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ETF)

搜索文档
本金少,就想搏一把?我劝你静一静
雪球· 2025-08-07 21:01
核心观点 - 投资不是比谁起点高,而是比谁走得稳,越是本金有限,就越要把每一步走对 [9] - 投资理财是一个"增益"行为,不是"翻盘"路径,应该是主业之外用来积累资本、提升安全感的辅助系统 [16] - 本金少不是失败的起点,真正的失败是用本金少当借口做了本不该做的事情 [32] 小资金账户的亏损陷阱 - 10万元以下的小资金账户往往贡献了市场中多数的交易次数,却承担了最多的亏损 [10] - 小资金投资者更容易冲动交易,频繁操作、重仓押注、追涨杀跌,甚至使用杠杆 [12] - 错误操作不能带来投资能力成长,只是在重复被市场教育的过程 [13] 幸存者偏差与错位竞争 - 市场中的暴富故事是凤毛麟角的幸运儿,更多失败者处于沉默状态 [15] - 市场是信息、策略、节奏的硬碰硬,面对的是专业机构、程序交易等有系统的对手 [16] - 投资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长期游戏,需要每一次都不出大错,逐步积累本金和认知 [16] 本金少的四种错误起点 1. 把本金当成"试错资金",频繁买卖、冲动操作,短线为主 [18] 2. 一边幻想翻盘,一边忽视主业,投资成了逃避主业焦虑的工具 [19] 3. 太早上桌却没准备好,偏好波动大的概念股而非基本面稳定的宽基指数 [20] 4. 没有策略被情绪牵着走,涨了加仓跌了割肉,交易行为高度情绪化 [21][22] 正确的投资路径 1. 把重心放回主业和现金流上,提升赚钱能力是投资的源头活水 [24] 2. 先用小钱建立节奏,定投核心宽基或红利类ETF,感受市场波动和情绪反应 [27][28] 3. 本金增长到10万元或以上时,考虑构建基础的资产组合结构,关注股债配比和大类资产配置 [29] 4. 不追高估、不过度交易、不重仓押注,"不犯错"的能力比任何技巧都值钱 [31]
投资前必做的现金流体检:四类人对应四种救命方案
雪球· 2025-07-07 17:02
投资策略与个人现金流分析 - 投资应从个人工资单、银行存款和生活节奏开始,而非仅从估值判断开始,安全边际不仅指低估值,还包括生活稳定性和现金流续航能力[3] - 长期主义的前提是能在市场下行时不被生活打断或现金流拖垮,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策略[2] 自我剖析关键问题 - 收入稳定性:体制内等稳定收入者能更好抗波动,而自由职业者等波动收入者易受市场影响[4] - 收入水平:年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对亏损的心理承受能力,现金流冗余越强抗风险能力越高[4] - 收入增长性和替代性:行业下行或技能不可迁移会加剧投资低谷时的断粮恐慌[5] 投资者分类与应对策略 高压刚性收入者(如体制内) - 特征:收入稳定、抗波动能力强,可承担一定波动但不喜欢复杂操作[10] - 策略:建议股债6:4结构,股权部分以核心宽基+红利ETF为主,可补充少量成长指数[10] 高收入成长型(如互联网、金融) - 特征:收入高但职业波动大,情绪易受市场影响[12] - 策略:需工作波动缓冲器,建议股债对半或偏债结构,股票部分控制成长暴露[12] 不确定性收入者(如自由职业者) - 特征:收入不稳定,易情绪和资金双重崩盘[15] - 策略:以防守+缓冲为核心,建议股债3:7结构,权益资产选择红利型或低波指数[15] 家庭主力型 - 特征:风险偏好极低,资金安全感和情绪稳定为首要[17] - 策略:稳健+补贴现金流为目的,建议股债2:8结构,股票部分以分红型ETF为主[17] 长期投资的核心 - 投资最难的是拿得住,需有稳定现金流、清晰底线和安全感来坚持策略[21] - 风险偏好调整的目的是活得久,不被中途淘汰,底层生活结构稳定是长期策略的基础[22] - 账户能否熬过低谷取决于生活节奏,如备用金、职业类型和对亏损的承受能力[23]
年报出炉:ROE增速分化,哪些指数率先企稳?
雪球· 2025-05-07 13:48
宽基指数表现分析 - 万得全A指数2024年ROE为7.92%,同比下降6.34%,2025Q1进一步下滑至2.19%,但降幅收窄[6][7] - 上证50是唯一增速上升的宽基指数,2024年ROE为10.59%,同比微增0.14%,但2025Q1下滑至2.60%[6][8] - 深证100指数2024年ROE为10.59%,同比下滑14.82%,但2025Q1显著回升至3.00%,增幅达15.88%[6][9][10] 中证A系列指数表现 - 中证A50指数2024年ROE为11.62%,2025Q1为2.96%,整体表现平稳[6][11][12] - 中证A100指数2024年ROE为10.48%,同比下滑7.92%,2025Q1降幅收窄至1.07%[6][12] - 中证A500指数2024年ROE为9.82%,连续三年下滑,2025Q1降至2.51%[6][12] 传统宽基指数表现 - 沪深300指数2024年ROE为10.09%,同比下滑1.37%,2025Q1降幅进一步收窄至0.99%[6][13][14][15] - 中证500指数2024年ROE为6.02%,同比大幅下滑17.34%,但2025Q1回升5.29%至1.75%[6][15] - 中证2000指数表现最差,2024年ROE仅1.62%,同比下滑50.85%[6][16] 创业板与科创板表现 - 创业板指2024年ROE为12.48%,同比下滑4.35%,但2025Q1显著回升18.34%至3.25%[6][17][19] - 科创50指数表现最差,2024年ROE为4.34%,同比下滑43.42%,2025Q1进一步暴跌85.21%至0.30%[6][21] - 科创100指数是少数增长的指数,2024年ROE为1.92%,同比增长46.17%[6][21] 市场整体趋势 - 2024年A股宽基指数普遍ROE下滑,万得全A指数同比下降6.34%[6][23] - 2025Q1成长型指数如创业板指、深证100和中证1000出现明显回升[10][16][19][23] - 上证50是唯一全年增速上升的指数,显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8][23]
征关之治:美股危机中,如何制定一揽子计划?
雪球· 2025-04-09 14:12
美股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连续两日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自高点下跌超-20%,进入技术性熊市 [3] - 年初至今,道琼斯指数回撤-9.94%,标普500回撤-13.73%,纳斯达克100回撤-17.20% [8] - 年初估值温度:道琼斯99.1°C,标普500 92.9°C,纳斯达克100 96.2°C;当前估值温度:道琼斯84.8°C(高估),标普500 63.3°C(正常),纳斯达克100 56.9°C(正常) [8] 估值与投资策略 - 高估值是美股回撤的主因,纳斯达克100指数PE曾逼近40,当前市场情绪低迷但估值回归正常区间 [4][7][8] - 建议采用金字塔式加仓法,根据指数温度分阶段加仓,优化低估周期短导致的仓位不足问题 [9] -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进入可观察区间,建议在40°C以下开始逐步定投,同时预留流动性应对机会 [10] 政策与市场影响 - "征关之治"政策对全球经济施压,政策影响非短期行为,企业利润波动或持续半年至一年 [11] - 市场恐慌未达底部,政策底到市场底需传导周期,需关注后续情绪演变和基本面变化 [11] - 海外指数配置建议以美股为主(标普500+纳斯达克100),占比不超过总持仓30% [11] A股市场估值 - A股全市场估值水平正常偏低,格雷厄姆指数3.020(历史分位2.63%),沪深全A估值18.50(历史分位29.82%) [14] - 股债利差3.62%(历史分位11.96%),巴菲特指数83.18%(历史分位19.52%),显示A股处于早期投资阶段 [14] - 10年美债收益率3.999%(历史分位93.5%),高位回落但仍需警惕利率波动对跨境投资的影响 [12][14]
红利低波:如何估值,加强定投效果?
雪球· 2025-03-17 15:55
红利低波指数历史估值分析 - 中证红利低波指数(H30269)成立于2013年12月19日,是红利+低波动双因子结合的典型代表,通过低波动因子部分解决红利指数的估值陷阱问题,降低波动和黑天鹅风险[3] - 2014-2025年统计周期显示:PE中枢从8-18下降至6-8,股息率从2.8%-4.8%提升至5%-7%,PB采用市值加权数据(银行占比46.43%)仅作参考[5][6] - 估值极值对比:PE最低5.43(2024年1月)vs最高17.29(2015年6月),股息率最高7.35%(2024年1月)vs最低2.17%(2015年6月)[9][10] 不同统计周期估值阈值 - 2014-2025长周期:PE 20%/50%/80%分位为7.05/8.68/11.07,股息率分位5.68%/4.66%/3.61%[9][10] - 2020-2025短周期:PE 20%/50%/80%分位为6.57/7.17/7.76,股息率分位5.98%/5.60%/5.14%,反映银行股占比提升导致PE中枢下移[11][13] - 当前估值(2025年1月):PE 7.08(20.72%分位),股息率6.15%(6.19%分位),市值加权PB 0.790(45.81%分位)[14] 定投策略设计要点 - 双因子特性导致策略空间收窄:低波动约束使行业集中度提高(如银行占比46.43%),需注意估值数据可能偏离[14] - 历史回撤警示:2015年后中证红利最大回撤-46.51%,红利低波-43.62%,2018年常见20-30%回撤[16] - 策略阈值建议:PE<7或股息率>5.8%,长周期(2014年起)数据更适合长期投资者,短周期(2020年起)对风险偏好低者更安全[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