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链卫星模拟器
icon
搜索文档
“星舰”第十次试飞有哪些突破
齐鲁晚报· 2025-08-29 08:39
发射任务概述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于8月26日完成第十次试飞 实现所有核心目标[1] - 火箭总长约120米 由可重复使用的70米"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组成[1] - 本次试飞因地面系统故障和天气原因两度推迟后顺利实施[2] 技术突破与测试成果 - 首次在太空进行有效载荷部署演示 发射18分钟后将8颗"星链"卫星模拟器部署在亚轨道[2] - 飞船成功点燃一台"猛禽"发动机 实现在轨再点火 验证脱轨燃烧关键技术[2] - "超级重型"助推器完成返航燃烧并在预定海域受控溅落 测试中主动关闭三台主发动机中的一台并启用备用发动机[2] - 飞船发射40多分钟后受控再入大气层 利用4个襟翼实现姿态控制 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3] - 重返大气层阶段进行多项耐热极限测试 包括拆除部分隔热瓦 测试多种金属隔热材料和配件性能[3] 历史试验情况 - 今年前几次试飞均失败:1月和3月第七、八次试飞中第二级飞船上升阶段解体[1] - 5月第九次试飞第一级助推器爆炸 第二级飞船入轨后失控[1] - 6月静态点火测试发生严重爆炸[1] 行业影响与评价 - 试飞表明项目正重回正轨 暂时回应了关于"严重工程缺陷"的批评[3] - 未来将承担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运输任务 在NASA"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4] 现存技术挑战 - 助推器33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在上升阶段意外关闭[3] - 飞船再入阶段部分后襟翼被烧穿[3]
新闻分析|“星舰”第十次试飞有哪些突破
新华社· 2025-08-28 15:47
核心观点 - 星舰第十次试飞实现所有核心目标 为设计优化提供关键数据 [1] - 试飞完成首次有效载荷部署 助推器受控溅落 飞船再入测试等多项突破性进展 [1][2] - 试飞验证回收路径可行性 备用发动机应急方案及耐热性极限测试 [2][3] - 项目未来将承担地月轨道及火星运输任务 在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 [3] 技术突破 - 首次在太空部署8颗星链卫星模拟器 验证太空部署机制和飞行控制能力 [2] - 飞船成功点燃猛禽发动机 实现在轨再点火 验证脱轨燃烧关键技术 [2] - 助推器执行返航燃烧并在预定海域受控溅落 验证回收路径可行性 [2] - 助推器主动关闭三台主发动机中的一台 启用备用发动机完成着陆燃烧测试 [2] - 飞船利用4个襟翼实现姿态控制 完成着陆翻转及燃烧后在印度洋预定区域溅落 [2] - 重返大气层阶段拆除部分隔热瓦 测试脆弱区域压力及多种金属隔热替代材料 [3] - 测试飞船配件耐热性能和结构性能 收集数据优化隔热系统 [3] 试飞背景 - 前几次试飞均失败 第七和第八次试飞中第二级飞船上升阶段解体 [1] - 第九次试飞第一级助推器爆炸 第二级飞船入轨后失控 [1] - 6月静态点火测试发生严重爆炸 凸显系统技术难度高且试验风险大 [1] - 本次试飞因地面系统故障和天气原因两度推迟 [1] 行业影响 - 试飞近乎完美 暂时回应针对星舰存在严重工程缺陷的批评 [3] - 使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美国航天局对项目重回正轨感到放心 [3] - 33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在上升阶段意外关闭 部分后襟翼再入阶段被烧穿 仍需改进 [3]
一文读懂星舰“十飞”:没有筷子夹火箭,飞船完成“关键一跃”
36氪· 2025-08-27 21:04
星舰第十次综合飞行测试任务执行情况 - 星舰第十次综合飞行测试于北京时间8月27日成功进行 原计划8月25日执行但因地面系统故障和天气原因推迟两天 [1] - 测试由第二代星舰S37飞船和B16超重型助推器组合体执行 重点包括飞船和助推器性能可靠性测试以及星链卫星模拟器部署任务 [1] - 助推器成功完成着陆燃烧阶段测试后溅落墨西哥湾 二级飞船完成卫星模拟器部署 猛禽发动机太空点火 再入大气层及溅落印度洋等全部任务 [2] 本次飞行测试具体任务内容 - S37飞船飞行全程预计用时1小时06分钟 执行释放8颗模拟星链卫星任务 模拟卫星尺寸与下一代星链卫星相当 将在亚轨道飞行后再入大气层烧毁 [4] - 飞船测试重点包括收集隔热部件改进后数据 验证安装在飞船上的功能性捕捉连接件的热性能与结构极限 以及测试后缘襟翼结构极限 [6] - B16助推器主要进行飞行极限测试 在美国湾近海着陆点收集非标准工况下的真实性能数据 [5] - 助推器在着陆燃烧过程中主动关闭1台中心发动机 测试中间环备用发动机补位能力 末期仅用2台中心发动机实现海面悬停 [6] 星舰组合体技术规格与迭代进展 - 星舰组合体总高123米 直径9米 有效载荷能力100-150吨 助推器高71米 推进剂容量3400吨 [12] - B16助推器搭载33台第二代猛禽发动机 单台起飞推力230吨 总推力超过7500吨 [8] - 本次采用全新B16助推器 基于以往飞行测试数据优化 于今年2月进行低温测试 6月完成全时段静态点火测试 [7][8] - 原计划采用S36+B16组合体 但S36飞船在6月18日装填燃料时出现故障损毁 后调整为S37+B16组合体 [10] 历史飞行测试问题与改进措施 - 第九次飞行测试中B14.2助推器采用最大17度攻角飞行 导致燃料结构失效引发爆炸 解决方案为降低攻角最大限度减少结构失效可能性 [13][15][16] - S35飞船因主燃料箱增压系统扩散器失效导致姿态偏差 跳过有效载荷部署任务 工程师已重新设计燃料扩散器以降低结构应力 [17] - S36飞船事故原因为有效载荷舱段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存在未检测出的损伤 解决方案包括降低工作压力并增加额外检查验证测试 [18] 公司发射计划与产能建设 - 短期目标为未来三次发射每三至四周一次 2025年计划发射25次星舰 [21] - 标志性看点包括星舰飞船返场捕获试验及真正开始部署星链卫星 [21] - 星舰基地星舰工厂产能不断提升 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新发射与测试基础设施持续建设以支持高频发射 [21]
马斯克的星舰试飞又炸了,成功上天却功亏一篑
36氪· 2025-05-29 17:37
星舰第九飞核心成果 - 使用"二手"超重型助推器完成首次重复发射任务,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发射模式[7][9][13] - 星舰飞船达到历史最高飞行高度并完成引擎关闭滑行阶段,突破前两次试飞记录[3][18][26] - 助推器完成压力测试,仅点燃13台发动机模拟故障条件,验证非理想状态下的表现[14] 技术突破与验证 - 第二代星舰飞船改进隔热瓦设计,上升阶段未出现明显损坏,但再入大气层能力仍未验证[34] - 超重型助推器复用技术取得关键进展,为提升未来复用率奠定基础[33][34] - 飞船载荷舱门故障导致无法部署星链卫星模拟器,暴露子系统可靠性问题[19][21] 火星计划进展与挑战 - 2026年火星转移窗口前需完成10次成功试飞,目前9次试飞中5次失败[28][30] - 需攻克在轨加注、飞船回收等关键技术,当前二代飞船尚未完成完整任务链[28][34] - 公司加速测试节奏,半年内完成3次发射,计划后续每3-4周发射一次[36][37] 战略方向与研发理念 - 采用"快速失败"机制,通过高频试错迭代技术,不追求消除所有风险[39][40] - 同步推进NASA载人登月项目(2027年)与火星无人任务(2026年)双线目标[31] - 总部升级为"Starbase"城市规模,整合资源支持密集测试[33]
突发!“星舰”空中解体!
券商中国· 2025-05-28 11:48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未能按计划溅落在墨西哥湾 [1][2] - 火箭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后失控 残骸将落入印度洋水域 [1][3] - 飞船出现燃料泄漏 未能完成8颗星链卫星模拟器部署任务 [2][3] 技术验证重点 - 首次实现B14.2助推器成功复用 但在着陆过程中发生爆炸 [3] - 测试更偏向验证助推器复用 以缩短发射间隔周期 [3] - 尝试对飞船进行"减配"设计改进 优化载荷能力和商业价值 [3] 火箭设计参数 - 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两级可重复使用部件组成 [4]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 [4] - 设计目标为运送人和货物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4] 历史试飞情况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均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4] - 前两次试飞中第二级飞船都在上升期间快速解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