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
icon
搜索文档
知名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接任者都是什么水平?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多为市场老将,但风格迥异。 | 作者 | | 破浪 | | --- | --- | --- | | 编辑 | | 小白 | 上个周末,公募界发生了不少事——张坤卸任易方达副总,选择专注投资,同时4月份就传出离职的 鲍无可也正式官宣了。 4月初,鲍无可在管的多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且增聘的多是市场老将,这一风向被市场解读为鲍师 傅要离职了,毕竟"增聘"这一举动几乎是基金经理离任前的"标配"。 因而,鲍无可的离职是意料之中,但走的这么快风云君还是有些稍感意外,业内不少人猜测他的下一 站或为私募。 这两年,不少绩优基金经理纷纷卸任出走,公募基金难道真要变成"私募的黄埔军校"? 注:如无特殊说明,全文数据截至2025年5月16日。 年化回报超15%的十年老将退场 鲍无可是市场里少数的"双十"基金经理之一,即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超过10年、年化回报高于10%,他 目前只服务过景顺长城一家公募,而且一干就是15年多。 2009年12月,鲍无可加入景顺长城,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职务,2014年6 月开始管理基金,后做到投资部投资副总监。 净值走势上,鲍无可管理的基金整体走势平稳向上,是业内为数不多、确实能让 ...
景顺长城基金痛失权益“老将”,火速集结 “黄金战队”接棒
搜狐财经· 2025-05-20 18:11
基金经理变动 - 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 卸任全部8只产品管理职务 [2] - 离职前管理规模达271.86亿元(2024年二季度峰值) 一季度末降至162.07亿元 较高峰下降40.38% [9][10] - 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任期回报374.75% 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 最大回撤仅11.31% [3] 投研团队调整 - 4位资深基金经理接棒 包括刘苏(年化12.4%)/张仲维(年化12.25%)/邹立虎(年化6.12%)/王勇 [14][15][16][17] - 接任团队风格各异 覆盖价值/科技/周期/资产配置等不同领域 [17] - 刘苏当前管理规模155.2亿元 张仲维管理80.67亿元 邹立虎管理225.17亿元 [14][15][16] 公司经营数据 - 管理总规模达6151.45亿元(2025Q1) 债券型占比35% 货币型1843亿元 混合型1187亿元 [19] - 混合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9月高点下降42% 从2149.97亿元降至1187亿元 [22] - 2021-2024年连续三年业绩下滑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1.93% 净利润下降19.09% [21][22] 其他核心产品表现 - 千亿顶流刘彦春当前管理规模410.2亿元 较高点1163亿元下降65% [23] - 刘彦春代表产品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近一年回报-13.77% 6只产品前十大持仓高度重合 [24] - 公司年化回报超10%的基金经理还包括农冰立/杨锐文/曾理/董晗等 [26]
让风云君看得头疼,跑赢业绩基准到底有多难?连续五年跑赢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只有这些!
市值风云· 2025-05-20 18:02
单个一年两年跑赢并不难,但要持续稳定跑赢绝非易事! 作者 | 破浪 编辑 | 小白 5月7日一份《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出炉,这份公募改革方案可以说是一次开颅手 术式的深度变革,风云君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 (来源:市值风云APP) 文件中,多次强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要性,比如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等等。 跑赢业绩基准很难吗? 业绩比较基准对公募基金而言,类似一个"及格线",简而言之就是基金在成立时会设立一个标准,基 金经理以此为基准目标,努力跟紧基准然后做超额。 当前多数基金以沪深 300、中证 800、中证 500 为业绩比较基准,其中以沪深300为业绩比较基准的主 动基金规模甚至近半。 一季度这些基金持仓相对沪深 300 低配方向主要集中在非银、银行等金融板块中,因而前几天金融板 块的大爆发被市场认为是主动基金在增持权重较低的股票,目的是为了降低和业绩基准之间的跟踪误 差。 随后多位公募人士表示该说法不准确、不专业,公募近期没有大调仓,即使未来要优化业绩基准,调 整的也是基准本身,目的是使基金产品更加"名副其实",根本无需大规模调仓 ...
张坤卸任高管、鲍无可离职,公募告别明星时代,基金经理团队制或成主流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54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现在监管鼓励基金经理团队制,相当于大家比较公开透明,相互之间策略能够分享。"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样也好,只要基金公司能保证团队架构的基 本稳定,走一两个人没事。"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加速。 近期,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正式离职,"公募一哥"张坤官宣卸任易方达副总,过去基金行业"投而优则仕"的潮流出现逆转。 据统计,截至5月19日,今年已有141位基金经理离任,超过去年同期。过去的2024年,基金经理离任数量续创新高,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中 庚基金丘栋荣等知名基金经理。 知名基金经理离职传闻落地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连发8条公告,宣布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于离职,其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也同时卸任。 公告还透露,鲍无可不会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并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此前的4月12日起,鲍无可旗下8只基金产品接连增聘基金经 理,已引起业内人士以及投资者的猜测。 公开资料显示,鲍无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具有 17 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担任平安证券行业研究员,2009 年 12 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 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4 年 ...
景顺长城名将出走,知名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17:16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变动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卸任旗下8只在管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超150亿元 [1] - 鲍无可管理的8只产品合计规模达162.07亿元,其中景顺长城价值边际A任职回报62.60%,年化回报10.87%,同类排名前2% [2] - 景顺长城基金在管公募产品规模为6151.45亿元,其中货币基金1843.87亿元,非货基金4307.58亿元 [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职回报374.35%,年化回报15.36% [2]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任职回报185.32%,年化回报12.39% [2] - 华商基金周海栋离任前管理资产规模达293亿元 [4] 行业变动趋势 - 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138位基金经理离任,远高于去年同期 [1] - 华夏基金周克平3月8日卸任全部在管产品,随后从公司离任 [4] - 工银瑞信基金"FOF一哥"蒋华安4月17日卸任9只FOF基金经理 [5] 基金公司应对策略 - 景顺长城在鲍无可离职前已陆续为其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3] - 行业普遍采用提前增聘再卸任的策略减少基金经理变动冲击 [5] - 公募基金转向团队化运作,持续"去明星化" [1]
景顺长城名将鲍无可离职,年内超百位基金经理“出走”
环球网· 2025-05-18 10:21
基金经理变动 - 景顺长城基金核心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于5月16日离职,其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同日卸任 [1] - 鲍无可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2014年6月起担任基金经理,离职前担任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投资经理年限近11年 [1] - 截至卸任前,鲍无可管理规模达162.07亿元,旗下在管产品包括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混合等多只明星基金 [1] 投资业绩表现 - 鲍无可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任职回报374.75%,年化回报15.37% [3]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任职回报185.82%,年化回报12.42% [3] - 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混合任职回报97.09%,年化回报14.08% [3] 市场观点 - 鲍无可在今年一季报中表达对AI的关注,认为DeepSeek的出现对全球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3] - 他指出Transformer技术红利已被充分挖掘,后续AI行业技术发展需寻找新迭代点 [3] - 若缺乏新突破,AI能力或止步当前,这对大部分AI相关公司不利 [3] 离职影响 - 今年4月12日,景顺长城已为鲍无可管理的多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包括刘苏、张仲维、王勇等 [3] - 年内已有135位基金经理离职,反映出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加剧 [4] - 资深基金经理离职可能给原基金公司带来投研团队衔接、投资策略延续等挑战 [4] 行业趋势 - 市场关注景顺长城后续投研团队衔接安排,考验公司投研体系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团队化建设延续投资策略稳定性 [4] - 基金行业需要解决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完善投研体系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问题 [4] - 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基金经理变动后基金产品的后续表现 [5]
传言落地!明星基金经理确认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19:53
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 - 景顺长城基金于2025年5月17日发布8则公告,宣布鲍无可卸任包括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型基金在内的8只产品,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 [1] - 离职前管理基金总规模达162.07亿元,最佳任期回报率为375.01%,累计任职时间10年又326天 [9][10] - 接管其产品的四位接任者均为从业超过15年的资深基金经理 [4] 投资业绩与风格 - 最近5年产品最大收益率94.31%,最大回撤仅11.31%,波动率和回撤控制优于90%同类产品 [5] - 持仓风格强调低估值,重仓股市盈率、市净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牛市表现平稳但熊市抗跌能力突出 [11] - 长期重仓紫金矿业并精准把握其上涨周期,2022年四季度开始布局并在2023年一季度后逐步减仓 [11] - 明确回避AI概念股,认为Transformer技术红利已见顶,需等待新迭代点出现 [11] 公募行业变革影响 -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叠加2023年费率改革和降佣政策,对券商研究所收入造成连续冲击 [13] - 公募佣金率从万八降至万四,倒逼基金提升产品收益能力,市场更青睐能穿越周期的资深研究员 [13] - 年轻研究员晋升首席机会减少,行业首席高薪挖角现象将集中于资深专家群体 [14]
多名公募老将同日卸任引关注,年内基金经理离职潮持续发酵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7:30
公募基金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5月17日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涉及景顺长城、华夏基金、鹏华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单日共有27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2][3] - 年内公募基金经理变动已达138起,同比增幅22.1%,行业人才流动加速趋势显著 [2][5] - 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3年增加15.71%,连续四年离任人数超300位 [5]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案例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卸任8只在管基金(总规模162.07亿元),其代表作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期回报374.75%,年化回报15.37% [3] - 华夏基金郑鹏离任2只QDII基金(华夏全球股票QDII任期回报44.23%,华夏海外聚享混合QDII任期回报63.98%),其离职被视为公司QDII业务重要调整 [3] - 鹏华基金刘涛、宝盈基金侯嘉敏(任期亏损53.93%)、中航基金汪应伟等资深人士同日卸任 [4] 行业变动驱动因素 - 市场波动加剧导致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压力增大,部分因考核未达标被动离职 [6] - 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收益基金经理物质回报与付出不匹配 [6] - 行业"去明星化"趋势加速,如张坤、杨谷等副总级基金经理回归投资一线,反映对专业能力的重新重视 [6] 投研体系转型方向 - 基金公司需完善平台型、团队制投研体系,提升研究覆盖深度和市场响应速度 [6] - 通过体系化运作替代个人明星效应,强化投研整体能力 [6]
官宣!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
证券时报· 2025-05-17 16:03
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事件 - 景顺长城基金核心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于5月16日离职,卸任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 [1][3] - 鲍无可管理总规模达162.07亿元,包括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混合等明星产品 [1][4] - 其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任职回报达374.75%,年化回报15.37%,展现长期价值投资有效性 [6] 基金经理业绩与市场影响 - 鲍无可管理的多只产品实现超额收益,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混合任职回报分别为185.82%和97.09% [6] - 鲍无可在一季报中表达对AI技术发展的关注,认为DeepSeek能力追平OpenAI后行业需寻找新迭代点 [7] - 其离职前已有增聘基金经理动作,市场对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衔接与策略稳定性存关注 [7] 行业离职潮与政策背景 - 2024年截至5月16日,全行业135位基金经理离职,较去年同期108人增长25% [9] - 华安基金李欣、华商基金周海栋(管理规模293.47亿元)等百亿级基金经理年内相继离职 [9]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基金经理考核,薪酬与长期业绩挂钩加速职业调整 [10][11] - 行业转向"去明星化"与团队化转型,头部公司弱化个人品牌依赖 [11]
鲍无可或将离职?景顺长城四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增聘后业绩如何
华夏时报· 2025-04-25 08:49
基金经理变更 - 景顺长城基金连发四则公告,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管理的四只产品集体增聘四位资深基金经理,包括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价值发现 [2] - 增聘的四位基金经理均为资深投研人员,包括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从业经验均在15年以上,且均担任过基金经理或研究部负责人 [3][4] - 行业通常采用"老带新"模式,此次"老将共管"引发市场猜测鲍无可可能离职,但公司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目前鲍无可仍管理相关产品 [3] 基金经理背景 - 刘苏具有20年从业经验,曾任鹏华基金基金经理,现任景顺长城研究部总经理 [3] - 邹立虎具有15年从业经验,曾任国投瑞银基金基金经理,现任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 [4] - 张仲维具有15年从业经验,曾任宝盈基金海外投资部总经理,现任股票投资部总监 [4] - 王勇具有20年从业经验,曾任新华资产基金投资部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首席资产配置官 [4] 基金业绩表现 - 增聘后12天内,四只基金中三只净值上涨: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净值从1.5335升至1.5425,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净值从2.177升至2.191,景顺长城价值发现A1净值从1.0927升至1.1005 [5][6] - 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A净值微跌,从1.2086变为1.2083 [6] - 四只基金重仓股高度重叠,紫金矿业在三只产品中为第一大重仓股,占比6.04%-10.01%,美的集团在两只产品中为重要持仓 [5][6] 共管模式分析 - 行业普遍认为单一基金经理更具决策独立性,但固收+或多策略产品可能通过双经理分工实现能力互补 [7] - 海外实践显示分仓共管模式更适合大规模基金管理和行业轮动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