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巡检机器人

搜索文档
安徽,何以崛起
投资界· 2025-06-26 10:33
新兴产业与安徽经济崛起 - 2024年安徽GDP冲破5万亿,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分别位列中部第一和长三角第一 [3] - 一季度汽车产量超越广东登顶全国第一,汽车出口量超越上海拿下全国第一 [3] - 规模以上工业营收达54918.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居全国第六和中部六省之首 [22] 借势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连接四大黄金腹地,安徽省内行程最长,证明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分量 [5][7] -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安徽全省域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 [8] - 2024年1~11月,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280个,实际到位资金8532.4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省比重62.9% [11] 成本优势与产业承接 - 安徽造车和运输的综合成本比江浙沪便宜5%到10% [9] - 安徽工业用地成交均价10-20万元每亩,合肥最贵仅26.7万元每亩,显著低于江浙的20~60多万元每亩 [10] - 阜阳吸引沪苏浙百亿级投资项目落地,淮北引入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实现陶铝新材料产业化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整合 - 合肥拥有12个大科学装置,数量超过北京,已建成3个在建2个 [1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23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4万多台套科学仪器 [12] - 科大讯飞依托合肥和杭州科研力量,工业巡检机器人等产品持续迭代 [11] 汽车产业全链条布局 -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突破357万辆占全国1/9,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占全国1/8 [21]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1年14.5万辆攀升至2024年135万辆,全国第二 [18] - 芜湖奇瑞汽车2024年产量占全省46.2%,出口量占全省近80% [19] 新兴产业全省协同发展 - 宣城集聚7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年产值超850亿元 [20] - 皖北聚集近10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目标2025年产业规模占全省超15% [21] - 合肥打造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人工智能等 [23] 区域经济格局重塑 - 安徽从"不东不西"的尴尬境地转变为长三角与中西部的关键交汇点 [26] - 一季度进出口增幅位居长三角第一,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26] - 内陆省份在外贸版图分量提升,安徽迎来新发展机遇 [26]
运机集团(001288):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大额订单保证业绩增长,矿山巡检机器人实现应用
华鑫证券· 2025-05-06 22: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运机集团2024年营收15.36亿元、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0%、53.80%;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07亿元、归母净利润3887.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4.02%、27.30% [3] - 2025年4月25日与几内亚银谷国际签4.06亿美元(约29.26亿元)铝土矿项目EPC总承包合同,金额占2024年营收190.53%,有望增厚业绩并提升竞争力 [4] - 2024年首发募集资金项目投产结项缓解产能不足,唐山基地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新增4万米产能,将具备22万米产能,提升订单交付能力 [5] - 与华为合作依托联合创新中心推出矿山智能工业巡检机器人V1.0并应用于非洲项目,创新中心还在研发其他机器人产品 [6][7]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1.36、28.35、36.35亿元,EPS分别为1.50、2.19、2.9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6、13.4、9.9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5年4月30日,当前股价29.39元,总市值49亿元,总股本168百万股,流通股本165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22.91 - 37.17元,日均成交额68.68百万元 [1] 盈利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1,536|2,136|2,835|3,635| |增长率(%)|45.8%|39.0%|32.8%|2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57|251|367|498| |增长率(%)|53.8%|59.6%|46.0%|35.8%| |摊薄每股收益(元)|0.94|1.50|2.19|2.97| |ROE(%)|6.8%|10.1%|13.3%|15.9%|[10] 财务报表预测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3,917|4,654|5,546|6,709| |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995|1,019|1,046|990| | |资产总计(百万元)|4,912|5,672|6,591|7,700| |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1,759|2,333|2,981|3,723| |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850|851|852|852| | |负债合计(百万元)|2,610|3,184|3,833|4,575| | |股东权益(百万元)|2,303|2,488|2,758|3,125| |利润表|营业收入(百万元)|1,536|2,136|2,835|3,635| | |营业成本(百万元)|1,086|1,494|1,964|2,503| | |净利润(百万元)|165|263|383|521|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57|251|367|498|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242|422|622|391|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556|-33|-36|34|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574|-74|-109|-149| | |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61|315|477|276|[11]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类型|指标名称|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成长性|营业收入增长率(%)|45.8%|39.0%|32.8%|28.2%|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53.8%|59.6%|46.0%|35.8%| |盈利能力|毛利率(%)|29.3%|30.1%|30.7%|31.1%| | |净利率(%)|10.7%|12.3%|13.5%|14.3%| | |ROE(%)|6.8%|10.1%|13.3%|15.9%|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53.1%|56.1%|58.2%|59.4%|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3|0.4|0.4|0.5| | |应收账款周转率|0.9|1.2|1.4|1.4| | |存货周转率|3.3|3.3|3.3|3.3| |每股数据|EPS(元/股)|0.94|1.50|2.19|2.97| | |P/E|31.2|19.6|13.4|9.9| | |P/S|3.2|2.3|1.7|1.4| | |P/B|2.2|2.1|1.9|1.7|[11]
运机集团签下4.06亿美元大单 “国际化+智能化”发展战略成效显现
证券日报网· 2025-04-27 21:13
合同签署 - 公司与几内亚银谷国际签订铝土矿项目128公里长距离越野转弯带式输送系统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暂定含税总价为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26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90.53% [1] - 合同工期为442天,公司将负责工程现场踏勘、测量、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建筑工程施工及机电设备安装等全过程工作 [1] - 此次合同签署符合公司"业务国际化+产品智能化"战略布局,有利于增强公司在国际输送机械设备领域的影响力,拓宽海外市场 [2] 业绩与业务发展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元创历史新高,此次海外大单金额接近全年营业收入两倍 [2] - 公司主营以带式输送机为主的节能环保型输送机械成套设备,在高难度、长距离、越野式物料输送工程中拥有较强优势 [2] - 海外业务强劲发展带动业绩显著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工业智能化应用,已发布"矿山智能工业巡检机器人V1.0"并应用于非洲项目 [2] 战略布局与行业趋势 - 公司已实现技术与工程经验深度积累,完成前瞻性国际化布局,强化产业链整合与解决方案能力 [3] - 工业智能化特别是矿山智能巡检与自动化运维是工业转型升级核心趋势之一,未来竞争将围绕系统集成能力、算法智能水平和生态构建能力展开 [3] - 公司布局反映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的战略跃迁,通过"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响应全球矿业巨头发展新战略 [3] 未来展望 - 受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导向和"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周期影响,海外市场不断涌现新的大项目,海外机械行业产品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4] - 公司将继续深入实施"业务国际化+产品智能化"战略,在重点国家和地区持续做大做强 [4] - 未来公司可通过将矿山场景智能解决方案模块化、标准化,快速迁移至港口、电力、冶金等行业,形成跨行业"智能工业中台"能力 [3]
ST赛为2024年财报:营收暴跌68%,净利润亏损5.07亿,人工智能战略遇挫
搜狐财经· 2025-04-25 08: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 43亿元 同比下降68 03% [1][4] - 归属净利润-5 07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215 55% [1][4] - 扣非净利润-2 18亿元 同比下降6 73% [1][4] - 非经常性损益-2 89亿元 其中债务重组损益-1 22亿元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869 85万元 同比减少1435 51万元 [5] 业务分析 - 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工业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市场需求疲软且竞争加剧 [4] - 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等传统业务收入支撑不足 [4] - 研发投入5193 11万元 占营业收入36 24% 但未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6] 战略挑战 - 人工智能战略未达预期 核心业务收入大幅缩水 [4][6] - 现金流紧张叠加亏损扩大 未来扭转颓势存在不确定性 [6] - 公司计划继续聚焦人工智能与轨道交通领域研发投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