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IP

搜索文档
演唱会如何曲终人不散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7
近期,辽宁省大连市准备举办多场演唱会,打造"跟着演唱会游美丽大连"城市文旅IP。这个暑期,通过 几乎"周周都有演唱会"的安排,大连将启动一波文旅消费的热潮。 依托演唱会的带动效应,还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环境。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 商环境,提升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产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美誉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打造"跟着演唱会来旅游"的城市文旅IP,需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演唱会不仅是"激活"城市活力 的动能之一,也能成为一张鲜活的城市旅游推荐名片。各地应借助特色文旅资源做足文章,让"行走的 GDP"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时,催生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旅活动,释放"唱响的文旅热"。 还可尝试推出丰富的"票根福利",乐迷借助演唱会的凭证,在指定时间内享受景区门票、特色美食、休 闲娱乐、住宿、交通等优惠政策活动,全力激活"演唱会+消费"新动能。 各部门需联动开展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保障工作,让消费者的演唱会之旅放心、安心、暖心、舒心。交 通部门要开通临时区间线路,缩短公交、地铁车次间隔,延长运营时间;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场馆 内外食品商户资质,对食品加工制作全程动态监控,守 ...
做强特色点亮夜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5
近来,全国越来越多地区"夜经济"火热兴起,夜食、夜娱、夜游、夜秀等业态红红火火,赏夜景、逛夜 市、品美食成为各地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选项。不久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之夜"街区开 街,创下了单日游客量21万人次的纪录。随着街区不断升级发展,持续引进商业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 的文化演艺街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涌入,街区直接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夜经济的繁荣,表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夜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提出,要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刻把握增强 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夜经济是繁荣城市商业、提升城市发展动力活力 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夜经济火起来的特色街区,无一不成 为城市闪亮的品牌名片。各地要抢抓发展时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夜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持续加 强夜经济生态建设,做强地域特色文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亮夜经济,不能停留在提供"逛吃逛喝"的消费场景上,更要有打动人心的文化滋养。要通过业态创 新、文化赋能,构建差异化、多样性的夜间消 ...
中国智慧旅游新加坡特展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5-23 02:54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表示,近年来,中国智慧旅游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虚拟现 实沉浸式体验到人工智能多语种导览,从数字化景区管理到文旅IP的创意开发,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 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丰富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会长吕汶骏说,新加坡致 力于拥抱智慧旅游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提供无缝衔接、个性化且便捷的旅行服 务。中新两国在智慧旅游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双方行业正积极交流理念、分享经验,共同提升旅游服 务水平,通过优势互补与经验互鉴,促进两国智慧旅游发展。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参赞于海英在致辞中表示,智慧旅游不仅让人们尽情享受"足不出户观天 下""一'页'看尽长安花"的乐趣,更催生了人们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向往空间,现代科技使旅游如虎添翼。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兼旅游办事处主任孔媛介绍,本次活动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增添了新的机遇和内涵。中新两国在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上形成 天然互补,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本次特展能够促进中新企业对接,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跨境 合作,探索VR、AI、大数据等技术在旅游场景中 ...
兴化入选全国文化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江南时报· 2025-05-14 08:04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 兴化市入选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成为江苏省两个入选地区之一 [1] - 公司定位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市、全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1] - 公司以"文化活水"润泽乡野 "产业动能"激活田园 打造乡村振兴"国字号答卷" [1] 产业链升级与文旅融合 - 依托"垛田"农业文化遗产和"河蟹之乡"双名片 采用"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升级 [2] - 打造"千垛花海"文旅IP 带动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发展 [2] - 构建国蟹"5G"版图 包括国蟹市场、预制菜产业园等 贯通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 [2] - 创新"链长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形成"一链一特色"发展格局 [2] - 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策略 深挖水乡文化基因打造田园美学空间 [2] 农业科技与品牌建设 - 建立"3+1"农技专家服务体系 实现乡镇派驻全覆盖 培养"新农人"群体 [3] - 构建优质粮食、特色水产"2+N"农业全产业链 [3] - 培优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十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 - 推进"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花海森林"示范区成为省级片区 [3] 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 - 成功申报省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创新鸡蛋价格、油菜等期货险种 [3] - 通过金融工具破解资金瓶颈 为乡村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3] - 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