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监控设备
搜索文档
️FCC“清洁购物车行动”落地!跨境电商卖家如何应对美国大规模下架潮?
搜狐财经· 2025-10-24 20:42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启动“清洁购物车行动”,亚马逊、eBay、沃尔玛等主流电商平台应要求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预示着中美科技贸易摩擦加剧 [1] - 此次行动对跨境电商行业构成重大挑战,卖家需立即了解下架范围、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1] - 从长远看,此次行动标志着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是行业的警钟与转型契机 [12] 禁售清单产品 - 安防监控设备占下架总量约60%,主要涉及海康威视、大华等品牌的家用及户外监控产品,即便通过欧盟CE认证也因品牌被列入美国禁售清单而强制下架 [3][4] - 智能穿戴设备约占下架总量25%,包括华为主流智能手表等具备心率监测、定位功能的设备,FCC指出部分设备可能存在数据传输风险 [3][4] - 通信及网络设备也被涉及,包括中兴、TP-Link等品牌的无线路由器和消费电子配件,其中TP-Link正接受技术漏洞及数据隐私调查,部分产品被暂停销售 [3][4] 下架规模与经济损失 - 截至10月15日,亚马逊下架超过300万件相关产品,eBay下架量超过200万件,涉及市场金额估算超过10亿美元 [9] - 中小卖家依赖美国市场的订单骤降40%,库存积压严重 [13] - 若10月28日新规通过,涉事产品对美出口可能下降超过60%,涉及金额约80亿美元 [13] 认证缺失或合规瑕疵 - 资料不全:未提交完整FCC ID认证所需文件或使用不再认可的中国实验室检测结果 [6][8] - 技术参数不符:部分智能设备未通过EMC测试,或发射功率不符合美法规标准 [6][8] - 品牌擦边:中小卖家为增加搜索流量使用“华为同源”“海康技术支持”等字眼,即使产品实际无关联,也被平台算法识别下架 [6][8] 行业影响与连锁反应 - 合规成本增加:认证需要转至日本、英国等海外实验室,费用上涨30%-50%,周期延长至2-3个月 [13] - 品牌信任受影响:即使头部企业在美国市场占比不高,批量下架也可能波及全球品牌形象 [13] - 全球连锁反应:FCC单边限制逻辑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跟进,部分东南亚市场已收紧电子设备进口审核 [13] 卖家应对策略 - 第一步:下架产品自查,登录平台后台筛选被下架商品,核查FCC认证、品牌擦边及组件敏感性,对未持有有效FCC ID或使用黑名单组件的产品立即暂停销售 [10][13] - 第二步:申诉与补全资质,品牌擦边类需修改关键词、提交《品牌无关声明》及证明;认证缺失类需选择认可实验室加急认证;组件敏感类需更换组件并提交合规证明 [10][13] - 第三步:库存与资金处理,将FBA库存转至海外第三方仓或其他站点销售;通过合规支付工具快速结汇;向已下单买家发送说明邮件以维护店铺绩效 [10][13] - 第四步:长期抗风险布局,包括开拓东南亚、南美、中东等非美市场;供应链重构以替代敏感组件;采用平台、独立站、线下渠道组合;进行技术与政策合规升级 [10][12][13]
美国突然下手,数百万中国产品被下架
新浪财经· 2025-10-18 18:24
美国监管行动概述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于10月10日正式启动“清洁购物车行动”,矛头直指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2] - 亚马逊、eBay等美国主要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涉及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等企业的通信设备、安防监控和智能家居产品[4] - FCC称这些产品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理由包括可能被用于监控美国公民、干扰通信网络等[5] 监管背景与升级 - 此次行动是美国长期强化对华科技监管的一次集中升级,自2020年以来FCC不断收紧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覆盖从射频设备到通信模组、从安防系统到智能家居零部件的整个电子产业链[6] - 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等企业已被列入FCC的“禁售清单”,禁止其新设备在美国市场获得认证授权[6] - 监管重心已从品牌延伸至供应链本身,逻辑从终端市场延展到源头环节,使全球电子制造体系都被卷入其中[6] - FCC计划于10月28日投票审议新规,若通过则含黑名单零部件的新设备将无法获得授权,已在售的“存量设备”也可能被追溯撤销[9] 供应链上游技术脱钩 - 2025年5月至9月间,FCC陆续撤销了15家中国测试实验室的认证资质,导致出口企业认证周期普遍延长2至3个月,成本上升30%至50%[10] - FCC目标是在供应链上游环节进行“技术脱钩”,切断“外国对手”在产品认证、标准制定等关键节点的影响力[10] - 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的监管已从单一政策措施演变为覆盖品牌、零部件、实验室和供应链的系统化治理[10] 行业影响与市场数据 - “清洁购物车行动”启动后,亚马逊、eBay等平台已下架超过500万件中国产电子产品,涉及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安防与智能家居设备占比高达62%[11] - 下架风暴波及全球供应链,部分北美本土安防品牌因其OEM生产环节与中国供应商存在关联而受影响[11] - 2025年美国监控设备市场年出货量约3000万台,其中中国大陆贡献约2000万台,占据近70%市场份额[12] - 北美智能家居安全摄像头市场在2024年规模约为4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保持近20%的复合年增长率[12] 企业法律与合规风险案例 - 美国地方政府针对特定企业开展独立调查,例如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指控TP-Link可能误导消费者关于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违反隐私法规[12] - TP-Link曾卷入与NETGEAR的专利侵权纠纷,最终支付高达1.35亿美元的和解金[15] - 即便是头部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合规与法律压力面前也不得不采取积极应对策略[15]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调整 - 部分中国企业加强本地化存储和数据隐私管理,在美国和东南亚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以应对合规风险[16] - 企业加快布局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寻求收入来源多元化,例如海康威视2024年年报显示发展中国家市场已占其海外收入70%以上[16] - 在供应链管理上进行深度优化,包括建立可追溯体系、完善认证流程、模块化管理和贴牌管控[16] -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包括与本地企业合作、推出本土化品牌、提供软件服务和云端增值服务,以减轻单纯依赖硬件销售的风险[17]
海康威视回应加拿大业务被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9 15:56
海康威视加拿大业务被强制关停事件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在120天内停止运营并关闭业务 [1] - 海康威视强烈反对该决定 认为加方基于对中国法律的错误解读和国有股权结构的偏见作出无证据指控 [1] - 公司强调其全球业务均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要求加方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1] - 中国驻加使馆表态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敦促加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2] - 中方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2] 公司声明与立场 - 海康威视指出加方决定缺乏程序公正和透明 属于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打压 [1] - 公司重申恪守商业伦理 在加业务完全合法合规 [1] - 中国驻加使馆批评该行为是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企的错误做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