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泵液冷
icon
搜索文档
散热革命:液冷吞噬风冷市场!华为微泵黑科技曝光,这些公司躺赢
材料汇· 2025-07-31 23:31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 1. 热流围城,散热破局 | | --- | | 1.1. 热流密度激增,散热将成为产业升级关键隘口 | | 1.2. 散热方案即热传导路径,分为被动与主动 7 | | 2. 被动式散热:VG在高密度集成场景潜力凸显 ... | | 2.1. 金属散热片:高功率场景面临效能瓶颈 . | | 2.2. 石墨膜:机械缺陷制约高功率渗透 . | | 2.3. 相变传热: 从热管一维导流到 VC 二维均温 | | 2.3.1. 热管:一维传热限制效率 | | 2.3.2. VG:二维传热破局点热源因境 | | 2.4. 实际应用:协同组合释放非线性增益 | | 3. 主动式散热:微泵液冷有望破解终端空间困境 | | 3. 1. 强制风冷: 空气对流难解题 . | | 3.2. 液冷:突破风冷瓶颈,赋能高密场景散热升级 | | 3. 2. 1. 云端应用: 数据中心与 HBM . | | 3. 2. 2. 终端应用:微泵液冷重构终端散热边界 | | 3.3. 热电制冷:局部热点精准控温 . | | 4. 产业链 ...
电子行业深度分析:被动散热材料持续迭代,液冷成为主动散热新增长点
国投证券· 2025-07-31 1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 5G、AI 及 IoT 等技术普及,电子设备功率密度激增,传统散热体系逼近物理极限,高效热管理成为保障算力持续进化的关键 [1][16] - 被动式散热中,VC 均热板在高密度集成场景潜力凸显,有望成为核心组件;主动式散热中,液冷有望破解散热困境,微泵液冷在消费电子等领域有广阔前景 [2][3] - 产业链方面,VC 和液冷市场空间大,相关受益标的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 [4][1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流围城,散热破局 - 热流密度激增,散热成为产业升级关键隘口,芯片功率增加和特征尺寸缩小共同推动热流密度升高,传统散热体系需新技术支撑 [16][22][24] - 散热方案分为被动与主动,导热界面材料可降低热阻,碳基材料是未来新型高导热材料的重要填料 [25][28][29] 被动式散热:VC 在高密度集成场景潜力凸显 - 传统被动式器件有局限性,金属散热片热传递速率受限,石墨强度不足,热管一维传热限制效率 [2][35][50] - VC 均热板二维传热,导热散热效率高、更薄,适用于高集成度电子产品,未来有望成核心组件,但也有技术局限,需对吸液芯、工质与外壳进行升级迭代 [51][53][59] - 各类被动式散热产品常搭配组合使用,产生协同效应,满足高功率密度设备需求 [65][70] 主动式散热:微泵液冷有望破解终端空间困境 - 强制风冷在电子设备功率跃升下逐渐无法满足散热需求,主动散热技术向液体传导转变 [74][78] - 液冷技术散热效率高,分为间接液冷和直接液冷,在数据中心和 HBM 领域应用广泛,微泵液冷在终端领域有广阔前景 [81][83][110] - 热电制冷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设备的局部热点管理,在主动热管理中有独特优势 [111][114] 产业链与市场空间 - VC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下游包括多个领域,2024 年全球 VC 行业市场规模为 10.89 亿美元 [4][121][125] - 液冷产业链上游聚焦核心零部件,中游包括服务器和运维设施,下游面向多个行业,2024 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设备市场规模约为 26.57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将达 92.31 亿美元,微泵液冷在终端领域有较大市场空间 [128][130][131] 受益标的 - 飞荣达、苏州天脉、中石科技等多家公司在散热领域有布局,营收和研发投入情况良好,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 [138][140][146]
热管理之端侧行业深度:主动散热释放端侧AI无限潜力
东北证券· 2025-07-30 15: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优于大势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 AI 驱动,热管理行业不断升级,端侧散热压力陡增;端侧 AI 的发展受端侧散热限制,也将因散热技术突破释放潜力;被动散热近物理极限,移动终端将进入主动散热时代;看好微泵液冷、微型/超薄风扇两类终端主动散热技术在 AI Agent 时代发展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摩尔定律放缓叠加端侧 AI 迭代,被动散热已接近物理极限 - 摩尔定律放缓,芯片单位面积功耗增加:先进制程逼近极限,晶体管密度提升速度显著放缓,5nm 以下制程晶体管密度复合增速降为个位数;制程提升,单个晶体管功耗不再下降;芯片单位面积功耗增加,英伟达大算力芯片每 mm²对应的 TDP 逼近 900mW,苹果手机芯片每 mm²对应的 TDP 接近 100mW [19][20][24] - 端侧 AI 加速落地,散热方案持续升级:终端需求提升,手机功耗普遍增加,从最初 5 - 6W 的 TDP 上升到 10W;端侧 AI 加速落地,预计 2028 年 AI 手机渗透率达 54%;SoC 算力需求增加,在摩尔定律放缓趋势下功耗相应提升,旗舰智能手机 AI 算力 2025 年将达 60TOPS 以上 [25][32][37] - 面积增加和材料迭代变慢,被动散热接近物理极限:手机散热主要采用被动散热方式,常见材料有 VC 均热板、石墨烯膜、石墨膜等;面积增加和材料迭代难度递增,通过堆料难以满足散热需求;超薄 VC 工艺仍待突破,厚度与性能不可兼得;吸液芯结构持续优化,材料改进趋于放缓 [43][45][47] 2. 技术成熟度提升叠加成本优化,移动终端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 - 性能提升叠加轻薄化的瓶颈日益凸显,主动散热方案有望陆续推出:主动散热方案过去多用于游戏机,体积、能耗和噪音成为大规模应用障碍;随着微泵液冷、拇指风扇等技术成熟,移动终端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假设 2030 年主动散热渗透率达 30%,ASP 下降到 44 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201 亿元 [70][74] - 微泵液冷:从手机壳渗透到后盖,有望替代被动散热:微泵液冷方案最早由华为推出,用于 Mate60 系列手机壳,跑分和帧率得以提升,释放手机性能;技术成熟叠加成本下降,看好从配件渗透到手机后盖;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模组厂及下游终端三大环节,国内厂商已实现国产替代 [78][81][84] - 微型风扇:从游戏机渗透到普通机型,微型风扇技术逐渐成熟:内置风扇最早始于红魔游戏手机,OPPO 今年首次搭载于普通机型;手机温度显著降低,微型风扇进一步释放手机性能;体积、噪音、功耗等技术难点突破,看好微型风扇进一步渗透 [95][103][106] - 主流品牌厂商积极储备相关技术,手机即将进入主动散热时代:安卓厂商积极储备相关专利,如华为布局微型风扇技术;苹果前瞻布局主动散热,研发方向为液冷技术;随着技术成熟度和成本进一步优化,手机有望进入主动散热时代 [109][112][113] 3. 投资要点与受益环节 - 主动散热释放端侧 AI 无限潜力:端侧智能体 AI Agent 将改变智能手机使用方式,端侧 AI 发展受散热限制,也将因散热技术突破释放潜力;从直板机到折叠屏、眼镜等 AI 终端,主动散热成长空间广阔 [116][117] - 端侧主动散热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微泵液冷相关标的包括飞荣达、苏州天脉、中石科技、艾为电子、南芯科技等,微型风扇相关标的包括峰岹科技、日本电产、台达电子等 [120] 4. 相关标的 散热模组核心标的 - 飞荣达:华为战略供应商,立足电磁屏蔽材料领域,拓展多元产品矩阵,产品应用广泛,行业矩阵丰富;电磁屏蔽材料为基本盘,热管理材料营收占比提升,2024 年热管理材料产品营收 18.64 亿元,占比 37.05% [123][125][128] - 苏州天脉:中高端导热散热材料开拓者,具备中高端导热材料和热管、均温板量产能力,产品矩阵多元,应用领域广泛;均温板营收占比持续提升,逐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4 年热管理材料营收 9.28 亿元,占比 98.37% [132][134][138] - 中石科技:石墨散热龙头,散热解决方案行业领先,立足导热材料及消费电子级导热产品,多元布局胶黏剂产品矩阵;导热材料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 年导热材料产品营收 14.90 亿元,占比 95.13% [140][142][144] - 领益智造:果链精密制造供应商,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精密功能及结构件为核心,布局材料、汽车及光伏产业;精密功能及结构件为基本盘,充电器营收占比不断提高,2024 年 AI 终端产品营收 407.31 亿元,占比 92.13% [147][148][149] - 思泉新材:北美大客户进展顺利,深耕热管理材料领域,探索多元产品矩阵,行业领域覆盖广泛,产品应用拓展丰富;热管理材料营收持续提升,逐渐成为主要营收来源,2024 年热管理材料产品营收 6.09 亿元,占比 92.81% [153][156][158] - 捷邦科技:苹果供应链深度渗透,深耕结构功能件领域,布局多元产业生态,行业领域覆盖广泛,产品应用拓展丰富;碳纳米管业务营收稳步增长,逐步成为新增长极,2024 年碳纳米管产品营收 5576 万元,占比 7.03% [160][164][166] 芯片端核心标的 - 艾为电子:中国领先的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企业,深耕模拟芯片行业,多元布局产品矩阵;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为主要收入来源,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营收稳定增长,2024 年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收入 13.92 亿元 [168][170][172] - 南芯科技:电源管理芯片深耕者,为多场景提供电源管理方案,产品矩阵覆盖移动设备、智慧能源、通用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矩阵拓展带动营收结构优化,移动设备电源管理芯片担当营收增长主力,2024 年移动设备电源管理芯片营收 18 亿元,占比 70% [178][180][184] - 峰岹科技:国内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行业领先者,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线涵盖电机驱动控制全部关键芯片,布局多元化;电机主控芯片 MCU 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项产品营收稳中有进,2024 年电机主控芯片 MCU 收入 3.85 亿元 [186][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