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债务凭证(CDO)
搜索文档
超越2008年危机:全球影子银行超1.7万亿!普通投资者如何自保?
搜狐财经· 2025-10-29 02:50
私人信贷市场概况 - 全球私人信贷市场是一个规模高达1.7万亿美元的黑箱市场 [1] - 该市场正以每年超过20%的惊人速度增长 [7] - 私人信贷市场缺乏透明度且游离于监管之外 [3] 市场结构与监管状况 - 私人信贷由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并打包成复杂结构化产品 [9] - 这些金融产品巧妙地避开了证券法、银行监管体系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约束 [10] -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指出约三分之二的私人信贷活动不受监管甚至无法被追踪 [10] 主要风险因素 - 私人信贷采用浮动利率 随着美联储加息许多借款企业利息负担增加超过200% [10] - 许多企业的利率对冲合约将在2024年到期 届时财务压力将更加沉重 [10] - 信贷产品交易稀少 市场承压时实际报价可能比账面价值低40%或更多 [11] - 许多贷款以企业股权或房地产作为抵押 但这些担保品价值正在快速缩水 [11] 市场集中度与系统性风险 - 贝莱德和阿波罗等前十大私人信贷管理公司控制着超过80%的市场份额 [11] -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衍生品交易等渠道深度介入私人信贷市场 [11] - 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对私人信贷市场的风险敞口巨大 [11] 市场压力早期信号 - 风险最高的CCC级CLO利差在过去六个月急剧扩大超过200个基点 [12] - 美国企业破产申请数量同比增加61% 其中许多是私人信贷的重要借款人 [12] - 美国退休账户提前取款额达到历史新高 [12]
“真正的投资逻辑是非共识”丨和高资本、昆仲资本荐书荐影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14:08
投资哲学与认知提升 - 投资成败的核心在于对盈利能力的精准判断,其内核是认知深度 [1] - 提升认知需要突破时代局限,通过阅读与更长远时空对话以发现变化中的不变和事物第一性原理 [1] - 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共通点是酷爱读书,投资更需要通过阅读发现价值 [1] 未来趋势洞察 - 评估未来应超越具体技术如人工智能、元宇宙,从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多维度构建立体未来图景 [2] - 未来的改变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生命意义的重塑 [2] 逆向投资策略 - 真正能带来超额回报的投资决策源于与市场普遍观点相反的独立判断,即非共识逻辑 [3] - 非共识不等于正确,必须建立在扎实研究和事实基础上才能产生财务回报 [3] - 坚持非共识观点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和漫长煎熬,如电影主角在危机爆发前连续两年巨额亏损 [3] 金融风险案例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源于银行将质量很差的房贷打包成复杂金融衍生品CDO并评级为AAA级出售 [3] - 通过独立调查发现市场泡沫和系统性欺诈后,可运用信用违约互换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并获利 [3]
产业链大逃亡?6.6万亿的豪赌引爆美国金融,世界经济差点遭拖垮
搜狐财经· 2025-10-01 18:43
AIG的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起源于上海,后发展成为全美最大保险企业,业务遍布140个国家和地区[1] - 2008年前总资产达1.2万亿美元,超过当年中国外汇储备六成[1] - 全球员工数达11.5万,比雷曼兄弟多十倍,美国约1.06亿人(三分之一人口)是其保险用户[5] - 2006年英超曼联黄金时期,每个赛季花费上千万英镑将Logo印在曼联球衣上[1] 2008年危机爆发过程 - 2008年9月15日"黑色星期一",AIG股价猛跌60%,信用评级被调低,陷入流动性危机[3] - 公司向纽约联储申请300亿美元紧急贷款,风险敞口达3万亿美元,是雷曼和美林总和的十倍[3][5] - 危机爆发48小时内,估算需要800-900亿美元救助资金,比抵押物价值高出不少[9] - 最终美联储按照《联邦储备法案》向AIG提供850亿美元贷款[9] 危机根源与业务失控 - 公司承保超过8000万份人寿保险单,面值达1.9万亿美元,拥有3A级信用评级[7] - 80年代末成立金融产品子公司AIGFP,涉足不熟悉的衍生品市场[7] - 1998年为规避发行90亿美元CDO需预留7.2亿美元准备金的规定,与JP摩根合作[7] - AIGFP依靠3A评级推出4500亿美元信用违约掉期,未预留准备金[7] -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住房贷款违约率飙升,导致CDS方面遭遇巨额亏损[9] 救援决策与影响 - 公司被认定为美国金融体系"核心",倒闭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毁灭性冲击[5] - 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坚持国家出资救援,因AIG与全球金融机构联系紧密[5] - 救援决策面临政府态度与民意压力,正值美国大选期间,各政党需考虑选票因素[3] -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不懂保险问题最初拒绝,财长保尔森持谨慎态度,最终三人达成一致[9] 当前金融风险警示 - 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盖特纳提醒美国国债存在风险,批评政府关税政策不合适[11] - 外国持有美债达9万亿美元,约占总量的30%,市场担忧情绪加剧[12] - 特朗普对医药和半导体行业加征关税,保尔森指出关税会扭曲市场,盖特纳称关税如"腐蚀税"[13] - 政策博弈导致美股波动,纳斯达克指数缩水13%,英伟达自高点下跌30%,特斯拉市值蒸发超7000亿美元[15] - 高盛预测过去两年流入美国的6700亿美元中,至少有2000亿美元流向中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