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Optimus

搜索文档
马斯克祸不单行!擎天柱负责人突然离职,特斯拉蒸发万亿市值
猿大侠· 2025-06-08 12:15
特斯拉高管变动 - 擎天柱Optimus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宣布离职,他曾领导该项目从概念发展到工厂应用[1][11][13] - Milan Kovac是特斯拉十年老将,从Autopilot核心工程师起步,后升任Optimus副总裁[10][11][13] - 离职原因官方未正式回应,本人称想更多陪伴家人[4][22] - 现任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将接替其职位[27][29] 擎天柱项目进展 - 项目已实现第二代双足机器人,能在工厂自主工作[11] - 机器人灵巧手逼近人类自由度,运动自主性提升[13] - 近期突破:可将人类第一人称视频学习内容直接迁移到机器人[14] - 计划扩展到第三人称视频学习,并通过强化学习提升可靠性[15] 特斯拉近期表现 - 股价创单日最大跌幅14%,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1][40] - 第一季度营收193.4亿美元同比下滑9%,汽车业务营收暴跌20%[39] - 彭博社预测电动汽车交付量将继续下降[41] 擎天柱发展规划 - 2024年将在弗里蒙特试点生产线生产,工厂部署数千台[35] - 预计2030年产量达100万台/年[36] - 马斯克称自主性和擎天柱是长期最重要事项[37] - 曾预测人形机器人将使公司市值提升至25万亿美元[38] Milan Kovac职业历程 - 2008年电气工程毕业,曾从事游戏开发[8] - 2016年加入特斯拉,历任Autopilot多个技术管理岗位[10] - 2022年升任Optimus负责人,推动技术突破[11][13] - 曾因马斯克批评PPT准备离职,后被挽留[19][20][21]
马斯克祸不单行!擎天柱负责人突然离职,特斯拉蒸发万亿市值
量子位· 2025-06-07 13:02
特斯拉市值与股价表现 - 特斯拉创下单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约10784亿元人民币)[1] - 近期股价持续下跌,单日跌幅超14%,为上市以来最大跌幅[41] Milan Kovac离职事件 - 擎天柱Optimus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宣布离职,其为特斯拉十年老将,曾领导Optimus从概念到工厂应用[1][2][11] - 离职原因称与公司无关,主要为陪伴家人[4][22] - 离职前刚被任命为Optimus副总裁,推动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及强化学习应用[13] Milan Kovac职业背景 - 2008年电气工程专业毕业,曾从事游戏开发,后加入特斯拉Autopilot团队[8][10] - 2022年升任Optimus负责人,主导机器人从概念到第二代双足机器人的开发[11] - 在特斯拉期间推动Autopilot迭代及Optimus平台搭建[23][24] Optimus项目进展 - Optimus已实现崎岖地形平衡行走,动作接近真人[13] - 两周前突破第一人称视频技能迁移技术,计划扩展至第三人称视角[14][15] - 2024年计划在弗里蒙特试点生产,年底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36] - 2030年目标年产量100万台[37] 特斯拉近期经营状况 - 第一季度营收193.4亿美元,同比下滑9%,汽车业务营收暴跌20%[40] - 营业利润3.99亿美元,同比下降66%[40] - 彭博社预测电动汽车交付量将因需求下降而下滑[42] Optimus战略地位 - 马斯克称自主性和Optimus是公司长期唯一重要事项[38] - 马斯克曾预测人形机器人将使公司市值达25万亿美元[39] - 2025年计划将Optimus送往火星,2031年前后运送真人[35] 人事变动与接任 - 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将接替Milan Kovac[27] - Ashok Elluswamy为特斯拉自动驾驶1号员工,曾提出占用网络技术[30] - 马斯克称二人为公司AI运营关键人物[31]
固态电池掘金机器人赛道!
起点锂电· 2025-05-24 16:56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首选能源方案,因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轻量化优势 [1][25] - 机器人赛道为锂电行业带来新增长点,预计2025年成为量产元年,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7][8] - 2027年将是全固态电池量产关键节点,但成本高企和标准化缺失仍是主要挑战 [26][27][30] 机器人终端阵营 - **车企系布局**: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6年产量达5-10万台,2027年突破100万台;小米CyberOne支持21个自由度;小鹏Iron拥有3000T算力;广汽GoMate采用轮足混合结构 [4][5][24] - **专业厂商动态**:宇树科技Unitree G1、优必选教育机器人、智元灵犀X2等2023年密集发布新品 [5] - **技术参数**:主流产品身高177-178cm,体重52-70kg,自由度15-38个,响应速度达0.5ms级 [4][5] 锂电企业机遇 - **市场潜力**:超40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宁德/亿纬/孚能等15家锂电企业已切入赛道 [1][7][10] - **技术协同**: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改进与机器人需求高度契合,蔚蓝锂芯/圣阳股份/欣旺达等已实现应用 [9][10] - **痛点突破**:需解决电解液爆炸风险(依赖固态电池)和研发成本压力(磷酸铁锂价格逼近成本线) [11] 电池形态适配性 - **圆柱电池**:占主流,如宇树H1搭载15Ah圆柱电池,适合人形机器人中心供电 [13] - **方形电池**:抗冲击性强,适用工业机器人搬运/焊接场景,支持CTP/CTC成组技术 [13] - **软包电池**:轻量化优势适配扫地/巡检机器人,未来固态技术将扩展其应用范围 [13] - **材料选择**:三元电池主导高端人形机器人,磷酸铁锂侧重家用/扫地机器人领域 [14] 固态电池进展 - **技术优势**:能量密度超500Wh/kg(欣旺达半固态)、续航提升50%(南都电源)、能耗降低80%(广汽GoMate) [19][21][24][25] - **企业布局**:孚能科技年内送样定制固态电池;德尔股份开发260Wh/kg模块化方案;上海洗霸突破480Wh/kg电解质 [18][20][23] - **应用案例**:创明新能源全极耳半固态电芯支持软通动力机器人4小时续航;广汽第三代机器人实现6小时续航 [16][17][24] - **产业化挑战**:当前成本为液态电池3倍,2027年前以小批量生产为主,需解决分布式供电设计问题 [26][27]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量产目标,配套扶持固态电池研发 [30] - **技术融合**:AI大模型(英伟达GR00T)、灵巧手设计(特斯拉22自由度)、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性能突破 [29] - **场景扩展**:工业/医疗机器人、机器狗等将成为固态电池试验场,倒逼产业链快速产业化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