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智能装备

搜索文档
先导智能(300450):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固态电池提升空间
东北证券· 2025-05-18 23: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海外业务持续高增长,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28.31亿元,同比增26.31%,收入占比提至23.88%,毛利率升至39.32%,体现全球化战略推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整线关键技术突破,2024年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设备已发货至多国并获认可和重复订单 [2] - 公司财务指标明显改善,减值计提阶段或迎尾声,经营现金流和合同负债向好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3/217.88/22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6/20.38/24.32亿元 [3][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发展历程:2002年成立,早期主营电容器设备,2008年后转向锂电池及光伏产业,2015年上市,2017年进军3C行业,现具备多领域智能装备制造研发能力 [20] - 股权结构:总股本15.66亿股,实控人为董事长王燕清,持股32.33%,宁德时代持股1.19% [22] - 公司业务及财务分析 - 主营业务分析:核心收入来自锂电池智能装备和智能物流系统,锂电池领域全球领先,固态电池有先手布局优势;智能物流系统依托子公司拓展;还发展光伏和3C业务 [26][27] - 财务分析: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18.55亿元,同比降28.7%,2025年一季度环比增13%,同比降幅收窄;毛利率较稳定,海外盈利能力较高;2024年归母净利润降83.88%,2025Q1修复;减值计提或迎尾声;费用结构有改善空间;研发投入稳定 [30][31][32] - 公司订单:2022 -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下降,依赖度降低;2025年一季度合同负债改善,余额达131.17亿元,新增15.2亿元,环比增13.11% [49] - 应收账款:2020年来持续上升,2024年降11.52%,2025年一季度降8.74%,坏账风险下降 [53] - 单季净经营现金流:2023年后承压,2024年末回正,2025年一季度净流入8.64亿元,经营状况改善 [56] 全球液态锂电池行业分析 - 新能源车国内处于稳步增长期、海外处于高速增长期:2020 -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爆发增长,2022年后增速回落,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约41.24%,2025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增41%,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 [59][62] - 国内步入稳定增长期,海外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26%升至2024年的40.92%,海外2024年为6.86%左右;海外市场有望拉动新增量,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或“随厂出海” [68][74] - 海外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阶段性下滑,行业走向多点竞争格局,2023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总装机量增长,中日韩企业份额结构变化,新企业份额提升,利好中国锂电设备厂商 [79][80]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洗牌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国内69.82%市场份额,宁德时代份额下降,比亚迪翻倍增长,本土企业扩张,市场竞争激烈,电池毛利率承压 [82] - 深耕新能源车行业,公司营收增长可期:公司营收早年依赖新能源电车渗透率提升,目前海外渗透率低,公司有望受益海外增长实现二次高速增长 [89][93] - 锂电设备市场:领先优势明显:2024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降28.8%,未来有望恢复增长;中国占主导,先导智能市场份额9.2%排名第一,具备全流程覆盖能力 [94][95] - 锂电设备厂商:海外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020 - 2024年头部企业海外收入普遍增长,先导智能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9.3%,已在多国销售交付,“出海”成增长路径 [96][101] 固态电池性能优异、量产可期 - 性能优势明显:传统液态锂电池有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优势显著,可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成本 [102][103] - 政策趋势利好行业发展:多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新规或使固态电池成技术变革方向,为设备厂商带来订单增长空间 [105][106] - 多种技术方向选择,电解质研发聚焦三大方向:固态电池技术多条路线并行,主流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电解质,产业链沿“半固态→全固态”演进 [110][111] - 固态电池带来生产设备更新:固态电池技术演进对锂电设备提出改造或替换需求,先导智能已攻克核心工艺,构建整线解决方案能力 [112][115] - 行业多路线并进,量产规划有望落地:行业从实验验证迈向中试,预计2027年左右量产;海外企业多聚焦硫化物路线,美国企业技术探索差异大;中国呈现多元技术路线,车企和电池厂商发展迅速,产能规划明确 [118][122][123] - 市场空间测算:短期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智能装备规模上升,年增长率超30%;长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将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带动电池产能扩大,增量市场将带动设备投资需求增长 [124][128][12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3/217.88/22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6/20.38/24.3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135]
先导智能(300450):行业触底风险释放,业绩拐点有望来临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8 2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符合预期,行业触底风险释放,业绩拐点有望来临,考虑到公司市值跌幅大、业绩下行风险充分释放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以下,维持“买入”评级 [1][4][7] 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2025年05月16日) - 收盘价20.45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28.16/12.88元,市净率2.7,息率1.68,流通A股市值318.9亿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为3367.46/10179.60 [1] 基础数据(2025年03月31日) - 每股净资产7.65元,资产负债率68.46%,总股本/流通A股为1566/1559百万股,流通B股/H股为-/- [1] 事件 - 公司发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收入118.55亿,同比下滑28.71%,归母净利润2.86亿,同比下滑83.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0亿,同比下滑79.11%;25年一季度营收30.98亿,同比下滑6.42%,归母净利润3.65亿,同比下滑35.3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0亿,同比下滑34.70% [4]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1855|3098|13844|16107|18665| |同比增长率(%)|-28.7|-6.4|16.8|16.3|15.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6|365|1540|1920|2424| |同比增长率(%)|-83.9|-35.3|438.4|24.6|26.3| |每股收益(元/股)|0.18|0.23|0.98|1.23|1.55| |毛利率(%)|35.0|34.5|35.7|35.9|36.1| |ROE(%)|2.5|3.0|11.8|13.3|15.0| |市盈率|112|/|21|17|13| [6] 投资要点 - 智能物流设备、海外市场表现亮眼,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76.89亿同比降39.18%,智能物流系统业务收入18.67亿同比增30.49%,光伏智能装备业务收入8.67亿同比下滑15.68%,3C智能装备业务收入6.89亿同比下滑1.39%;国内收入90.24亿同比下滑37.28%,海外收入28.31亿同比增长26.31% [7] - 核心业务毛利率提升,净利率触底,24年毛利率34.98%同比下滑0.62pct,锂电设备毛利率38.94%同比提升0.25pct,智能物流毛利率21.05%同比提升14.17pct;24年净利率2.26%同比下滑8.39pct,扣非后净利率3.04%同比下滑7.33pct [7] - 公司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占全球市场9.1%的份额,较2023年增长3.3个百分点,锂电池智能装备占全球市场份额22.4%、中国市场份额34.1%,锂电池智能物流装备占全球市场份额23.8%,XBC高速串焊机按出货量在全球光伏智能装备提供商中排名第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MEAR2R装配产线推动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7] - 下调25盈利预测,新增26 - 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0、19.20、24.24亿(原25年盈利预测为58.60亿),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X、17X、13X [7]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6628|11855|13844|16107|18665| |营业成本|10709|7708|8900|10331|11924| |税金及附加|157|84|98|114|132| |主营业务利润|5762|4063|4846|5662|6609| |销售费用|451|362|374|419|467| |管理费用|1005|1086|1108|1272|1456| |研发费用|1676|1671|1675|1804|1866| |财务费用|-39|-12|51|64|113| |经营性利润|2669|956|1638|2103|2707| |信用减值损失|-732|-599|-394|-448|-506| |资产减值损失|-430|-504|0|0|0| |投资收益及其他|374|355|400|400|400| |营业利润|1883|207|1646|2056|2601| |营业外净收入|28|-95|0|0|0| |利润总额|1911|112|1646|2056|2601| |所得税|140|-156|123|154|195| |净利润|1771|268|1522|1902|2406| |少数股东损益|-4|-18|-18|-18|-1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5|286|1540|1920|2424| [9]
先导智能(300450):一季报环比出现拐点 2025年或迎内外需共振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48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滑28.7%,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滑83.9%,主要受锂电行业资本开支需求下行及计提减值影响 [1] - 1Q25收入31.0亿元,同比下滑6.42%,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滑35.3%,但环比由负转正,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至8.64亿元 [1] 分业务表现 - 锂电池智能装备收入76.9亿元,同比下滑39.18%,光伏智能装备收入8.7亿元,同比下滑15.68%,3C智能装备收入6.9亿元,同比下滑1.39%,智能物流系统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0.49% [1] - 2025年锂电池智能装备收入有望企稳回升,因国内锂电下游资本开支回暖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34.3%,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主要因光伏行业项目交付竞争加剧 [2] - 20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滑8.3个百分点至2.4% [2] - 1Q25盈利能力与费用率延续2024年趋势,预计年中或出现拐点 [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需求:宁德、比亚迪等头部客户产能利用率回升,带动新产能资本开支落地,预计2025年国内需求同比恢复增长 [3] - 海外需求:公司在欧洲客户布局深化,日韩客户有望实现突破,借助固态电池进入三星、LG、SK等大客户供应链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27.2%至15.9亿元,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22.9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19.1/13.3倍,目标价25元对应2025/2026年P/E为25/17倍 [4]
锂电设备公司业绩盘点:行业阵痛期与加速出海
鑫椤锂电· 2025-04-30 14:50
锂电设备行业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普遍下滑,多数公司同比降幅达20%-50%,仅曼恩斯特、星云股份和纳科诺尔保持正增长 [2] - 归母净利润降幅扩大,海目星、利元亨、金银河和星云股份出现亏损,主要因计提较高减值及下游需求放缓 [2]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分化,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等头部公司营收及利润降幅环比收窄,反映下游需求回暖 [3] 重点公司业绩亮点 先导智能 - 2024年营收119亿元(同比-29%),2025年Q1营收31亿元(同比-6%),降幅改善 [5] - 2024年净利润2.9亿元(同比-84%),2025年Q1净利润3.65亿元(同比-35%),减值影响减弱 [5] - 2025年新签订单目标增长30%,国内与海外订单占比各半,全球市场份额达9.1%(锂电池设备占全球22.4%) [5] 杭可科技 - 2024年营收29.8亿元(同比-24%),2025年Q1营收6.8亿元(同比-23%) [6] - 2025年Q1净利润1.2亿元(同比-33%),降幅收窄 [6] - 海外订单占比快速提升,巩固韩系客户(SK、LG、三星)合作,拓展日系(松下、丰田)及欧美市场 [6] 行业后续展望 机遇 - 国内市场:2024年下半年起头部锂电池厂商恢复扩产,动力电池及储能/消费电池需求回升 [8] - 海外市场:头部电池企业加速出海,中国设备商全球竞争力提升 [8] - 技术升级:固态电池、全极耳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带来增量需求 [8] 挑战 - 行业风险:低端产能过剩或导致部分电池厂商退出,结构性调整加剧 [9] - 宏观风险:国际关系变动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开拓及供应链(如电子元器件采购) [9]
先导智能2024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降,现金流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4-30 14:03
关键财务指标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855,098,145.55元,较2023年16,628,361,009.42元下降28.71%,主要因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和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下降39.1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100,791.80元,较2023年1,774,565,501.49元减少83.88%,主要因营收下降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 扣非净利润360,244,971.24元,较2023年1,724,509,317.18元减少79.11%,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受较大冲击 [2] - 基本每股收益0.1840元/股,较2023年1.1311元/股下降83.73%,扣非每股收益0.2300元/股,较2023年1.1025元/股下降79.14% [2] 费用情况 - 销售费用362,399,441.92元,较2023年451,033,391.27元下降19.65%,主要因海外本地化部署减少差旅费 [2] - 管理费用1,085,783,606.89元,较2023年1,004,674,747.97元增长8.07%,主要因引进高端人才和自建厂房折旧费用增加 [2] - 财务费用-12,248,044.58元,较2023年-39,418,167.53元变化,主要因新增借款利息和外币汇率波动 [2] - 研发费用1,670,731,274.71元,较2023年1,675,617,170.06元微降0.29%,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67,132,795.63元,较2023年-862,790,560.80元下降81.64%,主要因存货和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19,871,208.85元,较2023年-211,908,755.58元下降475.66%,主要因赎回理财款减少 [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46,393,554.88元,较2023年-1,152,218,256.01元增长433.83%,主要因新增银行借款 [2] 高管薪酬情况 - 董事长、总经理王燕清税前报酬总额4,146,900元 [4] - 副总经理倪红南、孙建军、姚遥分别获得1,108,000元、976,100元、1,299,800元 [4] - 财务总监郭彩霞获得963,500元 [4] -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 [4]
这家曾经千亿市值的龙头要赴港上市!看看AI从15个方面的分析!
IPO日报· 2025-03-25 19:03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创立,从3人小厂发展为全球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雇员规模达20000人[3][4][10] - 2001年首次腾飞,拿下松下电器电容器卷绕设备订单[6] - 2012年与宁德新能源合作开发锂电设备,开启与曾毓群长达十余年的商业合作[6] - 2015年5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21.21元/股,总市值14.4亿元[12] - 2020年宁德时代通过定增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7.15%[8]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 - 2015-2022年营收从5.36亿元增至139.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9.27%;净利润从1.46亿元增至2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44%[14] - 2021年11月市值达1300亿元峰值,较发行市值增长82倍[15] - 2023年营收166亿元但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下滑23.61%,首次出现上市后净利润下滑[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1.12亿元(同比-30.9%),归母净利润6.08亿元(同比-73.81%)[18] - 截至2025年3月24日市值340亿元,较峰值跌去超70%[20]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全球最大新能源智能装备商,2024年市场份额9.1%(较2023年+3.3%)[22] - 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份额22.4%,物流装备份额23.8%[22] - 卷绕机/叠片机全球份额超65%,圆柱电池后道设备份额超40%[22] - 光伏领域XBC高速串焊机出货量全球第一,TOPCon/HJT技术实现GW级整线交付[22] - 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自主解决方案[22] 资金状况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25.89亿元,连续三年为负[24] - 短期借款30.47亿元(同比+1554.36%),货币资金19.26亿元无法覆盖短债[25] - 流动比率1.34,速动比率0.73,均低于理想水平[24][25] - 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66.43%,2024年净利率降至6.44%[25] - 应收账款92.79亿元(同比+64.71%),存货周转天数升至683.4天[25] 战略动向 - 拟港股IPO募资用于海外研发中心扩建、新能源装备技术迭代及数字化供应链建设[22] - 终止瑞士GDR计划后转向港股上市,金额未披露[25] - 2024年底宁德时代减持至4.99999%,退出主要股东行列[20]
“硬科技”助力!江苏境内上市公司迈入“700+”时代
证券时报· 2025-03-25 12:28
江苏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江苏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正式迈入"700+"时代 其中上交所主板216家 科创板113家 深交所主板126家 创业板197家 北交所48家 [1][3] - 注册制试点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20家 占总数的45%以上 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3] - 苏州以220家上市公司领跑全省 南京124家 无锡123家 常州73家 南通52家 区域分布集中且特色鲜明 [3] 产业与创新特征 - 全省制造业上市公司549家 占比近八成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全国领先 [4] - 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突出 平均每家年度研发投入超2亿元 总研发金额超200亿元 天合光能单家研发达55.3亿元 [10] - 八成新增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创新或技术升级 硬科技属性显著 [1][10] 重点企业与产业链布局 - 徐工机械与恒立液压作为链主企业成立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 研发30余款"卡脖子"产品 [7] - 先导智能在锂电池智能装备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达22.4% 并实现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全球首条交付 [7] - 恒瑞医药2024年有90多个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 400项临床试验全球开展 加速推进国际化 [8] 区域科创生态 - 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57家 占全省50% 全国10% 其中100%为高新技术企业 70%获专精特新资质 [11] - 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327家 高新技术企业13473家 瞪羚企业1723家 独角兽培育企业299家 形成梯队式后备力量 [11] - 未来产业核心企业近1700家 营收规模超5000亿元 威孚高科、宝通科技等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 [14] 资本市场动态 - 2024年江苏上市公司现金分红1320亿元 分红家次全国第二 80家公司连续10年分红 [18] - 并购重组活跃 "并购六条"新政后完成104单交易 金额152.14亿元 涌现H收A等创新案例 [19] - 2024年15家企业境外上市 募集资金44.18亿元 另有14家正在备案 恒瑞医药等提交港股申请 [20]
又一锂电龙头企业赴港IPO!
鑫椤锂电· 2025-03-03 16:23
公司概况 - 先导智能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装备企业,推动全球清洁新能源行业发展,主营业务为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提供商 [1] - 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 [1] - 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先导智能的锂电池智能装备于全球及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2.4%及16.4%,是海外市场的最大中国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1] 市场布局 - 公司已在德国、法国、瑞典、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销售及方案交付 [2] - 与特斯拉、大众汽车、宝马、梅赛德斯、丰田汽车、LG、SK On、三星SDI、松下电器、ACC等海外龙头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合作 [2] - 与宁德时代、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远景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比亚迪等国内龙头客户深度绑定,成为其出海布局的合作伙伴 [2] 资本市场 - 先导智能于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2025年2月25日收盘时,股票收盘价为23.13元/股,总市值约为362亿元 [2] - 公司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及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数字化和服务能力、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等 [2] - 若成功在香港挂牌,先导智能将成为一家同时拥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融资能力 [2]