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玉米收割机
搜索文档
秋收进行时丨中原粮仓,力保秋粮收得上烘得干
人民日报· 2025-10-15 10:57
天气影响与秋收挑战 - 河南9月以来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对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收割、晾晒、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1] - 秋粮占河南全年粮食产量超四成,对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 [1] - 截至10月14日17时,河南秋作物已收获84.8%,粮食作物已收获85.6% [5] 抢收应对措施 - 为应对泥泞田地,河南调集近8000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投入作业,并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3] - 利用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进行应急抢收 [3] - 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返乡群众、放假学生进行人工抢收,辉县市往年人工收玉米占比不足2%,今年接近10% [4] 烘干与晾晒解决方案 - 低温高湿环境下,粮食霉变、发芽风险陡增,今年玉米含水量普遍超过35%,高于往年的30% [6] - 河南已累计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秋粮收获和烘干机械奖补,合作社投资购置烘干设备可获得政府补贴,例如有合作社获得补贴超100万元 [6][7] - 全省共有烘干设备5262台,各烘干点24小时开机烘干,日烘干加工能力37.5万吨,已累计烘干粮食596万吨 [10][11] - 推广应用铁丝笼储粮,每个成本约30元,能装1000斤左右玉米,并开放闲置仓库、村委会大院等场所进行摊薄晾晒 [7] 收成影响与成本压力 - 连阴雨减缓了收获进度,但玉米减产幅度可控,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对抗旱耐涝有保障 [8] - 一些霉变发芽的玉米无法当饲料售卖,每斤少卖一毛钱,只能做工业酒精 [8] - 种植成本增加,泥泞地里收割使农机油耗近乎翻倍,烘干成本每吨多出20多块钱,加之先前抗旱浇水每亩地多花30块钱,种粮利润被压薄 [8][9] 后续播种与政策支持 - 连阴雨影响后续小麦播种,地里条件导致收割机一天仅能收40多亩,进度缓慢 [9] - 河南秋收进度较常年整体偏慢5至7天,比去年同期慢17% [10] - 相关部门为减少农户损失,已办理完全成本保险,例如辉县市为7.9万户、65.39万亩玉米投保,截至10月13日,立案秋作物理赔案件1.4万件,已加紧赔付6445万元 [8] - 河南省制定小麦晚播"一县一方案",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推广深耕整地、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以应对晚播 [9][11]
山东:多方联动保秋粮归仓
新华社· 2025-10-14 15:32
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升级 - 新型履带式收割机在连阴雨天气下有效保障了秋收进度,传统收割机无法进入田地 [1] - 齐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农机贴息贷”产品,专项支持农户购置履带式玉米收割机,单笔贷款额度为20万元,已支持当地农户购置52台履带式收割机 [1] - 宏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300吨,辐射周边6个乡镇,保障玉米收获后及时烘干以减少霉变 [2] 电力保障与基础设施支持 - 国网沂水县供电公司为合作社新增的大功率烘干机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更换老旧线路、协助办理增容保障满负荷运转 [2] - 电力公司利用无人机巡检和红外测温技术对配电线路、变压器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动态消除潜在隐患 [2] - 国网安丘市供电公司对20余家粮食储存点建立“一对一”保电方案,电力服务专员定期上门排查,应急电源车24小时待命 [2] 农业保险与金融服务 - 保险机构运用无人机航拍与卫星遥感识别技术,加快查勘定损,并开通秋粮理赔绿色通道以加速赔付 [2] -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承保政策性玉米、大豆、花生等秋粮作物684万亩,通过331个“三农”服务站点每日调度理赔进展,为农户恢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3] - 金融机构通过“农机贴息贷”等产品快速响应农户资金需求,部分贷款审批发放时间不到一天 [1]
各地集中力量,抢收、抢烘粮食 强化针对性措施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10-11 15:17
秋粮抢收应对措施 - 江苏连云港岗埠农场利用降雨间歇,投入十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抢收大豆玉米,一台机器日作业量超过100亩,粮食损失率控制得很低 [3][5] - 农场5条烘干线全部运行,工作人员两班倒保证机器不停,日烘干量从1500吨提升至2800多吨 [7] - 河南省调度省内自有8000台及从外省引进3000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组织农机手昼夜抢收 [9] - 农业农村部跨省份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24.55万台、移动烘干机2229台,以应对黄淮地区需求 [11] 人工与机械协同抢收 - 在河北邯郸大名县,因持续降雨导致田地泥泞,普通收割机无法作业,当地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及帮扶单位人员深入田间,协助散户进行人工抢收 [15][17] - 针对机械不能下地或作物倒伏严重的地块,抓紧组织人工抢收,力争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27] - 河北邢台柏乡县将抢收回的玉米棒装袋,在未脱粒状态下进行防霉存储 [19] 农机具适应性改装与田间管理 - 为适应潮湿泥泞的农田,通过增大农机轮胎履带接地面积以减少压强,或对现有农机进行改造,如河南将履带式水稻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将轮式收获机械动力轮换装三角履带 [25][27] - 针对沥涝严重地块,及时组织疏通沟渠、进行机械排水,以降低田间水位和土壤持水量,为秋收秋种创造有利条件 [27] 粮食晾晒与存储方案 - 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空旷场所为农民晾晒玉米提供便利,同时引导农民在自家朝阳通风处搭建临时铁丝网"玉米囤"进行储存,注意避雨防水 [29] - 收割后的粮食进行统一晾晒烘干,达到水分标准后进入仓储中心存储 [5]
科技助力抢收抢烘保秋粮 多部门联动深入一线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央视网· 2025-10-10 13:03
全国秋粮收获总体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超过四成 [1][9] 黄淮地区抢收抢烘应急措施 - 针对黄淮地区持续阴雨,各地正全力开展应急作业,集中力量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1][9] - 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24.55万台、移动烘干机2229台以应对需求 [14] 河南省秋粮收获与烘干进展 - 河南省积极调度省内自有8000台及从外省引进3000多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进行抢收 [11] - 通过换装三角履带、加装驱动轮胎改造轮式收获机,提高田间适应性 [11] - 新乡辉县市玉米种植面积67.1万亩,截至10月8日已收获超36万亩,全市52个粮食烘干点已全面启动 [4] - 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12家烘干厂已累计为农户烘干秋粮15000吨 [4] -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全省仍以阴雨天气为主,降雨过程可能持续至10月19日前后 [6] 山东省创新抢收方式 - 山东菏泽因部分地块积水,采用植保无人机搭载吊装设备从空中转运玉米 [6][7] - 菏泽市郓城县飞防队有40余架无人机进行玉米吊运,每架无人机每天可吊运20亩左右,每天总作业量约1000亩 [7]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配备粮食烘干设备18台(套),每天能烘干玉米400吨 [14] 安徽省及其他地区保障措施 - 安徽颍上县107家有烘干设备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全部向种粮农户开放 [12] - 不少烘干中心采取将稻谷烘干到六至七成符合收储标准后,进行轮换烘干的方法 [12] - 组织各地开通公布"三秋"机收保障热线电话3223个,加强值班值守,即接即转即办问题 [16]
10月8日至13日,山东将迎持续阴雨天气
大众日报· 2025-10-09 09:04
天气影响与应对措施 - 受切变线影响,山东预计在10月8日至13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全省过程累积平均降水量40~55毫米,部分地区如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济南北部和淄博北部可达50~100毫米,局部120~160毫米 [2] - 频繁降雨导致土壤过湿,对秋收秋种造成较大影响,各地采取人机齐上、分类施策的方式应对,包括使用玉米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投入作业 [2][4] - 针对田间积水和土壤松软问题,巨野县紧急调配84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投入抢收,解决轮式农机无法下地的难题 [5] 农业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在菏泽鲁西新区,使用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进行玉米转运,无人机不受积水阻碍,单次可承重数十公斤,一小时完成5亩地转运任务,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0倍 [3] - 巨野县在秋粮抢收中采用新型智能履带式收割机,实现“摘穗—脱粒—秸秆处理”一步到位,全县玉米日均收获量超万亩,收割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 [5] - 巨野县推广智能节能收割装备,将机收损失率稳定控制在2%以内,新型收割机可使一亩地多收30到50斤 [6] 收获进度与后勤保障 - 截至10月7日,菏泽鲁西新区24.5万亩玉米已收获22.78万亩,完成进度九成以上 [3] - 为解决玉米含水量高易霉变的问题,巨野县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烘干设备24小时运行,日烘干能力达200余吨,马岭岗镇的烘干设备每天可烘干50吨玉米 [4][6] - 对收获后的玉米,各地充分利用各类场地就地晾晒,并推广搭架、码垛等“离地储存”技术以减少粮食损失 [4] 社会化服务与精准帮扶 - 宁津县津城街道和庆云县尚堂镇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等缺乏劳动力的困难户进行精准助收,截至10月7日下午,津城街道800多名志愿者已帮助60多个村庄的120余个家庭完成抢收 [7][8][9] - 庆云县尚堂镇成立8支“三秋”服务队,统筹调度收割机、运输车等农机具30余台,并以村为单位明确抢收时序和责任人员,确保帮扶精准到户 [9] - 地方政府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引导农户及时联系现有粮食烘干设备,就近开展烘干作业,强化服务保障 [9] 基础设施与资源调度 - 巨野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6万亩,配套完善灌溉、路网、桥涵等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在此次应对阴雨天气中发挥重要作用 [6] - 为保障“三秋”生产,巨野县已调度玉米收获机2136台、小麦播种机12380台,同时强化农机维修与安全监管 [6] - 菏泽鲁西新区成立6个秋收、秋种、秋管“三秋”生产工作帮扶指导组,下沉各镇街进行现场指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