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零售车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对话PIX Moving曹雨腾:全新无人车产品不抢饭碗,做增量价值
钛媒体APP· 2025-10-29 08:37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基于滑板底盘的模块化智能汽车开发企业,同时从事L4无人车业务 [3] - 基于滑板底盘核心技术,公司已成功开发Robobus、无人清扫车、无人零售车等多款L4无人车产品,这些产品已进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公司在中国和日本布局了三座智能制造工厂,拥有基于自身滑板底盘的完整整车产品及自建制造体系,使产品成本大幅降低 [8] - 公司的无人车产品定位为“移动空间”服务车队,而非单纯的无人巴士,旨在提供增量价值和新商业模式 [8] 核心产品战略与市场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百城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于全球100座城市、1000个生活场景部署自动驾驶移动空间,预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出行 [9] - 公司不会单纯进入无人配送物流车市场参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新技术催生新商业模式,基于新产品打造新业态,帮助城市或乡村进行综合场景升级 [10] - 公司将于今年11月发布移动空间车队的场景,与城市区域合作打造“科技+文旅”场景,使无人车成为场景入口和旅游目的地 [9] 行业合作与赛事参与 - 公司是2025年Hitch Open世界AI竞速锦标赛的重要合作伙伴,为赛事提供统一的智能线控底盘平台,确保硬件支持的公平性 [2][4] - 公司支持赛事的开源政策,赛事产生的极限场景数据将完全开源,这些数据是训练物理智能大模型的稀缺资源,将极大推动生成式AI模型算法发展 [2] - 公司认为硬件统一的赛事模式让软件不断迭代升级,有机会在全球复制,并能带动更多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参与 [4][5] - 公司通过赛事链接产业资源,例如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奥特威尔开源软件的合作源于早期黑客马拉松活动,后续拓展至日本及全球合作 [6] 技术能力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的L4无人车技术目前可以顺利完成张家界天门山99道弯赛道,但时速预计不超过30公里,与竞速赛事不可相提并论 [5] - 公司以RoboBus为核心的自动驾驶产品已在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阿联酋、印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获得累计数亿元订单 [6] - 公司致力于打造低成本、开放式的自动驾驶硬件平台,降低行业创新门槛 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改装一辆商用车或乘用车做无人驾驶的基本套件成本超过100万元 [6] 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 - AI领域最缺乏具备实际动手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人才,公司一直与高校、工程师社区合作,从中获得人才并链接产业资源 [5] - 公司希望通过与赛事、高校合作让创新更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愿意深度参与这类活动以实现公司愿景 [6] - 公司建议AI竞速赛事未来应扩大参与者范围至各类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和机构,并延长筹备时间,同时拓展至自动驾驶不同维度的比赛 [7]
无人车狂奔背后的商业双面镜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3
行业增长与商业化拐点 - 无人车行业迎来商业化拐点,月销量从今年初的两三百台激增至接近2000台,增长约10倍 [3] - 新石器无人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保持月产超2000台,全年交付量有望突破1.5万台 [3] - 九识智能截至今年8月已在300多座城市运营超7000台无人车,累计里程超3300万公里,在手订单超1万台,行业爆发临界点为1万台运营规模 [3] - 预计明年即时物流与城市配送领域的无人车销量增幅将突破50% [1][6] 应用场景与客户拓展 - 无人车应用从最初的快递行业拓展至即时物流以及医药、零配件、纺织行业的城市配送场景,快递行业销量占比已从100%降至70%-80% [6] - 快递头部企业大规模采购无人车:圆通使用超500辆,极兔投入900辆,顺丰、中国邮政和申通采购量达上千台,其中申通今年计划投入2000台,中国邮政计划采购7000台 [5] - 为满足多元需求,企业开发不同规格产品,如九识智能L5车型载重达1800公斤,新石器零售车温度可降至零下22℃ [6] 运营效率与成本效益 - 无人车具备160公里超长续航能力,可近乎全天候运行,使快递员能专注于派件,派送效率提升约30% [1][4] - 根据试点数据,2辆无人车可替换1辆4.2米长的小型厢式货车,运营成本直接降低30% [1][4] - 菜鸟试点中,30辆无人车每日可从网点向驿站运输派送1500件快件,并从驿站揽收500件快件 [4] - 新石器X6无人车可承担约50公里接驳运输,单车单次可运输800-1000票快递 [3] 技术发展与政策环境 - 无人车从封闭场景逐步向开放道路拓展,得益于各地政府对路权开放接纳度上升,低线城市应用较多 [1][6] - 地图服务商的技术支持提升,平台调控能力实现秒级同步,可为复杂路况提供指引 [9] - 政策持续利好,今年5月商务部等八部门提出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8] 市场竞争与融资动态 - 行业获得大量资本关注:新石器获超10亿元C+轮融资,九识智能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白犀牛B轮融资累计近5亿元 [8]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售价下降,九识智能E6车型裸车价1.98万元,菜鸟新款无人车优惠后售价1.68万元 [8] - 新石器已实现单月盈利,现金流在近几个月转正,其商业模式核心被定位为提供运力服务而非单纯卖车 [9] 挑战与海外拓展 - 企业进入新国家或城市面临政策法规、信息安全、数据模型差异等本地化挑战,每一次拓新如同"重新创业" [1][7] - 即时物流场景对技术要求更高,路线需求无限且需随时调度,对技术、运营、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6] - 新石器在海外市场已打磨六年,需与当地政府沟通推动立法,并满足数据安全等本地化需求 [7]
声通科技亮相第十一届成都汽配展,盈利稳定持续拓展业务
财富在线· 2025-05-26 11:42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于5月22日开幕,主题为"融合、共享、趋势",展览面积达52000平方米,吸引770余家参展企业 [1] - 同期举办20余场活动,包括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大会,定位为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南向拓展的汽车产业盛会 [1] 绵阳展区亮点 - 绵阳展区面积108平方米,展出6类110余件科技产品,涵盖新能源整车、无人驾驶、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 [1] - 声通科技子公司四川声通玄武作为绵阳8家标杆企业之一参展,与重汽集团、新晨动力等企业共同展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成果 [1] - 声通玄武的无人零售车成为全场焦点,集成自动驾驶与智能服务功能,提供沉浸式自动售卖体验,获巡馆领导高度评价 [2] 绵阳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绵阳汽车规上企业达101家,产业产值301.31亿元,同比增长18.33% [2] - 已构建涵盖整车、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轻量化材料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2] - 市贸促会表示参展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加强经贸合作平台建设 [3] 声通科技财务与资本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1.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0.4亿元,毛利率43.7%,调整后净利率11.6% [3] - 调整后净利润剔除"可赎回注资变动"影响,该变动源于对赌条款下的金融负债会计处理 [3] - 上市发行价152.1港币/股,截至8月21日股价超222.0港币/股,上市后对赌条款终止,"可赎回注资变动"负面影响清零 [4] 未来发展规划 - 声通科技计划在无人驾驶领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3] - 公司期待通过展会平台加强国内外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
特写:东京青年访华团感受中国发展脉动
新华社· 2025-05-19 21:58
中日青年交流活动 - 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井上正顺带领50人青年访华团重返北京语言大学母校 与中国青年深入交流 [2] - 访华团成员板谷恒希半年内5次来华旅游 对中国现代化城市景观(重庆摩天大楼)和饮食文化(火锅)印象深刻 [2][3] - 日本青年体验北京文化地标(故宫 长城)及现代智能产业设施(京东物流园区 自动驾驶示范区) [3][6] 中国物流与智能科技发展 -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北京智能产业园占地14万平方米 配备100多台"地狼"AGV机器人 实现货架自动搬运 [3] - 京东物流无人机载重10-15公斤 已在山区试飞提供物流解决方案 [3] -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600平方公里 吸引30余家企业投放超千台自动驾驶车辆 累计测试里程3500万公里 [6] - 示范区开放无人配送车 智能网联巴士 无人零售车等应用场景 日本青年试乘无人驾驶小巴 [7] 日本青年对中国发展的观察 - 庆应义塾大学学生堀家爱评价中国近20年"翻天覆地变化" 认为中国处于时代前沿 [4] - 大阪大学小原贤慎关注机器人领域 对中国物流园区的高效运作和速度表示赞叹 [4] - 森翔子对无人驾驶小巴在真实道路运行感到震撼 称"体验到未来感" [7] 中日交流项目规划 - 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计划未来再次组织访华团重访北京 持续推动青年交流 [9]
起源硅谷,深耕日本,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成功出海30国|出海踏浪者
36氪· 2025-05-06 16:40
公司概况 - PIX Moving起源于美国硅谷 专注于滑板底盘技术和无人驾驶机器人解决方案 已获得SOSV 勘设股份 TIS株式会社等投资 2024年底完成B1轮融资 由浙商创投领投 资金来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湖州长三合控股集团[1] - 公司采用全球化战略 先从日本 欧洲等高需求市场切入 已实现量产并积累稳定客户 计划拓展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同时在国内围绕园区 通勤等场景布局 如与广州白云山景区合作投放RoboBus[2] - 截至2024年底订单达数亿元人民币 市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 拥有数百客户和合作伙伴[7]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RoboBus为10座以内小型无人驾驶巴士 可改装为自助零售店(RoboShop) 景区接驳车 园区通勤工具等 基于滑板底盘技术实现模块化设计 2025年获德国iF设计大奖[1][5][11] - 技术关键为线控系统(类似"小脑") 已在中欧美申请200余项专利 采用AIGC+数字柔性制造 通过金属3D打印 无模具成型等技术减少60%零部件 缩短开发周期并支持小批量定制[9] - 衍生产品包括与欧洲主机厂合作的L7e级新能源车Robo-EV 移动储能机器人 室内服务机器人等[7][11] 市场策略 - 日本为核心市场 2030年巴士司机缺口达3.6万人 2023年修改道交法允许L4自动驾驶 公司通过本地建厂(神奈川) 与TIS成立合资公司 团队扩充至40人等措施深耕市场[4][7][13][14][16] - 采用"先教育后商业"模式 早期通过高校合作 培训项目建立信任 2024年6月合资公司成立后获批量订单[13][14] - 欧洲市场受法规限制进展较慢 但通过Robo-EV车型切入 中东订单快速增长 采用云端设计+本地3D打印的分布式制造应对贸易壁垒[7][12] 产能布局 - 浙江湖州新建工厂年产能1000辆RoboBus 选址看重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和人才优势 研发部门拟落地杭州[11] - 日本神奈川工厂强化本地化生产 满足合作伙伴实地验厂需求[14][16] 行业洞察 - 全球巴士司机短缺催生数亿元需求 尤其欧美日韩老龄化严重 如日本2022年巴士司机平均年龄53岁[4] - 智能机器人分为三类:关节机器人(如机械臂) 空中机器人(无人机) 轮式机器人(PIX所属领域)[8] - 小众场景(如乡村公交 景区接驳)对大车企吸引力低 但适合公司柔性制造技术快速响应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