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6年中国循环泵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传统需求稳新兴需求拓,液冷循环泵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4 09:15
行业整体概况 - 中国泵行业处于结构分化与质量升级并行阶段,呈现高端增长、低端承压特征,2024年市场规模2360亿元,预计2025年升至2480亿元 [1][10] - 循环泵作为细分市场表现稳健,2024年规模约313亿元,占整个泵业市场比重超13%,预计2025年突破330亿元,年均增速约8% [1][11] - 下游需求结构形成工业、建筑与市政三足鼎立格局,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为60%、27%和13% [1][12][13] 新兴应用领域:数据中心液冷 - 液冷服务器市场高速成长,2024年行业规模达168亿元,同比增长4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41亿元 [1][13]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成为提升散热能力关键路径,带动CDU液冷循环泵需求激增,CDU中液冷循环泵单价约为6000-8000美元 [13] - 液冷循环泵价值量约占整个液冷市场38.06%,是核心成本构成,预计2025年中国CDU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亿元 [13] 产品与技术趋势 - 行业技术向高效节能与智能化演进,磁悬浮轴承、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推动产品能效提升与功能集成 [3][15] - 产品正向智能化、节能化快速转型,智能变频泵、高效节能泵及耐腐蚀特种泵等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旺盛 [8][10] - 针对特殊场景的材料创新持续突破,耐腐蚀合金、碳化硅密封等技术拓展了在化工、新能源等严苛领域的应用边界 [15]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国内领军企业中流砥柱、专业化企业细分市场深耕的竞争格局 [14] - 以格兰富、威乐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凭借尖端技术主导高端市场,本土龙头通过技术突破在工业、民用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14] -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头部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综合模式转型,缺乏核心能力的中小企业面临出清压力 [14][16]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能效与环保政策为循环泵在传统领域的节能改造与需求替代提供持续动力,如《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等 [6] -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针对性文件为循环泵在液冷服务器等新兴场景的应用开辟广阔空间 [6] - 绿色采购标准与能效推广目录的实施,进一步打通了高端节能产品的市场落地通道 [17] 未来增长动力 - 工业节能改造、市政基建等传统需求稳健,数据中心液冷、新能源配套等新兴场景开辟新增长赛道 [1][17]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海外市场拓展,本土企业加速渗透东南亚、中东等基建需求旺盛地区 [17] - 全行业正加速从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14]
国光电气亮相国际聚变能大会
中证网· 2025-10-22 19:57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大会展览区,国光电气首次展出了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模型,此外公司还集中呈现了一系列最 新关键成果,涵盖阀门、循环泵、氦气风机、偏滤器、热氦检漏设备等核心产品,全面展现了公司在聚 变装置工程化与关键子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的技术积淀与实力。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日前,在成都举行的国际聚变能大会氚技术研讨会上,国光电气作为承办方, 全面展示了公司在聚变能源领域从关键技术攻坚到产业化推进的战略布局。 据了解,国光电气积累了超过六十年的微波器件研发与制造经验。在电真空器件方面,公司突破了宽频 带、大功率、小型化、高效率行波管的设计与制造壁垒,并掌握了磁控管、开关管等核心工艺,全面实 现了相关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 国光电气董事长张亚表示,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全面赋能以及产业智慧的不断汇聚下,国光 电气有信心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研发与生产效率,推动中国聚变能源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
泰福泵业: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战略布局电容器薄膜产业
中证网· 2025-08-28 23:44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 同比增长10.9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7197.10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218.11% [1] - 境内收入同比增幅高达247.26% 主要源于2024年下半年合作的战略平台客户资源 [1] 产能与成本战略 - 募投项目陆续投产推动产能跨越式提升 为市场份额抢占奠定基础 [2] - 规模化订单战略有效分摊固定成本 提升产能利用率与经营效益 [2] - 通过优化变动成本结构实现精细化管控 同时保障产品品质与客户体验 [2] 产品矩阵表现 - 陆上泵 节能泵 循环泵三大品类均保持增长势头 [2] - 节能泵在维持高毛利率同时实现收入稳步扩张 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2] - 对节能泵关键零部件进行技术优化与工艺改进 形成技术升级-成本优化-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2] 产业链延伸布局 - 拟收购南洋华诚不低于51%股份切入电容器薄膜产业 [3][4] - 电容器占水泵电机故障原因28% 其薄膜材料占电容器生产成本70% [3] - 收购标的为国内聚丙烯电子薄膜市场份额第一企业 具备技术研发与产能规模优势 [4] 战略协同效应 - 形成水泵制造-电容器-电容器薄膜产业链协同优势 [3] - 通过上游材料把控提升水泵产品性能与使用寿命 [3] - 构建水泵+新材料双轮驱动格局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