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干燥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曼恩斯特(301325) - 301325曼恩斯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9
2025-10-29 18:4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4,702.16万元,同比下降8.05% [2]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6.66万元,同比下降155.28% [2] - 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速显著,涂布应用类业务收入环比有明显增长 [3] - 第三季度利润亏损幅度环比有所收窄 [3] -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同比增加超30% [3] - 研发投入同比增加超50%,主要用于新业务开发资源投入 [3] 业务进展与订单 - 锂电产业链整体回暖,下游客户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年内新签订单相比去年明显增加 [2] - 钙钛矿领域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实验设备以及叠层涂布设备 [5] - 去年中标两台GW级(涂宽2.4米)涂布系统订单,今年亦有客户提出相关需求 [6] - 面板设备在下游客户验证顺利,基于与头部客户的首台量产型订单验证,今年额外拓展了多家面板客户 [6] - 下半年首次获得某面板客户CF工序段的实验线订单 [6] 技术研发与固态电池 - 公司加大对固态相关工艺技术的研究投入,针对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成膜等方案均有技术储备 [4] - 干法工艺在制程效率、产品良率和性能等方面与传统湿法方案存在差距,后续需持续优化 [4] - 固态电解质成膜倾向于涂布+热复合转印或双层共涂方案,但批量制备仍有难度 [4] - 基于涂层技术积累,公司固态电解质涂布设备已有多台订单案例,且与多家客户持续对接中 [4] - 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全固态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4] 海外业务与政策影响 - 公司境外销售比例很小,出口管制措施整体影响有限 [6] - 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申请许可后,可正常开展出口业务 [6] - 公司已在中国香港、德国、韩国、日本设立分子公司 [6] - 后续将进一步加大海外业务投入,以更好保障国际市场开发 [6]
研判2025!中国干燥设备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9:37
行业概述 - 干燥设备是通过加热、通风、真空等技术手段降低物料含水量的一类机械设备 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纺织服装、食品、化工等众多行业 [2] - 按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干燥设备和真空干燥设备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干燥设备 按传热方式可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传热干燥设备 [3] -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喷雾干燥设备、流化床干燥设备、气流干燥设备、回转圆筒干燥设备、滚筒干燥设备、箱式干燥设备等类型 [3] 发展历程 - 干燥设备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19世纪中叶固定床式干燥机和洞道式干燥机开始广泛使用 [5]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干燥设备行业起步 初期主要依赖进口设备 80至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5] - 21世纪行业进入成熟期 竞争加剧 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 2020年以来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加速转型 [6]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 [8]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钢材、电机、减速机、风机、加热器、传感器、PLC控制器、触摸屏等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 [10] - 行业中游为干燥设备研发、生产环节 下游应用市场涵盖锂电池、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农产品、陶瓷、环保等诸多领域 [10] - 锂电池为最大需求市场 占比达23.54% 其次为纺织服装和食品领域 分别占17.32%和12.70% [12] 供需现状 - 2024年干燥设备需求量达542.1万台 市场规模达343.0亿元 产品均价约为6326.5元/台 [1][14] - 2024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945706.5万只 同比增长20.10% 下游市场持续繁荣为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12] 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但参与者规模普遍较小 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呈现"大而散"格局 [14] - 注册资本在200万以内的干燥设备相关企业占比超40% 而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10% [14] - 代表企业信宇人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0.86亿元 其中锂电池干燥设备业务收入4641万元 占营业总收入53.67% [15] - 代表企业德固特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50亿元 毛利润0.98亿元 毛利率为39.14% [15] 发展趋势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 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节能 企业会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 如开发太阳能、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干燥技术 [16] - 通过优化设备热回收系统和气流设计 减少能源损耗 降低碳排放 [16] -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干燥设备将实现智能化升级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材料湿度、温度等参数 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整干燥过程 [16]
龙鑫智能IPO:盈利能力连续3年下滑 并购扩张“喜忧参半”
犀牛财经· 2025-07-18 13:36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常州市龙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鑫智能,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超细粉体尤其是微纳米高端复合材料制备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5] - 主要产品包括研磨设备、干燥设备及物料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覆盖磷酸铁锂材料、光伏材料、涂料油墨等领域 [5] - 公司代码为874520,IPO受理日期为2025-06-19,审核状态为已问询,更新日期为2025-07-15 [4] -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4] IPO进展 - 公司收到北交所第一轮审核问询函,问题聚焦于创新特征与市场空间披露准确性、经营业绩下滑风险、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合理性及下滑风险、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等8个方面 [2] - 公司IPO拟募资4.58亿元,主要用于智能微纳米材料生产设备及配套自动化生产线扩建项目、大型自动化装备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6亿元、5.82亿元、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43亿元、1.20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25.93%、24.52%、19.86%,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2022年7月,公司通过换股方式溢价收购龙鑫干燥65%的股权,产生1770.61万元商誉 [5] - 报告期内,龙鑫干燥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0.35亿元、0.86亿元、0.51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0.35%、60.15%、42.64%,其盈利能力下滑加剧了公司业绩的不稳定性 [5] 潜在风险 - 龙鑫干燥的8项专利存在潜在纠纷风险,包括1项发明专利及7项实用新型专利,均由刘伟娇、包勋耀自原任职单位离职后1年内申请,可能涉及原单位职务发明认定 [6] - 公司表示上述专利未实际应用到主营业务产品中,也未实现销售收入,不属于核心技术及专利,但仍存在无法消除潜在纠纷的风险 [6]
龙鑫智能IPO:前五大安装服务商疑点重重 1年以上应收款占比畸高但坏账计提比例偏低 重组标的贡献5成利润
新浪证券· 2025-07-15 18:57
核心观点 - 龙鑫智能通过高溢价收购龙鑫干燥65%股权实现业绩激增,但标的贡献约50%利润的合理性及供应商资质问题引发"拼凑上市"质疑 [1][2][3][4] - 公司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畸高(2024年达75.24%)且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存在放宽信用政策或收入确认风险 [10][11][13][14][16] - 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连续两年超50%,2024年骤降至29.61%,业绩波动性大且真实性存疑 [17] 收购标的分析 - 2022年7月以6000万元收购龙鑫干燥65%股权,较净资产增值311% [2] - 2022-2024年标的贡献营收占比41.20%-48.76%,净利润占比40.35%-60.15%,累计贡献净利润1.72亿元(占公司总额50%) [2][3] - 公司解释收购目的为业务协同与减少关联交易 [4] 供应商异常情况 - 安装服务商淄博朝创/无锡永格参保人数为0但年交易额数百万元 [5] - 服务商郑陆晟杰因未报送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前洲沛阳欠税1.73万元 [5][6][7][8] - 劳务外包商兰佳祈劳务/常州顺厚/常州禄泽成立即跻身前五大但参保人数为0 [9] 财务数据异动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2年8679万元增至2024年1.72亿元,1年以上账龄占比从22.82%飙升至75.24% [10][11] - 2024年3-4年账龄坏账计提比例50%(同行均值83.6%),4-5年计提80%(同行均值92.57%) [14][16] - 整体坏账计提比例7.31%-15.41%,持续低于同行均值11.21%-17.15% [16] 收入季节性特征 - 2022-2023年Q4收入占比47.09%/52.46%,2024年骤降至29.61% [17] - 公司解释因客户验收流程集中在年末导致收入季节性分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