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同辉!国庆中秋假期交出活力满满“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10 07:12
"双节"临神州,山河尽欢颜。 "双节"添彩,人文闪耀,经济繁荣。在"加长版黄金周"里,人们以竞相出行为笔、以锦绣河山为卷,描 绘出怎样的金秋动感画面? "流动的中国",见活力、见实力。 10月9日,各部门密集发布国庆中秋假期最新"成绩单"—— 交通运输部发布,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 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 文化和旅游部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 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国家电影局发布,我国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这座以"横竖都是第一"刷屏网络的新晋世界第一高桥,在这个假期成为了"公路 迷"们的打卡新地标。仅假期首日,花江峡谷大桥收费站出口车流量达4429辆次。 更通达的路桥、更快捷的列车、更完善的交通系统,助力国庆中秋假期交通出行创历史新高。 同程数据显示,假期前夕,由高速、高桥、高铁组成的"三高"线路密集上新,串联红色、月色、秋色等 主题景区和旅游产 ...
新华鲜报丨“双节”同辉!国庆中秋假期交出活力满满“成绩单”
新华网· 2025-10-09 22:37
"双节"临神州,山河尽欢颜。 10月9日,各部门密集发布国庆中秋假期最新"成绩单"—— "流动的中国",见活力、见实力。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这座以"横竖都是第一"刷屏网络的新晋世界第一高桥,在这个假期成为了"公路迷"们的打卡新地标。仅假期首日,花江 峡谷大桥收费站出口车流量达4429辆次。 更通达的路桥、更快捷的列车、更完善的交通系统,助力国庆中秋假期交通出行创历史新高。 同程数据显示,假期前夕,由高速、高桥、高铁组成的"三高"线路密集上新,串联红色、月色、秋色等主题景区和旅游产品,使得出游半径 在300公里左右的旅行频次更高,体验更加丰富;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等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消费热度。 这是9月28日拍摄的夕阳下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交通运输部发布,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 文化和旅游部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 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 ...
双节相遇!“人文”与“经济”辉映共生
新华社· 2025-10-09 08:41
向美而行,文旅融合铺展人文画卷 山河披锦,国泰民安。 全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2万场,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24.32亿人次……人们走向户外拥抱自然,让心灵在城市的快节奏 中"慢"下来;热闹的景点、火热的街区、旺盛的人流,消费市场涌动生机活力;从"中国游"到"游世界",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寻味"东方魅力", 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传递"中国暖流"。 国庆中秋双节相遇,"人文"与"经济"在家国情、中国风、文化味中辉映共生,在"致广大"的壮美画卷里,每个人都在找寻"尽精微"的幸福坐 标。 0:00 神州大地上,一幅幅物质与精神同频共振、"人文"与"经济"相互促进的美好画卷清晰可感——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这是观众在升旗仪式后欢呼。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们在晨光里向着国旗献上深情告白,广场不远处,售卖爱国主题T恤的小店热闹非凡,一家家餐馆座无虚席,来自五湖四 海的游客一边品尝地道美食,一边交流对千年古都的独特感受; 10月6日,晨光熹微,南京浦口区老山深处的响堂村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苏醒。 这里没有密集的景点,却 ...
从假日中国看经济发展活力
新华网· 2025-10-06 11:10
文旅融合驱动消费 - 假期期间爱国热情与出游热情融合,成为驱动人文经济的引擎 [2]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模式印证文化是驱动消费和赋能经济的关键要素 [2] - 全国假期各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2万场,通过文旅+科技/工业/演出等形式满足多元化需求 [3] 城乡消费联动释放内需潜力 - 高铁、高速路网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交通网络完善缩短城乡时空距离 [5] - 假期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2.43亿人次,日均超3.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5] - 县域旅游表现突出,四川九寨沟、新疆布尔津等成为热门目的地,湖州、南通、桂林、扬州等城市老店客流量增幅超300% [6] 政策与科技赋能市场活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至8月带动3.3亿人次申领补贴,相关商品销售额超2万亿元 [9] - 地方政策加力,如河南发放1.1亿元通用消费券,安徽推出“信用游”,天津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活动 [10] - 科技应用拓展新场景,AI智慧导览平台、裸眼3D投影秀、AI行程规划助手等提升消费体验 [10]
从假日中国看经济发展活力——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半程观察
新华网· 2025-10-06 05:20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题:从假日中国看经济发展活力——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半程观察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王雨萧、徐壮 山河壮丽千秋秀,家国团圆一梦融。正值一年国庆中秋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与亲朋好友一起,在"双 节"同辉中共逐心中的"诗和远方"。 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景区人气正旺……假期过半,各地假日经济的蓬勃气象,充分彰 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也进一步激发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以文塑旅,拓展人文经济共生之道 金秋时节,国旗飘扬,情怀激荡。 10月1日凌晨4时,天还未亮,北京天安门广场已经人头攒动。清晨时分,12.1万人屏息望向旗杆高处, 期待着共同见证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华灯映照着一张张脸庞。27岁的陶卜凡,9月3日以受阅民兵的身份来到长安街,今天以观众身份见证升 旗仪式:"我期待能在晨光里,向着国旗献上一份属于中国人的深情告白。" 假期里,爱国的豪情与出游的热情融合叠加,如同有力的引擎,驱动着人文经济的齿轮加速运转。 广场南侧的北京坊,售卖着国旗、爱国主题T恤的小店热闹非凡,这些小小的商品承载着人们对祖国的 热爱,也成为节日经济中亮眼的元素;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 ...
“雄鹰振翅”撬动常熟人文经济新支点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51
文旅活动与客流表现 - 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系列活动"鹰你而来"虞山雄鹰户外嘉年华于8月初在常熟虞山举行,吸引全国运动爱好者和游客参与[1] - "雄鹰线"徒步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约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60%[2] - 赛事吸引1000余名全年龄段运动爱好者,雄鹰山径挑战赛700余名选手中,世界越野跑协会积分男子700分、女子650分以上精英选手占比超40%[2] 政府支持与基础设施 - 虞山街道完善安全设施与配套服务,包括增设防护栏、应急救援站、生态停车场,沿途打造7处休憩驿站,新建龙殿1、2号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3] - 成立专业体育文化公司运营赛事,创新推出AB坡难度差异化路径、溯溪体验、龙潭夜游等特色玩法[3] - 开发登山杖、文创雪糕等"雄鹰"系列周边产品,极大丰富线路内涵[3] 经济效益与消费带动 - 嘉年华促使虞山周边农家乐、酒店、民宿预订量激增,超80%外地参赛家庭留宿常熟[4] - "雄鹰线"带动周边农家乐及文旅项目2023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4] - 8月8日至10月8日推出首条古城"限时步行街区",开放时间为每周五、六、日及节假日18:00-22:00[4] 文化创新与产业融合 - 常熟高新区艺术鸭数字文创智造产业园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保留苏绣、常熟花边等非遗工艺精髓,注入AI技术与智能制造[7] - 创新带动产品年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创造采绎来、弘娜等十余个品牌[7] - 实施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打造线下"云"上"两个千亿级市场",县域电商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7] 赛事体系与产业拓展 - 中国桨板公开赛、江苏省龙舟精英赛、常熟尚湖半程马拉松、常熟村跑等赛事云集,构建"以赛促旅、以体兴商"消费范式[7] - 蓝·O2森林(虞山)体育文化产业园将于2024年开园,以"体育消费+体育生态"为核心价值,引入运动体育、文化创意、配套商业等新业态[7] - 虞山街道启动2025"湖山生活主理人计划",吸引手作人、艺术家、数字游民等新群体开发在地文化体验产品[8]
昆山推动人文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华日报· 2025-08-15 07:02
人文经济学概念与意义 - 人文经济学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 以人为中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济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 - 人文经济学对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1]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追求经济物质积累和促进人的现代化[2] 顶层设计规划 - 需将人文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局 提高文化建设战略高度 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 - 强化生态基底与历史街区协同规划 推动科创空间与人文场景深度咬合 实现城市形态 乡村质态 环境生态 人文情态同步提升[2] - 设立人文经济发展专项基金 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夯实文化发展数字基座 做好人文经济人才引育[2] - 发挥江南文化区域比较优势 搭建合作架构 通过文旅合作 联名文创 共建文化空间和水乡生态保护区[2] 制度保障体系 - 探索建立保障人文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 破除阻碍因素 加快人文要素赋能经济发展[3] - 构建人文经济专项发展指标体系 将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水平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率 文化消费满意度量化纳入评价框架[3] - 完善文化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产权责任 破解多头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3] - 探索全链条文化资源活化转化制度 激发文化资源市场价值和活力[3] - 创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 发挥政府 市场 市民 文化龙头企业 高校和文化社会团体作用[3] 融合赋能实践 - 推动文化要素同现代经济要素深度融合 将文化同科技 创新结合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4] - 塑造昆山独特城市气质 紧扣产业特色和水网优势 营造开放 创新 和谐 包容的城市人文生态[4] - 借助全媒体传播矩阵讲好昆山故事 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4] - 构建经济文化经济发展闭环 强化创新驱动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5]
新地标崛起,顺德家具业向全球枢纽跃迁的时代“答卷”
搜狐财经· 2025-07-30 04:45
亚洲国际展贸中心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25亿元,体量超40万平方米,定位为全球家具产业枢纽[1] - 构建"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全球贸易-设计服务"的闭环生态,整合千余知名品牌[2] - 规划五大功能分区,设置150-500平方米黄金展位,促进供应链各环节全球联动[2] 顺德家具产业现状 - 龙江镇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专业展贸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7] - 产业存在设计同质化、国际渠道单一、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大而不强"问题[2] - 集群优势显著:拥有1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与3000家企业[3] 项目预期效益 - 原材料采购成本预计降低15%-20%,设计研发周期缩短近30%[3] - 建成"六大专业展馆+十里展贸长廊+千家品牌展厅"立体化展贸体系[7] - 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迭代,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7] 产业升级战略路径 - 智能制造:整合全产业链生态,实现"足不出镇、买遍全球"一站式采购[7] - 品牌出海:设立设计精品馆与国际对接专区,明年3月举办第39届亚洲国际家居产业博览会[8] - 文化赋能:融合岭南美学与工业制造,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典范[9] 标杆企业案例 - 国宝智能床垫晋级全国智能电器大赛总决赛,精一获中国商用空间创新设计大奖[8] - 前进家具斩获德国红点奖,巴博罗等企业亮相米兰ADI设计博物馆[8] - 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供需秒速匹配,压缩企业间物理距离至"步行可达"[9]
“老汤”出新味更靓(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④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4
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 - 广州通过元宇宙非遗街区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广彩瓷器等传统非遗文化结合,吸引外国游客体验[1] - 永庆坊采用"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模式,保留岭南建筑特色同时引入咖啡店、设计师工作室等新业态,带动片区经济增长[2] - 非遗工坊与跨境电商直播间并存,既传承通草画、广绣等传统工艺,又通过新渠道销往全球[2] 多元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 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医疗器械公司聚集多国研发人才,多元文化碰撞已产生25项专利,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 - 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提升跨国协作效率,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助力[3] - 广交会持续60多年从未中断,第137届吸引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国际化服务细节获得外籍客商高度评价[4] 文旅商业协同发展 - 北京路步行街实现千年古道遗址与现代商业综合体和谐共存[1]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通过"三馆合一"模式打造文化地标,吸引大量游客打卡[4] - 老字号茶楼保留传统早茶文化的同时,与现代商业业态形成互补[1]
马明龙调研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时强调 更大力度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共兴 以人文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镇江日报· 2025-06-14 07:45
文旅产业发展方向 - 强调文旅业将成为支柱产业 推动业态融合 深化"文化+体育+旅游+商业"融合范式 [2] - 提出将"人气"变"财气" 通过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增强消费黏性 同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功能 [2] - 重点将文化创新创造作为关键 加强历史街巷 传统村落 博物馆 老字号等保护利用 形成独特城市气韵 [2] 景区管理与文化保护 - 南山招隐景区作为核心景区 需保持耐心做好管理 保护和修缮 突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1] - 调研中重点关注线上线下票务和文创产品情况 并实地考察虎跑泉 韶华楼等文化遗迹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 - 指出文旅市场日新月异 需敏锐捕捉变化和机遇 研究新特点新趋势 找准赛道抢抓风口 [1] - 提出把"网红"变"长红" 通过多样化文旅体验吸引游客 扩大票根经济等优惠政策 [2] 城市形象与服务提升 - 强调文旅是城市名片 需人人担当形成合力 提升硬件品质和软件服务 [2] - 当前重点做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和演唱会的服务保障 体现城市温度并确保安全有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