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脱钩
搜索文档
ASML CEO:中国正尝试弃用光刻机,还可能掐住光刻机命脉
新浪财经· 2025-10-21 15:15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经历由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引发的结构性重构阵痛,ASML的焦虑是此背景下的缩影 [1] - 中国的技术自主与稀土管制是对外部封锁的被动回应和反制,旨在寻求生存空间与维护产业链公平,而非主动割裂全球 [5][9] - 单边制裁产生反噬效应,意外催生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崛起,并可能使海外企业最终失去中国市场 [7] -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开放合作,摒弃冷战思维与平等协商是共同出路 [9][11] ASML的市场依赖与焦虑 - 中国大陆是ASML全球最大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设备交付量占比高达42% [3] - ASML面临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与技术被替代的双重焦虑 [1] - 公司担忧中国可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认为这是一种“卡脖子风险” [5] 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技术现状与自主突围 - 中国企业无法获取制造先进芯片的EUV光刻机,浸润式DUV光刻机的获取也因荷兰政府收紧出口许可而受限 [3] - 自主研发是技术封锁下的必然选择,上海微电子、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等公司在关键设备领域持续突破 [3] - 中微半导体的5nm刻蚀机已成功打入台积电供应链,盛美半导体、新凯来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7] 稀土供应链的博弈 -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是对单边制裁的合理回应,旨在维护产业链公平,而非主动施压 [5] - 中国长期为全球科技企业提供稳定的稀土供给,稀土是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战略基石 [5] - 管制措施释放出“底线信号”,若技术封锁持续,打破产业链共生平衡的代价将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 [5] 技术封锁的反噬效应与行业格局变化 - 美国的技术封锁倒逼中国自主创新,催生了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集体崛起 [7] - 绝境中的中国企业可能走出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实现技术追赶,如同在AI领域的进展 [7] - 单边制裁可能导致海外企业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形成“制裁反噬” [7]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 在技术高度交织的今天,“脱钩断链”没有赢家,单边制裁会撕裂产业链的共生根基 [9] -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的土壤,封闭对抗将导致产业链裂痕持续扩大 [9] - 回归技术共享与平等协商是破解当前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1]
美国突然下手,数百万中国产品被下架
新浪财经· 2025-10-18 18:24
美国监管行动概述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于10月10日正式启动“清洁购物车行动”,矛头直指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2] - 亚马逊、eBay等美国主要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涉及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等企业的通信设备、安防监控和智能家居产品[4] - FCC称这些产品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理由包括可能被用于监控美国公民、干扰通信网络等[5] 监管背景与升级 - 此次行动是美国长期强化对华科技监管的一次集中升级,自2020年以来FCC不断收紧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覆盖从射频设备到通信模组、从安防系统到智能家居零部件的整个电子产业链[6] - 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和大华技术等企业已被列入FCC的“禁售清单”,禁止其新设备在美国市场获得认证授权[6] - 监管重心已从品牌延伸至供应链本身,逻辑从终端市场延展到源头环节,使全球电子制造体系都被卷入其中[6] - FCC计划于10月28日投票审议新规,若通过则含黑名单零部件的新设备将无法获得授权,已在售的“存量设备”也可能被追溯撤销[9] 供应链上游技术脱钩 - 2025年5月至9月间,FCC陆续撤销了15家中国测试实验室的认证资质,导致出口企业认证周期普遍延长2至3个月,成本上升30%至50%[10] - FCC目标是在供应链上游环节进行“技术脱钩”,切断“外国对手”在产品认证、标准制定等关键节点的影响力[10] - 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的监管已从单一政策措施演变为覆盖品牌、零部件、实验室和供应链的系统化治理[10] 行业影响与市场数据 - “清洁购物车行动”启动后,亚马逊、eBay等平台已下架超过500万件中国产电子产品,涉及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安防与智能家居设备占比高达62%[11] - 下架风暴波及全球供应链,部分北美本土安防品牌因其OEM生产环节与中国供应商存在关联而受影响[11] - 2025年美国监控设备市场年出货量约3000万台,其中中国大陆贡献约2000万台,占据近70%市场份额[12] - 北美智能家居安全摄像头市场在2024年规模约为43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保持近20%的复合年增长率[12] 企业法律与合规风险案例 - 美国地方政府针对特定企业开展独立调查,例如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指控TP-Link可能误导消费者关于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违反隐私法规[12] - TP-Link曾卷入与NETGEAR的专利侵权纠纷,最终支付高达1.35亿美元的和解金[15] - 即便是头部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合规与法律压力面前也不得不采取积极应对策略[15]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调整 - 部分中国企业加强本地化存储和数据隐私管理,在美国和东南亚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以应对合规风险[16] - 企业加快布局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寻求收入来源多元化,例如海康威视2024年年报显示发展中国家市场已占其海外收入70%以上[16] - 在供应链管理上进行深度优化,包括建立可追溯体系、完善认证流程、模块化管理和贴牌管控[16] -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包括与本地企业合作、推出本土化品牌、提供软件服务和云端增值服务,以减轻单纯依赖硬件销售的风险[17]
欧盟委员会刚接中国2582吨稀土就变脸,拉黑12家中企进黑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9-26 06:40
事件概述 - 欧盟在接收2582吨中国稀土磁铁后,随即出台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并将12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黑名单[1] - 中国商务部对欧盟的制裁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14] 欧盟对华稀土依赖程度 - 欧盟对中国稀土进口依赖度高达82%,即每10吨稀土中有8吨多来自中国[4] - 中国供应了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量,欧元区经济在面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时非常脆弱[27] - 超过80%的欧洲大型企业与中国稀土生产商之间的中间环节不超过三个,约四分之一的企业仅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获取稀土[27] - 稀土供应中断对汽车、电子及可再生能源行业影响显著,这些行业是欧元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27] 欧盟制裁对制造业的影响 - 德国大众汽车因供应链危机被迫调整三条生产线的排班[6] - 荷兰飞利浦医疗设备部门因缺少稀土永磁材料推迟两款新产品上市时间[6] - 丹麦维斯塔斯风电公司直言没有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其风力发电机将无法运作[6] 欧盟制裁背后的动机 - 给美国交投名状,面对美国国务院的反复催促,欧盟委员会选择了最省事的做法[10] - 安抚欧盟内部持对华强硬立场的东欧成员国,以维持内部团结[11] - 为未来技术脱钩做准备,减缓中国技术进步速度,为欧洲企业争取追赶时间[13] 中国的潜在反制措施 - 采取克制精准的反制策略,如暂停与欧盟在稀土贸易领域的技术合作项目,并技术性延长部分稀土出口许可证审批时间[14] - 可调整稀土出口品种结构,优先保障友好国家供应需求[16] - 可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挑战欧盟制裁合法性,或在其他国际事务中减少与欧盟合作[16] - 参考2021年对立陶宛的反制案例,当时立陶宛对华出口在半年内下降了78%[16] 制裁对欧盟经济的潜在影响 - 若中欧关系持续恶化,摩根大通预测欧盟经济将在未来3到5年内倒退至少15年[19] - 中欧贸易额高达8473亿美元,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近20%[19]
中美四轮谈判,美国下马威,最高对华加税100%,中方反手断美财路
搜狐财经· 2025-09-14 19:28
中美经贸谈判美方策略 - 美国在第四轮中美经贸谈判前提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00%关税并试图拉拢G7及北约国家共同实施[1] - 美方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涉及半导体 生物技术 航天遥感和量子科技等13家半导体 3家生物技术及其他关键技术领域公司[8] 美方联盟构建及各方反应 - G7内部对加征关税态度分歧 加拿大作为轮值主席国认为对中国征重税不现实 德国法国因市场依赖和新能源合作持谨慎态度 日本担心报复性关税 意大利英国观望[6] - 真正可能积极响应美国的仅有加拿大和英国 其他国家支持度低[6] 中方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集成电路贸易政策的反歧视调查作为法律程序上的正式反制[12] -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控调整作为战略反制手段 稀土是美国芯片 航空航天和军工核心原料[12] - 中国在农业领域转向阿根廷和巴西签下数百万吨大豆采购协议 替代美国进口[15] 美国农业及经济影响 - 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创近10年最低 新季订单为零 中西部州大豆价格跌破生产成本[15] - 农业州如爱荷华州和俄亥俄州作为特朗普竞选基础盘 可能因出口滞销影响政治支持[15] 科技领域自主化进展 - 中国在芯片 AI算法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启动全面自主化替代 外部制裁加剧创新动力[19] - 美国对中国科技围堵从广泛封锁转向精准打击 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企业[10] 全球供应链及经济风险 - 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可能冲击全球供应链 欧洲企业因失去中国市场订单和成本上升陷入困境[8] - 贸易成本飙升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8] 谈判背景及地缘政治 - 美国试图将北约军事同盟转化为经济围堵工具 以中国进口俄罗斯能源为由推动经贸对抗[4] - 中美谈判涉及经贸结构走向 产业链博弈和地缘力量重新排序[19]
中美推动关税延期!美国给中国挖了3个大坑,中方谈判难度有多大?特朗普真正目的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21
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延期 - 商务部官宣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再延90天 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经贸关系注入短期稳定性 [1] - 第三轮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幕 表面是关税延期程序性推进 实则暗藏美方三大谈判陷阱 [1] 美方谈判策略分析 产业政策干预 - 美方以"产能过剩威胁论"施压 要求中方限制钢铁、光伏等产业扩张 为美国制造业回流腾出市场空间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2% 美国同类产品本土市场占有率跌破30% [3] - 美方意图通过关税谈判打压中国高端制造崛起 维持其全球产业链上游垄断地位 [3] 能源采购捆绑 - 美方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伊朗能源 并强制设定每年2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配额 [4] -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比达18% 伊朗原油进口量较2023年增长25% [4] - 美方"500%次级关税"威胁可能推高中国能源成本并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动荡 [4] 技术脱钩升级 - 美方提出恢复半导体设备无限制采购、放弃稀土出口管制、开放新能源汽车专利许可等要求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下降35% 导致美国F-35战机发动机产能利用率降至60% [5] - 美方"小院高墙"策略旨在延缓中国在5G、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追赶 [5] 中方应对策略 产业链韧性建设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8% 占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2% [10] - 深圳港东南亚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5%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1.5万列 [10] 战略资源反制 - 中国掌握全球60%稀土加工产能 钕铁硼出口管制导致美国风电产业成本上涨40% [10] - 《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大幅提升美企获取中国工业大数据难度 [10] 制度型开放 - 中国完成DEPA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清单扩容至150项商品 [10] - 通过RCEP、金砖扩员等机制为全球经贸治理注入新规则选项 [10] 行业影响数据 - 义乌小商品2025年上半年对美订单量增长22% 但企业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 [7] - 中国对28纳米以下芯片进口依赖度仍达需求总量40% [7]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钢铁、铝制品纳入征税范围 印度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 [8]
冯德莱恩出卖了欧洲,特朗普高兴的太早了,美联储又一次拒绝白宫
搜狐财经· 2025-07-29 18:53
关税调整 - 欧盟输美商品关税从30%降至15% 汽车和药品等行业企业将显著受益 [3] - 钢铁 铝材 芯片和烈酒等产品关税问题仍未解决 [3] 能源采购承诺 - 欧盟承诺三年内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天然气 其中超过60%为长期高价合约 [3][6] - 德国工业联合会批评该采购计划是"以21世纪技术为19世纪能源买单" [6] 军事装备采购 - 欧盟将投入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军事装备 包括1800亿美元用于采购洛克希德·马丁F-35战斗机 [7] - 该采购计划被欧洲议会成员称为"一方割肉"式的妥协 [6] 技术投资转移 - 6000亿美元投资中4200亿美元将用于美国人工智能研发 [7] - 若将资金投入欧洲半导体产业 可建造三座3纳米晶圆厂 [7] 数据监管条款 - 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直接审查欧盟数字企业的数据流动 [7] - 137家科技公司联合向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提出抗议 [7] 行业影响 - 德国汽车制造商担忧工厂成本上升 可能面临"慈善车间"困境 [6] - 芬兰外贸部长批评协议是用创可贴包扎动脉出血 可能埋下更大隐患 [6] 贸易格局演变 - 15%关税壁垒和技术脱钩形成"软性冷战"局面 [10] - 全球贸易格局可能围绕美欧技术联盟 中国-东盟产业链联盟和资源国能源联盟三个核心展开 [10]
稀土依赖火烧眉毛,农田限制却专针中国!不许中企收购农田
搜狐财经· 2025-07-12 17:42
中美农业与稀土依赖对比 - 中国企业在美国农地持有比例仅0.7%,远低于加拿大29%和荷兰14%的份额,对国家安全不构成实质威胁[5][21] - 美国75%稀土冶炼依赖中国,军工(F-35战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电池)等核心产业面临供应链风险[7][11] 美国政策矛盾与产业影响 - 美国通过91:7的压倒性法案限制中国农地投资,但同期削减农业补贴,导致农场主因极端天气和补贴减少双重打击[13] -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占比21.1%,农业州议员担忧限制政策将失去重要客户[25]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粮集团与巴西签署100万吨大豆采购协议,先正达投资30亿建设育种实验室,目标5年内玉米种子自给率达80%[27][33] - 中国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转向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市场以降低对美国依赖[31] 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 - 美国限制政策推动中国技术自主创新,如先正达的种子研发可能打破美国技术垄断[33] - 中美博弈加速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分化,中国通过国际合作(如巴西大豆)对冲风险[27][31] 行业数据与竞争格局 - 美国联邦调查局评估中国农地项目无安全风险,但政治压力导致项目终止,凸显双重标准[19][23] - 沙特等中东国家在美国大量购买水资源相关土地,未受同等审查,反映选择性执法[23]
刚刚!针对中国,美国国会推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
是说芯语· 2025-06-26 09:41
法案概述 - 美国国会推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旨在隔离外国对手AI技术,保护政府敏感系统和数据 [1] - 法案由两党议员共同提出,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支持 [1] - 法案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列为外国对手,重点防范其AI技术 [3] 法案背景 - 美国议员认为外国对手控制的AI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特别点名中国AI公司DeepSeek [2] - 法案提出者将当前局势形容为"新冷战",AI被视为核心战略技术 [2] - 法案基于此前调查结果,建议对源自中国的AI模型实施联邦采购禁令 [2] 法案核心条款 敌对AI清单机制 - 要求联邦采购安全委员会在60天内制定外国对手AI清单 [4] -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须在180天内公开发布该清单 [5] - 清单至少每180天更新一次,反映新兴威胁 [6] - AI产品可从清单移除,需满足特定认证条件 [6] 使用限制规定 - 禁止联邦机构采购或使用清单上的AI系统,包括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产品 [7] - 各机构需在90天内审查并移除现有清单上的AI产品 [8] - 机构可利用现有法律权限执行移除 [9] 豁免机制 - 允许在科研、国家安全等狭窄领域获得豁免 [10] - 豁免需书面理由并通知国会和管理预算办公室 [11] - 具体豁免情形包括科研、反恐、关键任务保障等 [12] 关键定义 - AI定义参照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和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 [14] - "外国对手"指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 [14] - "外国对手实体"包括持股20%以上或受控于外国对手的企业 [14] 法案影响 - 体现美国在AI领域与中国"脱钩"的意图 [15] - 可能加剧全球AI阵营化竞争,形成平行技术生态系统 [15] - 将传统供应链安全审查模式复制到AI技术领域 [15]
特朗普反华大计又破产,俄罗斯拖了美国四年,伊朗能拖几年?
搜狐财经· 2025-06-22 15:1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维持在25%高位 涉及5500亿美元商品 [4] -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增长12%至9500亿美元 供应链成本上升30% [6] - 中国对美农产品、能源和汽车加征关税引发美国农业州和制造业选民不满 [8] 科技领域动态 - 美国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 要求ASML停止供应EUV光刻机 [10] - 美国芯片企业在华销售额下降18% 英特尔、高通利润缩水 [12] - 中国半导体自主化加速 中芯国际14nm良率达90% 华为实现5G手机国产化 [12]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与东盟、金砖国家贸易额突破3.2万亿美元 [8] - 日本半导体设备商东京电子在华营收增长12% ASML拒绝放弃中国市场 [12] - 中国AI专利数量超越美国 全球前十企业占六席 [12] 军事与地缘政治 - 美国在亚太部署三艘航母 F-35战机超120架 [13] - 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展"海峡雷霆-2025A"演训 出动59架军机23艘舰艇 [13] - 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首次在南海举行 包含反潜和反舰演练 [13] 中东局势影响 - 美国向中东增派航母及10架B-2轰炸机 意图打击伊朗核设施 [15] - 伊朗导弹覆盖中东全境 胡塞武装无人机袭击使美军疲于应对 [15] - 以色列空袭引发地区连锁反应 美军基地成为袭击目标 [15]
军事溃败:美国霸权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
搜狐财经· 2025-06-01 19:41
美国军事霸权与经济科技体系的关联性 - 美国军事霸权是其全球秩序的核心支柱,2025财年国防预算达8952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40%,支撑着全球800多个军事基地的存在 [2] - 美元霸权与军事霸权紧密绑定,石油美元体系依赖美军对中东的威慑,2025年美债到期规模达9.2万亿美元,军事失败可能引发美债抛售潮 [3] - 军事技术领先推动民用科技突破,如互联网前身ARPANET源于国防项目,但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的滞后暴露技术脆弱性 [4] 军事失败的历史案例与影响 - 1975年西贡撤离引发全球对美国战略信誉质疑,加速欧洲防务自主和日本技术立国,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4] - 阿富汗战争消耗2.2万亿美元,2021年喀布尔撤军引发北约信任危机,德法加速推进"欧洲军"计划 [4] - 伊朗无人机和导弹攻击展示非对称作战能力,胡塞武装低成本无人机群威胁美军高价值目标 [5] 军事失败的多维度连锁反应 - 亚洲国家可能加速抛售美债,2025年中日持有美债较峰值减少42%,美债流动性危机或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6] - 关键技术领域实战劣势将加速产业链重组,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的自主突破已形成竞争压力 [6] - 北约盟友可能转向与中俄合作,导致美国"印太战略"和"欧洲威慑倡议"等布局失效 [6] 现代战争形态变革与美军结构性风险 - 非对称作战和网络战削弱传统军事优势,如"震网"病毒可瘫痪基础设施,无人机群威胁航母战斗群 [5] - 美军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如F-35战斗机),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因技术路线失误停滞 [5] - "一体化威慑"战略过度依赖盟友协同,北约离心离德将导致全球军事部署孤立 [5] 霸权体系潜在崩溃路径 - 经济疲软、科技竞争与军事失利共振可能引发二战以来最严峻挑战,多极化世界或从军事溃败中崛起 [7] - 军事霸权作为"承重墙"崩塌将导致美元信用危机、科技垄断瓦解和盟友体系解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