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线

搜索文档
机科股份(83557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20:3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5月14日,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吴进军、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徐欢、保荐代表人胡悦 [3] 研发相关 - 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坚守创新初心,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项创新团队,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4] - 已完成部分型号晶圆减薄机的研发工作并实现样机销售,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投入研发、开拓市场 [5] 市值管理 - 公司密切关注股价及市值波动,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内在价值为市值管理根本,通过多种渠道与资本市场沟通,传递经营理念和投资价值 [5] 业务情况 - 机科股份是智能制造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围绕智能机器人及输送系统、智能检测及装配装备、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及智能产线、新能源及环保装备四个板块开展 [5] - 北自科技提供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统,未来聚焦发展该主营业务,目前不存在与机科股份智能输送系统构成同业竞争的业务,未来亦不会从事相关业务 [6] - 机科股份积极参与项目招投标,可能因长期框架协议或网站统计不全面导致数据显示问题,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6] 人员待遇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薪资待遇处于行业合理水平,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提振研发人员创新赋能 [6] 未来计划 - 公司会根据整体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审慎考虑重组和股权激励计划,若有计划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
巨能股份: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赋能制造业革新,助力产业智能化跃迁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5:59
行业趋势 - 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中国智能工厂建设迎来关键发展期 [1]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 1200余家先进级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覆盖超80%制造业大类 [6] - 卓越级工厂平均缩短研发周期28.4% 降低不良品率50.2% 减少碳排放20.4% [6]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通过定制化服务助力客户实现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式升级 [1][2] - 依托二十余年自动化领域经验 构建覆盖零部件加工全流程的行业知识库 形成模块化 标准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2] - 通过技术深度应用 全链价值重构和绿色低碳转型三大路径 助力客户完成从基础级到卓越级的阶梯式跃迁 [2] 标杆项目案例 - 参与建设的西安法士特高智新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代表国内商用车变速器制造领域智能化最高水平 推动国产AMT变速器技术突破 [3] - 汉德车桥项目通过自动化设备 智能生产线与数字化系统集成 实现研发设计 生产作业 运营管理等环节无缝协同 [4] - 中国煤科重庆院项目集成5G 工业机器人等技术 构建自动化钻杆生产线和智能化钻机装配线 推动矿用钻探行业向高效 安全 无人化转型 [5]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推出高柔性智能生产线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AI调度算法 实现"一条产线 多品种混产"的无人化运行 [6] - 持续攻关智能控制 模拟仿真等核心技术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完成智能化跃迁 [6] - 在工信部梯度培育体系引领下 向领航级智能工厂迈进 助力中国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新高地 [6]
华中数控(300161):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持续高研发投入助力数控系统国产化
东吴证券· 2025-04-29 22: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到公司智能产线确收放缓,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87(原值1.01)/1.54(原值1.82)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63/35/23倍,因公司属于高端数控系统领域稀缺资产,维持“增持”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82亿元,同比-15.71%;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亏幅扩大;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因收入下滑、费用率提升、信用/资产减值损失提升;分产品看,数控系统与机床营收9.79亿元,同比+9.82%,机器人与智能产线营收7.11亿元,同比-36.39%,特种装备业务营收0.54亿元,同比-14.78%,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营收0.11亿元,同比-49.92%,其他业务营收0.27亿元,同比+37.34%;业绩下滑主要系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收缩,2024年10月公司被美国列入SDN清单,海外项目验收及结算不及预期 [2]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02亿元,同比-16.76%;归母净利润-0.58亿元,亏幅同比收窄;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亏幅同比收窄 [3] 盈利指标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3.48%,同比+0.56pct,2025Q1单季度毛利率为35.01%,同比+0.24pct;分业务看,数控系统与机床业务毛利率为41.47%,同比+2.82pct;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毛利率为20.63%,同比-6.25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收入结构变化;2024年公司销售净利率-4.02%,同比转负,2025Q1销售净利率为-31.34%,同比+2.16pct [4]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2.15%,同比+8.80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为11.00%/10.66%/2.35%/18.14%,同比+1.90pct/+2.57pct/+0.75pct/+3.58pct [4] 资产与现金流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11.56亿元,同比+28.36%,主要系在产品与发出商品增加,判断系智能产线相关产品;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65亿元,同比+72.54%,现金流周转有所改善 [5]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3.23亿元,同比+5.03%;2024年公司取得授权专利175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4项 [6] - 公司自主研发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深度融合数控机床的数理模型与AI数据模型,通过智能编程和工艺优化,大幅提升了加工精度并缩短加工周期;通过切削动力学仿真功能,可以在生产前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提高加工良率 [6]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82|2,102|2,474|2,836|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1,186|1,376|1,600|1,81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5)|87|154|237| |毛利率(%)|33.48|34.55|35.33|35.86| |归母净利率(%)|(3.11)|4.12|6.22|8.36| |收入增长率(%)|(15.71)|17.90|17.74|14.6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04.37)|256.48|77.74|53.97|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65|129|303|118|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680)|(55)|(25)|(5)|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12|(39)|(39)|(39)|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3)|35|240|74| |每股净资产(元)|8.04|8.53|9.36|10.60| |ROIC(%)|(0.69)|4.52|6.26|8.05| |ROE - 摊薄(%)|(3.46)|5.11|8.28|11.26| |资产负债率(%)|62.40|61.06|61.83|59.1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97.83)|62.52|35.18|22.85| |P/B(现价)|3.39|3.20|2.91|2.57| [12]
又一锂电龙头企业赴港IPO!
鑫椤锂电· 2025-03-03 16:23
公司概况 - 先导智能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装备企业,推动全球清洁新能源行业发展,主营业务为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 [1] - 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 [1] - 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先导智能的锂电池智能装备于全球及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4%及16.4%,是海外市场的最大中国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1] 市场布局 - 公司已在德国、法国、瑞典、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销售及方案交付 [2] - 与特斯拉、大众汽车、宝马、梅赛德斯、丰田汽车、LG、SK On、三星SDI、松下电器、ACC等海外龙头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合作 [2] - 与宁德时代、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远景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比亚迪等国内龙头客户深度绑定,成为其出海布局的合作伙伴 [2] 资本市场 - 先导智能于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2025年2月25日收盘时,股票收盘价为23.13元/股,总市值约为362亿元 [2] - 公司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及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数字化和服务能力、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等 [2] - 若成功在香港挂牌,先导智能将成为一家同时拥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融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