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转型
搜索文档
 朱华荣卸任董事长!长安福特换帅
 搜狐财经· 2025-11-03 22:04
2010年之后,赵非逐步转向战略管理与企业运营,历任担任中国长安集团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后升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战略规划部部长、党支部书记(后升任副总裁、 执行副总裁)。2018年,赵非调任长安福特,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临危受命推动企业战略调整,带领长安福特于2020年 止跌回升,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营收与净利润大幅改善。2022年12月,赵非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主导央企资源整合与战略 转型,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2023年10月,升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主导整 合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汽车产业链资源,覆盖98家全级次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统筹集团四大主业板块(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与服 务、汽车物流、汽车生态圈)发展。2025年6月,随着新长安的成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赵非继 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25年7月,(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赵非被国务院国资委任命为党委副书记、董 事,提名为总经理人选,位列领导班子第二顺位, ...
 浙江省贸促会举办宏观形势报告会 护航浙企行稳致远
 搜狐财经· 2025-10-28 17:22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介绍,浙江财经大学始终秉持"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发挥高校智库 优势,持续深化与贸促系统的合作,助力企业提升全球战略思维与创新能力。他认为,当前全球政经格 局深刻演变,企业唯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学家邱晓华围绕《二十届四中全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作主旨演讲。他建议,浙江企业应 加快从"成本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型,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动产业链协同出海,提升本地化运营与合 规能力。 现场,魏江还以《浙商出海:时局研判与战略应对》为题作专题分享。他提出,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 背景下,浙江企业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以非对称创新、制度型市场等战略思维,打造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据悉,本次活动是浙江贸促系统聚力打造"浙里出海"品牌的重要举措,该品牌已成为助推浙江企业扬帆 出海的关键平台。下一步,浙江省贸促会(省国际商会)将继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服务体系,全 力护航浙江企业在全球变局中行稳致远、勇立潮头。(完)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8日电(蓝伊旎)10月27日,浙江省贸促会(省国际商会)联合浙江财经大学在杭  ...
 彰显龙头韧性:东方雨虹Q3营收70.32亿元,逆势增8.51%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4:38
作为建筑领域的龙头企业,东方雨虹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与经营韧性,多项指标释放出 积极回暖信号。 10月27日晚间,东方雨虹(002271)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 收入206.0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4.16亿 元,同比增幅高达184.5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70.32亿元,同比逆势增长8.51%,再次彰显行 业龙头韧性。 当前,建筑建材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据公开数据,2025年1-9月,全国建材家居累计销售额 同比下降3.75%;同期全国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8.9%。在行业需求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建 材企业普遍面临增长压力,如何穿越周期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决策。 另一方面,公司坚定推进"零售优先、合伙人优先、海外优先"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民建板块持 续推进渠道下沉,推出"虹"人计划,聚焦自媒体IP打造,赋能合作伙伴精准引流;同时开展"玩转乡 镇"集市推广活动,深入基层市场,提升品牌渗透力。海外业务方面,随着工厂建设稳步推进与投资并 购持续开展,东方雨虹在全球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斥资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经纬辉开斩获“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17:4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兴系统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价格8.5亿元与资产评估报告采用的收益法评估结果8.53亿元基本一致 [1] - 受收购消息影响,公司股价于10月20日出现20%的涨停,报收12.32元,对应市值70.77亿元 [1]   收购战略动机 - 公司现有业务竞争激烈,成长空间有限,盈利能力弱,本次收购是公司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 [1] - 通过收购中兴系统,公司将进入专网通信这一高成长领域 [1] - 公司自身业绩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23%至12.7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0.78%至1407.83万元 [2]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 - 中兴系统主营业务为专网通信系统、工业互联产品和企业数字化全栈技术服务,具备全业务链条覆盖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兴系统资产总计18.9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249.04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中兴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和5.06亿元,分别取得净利润0.66亿元和0.32亿元 [2]   业绩承诺与公司历史业绩 - 中兴系统股东承诺,标的公司在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2.15亿元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和触控显示模组、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00亿元、34.34亿元和32.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6.94万元、-2.89亿元和2145.74万元 [2]
 蜜雪冰城市值蒸发500亿:高增长幻象渐褪,创始人张红超需破管理沉疴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58
作者丨牛刀财经 朱哓 从3月敲钟港交所,开盘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到6月股价冲高至618.5港元/股的巅峰,再到10月6日收盘 时市值缩水至1427亿港元,仅仅三个月,蜜雪冰城(2097.HK)的股价遭遇 "腰斩式" 下跌,较7月初蒸 发了500亿港元。 这场如同 "过山车" 般剧烈的市值波动,不仅将市场对其业绩能否持续高增长的疑虑彻底暴露,更把加 盟模式下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食品安全等潜藏隐患,推到了聚光灯下。 对于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而言,如何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与风险有效管控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如何 打破 "高增长只是幻象" 的市场认知、彻底根治管理上的 "沉疴旧疾",已然成为这家企业能否成功穿越 行业周期的核心命题。 "褪色":补贴退潮与市值回调的连锁反应 回溯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曾凭借外卖市场的"东风"交出亮眼成绩单。 随着京东进军外卖领域引发价格战,美团、饿了么的高额补贴间接带动了蜜雪冰城的销量增长。 中期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毛利47.1 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 27.2亿元,同比增长44.1%,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中期業績摘要 | | | ...
 重仓奇瑞,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8 12:11
以下文章来源于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杨松 21世纪商业评论 .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 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汕头王来春家族,一笔投资大赚一笔。 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当日上涨3.8%,收于31.92港元/股。 三年前,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花费100.54亿元,接盘奇瑞汽车等三家公司股权,后又斥资数亿增持。 | 股东名称 | 股份性质 | 直接持股数量 | 占已发行普通股比例(%) | | --- | --- | --- | --- | | 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938,978,159.00 | 16.28 | | 立讯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920,426,548.00 | 15.96 | |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419,780,138.00 | 7.28 | |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 内资股 | 272,756,800.00 | 4.73 | |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  ...
 毅昌科技入选“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
 全景网· 2025-09-24 13:46
 公司荣誉与行业认可 - 公司内部控制实践案例入选"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并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 [1] - 评选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 在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证监会会计司直接指导下开展 [3] - 评选经过案例征集和专家盲评等多轮严格筛选 最终入选案例将汇编成册报送监管部门并在全国推广 [3]   战略转型与业务表现 - 公司自2020年确立"高质量发展家电结构件业务 加快发展汽车结构件业务 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医疗健康业务"战略 [5]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77.09% [5] - 汽车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 同比增长24.30% [5] - 两大业务板块营收贡献占比已超过60% 标志着公司业务转型取得实质性显著成效 [5]   内部控制体系价值 - 稳健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公司战略顺利推进和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 - 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合规防线 更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5] - 公司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 全面深化内控体系建设并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治理效能 [5]   行业交流与活动参与 - 2025年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中上协财专委走进上市公司系列行"主题培训暨内控案例结果发布交流活动 [3] - 公司财务总监孙震明代表公司出席活动并领取最佳案例奖杯 [3]
 6.32亿元!宁波前首富找到接盘人!原来是他……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39
 控股权变更交易 - 河化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拟向中哲瑞和转让87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3.76%)及全部应收款项 交易总对价6.32亿元 其中股份交易对价5.86亿元 应收款项交易对价4611万元 [2]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哲瑞和 实际控制人由熊续强变更为杨和荣 [2] - 标的股份目前处于质押状态 尚未取得质权人同意函 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2]   公司财务与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83.04万元 同比下降37.02% 归母净利润383.82万元 同比增长45.56% [3] - 截至9月11日收盘股价7.93元 市值29.03亿元 [3] - 银亿控股2016年以8.4亿元收购8700万股获得控股权 [6]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广西河池氮肥厂 1999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5] - 2019年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南松医药93.41%股权 主业从大化工转型医药精细化工 配套募集资金1.2亿元 [6] - 当前致力于向生物、医药、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6]   收购方背景 - 中哲瑞和2025年7月23日成立 注册资本3亿元 由中哲集团100%控股 实控人为杨和荣 [8] - 中哲集团2024年营收300.13亿元 位列宁波市综合企业百强第24位 业务覆盖服装、新材料、新能源及大健康等领域 [12] - 市场猜测中哲集团可能通过资产置入实现上市 公司战略强调实业与产业投资并进 [12]   历史交易背景 - 银亿集团与银亿控股于2019年6月向宁波中院提交重整申请 [6] - 前期与北京胜顶的收购意向因重整投资人未支付3.52亿元剩余款项而解除 银亿集团需无息返还定金 [6]
 江苏首富陈建华任“民营造船第一股”新掌门,24岁儿子担任总经理
 新浪财经· 2025-08-24 12:13
 公司治理变动 - 公司选举陈建华为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 其子陈汉伦为总经理 陈建华为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陈汉伦为恒力集团副总裁[1] - 陈建华出生于1971年 工商管理博士 高级经济师 陈汉伦出生于2001年 24岁 研究生学历 应用金融硕士 曾任普华永道(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1]   实际控制人背景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财富达1250亿元 排名第20位 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以801.2亿元持股市值蝉联江苏首富 总榜第32名 持股市值较去年增长119.9亿元[2] - 恒力集团由陈建华创建于1994年 是全球最大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 去年总营收达8715亿元 位列世界500强第81位[1]   战略转型与资产重组 - 公司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置入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 转型为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1][4] - 恒力集团2018年10月通过股权受让等方式入主公司 恒力重工主营业务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在大连长兴岛打造世界先进船舶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4]   经营表现与订单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因恒力重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4] - 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70余艘船舶 订单排至2029年[4]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22日收盘 公司股价下跌1.03% 报56.80元 市值为551.40元[4]
 超160亿,恒天然官宣将消费品业务卖给全球最大乳企,安佳、安怡和安满在华安排敲定
 36氪· 2025-08-22 09:41
 交易核心信息 - 恒天然以38.45亿新西兰元(约160.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价值向法国兰特黎斯出售全球消费品牌及相关业务 若包含Bega许可 总金额最高可达42.2亿新西兰元(约176.37亿元人民币)[1][4][7] - 交易标的包括全球消费品牌业务(不含大中华区) 大洋洲及斯里兰卡的餐饮服务和原料业务 中东及非洲的餐饮服务业务 涵盖Anchor(安佳)、Mainland、Anlene(安怡)、Anmum(安满)等20多个品牌[1][4]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需获得新西兰、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多国监管批准及恒天然股东投票通过[1][11]   交易战略背景 - 恒天然董事会经过15个月评估认为出售方案价值高于IPO 可实现资产完全剥离并更快向奶农股东返还资本[7] - 恒天然将转型为聚焦全球B2B乳品供应商 保留新西兰24家工厂、海外1家工厂、15700名员工及对100多个市场的出口业务[13][16] - 兰特黎斯通过收购显著增强在大洋洲、东南亚和中东的战略地位 年营收将增加近200亿元 向3000亿级乳企目标冲刺[1][9]   财务影响 - 恒天然计划向股东进行约每股2新西兰元、总额32亿新西兰元(约133.74亿元人民币)的免税资本返还[11] - 恒天然2024财年数据显示 出售的消费品牌业务营收37亿新西兰元 资本回报率仅6.8% 远低于原料业务(10.2%)和餐饮服务(19.6%)[16] - 公司维持2025财年每股盈利指引65-75新西兰分 并确认剥离后仍可实现10%-12%的平均资本回报率目标[13][16]   中国市场安排 - 交易明确排除大中华区 恒天然保留"安佳"品牌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的所有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1][19][20] - 恒天然大中华区已进行组织调整 将年收入101亿元的餐饮服务业务与年收入17亿元的消费品牌业务合并为"两块业务、一套人马"运营模式[22]   行业格局变化 - 兰特黎斯以2023年279亿欧元营业额居全球乳业第一 恒天然以140亿欧元位列第六 交易后兰特黎斯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30][31] - 兰特黎斯近80%业绩来自法国以外市场 业务覆盖50个国家 产品销往约180个国家 首席执行官强调乳制品全球年增长率约3%[28][29][31]   市场反应 - 恒天然股价在交易宣布后早盘上涨15%至5.80新西兰元 创2018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26] - 交易价格38.45亿新西兰元远超市场20-30亿新西兰元的预期 分析师评价"对于表现不佳的业务是非常好的结果"[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