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副产品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下好协调发展全国“一盘棋”——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二
新华网· 2025-11-01 13:19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题:下好协调发展全国"一盘棋"——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戴威、李松 协调,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优化区 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协调发展理念鲜明体现。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开局在即。记者观察到,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以扎实 举措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助力下好协调发展全国"一盘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一束光,照亮了长三角"创新链"牵手"产业链"的更多可能。 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 小吃街市人声鼎沸、古佛古寺游客流连、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每逢节假日,河北省正定县吸引八 方来客。得益于旅游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正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附近村民就业不愁、生活更美。 同步辐射光源,被誉为"前沿科研的眼睛",可以让微观世界纤毫毕现。然而,这样的装置目前在长 三角地区只有两座。如何让有限的科研资源满足更多研发需求? 今年,由合肥光源、浙江光电子研究 ...
澳大利亚楚商联合会会长:带动更多楚商回乡兴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09:36
记者 马芙蓉 澳大利亚楚商联合会会长、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会长李治峰。(受访者供图) 今年以来,湖北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促进楚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 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中澳国际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湖北推进"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行动的 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澳国际科技产业园并不是李治峰在湖北投资的唯一项目。今年1月,他创办的住澳集团与中国农谷(屈 家岭)未来食品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聚焦蛋白质、多肽原料、大健康和抗衰老产品开展科 技创新与产业合作,将深加工及终端产品制造环节落地中国农谷(屈家岭)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区。目 前,一期厂区初见雏形,预计明年投产。 中新网武汉10月17日电 题:澳大利亚楚商联合会会长:带动更多楚商回乡兴业 在湖北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西北方向一处地块,挖掘机、装载机轰鸣作响,工人忙碌的身影 穿梭其间。由澳大利亚楚商联合会会长、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会长李治峰投资兴建的中澳国际科技产业 园,正在进行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 李治峰介绍,中澳国际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275亩,将重点布局大健康与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与创投、 医疗、农副产 ...
临平:一村一种“共富味道” 一村一个共富工坊
杭州日报· 2025-10-16 10:40
项目概况与核心理念 - 浙江省启动“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项目,旨在将食品安全打造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1] - 项目为1256个行政村量身定制方案,实现“一村一策”精准帮扶 [1] - 核心理念是避免“一刀切”,让每个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 具体实施模式与成效 - 塘栖村聚焦枇杷、草莓产业,“塘栖枇杷”通过“电子身份证”实现品牌溢价30% [2] - 塘栖村以“村建民用”模式引进“草莓君智慧农业园”,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 [2] - 丁河村将分散小作坊集中成“鱼鹰共富工坊”,吸纳5家商户,年销售额超80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超4000元 [2] - 丁山河村利用废弃校舍改造工坊“老刀·幸福的院子”,以“非遗+食安”打造文化名片,使3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200多万元 [1][2] - 泰山村依托蜜饯产业,实现“部门+平台+电商+农户”合作模式 [2] 产业配套与质量保障 - 针对农村食品检测难题,浙江省构建“15分钟检测服务圈”,已免费检测14万批次 [2] - 通过健全产业链配套政策,解决农副产品存储难、附加值低问题,推动“田间货”升级为“畅销品” [2] - 全省食品类地理标志达575件,产值突破千亿元,惠及13万农户 [2]
苏青协作打通消费帮扶快车道——跨越山海,“青货”出高原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31
跨越山海,携手同行。昔日"养在深闺"的青海土特产,正跨越关山阻隔,源源不断"飞"上东部城市 的餐桌。一条以"消费"为引擎,连接牧场与厨房、高原与江南的产业振兴之路,正托起万千农牧户增收 致富的新希望。 一个平台,联通东西市场 红枸杞、黑枸杞、牦牛肉干、青稞产品……在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高原特产让人 目不暇接。交易中心电商运营总监李积鑫化身"高原导览员"热情介绍,"这些都是我们青海的'宝贝',品 质纯正,很多都'飞'到了江苏餐桌。" 2020年5月,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江苏省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建联营的农副产品在线交易 平台——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在海东市建立。交易中心成立以来,整合全省优质农林牧产品资源, 上线运行"西部优选"数字交易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商平台运营、农产品市场推介、销售渠道 对接等服务,现已聚集青海优质企业3000余家,累计上线青海特色农产品超2.8万件。 "光卖不行,还得保真!"李积鑫用手机扫描冬虫夏草包装上的二维码,"嘀"一声,虫草的"身份 证"跃然屏上——产地、检测报告一应俱全。这背后,是江苏技术团队打造的国内首个"虫草AI鉴真平 台",让每一份青海特产"有据 ...
探索广西产业风险管理新路径
期货日报网· 2025-09-30 02:27
活动概况 - 大商所联合广西多个金融监管及行业协会在南宁举办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 [1] - 活动旨在提升广西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工具开展风险管理的能力 [1] - 培训吸引上百家实体企业及期货经营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参加 包括广西投资集团 广西扬翔股份 广西北港油脂等企业 [1] 政府支持与期现融合现状 - 广西已设立47家期货交割库和32个交割品牌 推动开展超30个"保险+期货"项目 初步构建起期现联动的服务体系 [2] - 广西证监局表示将持续强化沟通协作 深化期货市场政策工具宣传 推动"保险+期货"业务常态化运作 [2] - 大商所在广西设立包括豆粕 生猪 木材等品种在内的多个交割库点及车板场所 "广西交割"便利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3] 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现状 - 2024年国内开展商品套保的上市公司有425家 参与率9.13% 较国际水平(标普500企业参与率86.5%)有较大差距 [4] - 有色金属 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参与率超35% 而建筑业 房地产业参与率不足1% [4] - 当前企业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较40年前放大了3~5倍 期货工具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4] 期货工具应用价值与误区 - 规范套保可使企业利润波动率降低60%以上 [5] -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存在三大认知误区 将套保异化为投机 片面追求"零风险" 忽视基差风险管理 [5] - 期货工具被比喻为企业经营的风险"防护盾"和资源"助推器" 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双重价值 [4] 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方法 - 企业可以结合期货衍生品提供现货中远期报价 对冲风险敞口 锁定合理收益 [6] - 提出"敞口管理三维模型"(价格维度 时间维度 数量维度)为企业建立科学套保体系提供方法论指导 [5] - 套保有效性评估需通过关键条款法 线性回归法等工具验证 企业需重点关注规则变动和对手方信用管理 [6]
农业银行湘西分行落地首笔“湘林碳票”质押贷款
金融时报· 2025-09-22 11:36
核心交易 - 农业银行湖南湘西花垣支行向湘西倍益康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放835万元贷款 [1] - 贷款采用"湘林碳票"质押模式 为绿色产业提供新型融资渠道 [1] - "湘林碳票"是湖南省林业局制发的标准化林业碳汇价值凭证 将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转化为可交易、可质押的绿色资产 [1] 融资机制创新 - "湘林碳票"通过科学计量林木生长周期内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金融资产 [1] - 花垣县十八洞村565.37公顷林地的39850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获得认证 [1] - 碳票纳入质押物范围解决了轻资产绿色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1] 资金运用效果 - 贷款有效缓解企业技术改造、原材料储备和季节性流动资金周转压力 [2] - 企业借助资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优化加工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2] - 贷款提供稳定金融保障 增强企业应对市场波动和拓展销售渠道的能力 [2] 战略意义 - 该业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激活湘西州丰富的林业碳汇资源 [1] - 农业银行表示将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研发力度 聚焦生态产业和低碳项目融资需求 [2] - 推动金融服务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2]
研判2025!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食品加工消费占比超9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1 09:27
行业概述 - 马铃薯全粉是以鲜马铃薯经多道工艺制成的含水量在10%以下的粉状或颗粒状产品 极大保留了细胞结构完整性和营养成分 [2] - 马铃薯全粉被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具有低脂肪 低糖分 低热量 高蛋白特性 并保留VB1 VB2 VC及钙钾铁等矿物质 [3] - 产品分为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两类 雪花全粉呈疏松雪花状 粒径80-120目 吸水性达自身重量2-3倍 颗粒全粉呈细小颗粒状 粒径100-160目 口感更细腻 [4] 市场需求 - 2024年马铃薯全粉需求量达17.07万吨 同比增长10.27% 主要受健康意识提升和新兴应用领域拓展驱动 [1][12] - 食品加工领域占比超90% 烘焙食品 方便食品 速冻食品为主要应用场景 植物基蛋白替代品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兴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 [1][11] - 2024年市场规模降至21.38亿元 受产品价格下滑影响 其中雪花全粉占比63.52% 颗粒全粉占比36.48% [1][12] 供给状况 - 中国为全球最大马铃薯产地 2024年产量约1870.8万吨 占薯类总产量超60% 为行业提供充足原材料 [11] - 2022年马铃薯产量从2015年1645.33万吨增至1788.3万吨 持续增产保障原料供应 [11] - 行业呈现"小生产 大市场 小规模 大群体"特征 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 头部企业产能差距较小 [13] 竞争格局 - 前十大企业产能总和仅占全国30.79% 市场集中度较低 代表企业包括雪川六盘山 甘肃爱味客 新疆科赛德等 [13][14] - 张家口弘基农业具备年产全粉2万吨能力 年处理马铃薯12万吨 投资额达4.33亿元 [14] - 山丹县芋兴粉业新建年产1万吨生产线 投资9650.8万元建设产业提升项目 预计2025年5月投产 [15] 技术发展 - 1989年中国创建首家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 2002年成功研发颗粒全粉回填加工工艺及成套设备 [6] - 2008年通过测绘仿制技术移植方式快速发展 但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 [6] - 2015年主粮化战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企业开发出马铃薯膳食纤维 马铃薯蛋白等新型产品 [6]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 规范食品生产质量安全 [7] - 政策引导行业向规范化 高质量方向发展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7][8] 产业链特征 - 上游为马铃薯种植 收购及设备包装行业 中游为加工企业 下游包括食品加工 家庭餐饮等领域 [9][10] - 下游食品制造业2025年1-7月营业收入12429.4亿元 同比增长1.7% 利润总额983.4亿元 同比增长2.8% [11] 未来趋势 - 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推动开发高膳食纤维 低GI值等功能性产品 [15] - 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源在替代肉制品和健康零食中应用增多 [15] - 企业将注重节水型生产工艺改造和碳足迹追溯系统等绿色发展措施 [16]
达州品牌闪耀中国国际商标节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41
展会期间,万源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巴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达州企业代表精彩亮相"四川馆",通过现场品鉴、商务洽谈、网络推广等形式, 让"达州造"商标品牌强势出圈,产品销量实现大幅上涨,达州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9月6日至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标节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成功举办。达州市市场监管局因组织工作成效显著,荣获"2025商标品牌节 贡献单位"证书。 近年来,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扣"品牌强市"目标,围绕特色产业构建"政企联动、产销协同、文化赋能"推广体系,强化商标品牌培育,推动农副产品、中 药材等"达字号"产品"出川出海",带动产业优势向品牌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件,地理标志产品15件,驰名商标7件,品牌 消费规模年均增长12%。 ...
聊城农副产品加工业营收破千亿,打造五大集群迈向“农业强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9-07 21:58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收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1] - 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544家[1] - 形成精品粮油加工 健康畜禽加工 绿色果蔬加工 生物制品加工 特色预制菜加工五大特色产业集群[1] 龙头企业实力 -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7家 其中国家级8家 省级64家[3] - 东阿阿胶为全国最大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商[3] - 嘉华生物大豆蛋白年加工能力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3] - 德能金玉米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前列[3] - 乖宝集团宠物食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3] - 凤祥集团肉鸡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并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保障产品[3] 发展战略与举措 - 实施"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发展思路[3] - 推动产业布局从"小散弱"向"深特精"转变[3] - 分类整合小微企业资源 加大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力度[4] - 建设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 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4] - 实施莘县浙商高端食品智造产业园 国宏生物3万吨高端大豆蛋白等延链强链补链项目[4] 品牌建设与推广 - 依托"聊 胜一筹"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4] - 培育冠县灵芝 临清桑黄 东昌葫芦 高唐锦鲤 莘县香瓜等特色品牌[4] - 通过"齐鲁农超" 预制菜"十百千" 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大展评"等省级平台强化宣传[4]
聊城|“新20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9-02 09:19
政策内容 - 聊城市出台《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共20条 整合原政策14条并新增16条内容 形成全新政策支持体系[1] - 政策重点聚焦制造业发展六大核心环节 包括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1] - 新增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 首次列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企业 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 "聊城优品" 产业链促进机构奖励 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政策[2] 产业发展现状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22年30.2%提高至2024年32.5%[3] -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 绿色化工 绿色建材 黑色金属加工三个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3] - 近三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达17.5%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6个[3] 企业培育成果 - 拥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 瞪羚等优质企业1166家 数量为2021年底的近10倍[3] - 培育省级"产业大脑"5个 省级DCMM贯标试点106个[3] - 建成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 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3] -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连续两年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