞争格局 - 妙可蓝多2024年餐饮工业系列营收同比增长14%至13.1亿元,国产奶酪品牌通过原料设备国产化降低成本 [2] - 餐饮行业价格战导致上游降价压力,2025年一季度太二、怂火锅、九毛九、肯德基等品牌客单价持续下滑 [2] - 恒天然餐饮业务毛利率在最近财季已出现下滑 [3] 市场趋势 - 恒天然的业务调整可能因市场变化而持续进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