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驱动芯片

搜索文档
晶丰明源: 上海信公轶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47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拟实施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形式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来源为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或二级市场回购股份 [5] - 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107.33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2%,其中首次授予85.87万股(占比0.98%),预留21.4675万股(占比0.24%)[6] - 公司当前有效期内全部激励计划涉及股票数量合计402.4453万股,占总股本4.57%,未超过20%上限 [7] 激励计划核心条款 - 有效期最长60个月,授予后分4期归属,每期归属比例25%(首次授予)或30%/30%/40%(预留部分)[8][9] - 首次授予价格48.88元/股,为草案公布前1/20/60/120日交易均价50%中的较高值 [11] - 禁售期遵循《公司法》《证券法》规定,董事/高管在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10] 业绩考核指标 - 公司层面考核目标:2025-2028年营业收入需分别达到17/19/21/23亿元,或毛利达到5.2/5.9/6.6/7.3亿元 [14] - 个人层面考核分"合格/不合格"两档,合格者可100%归属当期限制性股票 [16] - 考核体系结合研发投入、业务拓展需求制定,旨在提升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竞争力 [17] 实施程序与合规性 - 激励对象涵盖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排除独立董事/监事/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关联方 [21] - 计划已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19] - 法律意见书确认计划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 [20] 财务影响与公司治理 - 股份支付费用参照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及资本公积 [24] - 回购资金为自有资金,91.358万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1.04%)将用于激励,最高成交价80元/股 [5][6] - 计划通过绑定核心团队利益提升经营效率,预计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正面影响 [25]
晶丰明源(688368):深度报告:AI时代的新机遇
民生证券· 2025-05-20 12: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晶丰明源,给予“推荐”评级 [3][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丰明源是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芯片及控制驱动芯片设计企业,业务聚焦电源管理与控制驱动芯片,涵盖四大产品线,通过内生外延完善布局,穿越行业周期开启成长新阶段 [1][10]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领域,公司布局 AI 时代,实现全系列产品量产和客户业务破局,成为首家进入 NVIDIA 推荐供应商名单的国内电源芯片企业 [2][89] - 拟并购易冲科技,完善高性能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领域布局,双方业务协同性高 [3][97]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2/1.80/2.78 亿元,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3][1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晶丰明源:聚焦电源管理和控制驱动芯片 1.1 内生 + 外延驱动成长,完善四大产品线布局 - 公司业务聚焦电源管理与控制驱动芯片,涵盖 LED 照明驱动、电机控制驱动、AC/DC 电源、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四大产品线,应用广泛 [10][11] - 2008 年成立后,产品线从单一 LED 驱动照明芯片拓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发展,2019 年上市后加速成长,不断完善产品布局 [11][12] 1.2 穿越行业周期,开启成长新阶段 - 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修复,2023 年营收 13.03 亿,同比增长 20.74%,2024 年营收 15.04 亿元,同比增长 15.38%,扣非归母净利润接近扭亏 [1][16] - 第二增长曲线贡献增量,LED 照明驱动芯片收入占比降低,AC/DC 电源芯片、电机控制芯片、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20] - 毛利率连续 6 个季度逐季改善,2022 年主动清理库存,2023 年毛利率恢复,2025 年 Q1 提升至 40.10% [22] - 持续加大研发,经营杠杆效应体现,2019 - 2024 年研发人员和费用增长,后续研发费用投入放缓,其他期间费用率预计随收入增长改善 [25][29] 1.3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迭代工艺坚持技术创新 - 核心研发人员背景深厚,董事长胡黎强等有丰富经验,公司定期开展股权激励,累计激励超 800 人,绑定核心人才 [32][33] - 持续迭代工艺平台,2024 年升级高压 BCD - 700V 工艺平台,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自研工艺取得进展,多个在研项目持续推进 [36][37] 2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布局 AI 时代,国内引领突破 2.1 多相电源是 CPU/GPU 供电主流方案,AI 应用带动需求扩张 - 多相电源为 CPU/GPU 等大负载主芯片供电,由控制器和功率级组成,DrMOS 集成度高,应用广泛,高功率密度电源模块是趋势 [41][49][50] - PC 主板市场,多相电源满足供电需求,全球 PC 出货量 2024 年增长 5%,主流厂商和 CPU 对供电配置有不同需求,海外厂商主导市场 [53][56][59] - 独立显卡市场,多相电源是主要应用市场,消费级显卡附加 AI 等属性,2024 年全球独立显卡出货量增长 11.72% [61][71] - 服务器市场,多相电源是主流供电方案,AI 带动需求快速增长,2023 年全球服务器市场有不同表现,CPU 和 AI 服务器对多相电源需求不同 [73][76][81] 2.2 海外龙头长期主导,晶丰明源引领国产突破 - 多相电源市场由海外龙头主导,进入壁垒和技术难度高,晶丰明源 2021 年发力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87] - 2022 - 2024 年产品不断推进,2024 年全系列产品量产,实现业务破局和规模销售,收入 0.43 亿元,同比增长 1402.25%,获多家厂商认证 [2][88][89] - 公司已量产多种多相控制器和 DrMOS 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处于国产厂商领先地位 [91] 3 拟并购易冲科技,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 2024 年 11 月拟收购易冲科技 100%股权,2025 年 4 月草案公告交易价格 32.83 亿元,业绩承诺方承诺充电芯片和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板块业绩 [97] - 易冲科技是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快速增长,无线充电芯片领域销售规模居全球前三、国内第一,与晶丰明源业务协同性高 [98][101]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 业务拆分 - LED 照明驱动芯片,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9.07/10.28/11.22 亿元,同比增速 4.45%/13.27%/9.22%,毛利率平稳 [105] - AC/DC 电源芯片,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可达 4.08/5.35/6.51 亿元,同比增速 49.34%/31.04%/21.74%,毛利率稳定在 43%上下 [106] -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可达 1.5/2.5/3.5 亿元,同比增速 247.81%/66.67%/40.00%,毛利率稳中有降 [107] - 电机控制芯片,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可达 4.77/6.67/8.68 亿元,同比增速 50.00%/40.00%/30.00%,毛利率保持稳定 [108] 4.2 费用率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4.00%、3.90%和 3.80%,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8.30%、8.00%和 7.50%,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50%、23.00%和 22.00% [110][111] 4.3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 选取可比公司,对应 2025 - 2027 年 PE 均值为 55/56/32 倍,预计晶丰明源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对应现价 PE 为 73/46/30 倍,2026 - 2027 年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给予“推荐”评级 [112][113]
潜在独角兽将以32.83亿卖给上市公司,近期成都收并购交易火热
搜狐财经· 2025-04-27 19:51
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 - 晶丰明源计划以32.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易冲科技为无线充电芯片及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涵盖无线充电芯片、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等,成立9年完成15轮融资,累计融资达数亿美元 [4] - 易冲科技股东共50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6.13%、10.57%、6.70%,创始人潘思铭通过多家企业实际控制股权 [5][6] 成都收并购市场动态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交易以股票支付为主 [8] - 时代邻里子公司收购成都合达联行科技2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8] - 实朴检测以5265万元收购四川中环联蜀环境81%股权 [8] - 九联科技筹划收购成都能通科技51%股份 [9] - 概伦电子拟收购成都锐成芯微100%股权及纳能微电子45.64%股权 [9] - 成都先导计划收购南京海纳医药约65%股权 [9] 企业背景与交易逻辑 - 易冲科技曾上榜《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F轮融资方包括上汽集团、蔚来资本等 [4] - 晶丰明源为电源管理芯片领域领先企业,认为双方业务具有高度互补性,整合后可提升产品组合竞争力 [4] - 成都并购活跃度提升,政策支持产业链整合,预计未来案例将持续增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