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产线
icon
搜索文档
光明科学城数创中心打造产学研新生态 构建“大科学”教育体系
深圳商报· 2025-09-01 14:41
核心业务布局 - 创新中心打造"智造科普体系" 将前沿智能制造场景转化为可体验可学习可创造的科普课堂[1] - 为高校师生提供产教融合实践课程 包含技术拆解与应用交流双重内容[1] - 构建"7+2+1"公共服务平台 涵盖7个西门子数字孪生技术工业软件平台 2个快速原型硬件实验室及1个数字化产业生态基地[2] 教育体系合作 - 与区内高校签署生产实习合作协议 依托数字化工业展厅设备和软件平台开展实践教学[1] - 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打造三大科普研学课程体系 突出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学习理念[2] - 课程结合STEAM全方位素养培养目标 包含智能制造魔幻之旅和智能制造故事会等主题[2] 技术应用场景 - 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视频导览与沉浸式体验展示工业数字化变革力量[2] - 以西门子百年发展史为线索串联工业革命关键技术突破 揭示传感器自动化数字孪生技术应用[2] - 数字化创新软件平台助力学生掌握数字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原理[1]
“国家队”最新持仓动向曝光
财联社· 2025-08-30 19:09
国家队二季度持仓概况 - 共有28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国家队(中国证金和中央汇金)身影 [1] - 国家队二季度增持14只个股 主要涉及农林牧渔、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1] 增持个股明细 - 大北农获增持2107.87万股 持股比例0.49% 持仓市值0.89亿元 [1] - 闰土股份获增持2244.12万股 持股比例3.76% 持仓市值3.11亿元 [1] - 振华重工获增持3206.46万股 持股比例0.85% 持仓市值2.08亿元 [1] - 天士力获增持1572.74万股 持股比例1.56% 持仓市值3.85亿元 [1] - 联化科技获增持1203.50万股 持股比例1.85% 持仓市值1.92亿元 [1] - 中联重科获增持22875.97万股 持股比例2.69% 持仓市值17.13亿元 [1] - 陕天然气获增持1575.48万股 持股比例1.80% 持仓市值1.66亿元 [1] - 通宝能源获增持883.66万股 持股比例1.14% 持仓市值0.77亿元 [1] - 经纬辉开获增持1013.02万股 持股比例2.31% 持仓市值1.24亿元 [1] - 国检集团获增持840.00万股 持股比例1.22% 持仓市值0.68亿元 [1] - 华中数控获增持127.18万股 持股比例0.64% 持仓市值0.37亿元 [1] - 大商股份获增持939.19万股 持股比例2.97% 持仓市值1.97亿元 [1] - 家家悦获增持523.64万股 持股比例0.95% 持仓市值0.68亿元 [1] - 中信特钢获增持1036.74万股 持股比例0.21% 持仓市值1.39亿元 [1] 新进持仓个股分析 - 大北农为国家队新进持仓 通过银华基金-农业银行-银华中证金融资管计划持有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35.59亿元同比增长3.55% 净利润2.3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华中数控为国家队新进持仓 通过易方达基金-中央汇金资管计划持有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减少11.91% 净亏损8144.91万元但亏损同比收窄 [2] 行业技术突破 - 华中数控发布全球首款搭载AI芯片和大模型的华中10型AI数控系统 已配套18家机床厂开发20台智能数控机床 [3] - AI系统在创世纪钻攻机应用中使汽车电机壳体和手机中框加工效率提升约10% 在佳时特五轴加工中心显著提升涡旋盘轮廓精度 [3] - 系统智能故障诊断模块达到三年工龄维修工程师技术水平 在人机交互和加工效率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3]
巨能股份: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赋能制造业革新,助力产业智能化跃迁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5:59
行业趋势 - 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中国智能工厂建设迎来关键发展期 [1]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 1200余家先进级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覆盖超80%制造业大类 [6] - 卓越级工厂平均缩短研发周期28.4% 降低不良品率50.2% 减少碳排放20.4% [6]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通过定制化服务助力客户实现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升级 [1][2] - 依托二十余年自动化领域经验 构建覆盖零部件加工全流程的行业知识库 形成模块化 标准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2] - 通过技术深度应用 全链价值重构和绿色低碳转型三大路径 助力客户完成从基础级到卓越级的阶梯式跃迁 [2] 标杆项目案例 - 参与建设的西安法士特高智新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代表国内商用车变速器制造领域智能化最高水平 推动国产AMT变速器技术突破 [3] - 汉德车桥项目通过自动化设备 智能生产线与数字化系统集成 实现研发设计 生产作业 运营管理等环节无缝协同 [4] - 中国煤科重庆院项目集成5G 工业机器人等技术 构建自动化钻杆生产线和智能化钻机装配线 推动矿用钻探行业向高效 安全 无人化转型 [5]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推出高柔性智能生产线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AI调度算法 实现"一条产线 多品种混产"的无人化运行 [6] - 持续攻关智能控制 模拟仿真等核心技术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完成智能化跃迁 [6] - 在工信部梯度培育体系引领下 向领航级智能工厂迈进 助力中国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新高地 [6]
华工科技百亿研发创70余项“中国第一” AI光模块订单激增月产能100万只增3倍
长江商报· 2025-04-21 08:1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 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1] - 公司产品自主化率超过90% 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第一 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7] - 公司凭借激光技术全链条突破、光通信硅光芯片自主化、传感器多维感知统治力三大核心优势形成多领域协同效应[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2024年研发投入达9.93亿元 同比增长23.73%[2][7]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1.91%和23.73% 均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7]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数量2483人 同比增长14.11% 占员工总数28.14%[7]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09亿元 同比增长13.57% 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7%[3] - 2025年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3.90-4.40亿元 同比增长34.54%-51.79%[3] - 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增长 年均复合增长率19.41%[5] 业务分部增长情况 - 2024年感知业务营业收入40.95亿元 同比增长26.08%[4] - 联接业务营业收入39.75亿元 同比增长23.75%[4] - 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4.92亿元 同比增长9.45%[4] 产能与订单情况 - 二季度全系列AI光模块订单激增 每月产能100万只 较一季度增长超过3倍[2][8] - 完成全球化产能布局 在中国、越南、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2] - 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拓展迅速 多个市场实现从0到1突破[5] 市场应用与需求驱动 - 感知业务受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PTC加热组件及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3] - 智能制造业务受益船舶行业设备更新及数字化升级 激光装备及智能产线订单增长较快[3] - 联接业务受益AI应用场景落地 国内算力需求激增 400G/800G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3] 全球化发展 - 产品以每年35%增速"卖全球" 改写了全球激光装备产业格局[5] - 不仅实现高端激光装备替代进口 而且开始出口 产品订单量超过国际品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