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景顺长城价值边际
icon
搜索文档
均衡基金经理正在陆续离开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6-04 14:57
公募基金行业老将流失与均衡风格稀缺 - 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新老交替时代,周海栋、曹名长、鲍无可等均衡风格老将相继离职,继任者风格差异大且难以延续老将投资理念 [1] - 鲍无可产品由邹立虎(周期)、张仲维(科技)、王勇(大类资产配置)等不同风格基金经理接管,仅刘苏风格相近但更侧重食品饮料(2018年起该行业持仓持续高于其他行业) [1][2] - 周海栋继任者同样存在风格分化现象,包括行业比较型、科技成长型和相对均衡型等多种类型 [4] 老将稀缺性与市场表现 - 全行业3850名基金经理中仅27.58%从业超7年,超10年者更稀缺 [6] - 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2019-2024年年化收益27.82%,远超沪深300的4.16%,2022-2023年市场低迷期仍保持正收益 [8] - 2019年以来连续6年正收益的主动权益产品仅14只,其中8只未更换基金经理,5只由鲍无可和周海栋管理 [8] 老将流失原因分析 - 规模增长困境: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耗时6季度份额从2.26亿份增至14.57亿份,而鹏华碳中和成长基金单季度份额就从10.51亿飙升至69.13亿份 [9] - 职业晋升受阻:2020-2022年68%的副总晋升案例中,鲍无可业绩优于高管但未获晋升,周海栋止步于权益投资总监 [11][12] - 行业激励机制变化:限薪政策与赛道型基金经理更易获得规模增长形成双重压力 [12] 均衡风格基金经理培养困境 - 新生代基金经理倾向选择已验证的成长股路径,2019年后新发产品中成长风格占比从65.29%升至76%,均衡风格从27.67%降至18.58% [14][15] - 多基金经理制度兴起,通过专业分工组合替代单一均衡型基金经理,降低培养全能型人才动力 [17] - 历史数据显示均衡风格基金经理牛市表现稳定(如大成徐彦、中泰姜诚连续5年战胜基准),但新生代知名度远不及成长股明星 [18][20] 行业格局变化与历史经验 - 主动权益基金风格从多元化走向单一化,成长股集中度提升挤压均衡基金生存空间 [14] - 均衡风格基金经理能带来品牌增值:中泰资管2022-2024年规模逆势增长,安信基金人事变动引发行业关注 [20] - 历史教训表明押注单一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波动剧烈,而均衡风格产品舆情风险更低 [20]
知名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接任者都是什么水平?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多为市场老将,但风格迥异。 | 作者 | | 破浪 | | --- | --- | --- | | 编辑 | | 小白 | 上个周末,公募界发生了不少事——张坤卸任易方达副总,选择专注投资,同时4月份就传出离职的 鲍无可也正式官宣了。 4月初,鲍无可在管的多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且增聘的多是市场老将,这一风向被市场解读为鲍师 傅要离职了,毕竟"增聘"这一举动几乎是基金经理离任前的"标配"。 因而,鲍无可的离职是意料之中,但走的这么快风云君还是有些稍感意外,业内不少人猜测他的下一 站或为私募。 这两年,不少绩优基金经理纷纷卸任出走,公募基金难道真要变成"私募的黄埔军校"? 注:如无特殊说明,全文数据截至2025年5月16日。 年化回报超15%的十年老将退场 鲍无可是市场里少数的"双十"基金经理之一,即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超过10年、年化回报高于10%,他 目前只服务过景顺长城一家公募,而且一干就是15年多。 2009年12月,鲍无可加入景顺长城,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职务,2014年6 月开始管理基金,后做到投资部投资副总监。 净值走势上,鲍无可管理的基金整体走势平稳向上,是业内为数不多、确实能让 ...
景顺长城基金痛失权益“老将”,火速集结 “黄金战队”接棒
搜狐财经· 2025-05-20 18:11
基金经理变动 - 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 卸任全部8只产品管理职务 [2] - 离职前管理规模达271.86亿元(2024年二季度峰值) 一季度末降至162.07亿元 较高峰下降40.38% [9][10] - 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任期回报374.75% 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 最大回撤仅11.31% [3] 投研团队调整 - 4位资深基金经理接棒 包括刘苏(年化12.4%)/张仲维(年化12.25%)/邹立虎(年化6.12%)/王勇 [14][15][16][17] - 接任团队风格各异 覆盖价值/科技/周期/资产配置等不同领域 [17] - 刘苏当前管理规模155.2亿元 张仲维管理80.67亿元 邹立虎管理225.17亿元 [14][15][16] 公司经营数据 - 管理总规模达6151.45亿元(2025Q1) 债券型占比35% 货币型1843亿元 混合型1187亿元 [19] - 混合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9月高点下降42% 从2149.97亿元降至1187亿元 [22] - 2021-2024年连续三年业绩下滑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1.93% 净利润下降19.09% [21][22] 其他核心产品表现 - 千亿顶流刘彦春当前管理规模410.2亿元 较高点1163亿元下降65% [23] - 刘彦春代表产品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近一年回报-13.77% 6只产品前十大持仓高度重合 [24] - 公司年化回报超10%的基金经理还包括农冰立/杨锐文/曾理/董晗等 [26]
景顺长城名将出走,知名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17:16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变动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卸任旗下8只在管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超150亿元 [1] - 鲍无可管理的8只产品合计规模达162.07亿元,其中景顺长城价值边际A任职回报62.60%,年化回报10.87%,同类排名前2% [2] - 景顺长城基金在管公募产品规模为6151.45亿元,其中货币基金1843.87亿元,非货基金4307.58亿元 [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职回报374.35%,年化回报15.36% [2]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任职回报185.32%,年化回报12.39% [2] - 华商基金周海栋离任前管理资产规模达293亿元 [4] 行业变动趋势 - 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138位基金经理离任,远高于去年同期 [1] - 华夏基金周克平3月8日卸任全部在管产品,随后从公司离任 [4] - 工银瑞信基金"FOF一哥"蒋华安4月17日卸任9只FOF基金经理 [5] 基金公司应对策略 - 景顺长城在鲍无可离职前已陆续为其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3] - 行业普遍采用提前增聘再卸任的策略减少基金经理变动冲击 [5] - 公募基金转向团队化运作,持续"去明星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